蒙太奇手法在電影中有何應用,其對電影情節起到了什麼作用?

樂娛自樂 發佈 2023-06-06T12:56:38.068720+00:00

鏡頭形成了影片基本的表意單元,電影鏡頭語言更為系統地表意段落需要依靠蒙太奇來完成。

鏡頭形成了影片基本的表意單元,電影鏡頭語言更為系統地表意段落需要依靠蒙太奇來完成。

電影鏡頭蒙太奇定義

電影鏡頭既然被稱之為語言,若是單個的鏡頭必然不足以承擔起電影表意的功能,電影如同所有的語言一樣,有其自己的章法結構,若將鏡頭比作是電影的單詞,那麼蒙太奇則是將單詞串聯成短語、句子或段落的語法結構。

眾所周知,在電影誕生初期,盧米埃爾兄弟時代拍攝的《火車進站》、《工廠大門》等,完全沒有蒙太奇的參與,電影僅僅能被稱為一種新誕生的技術手段,而拍攝的影片只能被稱為活動的照片。

蒙太奇最早也僅僅是一個建築學上的概念,意為拼接、裝配。直到法國電影理論學家路易·德呂克將蒙太奇概念引入電影後,蒙太奇才進入到電影藝術領域。

梅里埃、大衛•格里菲斯、庫里肖夫、愛森斯坦等人對電影蒙太奇的嘗試之後,電影才逐漸成為一種語言,一門藝術。安德烈·巴贊認為蒙太奇的定義是「僅從各種影像的聯繫中創造出影像本身並未含有的意義。」

敘事蒙太奇:人性的張力

敘事蒙太奇是按照故事發展的時間順序、原因關係來組合鏡頭,使鏡頭形成一個完整的脈絡,利於觀眾理解電影故事文本。

格里菲斯在他的電影實踐當中發明了敘事蒙太奇,它主要包括連續蒙太奇、顛倒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複蒙太奇和積累蒙太奇,以下針對經典電影作品中經常運用的蒙太奇手法人性訴求加以闡述。

一、連續、顛倒蒙太奇人性訴求

由於連續蒙太奇是電影情節順序的複述,也是一種意義的完形,即通過並不完整的事件畫面拼接組成一個完整的符合邏輯的意義單元。

它通常造成一種連續的觀影情緒,以便讓觀眾更為清晰地理解電影敘事,自然而然地激發觀眾情感。連續蒙太奇蘊含的人性訴求首先是思維的放鬆。

相比其它蒙太奇手法,連續蒙太奇是最古老也是最普通的,幾乎所有的影片中都能找到例證,然而,即使是這樣普通的蒙太奇也蘊含著一定的人性訴求。

簡潔易懂是觀眾在觀影過程中首要的觀影訴求,它是符合人性的。觀眾在疲乏的工作之餘走進電影院,目的是為了得到視覺的審美、思維的放鬆和情感的宣洩。連續蒙太奇簡潔易懂,容易讓人思維放鬆。

例如《無間道風雲》當中,弗蘭克初次與科林相遇,一組節奏較快的連續蒙太奇表現了弗蘭克如何將科林收為己用,短短十幾個鏡頭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內將弗蘭克與科林之間的背景關係交代得清清楚楚,乾淨利落。

此外,連續蒙太奇常常給觀眾帶來情感的順序延展,最終達到情感宣洩和共鳴的功能。隨著時間的順序,連續蒙太奇逐步將觀眾的情緒推至高潮。

在影片《為奴十二年》的結尾部分,所羅門回到家裡,多年過去,他對這個家已經感到些許陌生,孩子們都已長大成人,妻子也不再年輕,當所羅門對他們的思念表達抱歉之後。

女兒、女兒的丈夫、妻子的鏡頭依次拼接,女兒的理解、外孫的名字中滿含的思念(所羅門)、妻子的相擁而泣逐漸將這個破鏡重圓的家庭複雜的情緒推至了極點,至此,觀眾也在這組連續的蒙太奇中獲得了步步推進的情感體驗,為本片震懾人心的主題情感所打動。

顛倒蒙太奇則著重體現藝術思維和時空完形的人性訴求。由於顛倒蒙太奇對時間的碎片化拼湊,並按照邏輯順序雜糅,因此通常造成一種思維的藝術,即對導演藝術思維的體現和對觀眾藝術思維的激發。

