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不住了!近期亞馬遜單量腰斬,賣家:別怕Temu「卷」

賣家之家 發佈 2023-06-09T14:05:41.947751+00:00

是誰在過旺季爆單啊?!(仰天長嘯)自5月份以來,賣家圈就一直存在著「單量越來越少」的聲音,「下跌」成了跨境熱門關鍵詞。一模一樣,明明是偏夏季產品,逆趨勢下降至少30%的訂單......從5月開始訂單明顯減少......同樣的,5月中旬後下降比較明顯。

是誰在過旺季爆單啊?!(仰天長嘯)

自5月份以來,賣家圈就一直存在著「單量越來越少」的聲音,「下跌」成了跨境熱門關鍵詞。

一模一樣,明明是偏夏季產品,逆趨勢下降至少30%的訂單......

從5月開始訂單明顯減少......

同樣的,5月中旬後下降比較明顯。

5月真的不行,夏季產品往年5月初銷量已經起來了,今年這都6月了還是不溫不火。

究竟經歷單量下跌的是個別,還是大有人在?

01

1萬5千名賣家貢獻GMV的一半

做亞馬遜環境好的時候,賺錢的人會多些,環境不好的時候二八定律更明顯,是正常的。

根據Marketplace Pulse的數據,亞馬遜美國站每年有 15,000 名賣家獲得超過 10萬份訂單,這些賣家貢獻了該市場數千億美元銷售額的近一半。

2022 年有 15,000 個賣家至少有 100,000 個訂單,30,000 個賣家有 50,000 個或更多(這包括擁有 100,000 個或更多訂單的賣家)。

大多數頂級賣家已在亞馬遜上銷售五年或更長時間。

儘管競爭日益激烈、費用增加和其他不利因素,他們仍然堅持了下來。亞馬遜市場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新賣家加入,同時也是一些老賣家繼續建立龐大而持久的業務的地方。

數以百萬計的賣家在亞馬遜上銷售商品,但所有市場都呈現冪律分布,這表明少數頂級賣家推動了大部分銷售。

這就是為什麼訂單量超過10萬筆的賣家遠少於訂單量超過1000筆的賣家。這 15,000 名賣家看起來像一個小團體,但他們加起來幾乎占亞馬遜美國市場銷售額的一半, 2022 年的訂單超過 10 億個。

如今,越來越多的賣家明顯感覺到自己訂單變少,除了產品在平台內的競爭力外,還有許多外在因素。

02

"內卷"亞馬遜

有賣家認為,單量明顯下降主要有以下原因:

1.temu宣傳到位,吸引了一部分流量,亞馬遜流量減少;

2.美國債務危機;

3.美國的裁員也嚴重,平常看到的都是美國知名大廠的裁員,沒傳到國內的還指不定有多少,美國人消費降級了,減少支出了。

根據美國零售聯合會(NRF)和哈克特協會(Hackett Associates)發布的最新月度全球港口跟蹤報告,2023年上半年美國主要貨櫃港口的進口貨物量將比去年同期下降22%。

哈克特協會創始人Ben Hackett曾表示:「現在,貨櫃進口需求的下降與消費者需求的持續增長背道而馳。雖然強勁的就業和個人收入的增長推動了消費支出,但是進口貨櫃貨運量卻恢復至2019年的水平,而且短期內不會出現增長。

業內人士認為,或許不可否認,shein和temu等其它跨境平台對於亞馬遜的衝擊,用戶被吸引到其它平台購買自然導致原平台的單量下降。

但這無需太過焦慮,賺錢做的是長期生意。

有數DataVision提到,自去年9月上線美國以來,Temu就將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9.9包郵」和「社交裂變」帶到了美國人的視野里。2.99美元的空氣炸鍋,1.87美元10雙的襪子,1.85美元的運動鞋,無不刷新美國老鐵的認知。

但前期低門檻的准入標準很快反噬,平台上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現象讓消費者逐漸流失。

於賣家而言,苦「銷貨」已久的白牌賣家或許認為自己找到了下一個耶路撒冷,但很快,他們就發現自己陷入了另一個內卷漩渦之中。

據大量賣家反饋,他們也是處於清場甩賣、沒有利潤的境地。為此,賣家們應該看的更遠,牢記賺錢的本質依然是商品。

更該關注自己的產品本身,關注自身產品單量銷售情況的同時,也要去查看競品的銷量情況,去看看具體是自己的產品原因,還是市場大環境的影響導致的銷量下降,競品價格動作,廣告動作,都會有影響的。

其次可以反查一下自己的廣告情況,優化自己的廣告表現,同時觀察近幾周關鍵詞的排名變化情況,整體核心大詞的搜索量下滑也會影響到產品的銷量。另外可以看下近幾周的大類排名變化是否下滑。

很多時候不一定是自己的產品原因,而是大環境的因素影響,同時看下是否是周期性的市場波動導致的銷量不穩定,不要太過於焦慮 。

最後,祝各位大佬們,大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