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旻:韓國為何轉向「陣營外交」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 發佈 2023-06-07T07:34:01.347883+00:00

一年前的5月10日,尹錫悅當選韓國總統,一年後,尹錫悅政府的施政好評率不斷下滑,尹錫悅本人也在近期屢次成為外交爭議的製造者。3月,在美國撮合下,韓國政府不惜作出大幅讓步以謀求改善韓日關係,在「強征勞工案」等歷史問題上擺出前所未有的低姿態。

一年前的5月10日,尹錫悅當選韓國總統,一年後,尹錫悅政府的施政好評率不斷下滑,尹錫悅本人也在近期屢次成為外交爭議的製造者。3月,在美國撮合下,韓國政府不惜作出大幅讓步以謀求改善韓日關係,在「強征勞工案」等歷史問題上擺出前所未有的低姿態。4月,尹錫悅訪問美國,多次發表挑釁中國和俄羅斯的言論。輿論普遍認為,韓國政府已脫離均衡外交路線,轉向「陣營外交」。

國際環境變化,韓國傾向「站隊」

冷戰結束以來,韓國政壇長期由進步勢力和保守勢力輪流執政。進步勢力掌權時更強調「均衡」和「務實」,保守勢力掌權時更注重韓美同盟和「價值觀」。不過,即便在李明博、朴槿惠等保守派執政期間,韓國外交也從未出現像尹錫悅政府這樣的明顯失衡。

總的來看,從此前的「均衡外交」到尹錫悅政府的「陣營外交」,韓國外交的轉向不僅是尹錫悅政府執政理念在外交領域的自然反映,也是國際環境、國家心態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國際環境之變是韓國外交轉向的一個重要原因。

「陣營」和「價值觀」往往相互捆綁,冷戰時期的韓國是意識形態對抗的急先鋒,「陣營外交」在韓國也有歷史根基。冷戰結束之初,韓國淡化了對國家間意識形態和制度差異的關注,積極與冷戰時期的「敵對國家」發展關係。

當前,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增長,美國將遏制中國發展作為重要的戰略目標,積極輸出「新冷戰」敘事並拉攏盟友搞「陣營外交」,韓國不可避免受到美國的影響。韓國政府認為大國競爭將長期延續,更傾向於明確的「選邊站隊」。自上任以來,「普遍價值」成為尹錫悅的口頭禪,他在美國國會演說中提及「自由」多達46次。

急於提升國際地位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韓國國家心態中蘊含的矛盾。

從上世紀50年代的貧困國家躍升至發達國家,無疑是韓國的歷史性成就,韓國人的自豪感也由此顯著增強。韓國政客和民眾比歷史上的任何時候都渴求獲得更高國際地位和更大國際影響力,尹錫悅將韓國的目標設定為「全球樞紐國家」,正是這種情緒的體現。

但另一方面,韓國也面臨著社會活力衰減、經濟增長潛力枯竭的困境。韓國的生育率堪憂,韓國經濟社會陷入「複合型危機」。

在外交領域,韓國一方面不斷拔高自己的國家定位,另一方面又因為國家面臨的實際困難,對自主實現這些目標越來越不自信。於是,相比於耗時費力的自主外交,韓國政府把美西方陣營的認可和支持視為提升自身國際地位的捷徑。

「陣營外交」隱患多

韓國統一研究院一項關於韓國外交取向的民意調查顯示,從2016年到2021年底,支持「自主外交」的受訪者比例從28.5%降到12.4%。公眾對「自主外交」日益淡漠,使韓國保守政權推行「陣營外交」難以受到有效牽制。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陣營外交」已成為韓國社會共識。無論是對日本的重大妥協還是訪美期間的「口無遮攔」,都讓尹錫悅的民調支持率明顯下跌。上任至今,尹錫悅的支持率長期在35%以下徘徊。對於多數韓國民眾和企業而言,尹錫悅政府的「陣營外交」給他們帶來的,更多是對國家未來的擔憂。

韓國脫離均衡外交路線,走向「陣營外交」,恐將使朝鮮半島成為美國鼓動的「新冷戰」前沿陣地,進一步加劇東北亞緊張態勢,同時將損害韓國自身安全和經濟利益。

(李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原文載於《半月談》2023年第10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