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迎奉漢獻帝時遇到的麻煩,有人不想他來,誰幫他解決了麻煩?

孤寡老人講歷史 發佈 2023-06-11T05:53:56.737568+00:00

東漢興平二年(公元195年),漢獻帝劉協逃出長安,輾轉東行,歷經艱辛後於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來到洛陽。當時,曹操聽從麾下謀臣的建議,準備迎奉漢獻帝。最終,曹操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不但接到了漢獻帝,還把漢獻帝從洛陽遷移到自己控制的許縣。


東漢興平二年(公元195年),漢獻帝劉協逃出長安,輾轉東行,歷經艱辛後於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來到洛陽。

當時,曹操聽從麾下謀臣的建議,準備迎奉漢獻帝。

最終,曹操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不但接到了漢獻帝,還把漢獻帝從洛陽遷移到自己控制的許縣。

從此,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開始了一發不可收拾的霸業之路。

可以說,迎奉漢獻帝是曹操集團極具戰略眼光之下走的一步極有戰略價值的好棋,沒有這步棋,曹操未來的路未必那麼好走。

但在迎奉漢獻帝的這個過程中,並非一帆風順,能把漢獻帝忽悠到許縣去,也是曹操經過了一番步步驚心的鬥爭和算計後才完成目標。

本文就講講這其中發生的故事。

漢獻帝從長安逃離到洛陽的過程可謂是驚險無比,他之所以離開長安,是因為董卓死後,占據長安並控制他的前董卓部將李傕、郭汜因爭權互相廝殺,導致長安沒法待了。

而且,當漢獻帝離開長安後,緩過勁來的李傕、郭汜反應過來,覺得要是皇帝離開自己的掌控會很不利,所以帶兵一路追抓漢獻帝。

幸好,漢獻帝在一部分臣子的保護下,無比艱辛的擺脫了李傕、郭汜的糾纏,來到了洛陽。

在這個過程中,漢獻帝主要是依靠董承、楊奉、韓暹等將領的保護,另外,在曹操之前,也有河內太守張楊率兵迎駕,就勢也留在了漢獻帝身邊。

因此,到洛陽時,實際保護和掌控漢獻帝的是這四個人。

他們四個人的來歷各有不同。

董承原本是董卓女婿牛輔的部曲,但他的出身很不凡,他是漢靈帝母親董太后的侄子,他的女兒後來還成為漢獻帝的妃嬪,是比較受到漢獻帝信賴的外戚大臣。

張楊在天下大亂後,成為割據群雄之一,占據河內。

楊奉、韓暹都曾參加白波軍(屬黃巾起義軍一脈)起義,早前是反漢朝的,後來,楊奉曾依附李傕,韓暹依附楊奉。

四位身份、來歷各不相同的將領因為保護漢獻帝的原因走到一起,特別是主要掌控兵權的楊奉、韓暹,在漢獻帝到達洛陽後,他們都被封賞了高官顯爵:韓暹拜大將軍、司隸校尉,假節鉞。楊奉拜車騎將軍,假節鉞。

而另一位帶兵來接駕的張楊,早前也被漢獻帝拜為安國將軍,假節、開府,封晉陽侯,後來他又被拜為大司馬、假節鉞。

四個人中,楊奉、韓暹、張楊有兵權,只有董承是漢獻帝的自己人。

同時,因為四個人在漢獻帝到洛陽過程中的一路保護,立下了功勳,占據了先發優勢,有了朝廷任命的頂級官職,能名正言順的掌控漢獻帝和朝廷,任何人要來,都要得到他們的認可。

他們四個人在洛陽時的分工是,楊奉、張楊駐紮在洛陽外圍保護洛陽,董承、韓暹宿衛城內的皇宮。

曹操要迎奉漢獻帝,並按照自己的意願掌控朝廷,就要面對這四個人帶來的麻煩。

實際上,他們一開始並不歡迎曹操到來,誰也不想把對漢獻帝的掌控讓給他人。

曹操最早派出曹洪帶兵去拜見漢獻帝時,就被董承聯手袁術的部將攔著,《三國志·武帝紀》中記載:

太祖將迎天子……乃遣曹洪將兵西迎,衛將軍董承與袁術將萇奴拒險,洪不得進。

不過,權力之下無百日好,這四個人之間也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他們之間的裂痕給了曹操機會。

根據史書記載,漢獻帝到達洛陽後,韓暹、張楊都有了居功自傲的情緒,這導致了董承和楊奉的不滿和忌憚。

本來反對曹操來接漢獻帝的董承因受不了韓暹的打壓,又想起了曹操,主動邀請曹操來洛陽,「暹矜功盜睢,干亂政事,董承患之,潛召兗州牧曹操。」

而楊奉是被也跟在漢獻帝身邊的時任議郎的董昭說服。

董昭說服楊奉的理由是,楊奉在跟韓暹、張楊、董承的比較中,擁有的兵最多,但缺少外部支持力量,只要能交好曹操,就能得到曹操的支持,對楊奉掌控朝廷相當有利。

董昭說服楊奉的方式有些奇特,他並非直接去說服楊奉,而是以曹操的名義偽造了一封信,在信中以曹操的口吻說清楚厲害,打動了楊奉,《三國志·董昭傳》中記載:

昭以奉兵馬最強而少黨援,作太祖書與奉曰:「……將軍當為內主,吾為外援。今吾有糧,將軍有兵,有無相通,足以相濟,死生契闊,相與共之。」奉得書喜悅,語諸將軍曰:「兗州諸軍近在許耳,有兵有糧,國家所當依仰也。」遂共表太祖為鎮東將軍,襲父爵費亭侯,昭遷符節令。

可以說,能說服當時在漢獻帝身邊兵權最多的楊奉同意曹操到來,董昭是立下大功的,他偽造曹操的書信,曹操當時是否提前知道?兩人之前是否有聯絡?史書未記載,不得而知。

但董昭後來是成為了曹魏重臣,歷經曹操、曹丕、曹叡三代,最後在司徒高位上善終。

如此,在掌控漢獻帝的四人中,董承和楊奉都同意了曹操來接駕,曹操到來的障礙基本沒了,他來到洛陽後,馬上就彈劾韓暹、張楊,把他們驅離了朝廷。

曹操既然來到洛陽,朝廷中的事就由不得楊奉、董承說了算,在曹操的強勢之下,漢獻帝隨曹操來到許縣,東漢朝廷從此進入到曹操集團掌控時期,直至滅亡。

至於楊奉、韓暹、張楊、董承這四位,他們的結局都不怎麼好。

楊奉、韓暹想繼續跟曹操爭奪漢獻帝的掌控權,但打不過曹操,跑去投靠袁術,後來又聯手呂布反袁術,最終淪為在徐州一帶打家劫舍的賊寇,根據《三國志》中的記載,兩人最後都被劉備所殺。

張楊在曹操圍攻呂布時,跑去救呂布,被有心投靠曹操的部將楊丑殺害。

董承是外戚,他一直跟在漢獻帝身邊,在曹操專權時,他接受了漢獻帝發出的「衣帶詔」,聯合一批對曹操不滿的大臣,試圖誅殺曹操,事發後被曹操殺害。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