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8條中山路,廣州最美9公里

那一座城 發佈 2023-06-06T19:46:59.349298+00:00

中國663座城市,有超過187條「中山」路。廣州,中山路一下子就只有8條。它,不僅是主城東西向中軸線,這兒歷史名勝,連珠成線,還是半個廣府美食天堂。

大家好,我是城君。

說到中山路,你肯定走過。

中國663座城市,有超過187條「中山」路。

南京的中山路,串起了一部民國史;北京的中山路,見證了城市變遷;上海的中山路,流轉的是上海百年風雲。

廣州,中山路一下子就只有8條。

它,不僅是主城東西向中軸線,

這兒歷史名勝,連珠成線,還是半個廣府美食天堂。

其實,一年前,決定搬到荔灣中山八時,還沒意識到每天的上班路,居然就是走讀廣州最好的一條路線。

一個廣州朋友這樣說:

是的「中山路」,原名惠愛街。

貫穿越秀、東山、荔灣,是廣州人文濃度最高的路之一。

時間倒退1300年,這裡是傳承至今的舊羊城。

明清時期,它是貫通大東門到正西門之間的主要街道,主要的官署衙門、商貿中心在這。

民國繁盛時,這兒匯聚著廣州70多家老字號,連排的騎樓街氣勢如虹,商鋪鱗次櫛比。

要不怎麼說,一條中山路,半部廣州史。

從繁華熱鬧的體育西,到古樸深遠的陳家祠;

從摩登現代的潮流廣州,到文藝與復古的老西關;