影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就是以一種雜糅式的順序對影片進行敘事的例證。

電影以賈馬爾涉嫌作弊被警察拷問開始,接著倒敘賈馬爾在參加《誰是百萬富翁》節目中的精彩表現,隨著節目中的提問,針對每一個問題,插敘式地回憶了賈馬爾幼年、少年、成年生存的環境,以及與哥哥薩利姆、愛人拉蒂卡之間驚心動魄、愛恨交織的往事。

之後警察拷問結束,影片進入順序階段,賈馬爾繼續參加最後一場答題節目,拉蒂卡在薩利姆的幫助下逃離黑幫老大的監管,終於與賈馬爾相見。

這種顛倒式的敘事蒙太奇看似雜亂無章,其實遵循了大眾的邏輯經驗,時間設置上層層疊套,使電影敘事更具藝術思維,讓觀眾獲得更強的審美體驗。

同時,由於顛倒蒙太奇刻意地打亂了敘事的節奏,在敘事上似乎顯得雜亂無章,其實,這種蒙太奇更加巧妙地激發了觀眾對於時空的完形心理。

《》也是一部由顛倒蒙太奇構成的影片,影片前半部分以插敘的形式由阿甘在公交車站對珍妮的回憶穿插展現阿甘的幼年和成年、以及在越南戰場的歲月,後半部分由插敘轉為順序,展現了他與珍妮的重逢、婚姻和珍妮的死亡。

最後,影片以與片頭類似的畫面造成了蒙太奇的呼應。整部影片在碎片化的時間序列中完成了敘事,以點線結合的形式分別展現了巴布、鄧·泰勒、珍妮等人。

每一個人物的出現都是以點的形式出現在某一個時間節點,然後插入其他人物和敘事,然後,中斷的人物再次出現。

然而敘事並不會因為人物和畫面的中斷而中斷,觀眾觀影時對於時空的完形思維巧妙地彌補上了這樣的空缺,同時,由於空缺的存在,使觀眾的想像力和情感得到宣洩的出口。

二、平行、交叉蒙太奇人性訴求

首先,對於觀眾求知慾求和劇情中人性二元對立的衝突與張力的首位考量是平行、交叉蒙太奇的主要人性訴求。

連續蒙太奇不同,平行、交叉蒙太奇脫離了時間的束縛,以情節的強烈衝突為線索依據。這是由於觀眾作為電影劇情的旁觀者,對於劇情衝突的雙方有強烈的「先知欲望」。

平行、交叉蒙太奇同時展現了角色對立的兩方各自的行動,為觀眾的求知慾求帶來極大地滿足。

大衛·格里菲斯在他的電影《黨同伐異》中發明並首次使用了「最後一分鐘營救」的蒙太奇方法,他用這種剪輯手法在高潮段落成功營造出了緊張感,「最後一分鐘營救」也被稱為平行蒙太奇。

交叉蒙太奇則是眾多衝突性的線索相互交織,互為因果,其製造的衝突感、緊張感高潮迭起。在經典電影蒙太奇當中,平行、交叉蒙太奇的綜合使用為觀眾帶來一段緊張、刺激的體驗。

《逃離德黑蘭》是一部極為標準的「最後一分鐘營救」電影,在影片最後的段落,托尼帶領 6位外交官謊稱來自於同一個電影劇組,此時敘事的線索分為三條,一條是托尼帶領著外交官奔赴機場,試圖登機。

第二條線索是上級傑克緊急調動中情局人手逼迫白宮恢復 ARGO 計劃,獲得機票。第三條線索是伊朗停課的小學生進行的外交官照片修復和伊朗士兵對於外交官的搜捕。

這三條線索並列進行,每一條線索中都包含太多不確定的因素,在這個緊急的時刻,托尼等人能否順利逃脫,成為一個巨大的懸念。

在這三條線索的並敘中,觀眾的情緒跟隨著線索的發展推至高潮,但不到最後一分鐘,沒有人能知道最後的結果,這種蒙太奇將觀眾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電影劇情的碰撞當中,使觀眾獲得相應的情感共鳴。

