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ipod到airpods藍牙耳機的革新,蘋果在音頻領域上做了哪些事?

綠聯影音攻略 發佈 2023-06-09T15:39:26.607599+00:00

在這個變革過程中,蘋果公司作為一家技術創新的領軍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改變了人們對音頻設備的認知和使用方式。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音樂的傳播方式經歷了巨大的變革。從黑膠唱片到CD,再到數位音樂時代的流媒體服務,每一次創新都在改變人們欣賞音樂的方式。在這個變革過程中,蘋果公司作為一家技術創新的領軍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改變了人們對音頻設備的認知和使用方式。

今天我們便來聊聊關於蘋果公司在播放器和藍牙耳機方面的創新,以及對音頻體驗帶來的革命性影響。

一、音樂行業的變革

1. 蘋果公司進軍數位音樂市場

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音樂行業的收入主要依賴實體媒體銷售和授出版權。消費者通常需要購買唱片,如使用黑膠唱片、CD或磁帶來收聽他們喜歡的音樂。此外,音樂的傳播主要通過廣播電台和音樂電視頻道進行,這限制了消費者對個性化音樂的需求和獲取途徑。

隨後,網際網路的普及和數位音樂技術的發展帶來了音樂行業的巨大變革。Napster(文件共享服務軟體)的出現改變了這一格局,它引入了點對點文件共享技術,改變了數據在網際網路上存儲和分發的方式,使用戶能夠直接共享和下載音樂文件,無需付費或藉助實體介質(如CD唱片和磁帶等)來獲取音樂。

這對傳統的音樂行業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因為它侵犯了版權,並且與唱片銷售和授權收入的商業模式相牴觸,最終導致了它的關閉和轉型。

與此同時,MP3技術的出現使得音樂數位化更為普及。儘管MP3播放器誕生之初容量小且操作繁瑣,再加上沒有大型正規的MP3格式音樂商店,導致內部資源欠缺。但製作MP3文件遠比轉錄光碟、磁帶這種實體介質要方便得多,MP3播放器仍舊前景大好。

蘋果公司意識到這一趨勢,並看到了數位音樂市場的潛力,開始進軍數位音樂市場。然而,Mac 電腦那時還沒有內置任何與音樂相關的功能,於是努力填補這方面的空缺,獲得未來數字生活的主動權。

蘋果公司在2000年收購了Casady & Greene公司開發的一款名為SoundJam MP的外部MP3播放軟體。隨後,蘋果公司將SoundJam MP團隊引入公司,並基於其技術基礎進行改進和創新。

在SoundJam MP的基礎上,蘋果公司團隊重新設計了用戶界面,並於2001年1月推出了專門適用於Mac作業系統的音樂播放器,即iTunes。itunes不僅提供了音樂播放功能,還增加了音樂文件管理和CD刻錄功能,使用戶能夠更方便地組織和享受音樂。

然而,一個問題隨之而來,用戶需要將這些音樂文件傳輸到可攜式MP3播放器中,才能實現聽歌。於是,蘋果公司除了 Mac 電腦以外,又開始涉足可攜式硬體產品市場。


2.ipod從繁榮到衰落的發展史

早期的可攜式MP3播放器時代,快閃記憶體存儲容量有限,大多數只能存放幾十首甚至更少的歌曲。即便存在少數採用硬碟存儲、容量更大的播放器,但體積較大,且用戶界面操作複雜。此外,所有播放器都使用 USB 1.1 接口,從電腦傳輸到播放器需要很長時間,10首歌的傳輸時間需要5分鐘,如果要傳1000首歌,就會長達數小時。

賈伯斯意識到這些問題後,希望蘋果公司的可攜式MP3播放器能夠突破這些限制,並與iTunes無縫協同工作,同時吸引更多用戶使用Mac電腦。因此,他使用快速的FireWire(火線)接口來解決傳輸問題,並採用東芝提供的最新研究的1.8英寸5GB小型機械硬碟,使得設備體積更小。

經過蘋果公司團隊的不懈努力,第一款ipod在2001年10月23日公布於世,售價399美元,它的發布標誌著蘋果公司從計算機公司向以消費電子產品為主導的公司轉型的重要一步,同時意味著音樂媒體的重大變革。

第一款ipod擁有5GB的存儲空間,宣傳可以存儲大約1000首歌曲。在互動設計上,其擁有一個簡潔而直觀的用戶界面,配備了一個觸摸旋轉式滾輪,使用戶可以輕鬆地瀏覽和選擇音樂。

不過剛上市的iPod並沒有引起巨大轟動,第一年銷量不足40萬部,不僅僅是因為其高昂的售價以及非常有限的功能,還因ipod與itune高度綁定,用戶想使用ipod就必須要通過itunes軟體才能將音樂導入,而itunes卻只能在mac電腦上運行。要知道,當時mac電腦在全球市場上的份額只占了3%,這一設定無疑限制了用戶群體。