穿越東山口、農講所、人民公園……

中山一到中山八,一路向西,全長約9公里。

最古老廣府的折服世界之旅,也是從這裡開始的。

前不久,一場大雨沖淡了廣州的燥熱後,

從白天到黑夜,我們徒步了這條跨越古今的「最美」9公里。

說起來有點瘋狂,也難以想像,我是如何堅持下來的(腳起了兩個豌豆大的水泡,瘸了好幾天)。

但依舊覺得,又酷又爽。

從現代樓宇林立的珠江新城一直一直走,最後在荔灣,點了一碗剁椒魚腩蒸飯,配上一杯馬蹄爽,彷佛走過一條時光隧道。

這個夏天啊,廣州的繁忙、躁動、文藝、歷史、歲月、朝氣、星光……

在這條長長的中山路上,我們通通見過了。

小貼士

這路很長,這文也不短,慢慢來


中山一路

闖入「廣州的羅馬」


和往常上班時間一樣,早上10點我走出了體育西地鐵站。

只是沒有順著人流穿過地下隧道,在過紅綠燈的分岔路口和人群分道揚鑣。

早上的珠江新城,有著廣州現代都市的所有氣息。

陽光打在萬丈高樓的玻璃上,潔淨透亮格外刺眼。

我返回地鐵站,逆流而行,從體育西坐到楊箕。

出了站口,便是中山一路。

背靠著越秀東山學府,與珠江新城只有一條廣州大道之隔。

中山一路的起點,堪稱位於「廣州的羅馬」地帶。

東面是楊箕村,古村蝶變的傳奇色彩,一個在獵德,一個便是它。

他們如同同胞兄弟,隔著廣州大道守望。

這裡有廣州數一數二的好學校,

鐵一小學、東風東路小學、農林下路小學、育才小學、育才中學都是楊箕的高光。

因為靠近南方報社,

多少媒體人曾用筆尖寫過這裡的變遷,帶著詩意,帶著掙扎,帶著眺望。

也把美好的回憶,留給了那火辣辣的阿強酸菜魚和老四川。

現在走在楊箕村社區,人們的腳步舒緩而從容。

買菜歸來的老人,遛娃歸來的大叔與你不經意地擦肩而過。

如同我們與時代的變遷,就這樣匆匆一瞥。

其實上個世紀90年代,楊箕村的村民們,還要與天搏鬥,與命運糾纏,紮根在一片農田水網裡求一生溫飽。

而如今,平靜中蘊藏著富貴與堅守。

楊箕的牌坊和祠堂引得人們駐足,一座保留下來的玉虛宮,是楊箕村最正宗、也是最完整的古建。

祠堂內部,存放著獅子頭,逢年過節時,村民們都要敲鑼打鼓舞起來。

碩大的祠堂群將歷史與現代牢牢綁在一起。

誰知道一眼望去,看見的是當下的安逸,還是遠方高聳入雲的夢想呢。

中山一路散步指南

地鐵:楊箕站

去看:祠堂建築群(玉虛宮)、散步共和大街

去吃:不如就阿強酸菜魚吧


中山二路

老廣的生活美學


比起中山二路,大家更熟知的,是它的一頭一尾。

一個東山口,標榜著最潮、最網紅的廣州。

一個是中山大學,這一年因馬克龍到訪而紅透了半邊天。

青春與潮流,將中山二路包圍住了。

也將我們引領到一個中西合璧,復古且貴氣,集歷史韻味與人氣於一身的廣州。

這兒,離珠江新城遠了兩個站。

從東山口出來,離那個在時代的光芒里閃閃發亮的新潮廣州,越來越近。

不常來東山口的打工人啊,多少會有點潮人恐懼症。

即便是這37°的太陽風,也吹不走南方天氣濕熱的潮,和東山歷史與文藝激情碰撞的潮。

街邊的咖啡館,什麼時候出了新的主意,一顆巨大的愛心掛在二樓,寫著「我愛東山」,

什麼時候又換了新的裝潢,什麼時候老洋樓里掛起了新的招牌。

當青春的風吹過一陣又一陣,東山口的鏡頭永遠對著年輕男孩女孩。

如果說潮流,是時代披給東山的外衣。

那麼抬頭所捕捉到的一棟棟洋樓,和流傳在這片街區的民國往事,才是東山留給廣州的歷史印跡。

不完全統計,東山老洋房總共達 1000多處,保存完好的有493棟,組成廣州現存最大的中西合璧式洋樓建築群。

老洋房、花園洋房比鄰而立,不言不語地張揚著東山無可複製的「壕氣」。

沿街老樹木蒼翠茂盛,庇護著漫步從樹下走過的人們,新河浦優雅的年代氣息亦撲面而來。

當你走過培正路的網紅斜坡,當你路過毛澤東曾住過的東山五大僑園之一的春園,當你在明園庭院裡,點了一杯咖啡,

當你在逵園的藝術展廳里看到了最新的展,當你走進柏園,沉醉在廣州罕見的伊斯蘭風小洋樓里……


東山在用每一個細節告訴你,屬於廣州的生活藝術美學。

如同煙墩路3號,慶園古著店內寫的那一句:

「我們迷戀她年輕的那個年代,卻又不甘心讓她遺落在那個年代。」

中山二路散步指南

地鐵:東山口E出口

去走:署前街、廟前直街、煙墩路

培正路、恤孤院路、東華東路

去看:你路過的每一棟能進的小洋樓

尤其,逵園美術館,有免費展覽

柏園,最新開放的伊斯蘭風小洋樓



中山三路

8090青春修煉場

從烈士陵園站D口出來,莊嚴而肅重的廣州烈士陵園就在眼前。

在地址上這裡屬於中山二路,但處於與中山三路的交接地帶。

所以行走中山三,我們決定從這裡開始。

街道外車水馬龍,但午後的陵園內,卻格外安靜。

明媚的太陽灑在廣場,鬱鬱蔥蔥的樹木充滿生機。

站在高45米的廣州起義紀念碑前,每多駐足一秒,對廣州英雄之城的理解,又深了幾許。

比春天時,陵園西路上那盛開在枝頭,紅艷似火的木棉花還要深。

整個陵園占地面積26萬平方米。

地圖上看,大大的一塊綠色貼著中山大學校園,連成一片。

走在陵園裡,心是靜的,也是熱的。

在紀念瞻仰區,可見蒼松翠柏和紅花,立於其間的烈士之墓、葉劍英紀念碑、四烈士墓莊嚴肅穆。

憩遊覽區,是典型嶺南園林風格,也是廣州城市中心難得的休憩之地。

走出陵園,你恐怕想像不到,當年這一帶的繁華商圈,已成為一代人的青春回憶。

回到20年前,廣州最潮的地帶可不是東山口,而是烈士陵園商圈。

東川名店城,塗鴉愛好者的塗鴉聖地。

地王廣場的廣場上,每天都有街舞、花式籃球。

好多人第一次追星的地方,也是這,一併見證了廣州嘻哈文化的崛起。

8090的潮流前線,匯聚於中華廣場。

只是時光匆匆。

恐怕只有每年3月,人們才會特意想起陵園西,屬於廣州木棉花的春天。

中山三路散步指南

地鐵:烈士陵園D出口

去走:廣州烈士陵園、陵園西路、「老鼠街」、中華廣場

去吃:老字號(湯丸王、無牌雲吞)