在電影《老無所依》當中,獲得不義之財的牛仔躲避殺手的追趕到達旅館中躲避的段落,也是一個線索平行而又交織的平行交叉蒙太奇,牛仔躲在旅館內,隨時準備與殺手對決為第一線索,殺手悄悄逼近為第二條線索,殺手在尋找過程中殺死了隔壁鄰居,使牛仔隨之從窗外逃跑。

同時,由於牛仔在逃跑時刮蹭留下的痕跡又為殺手追殺指明了方向。在這段蒙太奇中,線索明顯交織在一起,同樣為觀眾製造出高潮迭起的審美觀感。

此外,人性二元對立的交叉展現也是交叉蒙太奇的人性訴求之一。以美國多元民族價值觀衝突為主題的《撞車》就巧妙地運用了交叉蒙太奇進行敘事。

撞車以波斯商人與鎖匠、白人警官與導演夫妻、黑人混混以及黑人警官等多條線索平行敘述又多處交織,這其中幾乎每一條線索都可以構成一個獨立完整的故事,例如波斯商人誤以為黑人鎖匠盜竊了他的小店,持槍尋仇,最後險將鎖匠女兒殺死;

白人警官一開始侮辱了黑人導演和他的妻子,但在後來導演妻子車禍命懸一線時又反轉式的救出了她;

黑人探長四處尋找自己的弟弟,弟弟卻被一個一心要為種族融合做出貢獻的白人警察誤殺。曲折離奇、高潮迭起的故事如果單獨講述自然也是極具吸引力的,獨立成單元的電影敘事形式也有先例。

但設若導演將每一個故事獨立成一個單元,其中人性訴求和多元價值便不容易在碰撞中得到體現,故事最終將落入俗套。

三、積累蒙太奇人性訴求

積累蒙太奇「將一系列性質相同或相近的鏡頭組接在一起,形成視覺積累,表示強調。」 積累蒙太奇中,大部分運用於展示細節。

在文學作品中,細節描寫是是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細微複雜感情,點化人物關係,暗示人物身份、處境等最重要的方法。

積累蒙太奇中的細節描寫是通過電影鏡頭對某件事情或人物的細節拍攝的鏡頭剪輯。這類似於文學手法中的細節描寫。

在經典電影作品的敘事中中,積累蒙太奇也十分常用,它已經成為表達作品細節、提升作品質感、深化主題深度的重要手段,也是經典電影藉以表達人性的主要方法。

首先,積累蒙太奇有利於全方位彰顯人物、環境,增強影片可讀性。就影片敘事完整性而言,缺乏積累蒙太奇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因為這並不影響敘事的完整,然而就敘事的生動而言,缺乏積累就喪失了絕大部分韻味和精彩。

積累蒙太奇的運用能夠增強人物的豐滿,更全方位地展現「人」這個對象,包括人的動作,人的性格,人的生存環境。

例如《國王的演講》開篇部分,導演用一系列固定鏡頭細緻地展現了廣播主播在直播講話前漱口、放鬆口腔、測量距離等一系列專業、精密、認真的準備工作,讓觀眾更真實地體驗到當時英國王室在英國人民心目中的莊嚴的形象地位,體驗到英國人在重大事件面前的紳士風度,為電影的開展鋪墊了背景。

在影片《為奴十二年》中,影片以倒敘的形式明顯地對比了所羅門被拐賣後與被拐賣前的生活狀態,影片首先展現了被迫作為奴隸的所羅門幽閉、冷酷的生存空間,將觀眾直接帶入最深的人性桎梏。

緊接著,電影以一段節奏工整、畫面優雅的積累蒙太奇展現「自由人」的所羅門優雅、藝術地調試著小提琴的琴弦。所羅門熟稔的動作,提琴的質感在這組蒙太奇中展現得頗為細緻,配以歡快的音樂,反襯出了農奴生活的極端殘酷。

其次,積累蒙太奇使影片對其觀眾具有豐富的感染力。觀眾觀看電影時,所有觀眾都希望能全身心被吸引在電影當中,與電影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這就需要電影帶給觀眾強烈的真實體驗,哪怕一點點虛假做作或者承接不善,都能導致觀眾產生「跳戲感」。