蘋果公司也意識到將iTunes引入更廣泛的市場的重要性,因此在初代ipod誕生的兩年後,對外宣布itunes正式登錄win系統,ipod也因此迎來了黃金時期。

2003年,蘋果公司推出了iTunes Store。用戶可以通過iTunes Store購買和下載數位音樂,所有的音樂都以0.99美元的價格出售,正是這種便宜又方便的方式,在音樂商店上線的第一個禮拜就賣出了超過100萬數位音樂,上市一年共賣出7000萬數位音樂。這一舉措在音樂產業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數位音樂銷售模式的先驅。

之後幾年,蘋果公司推出了不同性能和價位的ipod,帶來更大存儲空間的同時提升了便攜性,真正做到了為不同類型的用戶提供適合他們需求的iPod產品。

2007年,蘋果公司推出了ipod touch,它不光是一款有觸屏功能的ipod,還能玩遊戲和上網,是一款終極娛樂設備。iPod touch在市場上引起了轟動,僅在2008年一年內就銷售了超過5000萬台。這也是蘋果公司從一家以「生產電腦為主」轉型為更加多元化的科技的時期,進一步拓展了其它產品線。

在ipod touch 推出的前幾個月,蘋果公司還推出了另外一款更具影響力的產品,即iphone。其作為一款革命性的智慧型手機,引入了多點觸控螢幕、流暢的用戶界面和全面互聯的功能,

當時蘋果公司初代iphone的音樂軟體被稱為ipod,iPhone的興起直接影響了iPod的衰落。自2008年開始,ipod的銷量逐年下滑,而iPhone的銷量則呈現爆炸式增長。到2011年,iPhone的銷量已經超過了iPod的總銷量。

2014年,蘋果公司宣布停產iPod classic。在當時,iPod僅占蘋果公司總收入的不到2%的利潤。最終,於2017年蘋果公司宣布停產iPod Nano和iPod shuffle,這也標誌著iPod在硬體領域的一個時代的結束。

儘管iPod曾經定義了MP3播放器,幫助蘋果公司成為了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自2001年蘋果公司推出ipod以來,累計銷量超過4億台,同時賣出了超過350億首音樂。但像iPod classic這樣只有單一功能的設備,在如今手機和平板電腦發達的今天,或許早已沒有那麼大的競爭力。

3.有線耳機的推廣

隨著ipod的爆火,蘋果公司將白色耳機與ipod捆綁在一起,成為了ipod的標誌性配件,白色平頭塞耳機成為了當時市場的主流。2007年推出時,它配備了一款稱為"EarPods"的有線耳機,使用了一些設計和工程上的改進,以提供更好的音質和用戶體驗。

蘋果公司在EarPods中採用了特殊設計的驅動單元,經過優化,旨在提供更清晰、更平衡的音頻表現,以提高音頻精度和音質。同時,他們還採用了隔音設計,包括耳塞的密封性和外殼結構設計,以減少外界噪音的干擾,提供更純淨的音頻體驗。

此外,蘋果公司注重人體工學,在EarPods中採用了傾斜式設計,以更好地適應耳朵形狀並提供穩固的佩戴效果。

EarPods對整個有線耳機市場產生了影響,並被其他廠商所仿效。一些市場上的耳機品牌嘗試模仿蘋果公司的設計和功能,以迎合消費者對類似的音質和外觀的需求。


二、藍牙耳機的興起與發展

1.藍牙技術的發展

藍牙技術誕生於1998年,最初用於無線數據傳輸。早期的藍牙耳機在2000年問世,然而由於當時藍牙技術的不成熟,這些耳機僅能進行簡單的語音通話,無法實現較大數據量的傳輸,因此無法播放音樂。在往後的幾年中,藍牙連接的不穩定性和抗干擾能力較差等問題成為人們詬病的焦點。

然而,到了2011年左右,立體聲藍牙耳機開始出現在市場上。這些耳機的續航時間達到了大約5小時,與現今的真無線藍牙耳機的單次續航能力相當。Jabra在2012年推出的Stone藍牙耳機引領了藍牙耳機充電倉的潮流,為耳機的續航能力帶來了顯著改進。

真無線藍牙耳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雙耳連接。在過去,實現主從切換並同時連接兩個耳機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一般的做法是通過將一隻耳機連接到手機,然後將另一隻耳機連接到主耳機,從而實現雙耳連接。然而,這樣的解決方案導致耳機無法獨立佩戴。

蘋果公司在2016年發布的Airpods徹底改變了人們對藍牙耳機的認知。AirPods以其小巧的外觀設計、便攜性和精緻的充電盒受到了廣泛讚賞。更為重要的是,AirPods解決了過去藍牙耳機連接穩定性的問題。左右耳連接開始採用監聽模式,同時內置的蘋果公司W1晶片提升了AirPods的連接穩定性和可靠性。