中山四路

轉角誤入「小故宮」

紅牆黃瓦、綠樹映襯的「小故宮」這兩年在廣州很紅。

當年輕人追捧起美美的中國風,濃厚的歷史韻味在這光影斑駁的畫面里,呼之欲出。

這裡是農講所,原名番禺學宮,已有600年歷史。

當我們從農講所站C口出來,轉角來到農講所,偶遇了特別夢幻的一幕。

朱牆外,一對新人在拍婚紗,而榕樹下的長凳上,一對老人執手相望。

中國式的浪漫在這一刻,是相濡以沫最好的詮釋。

身處繁華鬧市,毗鄰百年名校廣東實驗中學,中山四路上的歷史感又多了一個層次。

這裡有個南越王宮博物館。

作為與秦代造船遺址,500多個水井,13個不同的朝代,都在這座埋藏千年的王宮裡。

喜歡歷史的朋友,一定要來逛逛。

在中山四路和越秀中路交界處,還矗立著一棟方形碉樓式建築,東平大押。

廣州為數不多的古當鋪遺址建築,首層是當年的當鋪營業大廳,如今是陳列館。

還有,廣州魯迅紀念館,值得一去。

從中山四路開始,廣州的美食打卡也正式開啟。

中圖那邊的文明路,廣圖隔壁的德政中路,以及馬路邊的中山四路,「十步一美食」可不是吹的。

皇冠瑪麗奧,「平靚正」的典範。

永盈茶餐廳,號稱廣州第一家香港茶餐廳。

還有玫瑰甜品家的蛋奶糊、馬蹄沙,圓環小棧的滷肉飯。

我們離開時去吃了這家蘭芳園榴槤糖水,榴槤糖水+雙皮奶,一下午的疲憊,一掃而光。

中山四路散步指南

地鐵:農講所C出口

去走:農講所、魯迅紀念館、東平大押

去吃:圓環小棧、玫瑰甜品


中山五路

2200多歲的」頂流「在這


一邊是廣州第一公園人民公園,裝載了這座城市最溫柔的部分記憶。

地鐵站公園前,由此得名。

它是中國第一個「規矩」公園,也是廣州的城市原點。

△1923年8月12日,第一公園公布了遊覽規則,是中國第一個有規矩的公園。

建園100年,今天人民公園是廣州人們的城市樂園,老廣在這榕樹下唱歌、跳舞、下棋、鍛鍊。

公園的對面,邁過中山五路,這裡承載著廣州最古老的歷史和沸騰的人氣煙火。

活了2200多歲,一直是「頂流」,「北京路」自古便是一座「城池」。

當年趙佗建宮,開闢一條小路去御花園看鳥賞花、吟詩作賦。

這條小路,是如今的北京路。

而他要到達的王宮,便是今天的南越王博物館。

往後,北京路熱鬧了上千年,各朝君王在這鑿湖、種樹、蓋寺廟、練仙丹。

從公園前地鐵口出來,到達北京路時,已是傍晚。

華燈初上,人群洶湧。

大佛寺燈光通明,人們聚集在寺廟前,放下手機,目光虔誠了起來。

這裡還有修心修身的聖心大教堂,也有讓二次元們歡呼的動漫星城

中山五路打卡指南

地鐵:公園前A出口

去走:人民公園、大佛寺、南越王博物館


中山六路

原汁原味的廣州

廣州騎樓風情不只是上下九、恩寧路。

中山六路的騎樓下,有著更加豐富且多元化的表達。

它們可以是復古精緻的騎樓建築。

可以是小資文藝,一秒出片的紅色洋樓。

可以是站在十字路口,拖著長長電線尾巴的雙層巴士緩緩駛過。

也能是那些征服了無數味蕾的老字號,向你招手。

恍惚間,像回到了以前的廣州,有種穿越時光錯落感。

其實從中山五路到中山六路,早就不知不覺地跨過。

中山六路不長,不到800米匯集了眾多地道的老字號。

廣州情懷、味道,任歲月變遷不曾動搖。

如果你喜歡淘些古舊小玩意兒,轉個拐角,鑽入一條巷子,就會來到曾掀起廣州唱片時代風雲的陶街。

我們之前寫過,這裡是廣州男人的天堂,也專門拜訪過一家經營老舊唱片的小店。

看見的是,復古又富有情懷的老廣州。

這一次,在中山六路上,又發現一家古舊物商店。

廣源鵬程百貨。

店門口被蒲扇和各種手寫的吊牌、書籤填滿,走進裡面,還有原創手繪寵物畫,潮字掛畫等等。

老闆是一位白頭髮的大叔,小店是祖輩傳下來的,已經幾十年了。

在這個騎樓街,與其說是家開門迎客的老店,不如說是大叔自己的樂園。

他寫寫畫畫,在長桌上倒騰著一些有趣的玩意兒。

他把自己珍藏的唱片擺滿半邊牆,

然後驕傲地、笑嘻嘻地告訴我們:」這些不賣噠,就是給你們看看「。

瞬間,整條街在夜色下,都快樂了起來。

其實像這樣的百貨商店,還有不少,有生活用品集合店,有情懷小店。

走幾步,少不了驚喜。

到了惠吉西,時光開始跳躍。

作為廣州老城區里最為完整、最具規模的民國洋樓社區之一。

惠吉西名氣不大,可這個有著1300年歷史的地方,被大家稱為「第二個永慶坊」。

比起永慶坊,惠吉西里有舊南海縣的歷史,有舊式理髮店和大榕樹……

讓這兒少了些網紅概念,多了些地氣。

