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大學校慶70周年景觀改造提升工程

ar世界建築報道 發佈 2023-06-07T04:29:09.130031+00:00

設計團隊:晏忠 伍朝暉 陳凌鋒 林曉婷 陳奕心 江毅 易偉文 何嘯 陳欣燕 李宗泰 俞洋 過仕佳 區錦聰 楊清豐 王志鋒 洪明波 吳海桐。


華南理工大學五山校區南正門


五山校區百步梯


南理工大學,直屬教育部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建築老八校」之一,是中國南方的重要學府。1934年,國立中山大學石牌校區業已奠基,南門石牌始建。此後近一個世紀,學校幾經變更,1952年華南工學院於此成立,1988年更名華南理工大學。2004年,位於番禺區的大學城校區建成投入使用;2019年,廣州國際校區在番禺區創新城南岸拉開華南理工大學新征程的序幕。


年滄桑,雲煙過往。2022年,恰逢華南理工大學組建70周年暨建校105年校慶,雲山珠水承平日久,南國學府亦是桃李成林。為提升這所華南名校整體形象,學校決定將五山校區南端校門及其周邊景觀、百步梯兩側邊坡面貌進行改造提升。





1.華南理工大學

南正門及周邊景觀改造提升




01

項目概況

PROJECT OVERVIEW

__



南理工大學南門周邊環境整治工程即落位於華工五山校區南方正門,以原校園中軸始端——南門廣場為中心,延伸至五山地鐵站,途徑3個主要出入口,全長約3公里,是華工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


為華南理工大學校園的形象窗口,南門前廣場區域因年代久遠,經歷多次翻修設計,元素較為複雜,植物長勢不如意,缺少聚集休憩及合影空間,景觀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項目沿路多有出入口,除校園形象展示之外,也是師生日常活動的要道,但道路維護情況、車行及步行系統分流不理想,校園入口性引導也比較弱。



華南理工大學南正門改造前





02

設計策略

DESIGN STRATEGY

__



▎百年學道 樹大學門戶形象


了做好校園第一面的設計,設計團隊研究學習了大量國內外歷史校園空間,借鑑其對城市開放的中央校園主景,取「百年學道」之意,打造自然大氣的疏林草坪學道場景,將華工的校園時空記錄化作景觀節點設計的元素。同時選取考究的造景材質,以匹配原有校銘石及校門的設計風格,營造沉澱的歷史感。在植栽設計上,完全保留了場地原有的喬木作為校園記憶,結合易維護的新增灌木地被,營造了舒適自然的植物空間。


▎脈絡通達 理交通承啟之合



工南門及其周邊區域,城市道路斜穿而過,人、車流量極大。新設計在並行的路段騰挪綠化空間,在不影響現狀樹的前提下以綠化隔離,防止人車混行,以實現良好的校園步行體驗。


在步行沿線還布設有休憩和慢行的花林空間,以及規範集中的校園非機動車停放位置。對於道路進一步拓寬,以緩衝綠化帶實現人車分流,也有助於緩解交通的緊張局面。


▎開放兼容 塑城市開放空間



地空間設計不僅提升校園形象需求,而且同時滿足了周邊居民的多種使用場景需求:集合休憩、慢行、參觀打卡、校史宣傳等功能,成為了周邊居民津津樂道的地方。




03

節點展示

FEATURES TO SHOWCASE

__


▎知新園——學無止境,常知常新

新園,即原南門正廣場。這裡是華南理工大學主入口與校銘石所在之處,華工學子入學與畢業時大多會在這裡留影紀念。知新園景觀次第有序,將各景觀要素的遠近高低仔細推敲,最終形成一校三區水景廣場——校銘石——孫中山先生像的校園門戶畫像。新設計以此中軸展示華園發展歷史,講述華工故事。


生機盎然的校門門戶,簡潔開闊的草坪主景,盡頭是華南理工大學的校銘石


廣場鏡面水景抽象記錄了華南理工大學三大校區的地理位置及廣州市各個重要文化節點


華南理工大學三大校區及廣州市各個重要文化節點圖標設計


廣場也成為了周邊居民聚集及學生科普校史的好去處


▎學子林——莘莘學子,爛漫年華

子林依託現有的校園林木重新添加穿插步行路徑,改造原來密而不達的綠化空間,成為一片寫意浪漫的休憩和慢行空間,深受師生喜愛。


林蔭細密,籠罩著往來散步與停坐的人群,靜謐而愜意


▎學思島——慎思明理,篤行道遠

思島位於華工東門與華工附屬幼兒園附近,是交通要道。為疏解緊張的交通矛盾,設計團隊在此處做了道路的拓寬處理並規範了沿路機動車的停車區域。設計團隊把環島縮小,改用簡約現代的表達語言,增加非機動車停車區及家長等候休憩林下空間,提升了東門入口的開敞感及形象性。


簡潔大氣的環島,保留原狀的大王椰子,營造整潔的林下草坪空間





2.華南理工大學

百步梯兩側邊坡修繕加固工程




01

項目背景

PROJECT BACKGROUND

__


南理工大學五山校區百步梯建成於1936年,位於半山西路中段,是由嶺南近現代著名建築師楊錫宗先生設計。興建百步梯的初衷是為引導莘莘學子努力學習,腳踏實地,勇於攀登。整體環境有著蒼勁古樸的氣質,從地形上來看,頗有中國古代入山修煉的格局。百步梯伴隨著學校走過了滄桑歲月,也見證著一代又一代華南理工人翻越一座又一座科學的高峰,如今已成為華工人奮進拼搏精神的象徵。