由於細節描寫充分細緻地表述了一個事件,能讓觀眾多維度地去領會、把握劇情,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也由於豐富多維地展現,給觀眾造成一種生動的感染力。

正如同文學作品,細節描寫往往是一種最生動、最形象的描寫手法,那麼在電影中,積累蒙太奇同樣以其生動、形象見長,這種生動形象的電影語言,與文學中的詩極其類似,能讓我們看到具體而生動的景象,從而產生相應的情感,越細緻越生動,越能激起讀者的共鳴。

在《國王的演講》影片末尾,國王喬治需要對反法西斯戰爭發表一篇嚴肅的演講,鏡頭細緻地描寫了國王沉重、緊張的神情和百姓們其中包括工人、軍人、王公大臣等屏氣凝神的神情。

這樣的積累蒙太奇讓反法西斯戰爭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努力顯得尤為重要、充滿人性光輝,也更讓觀眾體會到全世界人民抗擊法西斯的決心和同仇敵愾的情感。

最後,細節描寫使電影節奏錯落有致,讓觀眾在不斷的情節堆積中找到放鬆與思考的空間。細節鏡頭通常相對獨立於敘事,能讓觀眾的思維從緊湊的敘事節奏中暫時抽離出來,體驗細節描寫帶來的緩慢、柔和、安靜的節奏。

例如《百萬美元寶貝》影片末尾,老教練最終決定完成癱瘓拳擊手的心願,為其實施安樂死。

老教授用針管注射的鏡頭被拆分成為一組多角度的蒙太奇,其中既展現了老教授如瀕死一般緩慢地推注藥品,又展現了心跳檢測器上逐漸消失的波紋,通過這種瀕死般緩慢寧靜的節奏,作者讓觀眾感受到了一個生命消失的過程,既令人扼腕,又令人無力反駁

表現蒙太奇:人性的修辭

表現蒙太奇是指通過鏡頭剪輯的方式在影片中傳達出類似於隱喻、象徵、對比、心理活動等修辭手法的藝術剪輯方式。

在慈祥的《突破與重構》一文中作者剖析出蒙太奇與修辭看似兩種不同時代背景下產生、運用於不同領域的藝術手法之間的「同源性」。

「由於作為藝術語言的修辭和蒙太奇肇始於原始思維,流動著原始思維的母體血液,因此修辭和蒙太奇必然存在著相近、相通的共生關係。」

在這種共生關係的背景下,對表現蒙太奇人性訴求的研究,必然將走上修辭研究的道路。

毫無疑問,表現蒙太奇與修辭的共生共進,最終促使電影鏡頭的語言表達。蒙太奇與修辭的結合,產生了鏡頭語言的修辭手法,與文學作品的修辭手法相同,電影語言的修辭手法也承擔著「如何讓電影表達更生動、形象,更有助於勾起觀眾情感共鳴」的作用。

「『修辭』字面意思是修飾言辭,但實際上這個『辭』的機動性很大,小到語言,大到整篇。也就是說,修辭是微觀的也是宏觀的,是局部的也是整體的。」

「由於電影語言是一種由畫面與聲音的流程有機組合而成的視聽語言,因此電影修辭的實際含義是指如何更好的運用視聽技巧和藝術手段去傳情達意,以便更形象生動地表達影片思想內涵。

即如何藝術地使用電影語言,以達到自覺的語言審美目的。」

經典電影作品中表現蒙太奇對影片敘事的修辭作用更是屢見不鮮,不得不說,經典電影作品的導演們青睞於用這樣的手法提升一部電影的質感,同時,多年的經驗促使他們熟稔於這些手段,表現蒙太奇的修辭表意的上升為一種人性的表達。

眾多奧斯卡影片在蒙太奇與修辭中的共性促成了目前的研究,在本節中,我將對奧斯卡獲獎故事片中某些共有、突出的表現蒙太奇和修辭段落做出歸納與總結,從中挖掘出經典電影的審美標準和人性訴求,以及其較好賣座的關隘。

一、象徵蒙太奇人性訴求

象徵是一種文學上的修辭方法,指借用某種具體物體的形象暗示特定的人物或含義,以比擬某種特定的感情或深刻的寓意,這種以物征事的藝術表現手法叫象徵。

在奧斯卡電影中,電影的色彩常被冠以象徵性的解讀,例如安東尼奧尼的《紅色沙漠》。其實,在奧斯卡獲獎故事片中象徵蒙太奇的運用也屢見不鮮,並且,這些手法往往具有很強的人性內涵。