這裡吃的很多,諸如惠西小食店、業記小食店等等。

中山六路散步指南

地鐵:西門口A出口

去走:陶街、惠吉西、光孝寺、六榕寺

去吃:明興魚蛋粉、惠愛餐廳


中山七路

歡迎來到西關

前有東山少爺,這有西關小姐。

在中山六路和中山七路之間,有一處古蹟卻鮮為人知,它是明代西門口瓮城遺址。

如果不是朋友提醒,我們就徑直走過了。

這個一部分被埋於中山七路路底,曾作為廣州抵禦外來侵犯的西門口古遺址,隱藏在繁華鬧市中,異木棉下。

朋友說,過了「城門」,便是西關了。

這麼一說,還挺有歷史代入感的。

荔灣荔灣,老西關。

中山七路上,不少曾經風光一時的老字號,已不復存在。

原來的「祥珍樓」沒有了,可它旁邊還屹立著老舊當鋪「寶生大押」。

三層碉樓式建築,可是當時廣州的第三大當鋪。

巍峨矗立,歷經歲月璀璨仍堅挺,碉樓堡壘彷佛無聲地在宣告著西門口曾經的商賈風雲。

再往前走,過幾個紅綠燈,就到了陳家祠。

羊城八大景之一,西關文化重要代表建築。

現在是廣東規模最大、裝飾華麗、保存完好的傳統嶺南祠堂式建築。

書院內,堪稱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大展,涵蓋了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等。

又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的明珠」。

但別光顧著用放大鏡式的目光,掃視建築的每一處。

進入內里,廣州歷史特有的韻味迎面襲來,庭院滿是嶺南風,亭台樓閣既個性又優雅。

現在,陳家祠也是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

可惜,我們到的時候已是晚上,沒能看到更多建築的細節。

另外,陳家祠吃的也很多,美食小店不少,淺淺推薦幾家↓

中山七路散步指南

地鐵:陳家祠D出口

去走:陳家祠

遠一點有 動感小西關、流花湖公園、上下九

去吃:沙灣姜撞奶、伍湛記、肥佬美食


中山八路

多情西關,盡在荔枝灣

因為住在中山八,所以出了陳家祠,便多了一絲回家的歡喜和愉悅。

走到臨近中山八地鐵口的十字路口,直接左拐,進入泮塘路,一個悠哉悠哉,慢節奏滿街生活氣的泮塘到了。

左邊美食一條街,長年排隊的有凌記,備受老廣喜歡的是粵式餐廳向群飯店,還有我常常去吃的鳳.御點拉腸

人氣雖然沒有前兩家高,但從早到晚,阿婆們到對面學校接送完孩子後,總要來上一碗艇仔粥或一份拉腸。

學生哥兒們也喜歡來這裡,一份蒸飯套餐最是滿足。

而街道對面,夜宵頗多。

如果有朋友來,我會推薦你去吹水站,三五好友,幾份炒菜,吹個昏天暗地,吹個自在愜意,不趕時間,忘了工作。

前方幾百米,就是仁威廟,廣州「太歲」最全的寺廟,聽說很靈驗。

拜過神,荔灣湖公園的夜晚世界,拉開了西關夜生活真實而活潑的另一面。

榕樹垂柳,長亭晚風。

從永慶坊駛來的小艇,穿過荔枝灣涌。

之前,我們說過,廣州最懂生活的人,在荔灣。

是的,如果你在大榕樹下的荔枝灣大戲台,聽過私貨局的粵劇;

如果你走過泮塘四約、五約的小巷;

如果你坐在荔枝灣涌旁吃過缽仔糕、馬蹄爽、豬腳姜……

就會明白,怎麼,西關這麼會生活的。

而走出了荔灣湖,永慶坊就在一公里外,恩寧路上熱鬧著、喧囂著。

人們可以在燒臘店吃一頓十幾塊的燒鵝飯,也能在8點去聽一場Livehouse,然後在小酒館和朋友聊聊近況。

生活的煩惱進了荔灣,好像都被柔化了。

而廣州的煙火氣,在龍津菜市場裡,熱血沸騰。

中山八路散步指南

地鐵:長壽路B口、中山八A口

去走:荔灣湖公園、恩寧路、永慶坊

去吃:津津飯館、吹水站、凌記、鳳.御點拉腸


——

在廣州即將進入盛夏的時候,

一次瘋狂的行走,讓我們和生活的這座城市,靠得更近了。

每天地鐵經過的站點,突然無比清晰和生動起來。

這樣的廣州,著實飽滿而可愛。

最後,用後海大鯊魚的《猛獁》結尾吧:

我們像一隻野馬在這城市裡流淌/浪費了太陽也從不感到悲傷^

· END ·


「版權說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那一座城(攝影小劉)、HH、圖蟲創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