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中考,孩子卷病了:小學起錯誤的「雞娃」,終被反噬

凝媽悟語 發佈 2023-06-09T21:35:48.345196+00:00

文|凝媽悟語北京的一位媽媽說,臨近中考,女兒卷病了,無奈休學。認識的孩子也有這類情況,兒子上初三的時候,有的同學忽然就從群里銷聲匿跡了。另外一所重點中學的學霸,一直考全校前幾名,卻再也不想去上學。

文|凝媽悟語

北京的一位媽媽說,臨近中考,女兒卷病了,無奈休學。

認識的孩子也有這類情況,兒子上初三的時候,有的同學忽然就從群里銷聲匿跡了。另外一所重點中學的學霸,一直考全校前幾名,卻再也不想去上學。

朋友的兒子也非常可惜,初三斷斷續續大概只上了兩個月的課,本來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結果只能去中專。

和朋友聊起來,話語中都是滿滿的悔意:早知道是這樣的局面,以前就不該抓得太緊,如果讓他開心快樂地學習,至少能正常上學,還有高中上。現在只希望孩子身心健康,將來能自食其力,不給社會添麻煩。

回想起孩子上學的點點滴滴,很多問題都是在小學階段埋下了隱患,只不過那時候孩子小、自我意識不強烈、學習壓力也沒有初中那麼大,所以並不顯山露水。

而到初中就不同了,孩子更有主見、更想自己做選擇、更想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學習難加大、中考壓力來襲,本身就容易情緒失控,如果我們還用小學階段的教育方法對待孩子,以前積累的問題加上新增的問題,很容易讓孩子崩潰,厭倦學習。

當然,不是說孩子上學後,我們就要大撒把、放任孩子不管,而是說要避免錯誤的「雞娃」,採取合理的教育方式。

臨近中考,孩子卷病了:小學起錯誤的「雞娃」,終被反噬,家長要心中有數。

對孩子有過高的期待,壓力變為阻力

朋友因為小時候條件限制沒有上過大學,所以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為了孩子上好的初中,狠心買了學區房,希望他能考上重點高中,之後考上重點大學。

經常跟孩子說:爸爸媽媽沒上大學,找不到好工作,收入很低,不能給你提供很好的條件,你自己要努力學習,將來過上比現在好的生活。

有的孩子可能因為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不易、想改變現狀,就能激發起學習動力,而有的孩子卻把期待當作阻力,認為學習是為了幫助父母實現未竟的願望,並不是自己所追求的目標。

這種認知和理解上的差異,父母如果沒有察覺,壓力就會在孩子心中漫漫滋生,等到一定階段就會突然爆發。

激勵孩子上進沒錯,要用對方法。

孩子不能代替我們去完成未竟的夙願、去過沒有實現的生活,只能做最好的自己。要幫助孩子樹立自己的目標,追求自己內心的熱愛,將來成為想成為的人

具體來說,就是觀察孩子,看孩子喜歡什麼,喜歡把精力花在什麼地方,然後給他提供條件,讓他盡情地挖掘潛力,在某方面的優勢會帶動其他方面的成績,比如學業成績。

讓孩子上輔導班,失去了很多快樂

朋友看到別的孩子都在上輔導班,在劇場效應的影響下,生怕孩子落後,也趕緊給孩子報上和別人相同的輔導班。

他們報的輔導班並不是提升孩子的能力,而相當於第二課堂,和老師上課講的內容一樣。幫孩子做預習、複習,能讓孩子在上課時更容易聽懂。

但是孩子有惰性,時間長了,他們就比較依賴輔導班,反正上課不用認真聽,還能到輔導班聽,實際上還是學了一遍,卻花了兩倍的時間。

晚上上課、周末上課,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被擠占得少之又少,本來水靈靈的大眼睛,很快就變得沒有光彩了。

有家長說,自己確實沒有時間、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只能讓孩子上輔導班。

我的建議是,如果有條件每天抽出一兩個小時陪孩子,如果沒有條件實質性陪孩子,就給孩子一種精神上的陪伴,告訴孩子「我們要努力工作,你要努力學習,我們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我們一起為這個家而努力。」

另外,如果要報輔導班,要注意篩選,補弱或者提升,而不是吃大鍋飯,什麼班都報,還要給孩子留出娛樂、戶外活動的時間。

見不得孩子成績差,把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

因為朋友對孩子有高期待,所以特別看重孩子的成績,一旦孩子考砸了,朋友就唉聲嘆氣,異常焦慮,擔心孩子接下來學不好,影響升學。

朋友對孩子的態度就變得不再那麼溫和,甚至會批評孩子「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真是太笨了!」

孩子都很會察言觀色,看到父母的臉色不對、語氣不對,也慢慢變得患得患失,總害怕考不好,成績不好的時候,都藏著掖著不敢告訴父母,生怕挨批。

心理學上有個瓦倫達效應,總是特別在乎結果、總想著不能失敗的時候,就不能專注於事情本身,而是心跳加速、血液上涌、錯誤連連。如果把時間浪費在「萬一結果不理想怎麼辦」這種胡思亂想上,就會離成功越來越遠。

所以,孩子成績差的時候也不要焦慮,接納他,和孩子平心靜氣地坐下來分析,看看哪個環節有問題,查漏補缺,爭取更好的,孩子心情放鬆,就更容易出成績。


見不得孩子慢,不斷催促讓孩子更反感

朋友對孩子要求高,又很要面子。到了寫作業時間,孩子還在玩,朋友就有很多擔心。萬一寫不完作業,要熬夜,第二天起不來,還要請假。如果讓他早睡覺,作業寫不完,還要跟老師解釋。

一想到跟老師打交道,朋友心裡就打怵。他希望孩子乖乖的,是被老師表揚的那一個,自己也能心安理得,最怕被老師批評,自己都感覺臉上無光。

這些念頭一閃而過,馬上催孩子「磨蹭什麼,快點寫作業去,要不完不成了!」

可是孩子最怕嘮叨和催促,滿腦子裝的都是「快快快」,都不能專注地坐下來寫作業,結果效率更低下。熬夜、寫不完作業的事經常發生,家裡的戰爭不斷。

其實,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我們看到的是孩子在玩,並不知道他在想什麼。是調整放鬆、是作業難度大不願寫、還是是作業少胸有成竹?

我們不問青紅皂白,就卻給孩子貼上拖拉磨蹭的標籤,命令孩子做事情,孩子就感覺不被理解和接納,父母只關心作業卻不關心自己本身。

正確的做法是,在每學期開始前就制定學習計劃,對孩子形成一定約束。如果孩子不按時完成作業,自己承擔自然後果。或者得不到相應的獎勵、或者被老師批評,等孩子親身感受到作業寫不好帶來的煩惱時,就能意識到行為的錯誤,自我改正。

孩子自我要求一次,比我們催促十次都強。

寫在最後:現在的父母都非常焦慮,對孩子的未來有過多擔心,陷入囚徒困境當中,不自覺地開始「雞娃」,但如果方式錯誤,可能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讓他無法承受,反而會帶來卷不動生病的結果。所以,未來孩子的健康著想,雞娃還是要慎重,方法要用對。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乾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