2.Airpods點燃真無線藍牙耳機市場

AirPods憑藉其便捷的設計和出色的用戶體驗迅速贏得了廣泛認可,逐漸改變了耳機市場的格局。這主要得益於蘋果公司在2016年取消了iPhone 7的3.5mm耳機插孔,引導用戶逐漸養成使用無線耳機的習慣,以及蘋果公司一直以來追求更美觀的設計和創新理念:減少手機厚度、提升防水性能、增加電池容量…

作為業內的風向標,蘋果公司生態產品一直引領著市場趨勢。AirPods的成功啟示了眾多國內外品牌進軍真無線藍牙耳機市場的機會。例如,索尼在AirPods發布的第二年,也就是2017年,將主動降噪技術首次應用到了真無線藍牙耳機上,推出了WF-1000X系列。

該耳機通過內置的麥克風和算法,實時監測並抵消外部環境噪音,為用戶提供了更清晰、更寧靜的音樂體驗。索尼的嘗試雖然帶來了主動降噪技術的突破,但由於這項技術並不為普通大眾所熟知,因此並未引起廣泛關注。

然而,蘋果公司在2019年再次推出了全新設計的AirPods Pro,也集成了主動降噪技術,這進一步加劇了主動降噪真無線藍牙耳機市場的火熱程度。AirPods Pro採用了內外麥克風系統來感知噪音,使用先進的算法消除外部噪音,創造出更沉浸式的音頻環境,這項技術創新為用戶提供了更出色的體驗。

除了索尼和蘋果公司,其他廠商也開始將主動降噪技術應用於藍牙耳機中,推出了各種支持主動降噪功能的產品,價格也更加親民化,以滿足用戶對於更好音質和靜音體驗的需求。

例如綠聯最新推出的T6耳機,產品榮獲國內聲學A級降噪認證證書、Hi-Res音質證書。

在降噪功能上,搭載ANC雙重主動降噪+ENC通話降噪,降噪深度高達-48dB;高配6麥AI降噪,左右耳機均內置三顆麥克風,精準拾音。

再通過AI神經網絡通話降噪算法智能處理,大幅降低環境噪音,提升通話時的人聲清晰度。使用LDAC真高清解碼,即使在嘈雜的環境中,雙方通話也都聽得清楚,提供更高的音頻質量和更接近無損音質的效果。

對於常見藍牙耳機的使用音頻解碼器上,這裡做一個簡單的科普。

-SBC(Subband Coding):SBC是一種基本的藍牙音頻解碼器,廣泛支持於大多數藍牙設備上。它提供了適中的音頻質量和較低的功耗,但相對而言音頻效率較低。

-aptX:aptX是一種由Qualcomm開發的音頻編解碼技術,旨在提供更高的音頻質量和更低的音頻延遲。aptX編解碼器分為aptX和aptX HD兩種,前者支持CD音質級別的音頻傳輸,後者支持高解析度音頻傳輸。

-LDAC:LDAC是由索尼開發的無線音頻編解碼技術,可實現高解析度音頻傳輸。LDAC能夠提供更高的比特率和更低的音頻損失,以達到更好的音質表現。

-AAC:AAC是一種先進的音頻編碼格式,也被廣泛應用於藍牙耳機。除了蘋果公司的AirPods系列外,一些其他藍牙耳機品牌也選擇使用AAC解碼器,以提供高質量的音頻傳輸。

在音頻藍牙耳機行業的不斷發展中,廠商們不斷提升音頻性能,以滿足消費者對音質的不斷提升的需求。通過引入更高的音質解碼器、優化的音頻處理算法和更先進的驅動單元技術,為用戶帶來更加真實、清晰、沉浸式的音頻體驗。


三、未來藍牙耳機的發展趨勢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未來藍牙耳機將繼續演進和創新。我們期待它有更加精湛的音質表現,更智能化的功能,更符合個性化需求的設計。

例如,藍牙耳機將提供更多的個性化定製選項。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自定義耳機的音頻配置、音效設置、降噪場景等,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和符合個人偏好的音頻效果。

隨著人們對健康和運動的關注增加,未來的藍牙耳機還可能會集成更多的健康監測和運動追蹤功能,例如心率監測、步數計數、睡眠監測等。這將使藍牙耳機成為全方位的健康伴侶。

而蘋果公司最新推出的混合現實頭顯Apple Vision Pro,在聲音傳輸方面配備了先進的空間音頻系統,內置骨傳導耳機位於用戶的太陽穴處,通過震動用戶的顱骨直接傳遞聲音到內耳。未來藍牙耳機也可能與AR眼鏡或VR頭顯建立無線音頻傳輸通道,進一步增強視聽體驗的融合。

綜上而言,蘋果公司在播放器和藍牙耳機領域的創新不僅影響了藍牙技術、音質標準和商業模式的轉變,也推動了音域行業的發展和演變。

如今的藍牙耳機正逐漸實現了對音質的突破和提升。從高保真音頻解碼器到精細的音頻處理,從高品質的驅動單元到智能化的音頻算法,努力為用戶提供最優質的音頻體驗。

現在,讓我們戴上耳機,閉上眼睛,沉浸式地感受每一個細微的音符,感受音樂的情感和力量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