首先,在經典電影作品當中象徵蒙太奇給予觀眾理性思維的滿足。人區別於動物的特性之一便是人具有理性思維,古哲學家將這種理性思維稱為人的神性。

在休謨的《人性論》中,也將知覺與理性作為第一卷詳細探討,這說明,理性是人性的本質屬性,存在於人的任何實踐活動當中。

毫無疑問,經典電影不僅僅電影本身是符合理性和邏輯的,同時還能為觀眾提供理性和智力的享受。經典電影象徵蒙太奇就承擔著這樣的功能。

象徵蒙太奇是通過間接的、暗喻的特性表達鏡頭內深層的含義,常常需要依託某種特定的文化背景才能被充分理解,這使觀眾不能通過不假思索獲得電影內涵,而需要經過一個簡單到複雜的思維過程,儘管這個思維過程需要耗費觀眾一些精力。

例如在電影《辛德勒名單》中,辛德勒穿著整齊體面的西裝,西裝領上扣著精緻的納粹徽章,在表述辛德勒走過一群猶太人時,鏡頭並沒有直接給出辛德勒的臉或者本人的全景,而只是一個納粹徽章的特寫。

並且,辛德勒路過的猶太人也沒有出現面部,只是隱隱約約出現了猶太人的袖章,這正是導演的匠心獨運,用兩種不同且隊裡的標誌象徵兩種不同的人生境遇,這是需要觀眾仔細觀察並積極思考才能得出的結論。

其次,象徵蒙太奇的運用增加了鏡頭語言的人文深度。一些象徵蒙太奇其本身含義就比較深刻,運用在電影當中,短短几秒鐘的鏡頭便能使電影的深度大大加深,也能更有力地表達導演想傳達的含義。

「象徵的運用使影片具有了深層次的精神提升和升華,……而且由於象徵處於意蘊層,其寓意本身帶有一定的飄忽性,並不需要觀眾對它的確切意義進行太多的理性思考,因為精神是自由的。」

電影《辛德勒名單》是由一組猶太教的儀式開場的,選擇猶太教的儀式作為開場簡直是精妙絕倫的安排。眾所周知,宗教幾乎與人類文明同時誕生,在人類社會早期,人類便開始信奉一些超自然的力量。

宗教既古老又神秘,是人類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同的民族有著自己不同的宗教,在現代社會,不同的宗教共存於整個人類文明中,相互沒有衝突,它們都是受到所有人的尊重的。

然而,本片開場的幾支蠟燭和一家人卻單薄地吟唱著猶太教的唱詩,最後蠟燭熄滅,猶太人悲慘的命運也隨之到來了。

《辛德勒名單》講述的是戰爭對猶太人的荼毒,戰爭也是人不能抵禦的一種災害力量,此時人們很容易想到宗教,但願從宗教中尋求解脫,因此,猶太教以及熄滅的蠟燭恰當地象徵了這個民族即將遭遇的悲劇命運。

二、對比蒙太奇人性訴求

文學作品中,對比的運用是指將意義相反或者相對的兩個意象並列表達,以反襯某個主題,達到揭示主題含義,深化文本內涵的作用。

對比蒙太奇在鏡頭剪接的過程中,將兩條對比強烈的故事線索拼湊在一起,形成強烈的反差。

當然此處的兩種意象對立並非本質的對立,二者之間通常具有相通性,共同揭示主題。這種直觀的對比將人性放大地揭示開來,同時對觀眾的情感與思維引起人性的共鳴。

首先,二元對立的穿插切換極大地豐富了觀眾的情感體驗。《無間道風雲》所設置的主題線索即為兩條對立的線索,雙重線索中主角地位平均,都承擔了同樣的主題表達作用。

一條是敘述弗蘭克的養子科林基於弗蘭克黑暗勢力的推動在警校和警局如魚得水,春風得意。另一條是敘述孤兒比利在自身複雜背景的影響下被警局當權者質疑,面臨辭退的危機。

雙線穿插設置,兩位年齡相仿,形象類似的主角在剪輯的設置下命運形成強烈的對比,至此,觀眾作為故事的旁觀者,在對比蒙太奇的兩條線索中得到相互映襯,相互突顯的審美感受。

