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殺入亞馬遜九折「做慈善」,賣家痛斥卷王!

amz123跨境導航 發佈 2023-06-07T22:59:25.748121+00:00

AMZ123獲悉,近日麥肯錫消費者研究團隊發布了5月份美國消費者狀況更新。總體而言,美國消費者信心向好,但仍保持謹慎消費,消費降級趨勢蔓延至高收入和年輕人群體。研究指出,美國消費者實際支出繼續下降,今年3月實際支出同比下降0.7%,各類消費群體的實際支出也在5月份出現下降。


AMZ123獲悉,近日麥肯錫消費者研究團隊發布了5月份美國消費者狀況更新。總體而言,美國消費者信心向好,但仍保持謹慎消費,消費降級趨勢蔓延至高收入和年輕人群體。研究指出,美國消費者實際支出繼續下降,今年3月實際支出同比下降0.7%,各類消費群體的實際支出也在5月份出現下降。


儘管消費者的樂觀情緒呈上升趨勢,但經濟不甚景氣的大環境下,整體消費市場距離全面復甦尚道阻且長。而反饋到跨境銷售上,消費需求縮減以及多重挑戰的夾擊下,近期賣家們的銷量情況也頗為低迷。


亞馬遜多重新規後遺症,賣家訂單大幅腰斬


每逢旺季變數陡生似乎已經成為亞馬遜的普遍定律。近段時間以來,物流政策變更、地址驗證等風波不斷,明晃晃釋放出亞馬遜意欲在大促前夕加強審查,維護平台營商環境的訊號。除了收緊風控外,與此同時亞馬遜也在對平台規則進行測試調整。


1.SP廣告的Broad匹配邏輯變更,不僅包含從關鍵詞拓展出來的詞,還會出現同義詞和近義詞的替換。

2.下拉搜索框調整,跑出許多關聯性較低的小長尾詞,加重了廣告預算。

3.平台搜索頁面的排名算法更改,倉儲位置距離較近的商品,將優先展示在買家搜索結果的靠前位置。


無論是廣告邏輯還是搜索排名,均與賣家們的listing流量緊密相連,也因此在亞馬遜進行上述規則變動後,近期不少賣家紛紛陷入了「後遺症」。


比較普遍的現象便是銷量、流量的同步下跌。從3月底4月初開始,許多賣家在廣告越燒越高的情況下,listing流量卻不約而同開始持續走低:


「我們實際上是進入4月以來就明顯感覺流量下跌得很明顯,亞馬遜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4月9號復活節開始單量下降,然後就沒有恢復過,有的產品最多暴跌百分之四五十。」

「4月以來,單量下滑明顯,流量蹭蹭往下掉。但廣告支出卻一直在不斷攀升,有幾個表現很好的品牌廣告,最近也不行了。」


一位義大利賣家在下載ABA報告時則發現了一些異常:一是關鍵詞曝光率呈持續下滑趨勢,購買量反而上升;二是關鍵詞下面購買量上升,但實際銷量環比3月份卻大幅腰斬;三是近期長尾詞競價極高,整體轉化率卻表現不佳。



對此有賣家直言,隨著廣告邏輯的調整,廣告曝光與去年同期相比縮水了近乎一半,而競價卻水漲船高,這也導致目前整體轉化率在減少,需要耗費比之前一倍以上的價格才能賣出相同數量的產品。


另一方面,排名算法更改的影響也逐漸顯露。一位賣家表示「一款產品庫存降到300以下廣告便燒不動了,單量直接腰斬。隨後流量起伏不定,同個廣告、同樣的價格,今天燒完預算,但明天就沒什麼曝光,等後天又開始瘋跑。」


多項新規的疊加效應下,近段時間不少賣家的產品銷售都不盡如人意。有賣家無奈之餘也只能專注多低價多流量渠道,更有賣家迫於倉儲費壓力而直接降價30美刀,用利潤換取轉化率及銷量的上漲。


工廠殺入亞馬遜九折內卷,賣家:我利潤呢?


對於不少亞馬遜賣家而言,現階段最為深刻的感受便是市場流量的萎靡。回想數年前的野蠻生長年代,行業尚是一片「遍地掘金」的藍海,然而今時不同往日,同一款產品的cpc競價現下已翻倍飆漲,銷量卻反其道而下滑。在此情況下,類目價格戰愈發泛濫,甚至還要面臨來自工廠的內卷攻堅戰。


一位賣家在論壇反饋,一款汽配類產品在正常情況下旺季最高市價可達200~300美金,然而有工廠賣家在入場後,直接開啟加速模式,目前尚處於淡季階段便已大打折扣卷至49美金。除去頭程運費、平台佣金以及5美金一次的cpc等成本,最終利潤近乎被擠兌殆盡。


據了解,這類產品的產業鏈主要位於浙江瑞安地帶,生產成本較低,但採購價並不便宜,屬於大件商品。普通賣家正常一百多美金的定價尚有盈利餘地,但工廠賣家卷至五六十美金的均價,則基本沒有利潤可言了。


而然這款產品並非特例,現如今不少類目均陷入了卷生卷死的激烈角逐中:


「我有個產品也是,6個裝賣兩個裝的價格,外加一堆配件。」

「到處都在內卷啊,我的產品正常售價99,這幾個月不少卷王直接半價搶流量,還專門對標我的配置和規格。''

"我們這邊類目也是這樣,低於市場價格進場,還80%的折扣,新品前期瘋狂天天放站外。」


隨著跨境出口行業邁入新的發展階段,許多外貿工廠也在探尋轉型之路,最普遍的現象便是進軍電商平台,從供應商華麗轉身賣貨郎。不過相較於普通賣家而言,工廠具備充足的供應鏈及產品優勢,成本及利潤相對可控,例如一款產品$239卷到$119,工廠還留有15%的利潤空間,但普通賣家則在$150時就已陷入虧損窘境。


以往的趨勢是,低價產品的定價越卷越低,如今高端產品也開始出現同樣的跡象。更令賣家們無奈的是,不少不講武德廠家不僅大肆進場內卷,還完全罔顧運營打法及售後服務,一昧專注於走捷徑換取訂單,迫使整個類目的生態被攪渾而被動陷入價格戰。


事實上,就目前的亞馬遜大環境而言,價格上的比拼已不足以奠定足夠的銷售優勢,如上述產品即便如此低價清倉,銷量依然極為慘澹。


「未來的亞馬遜將會是供應鏈的比拼和產品力的比拼。」對賣家而言,盲目低價並非明智之舉,亞馬遜屬於長期投資,只有建立牢固的產品護城河方能長遠發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