百步梯歷史照片


經86年風雨洗禮,百步梯兩旁的山表植被已失去固土護坡的基本功能,邊坡開始變形失穩、土體裸露,水土流失日益嚴重,近年多次出現滑坡現象,並已威脅坡頂22號樓建築安全。為防止兩側山體邊坡繼續變形、崩塌危及周邊建築及環境安全,學校研究決定,於2019年開展邊坡搶險加固工程籌備工作。


百步梯兩側山體滑坡險情





02

設計理念

DESIGN CONCEPT

__



▎石梯礪步 長階新綠



步梯兩側邊坡加固工程及景觀修復設計是以「消危御險」為基本原則,以「縫合自然,生態修復」為景觀理念。本方案儘量保持原百步梯歷史層積形成的環境空間氣質,堅持「修舊如舊」,保護場所歷史痕跡,延續鬱鬱蔥蔥的原有綠化環境。


百步梯路燈基座歷史文物


側邊坡空間呈鏡像對稱布局,水平長度約42m,高差約15m,垂直傾角65°-75°,設計上將錨索+格構梁的支護體系與立體綠化的材料技術相結合。推敲過程中充分利用原土坡的坡面走勢,實現分級放坡的造型需求。百步梯頂部南側緊臨22號樓,支護施工可能對原有建築產生擾動,為此設計師多次現場勘察,小心計算求證,最終得出一套既能保證周邊建築安全又能實現設計意圖的方案。




03

關鍵技術策略

TECHNOLOGY STRATEGY

__


三維立體格構梁完成效果


實現在護坡結構上覆綠,並且在大傾角的邊坡上種植大樹,以形成樹冠綠廊,設計團隊經過多輪次的研究,制定出以下的技術策略和景觀方案:在護坡結構方面,首先將坡面劃分出多個3mX3m的邊坡支護單元,在此單元尺度內,可根據坡面造型需要和填挖方平衡來調整格構梁的長度,創造出有別於常規錨杆護坡的三維立體格構梁模型。



次,著重構建穩定的人工支護結構與立體綠化的共生關係,採用新材料、新技術——固化基質營養種植土。這是一種可以緩慢降解固化成型的模塊化種植土壤,其特點輕質化、施工高效,能很好地貼服三維多變的格構梁種植腔。通過固化土與格構梁固定後,相互形成貼合的坡面種植區域,將植被杯苗安裝在土壤的孔洞中,根系直接與邊坡土壤直接接觸,起固土護坡的作用。



外,在已有邊坡體系的基礎上,將格構梁劃分成上下兩個板塊,中間連接處設置了寬約1.3-1.5m相對平緩的過渡段,使得喬木能有較穩定可操作的種植帶。種植時對樹穴土壤進行疏水透氣改造,使18棵特選全冠香樟能更快地恢復穩固。


上兩個工程設計,為護坡覆綠和種植創造了條件,使百步梯工程邊坡改造既保證安全又能達到預期的空間效果。


修繕後,百步梯與山坡自然銜接,環境綠意盈盈,成為熱門打卡地


排水設計方面,在邊坡的頂部和底部均設有截水溝,此乃避免雨水沖刷的重要防線。綠化灌溉採用智能監控灌溉系統,使綠化土壤保持合適的濕度和營養,促進前期快速生根固土。



景燈光設計考慮了平日和節慶兩種照明模式,在百步梯平段布置了5對庭院燈,既能保證基本的照明功能,也能滿足節約用電的要求;在梯段兩側,增設洗牆燈,照亮兩側邊坡和綠化,強化百步梯的通廊空間感,並滿足節慶時營造夜景氛圍的需要。


淡雅明快的燈光設計,為攀登者照亮前路




04

設計圖紙

DRAWINGS

__

百步梯格構梁平面圖

百步梯格構梁定位平面圖



百步梯格構梁立面圖





▎項目檔案

項目名稱:華南理工大學南正門及周邊景觀改造提升

項目位置:廣州市天河區

總用地面積:28333㎡

總建築面積:28333㎡

設計時間:2021年

竣工時間:2022年

設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設計主持:倪陽

設計團隊:鄭暘 林憲詠 周國歡 歐建聰 劉繼順 陳璧如 史夢霞 董健帆 侯雯琪 鍾穎濤 張綺婷 徐家欣 譚鴻健 趙笑寒 龐欽元 楊石泉 陳媛斯 柳靜 巫慧芊 歐潔雯 葉雨馨 楊賜桐 羅永昌


項目名稱:華南理工大學(五山校區)百步梯兩側邊坡修繕加固工程

項目位置: 廣州市天河區

總用地面積:1056㎡

總建築面積:1056㎡

設計時間:2020-2021年

竣工時間:2022年

設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設計主持:倪陽

設計團隊:晏忠 伍朝暉 陳凌鋒 林曉婷 陳奕心 江毅 易偉文 何嘯 陳欣燕 李宗泰 俞洋 過仕佳 區錦聰 楊清豐 王志鋒 洪明波 吳海桐




供稿 景觀團隊、環境藝術設計一所

攝影版權 超越視覺

編輯 企劃部

校審 鄭暘、伍朝暉

版權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