其次,雙重主體相互塑造形成藝術思維的碰撞和二元對立的價值判斷,以及主題人性的揭示。

在對比蒙太奇中,雙重主體的對立呈現常常令觀眾的藝術在愛與恨、正義與邪惡、驕傲與謙卑中來回切換,通過二者的對立激發藝術生思維的碰撞和對於影片敘述二元對立的價值判斷,更深刻地理解影片的主題人性。

《辛德勒名單》中,納粹人將猶太人趕出他們自己的豪宅,讓他們在擁擠的集中營里與十幾個人同住一屋,辛德勒則以投機商人的身份將原屬於猶太人的豪宅買來。

此刻,對比蒙太奇分別展現了嘈雜擁擠的集中營和寬敞舒適的豪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猶太人的感嘆:「還有比這更差的嗎?」

與辛德勒的感嘆:「沒有比這更好的了!」突顯了這種對比,揭示了納粹對猶太人人權的蔑視和剝奪,同時也對此時的辛德勒形成了一個較為深刻的刻畫,沒有目睹人性之惡的辛德勒,此時還僅僅是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

二者同時呈現在觀眾眼前,使觀眾更容易感受此種二元對立的價值形態與隨之而來的價值判斷。

三、心理蒙太奇人性訴求

在文學作品中,心理描寫常常是最為生動、精彩的部分。使觀眾感同身受是心理蒙太奇最突出的人性訴求之一。

首先,心理蒙太奇彌補了畫面過於直觀的缺點,為電影中人物心理的描寫找到了一個切入點,以便觀眾通過直觀的畫面切入人物心理,從中體味、挖掘人物情感和電影主題,帶動觀眾情感。

其次,導演通過心理蒙太奇的使用加強觀眾審美體驗的同步。當人物的心理表現為舒緩時,影片的節奏同樣體現為舒緩,觀眾觀影體驗也為舒緩所打動,反之,當人物的心理體現為緊張、激動時,觀眾心理也為緊張激動的節奏所感染。

例如影片《為奴十二年》中,當所羅門從宿醉中醒來,發現自己深陷桎梏,被剝奪了自由時的錯愕,導演用了一組心理蒙太奇來展現人物的回憶,跟隨著人物的回憶,劇情發生了重大的轉折,「自由人」所羅門淪為黑奴。

加之特寫鏡頭對所羅門驚慌神情的展現,這組鏡頭巧妙地實現了影片劇情的重大轉折,以及觀眾情緒的重大轉換。

如果說《拯救大兵瑞恩》整部影片都是一個完美的心理蒙太奇,我想是不過分的,影片由老年的瑞恩祭拜當年的戰友切入,通過對老年瑞恩眼神的特寫推入瑞恩的回憶,從炮火震天的諾曼第的海邊開始了這個幾乎占滿整部影片的心理蒙太奇。

先後交代了八位士兵奉命去拯救一位老婦僅剩的小兒子,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這些士兵們不顧生死,也要完成這個任務,最終,八條生命換回了瑞恩。

在結尾逐漸暗淡的美國國旗的圖像下,結束了心理蒙太奇,回歸現實。導演以瑞恩的心理活動為線索完成了整部影片的講述,沒有其它過多地線索設置。

這部影片顯得安靜而沉重,就如同聽一位倖存於戰爭後的士兵講述他與戰友的生離死別,這種蒙太奇敘事方式更具主觀色彩,讓觀眾感同身受地體驗瑞恩的思悼之情。

通過對於奧斯卡獲獎故事片敘事蒙太奇和表現蒙太奇在人性訴求方面的分析,對各類蒙太奇使用過程中的人性訴求做出了總結。

即使各類蒙太奇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表現出並不完全一致的藝術特徵和人性側重點,但它們幾乎都具有以下人性訴求,即視覺的舒適、邏輯的因循和情感共鳴的激發。

蒙太奇的人性訴求主要表現為影片敘事的完整和藝術。其中主要表現為對情節張力的製造、對觀眾情感共鳴的激發和藝術思維、價值判斷的傳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