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撒哈拉沙漠鋪上太陽能板,哪些國家會衰亡?

小星星奇遇記 發佈 2023-06-12T01:53:41.402824+00:00

非洲北部從大西洋沿岸綿延至紅海之濱,都被漫漫黃沙覆蓋,它的面積達到了驚人的940萬平方公里,幾乎與美國相當,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撒哈拉大沙漠。如果把撒哈拉沙漠全都鋪上太陽能電池板,人類用電量夠了嗎?世界格局會產生怎樣的變化?

非洲北部從大西洋沿岸綿延至紅海之濱,都被漫漫黃沙覆蓋,它的面積達到了驚人的940萬平方公里,幾乎與美國相當,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撒哈拉大沙漠。如果把撒哈拉沙漠全都鋪上太陽能電池板,人類用電量夠了嗎?世界格局會產生怎樣的變化?

撒哈拉沙漠因惡劣的生存條件,除極為少數的原住民棲息在沙漠邊緣之外,可謂真正的人跡罕至。史前的板塊運動,非洲與歐洲之間存在一個巨大的特提斯海,隨著非洲板塊向北移動,特提斯海遭到擠壓並殘留為今天的地中海。隨著非洲北部逐漸接近北回歸線並受到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來自北方海洋的濕潤空氣逐漸減少,氣候變得越來越乾旱,最終形成一望無際的大沙漠。

儘管貧瘠荒涼、寸草難生,但撒哈拉沙漠也並非一無是處,這裡覆蓋著包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蘇丹、尼日、茅利塔尼亞和馬里等十幾個國家,而據相關學者測算,撒哈拉地區的平均日照時間超過每年3600個小時,部分區域更是超過4000小時。在當今世界,光照就是能源,能源就是生命,撒哈拉坐擁如此優越的光照條件,可想而知多麼誘人。

如果撒哈拉沙漠表面全都鋪上太陽能電池板,每年產生的電力可以同時保證幾百億人正常使用,尤其在當下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面臨危機,這樣的前景無疑非常誘人。

不過理論終究是理論,就像風能、水能一樣,太陽能在全球應用之前,還有許多挑戰。撒哈拉沙漠荒無人煙,基礎建設幾乎為零,要將九百多萬平方公里的沙漠鋪上太陽能電池板,如此規模的工程所要耗費的成本無疑是天價。

目前人類還沒有很好地解決電力儲存的問題,要把電能從北非傳輸至世界各地,就要修建世界電網,中間涉及到的線路建設,即使不考慮成本,各敵對國恐怕也難以協調。

撒哈拉沙漠的電力進入歐洲,可以在直布羅陀海峽下面修輸電線路,也可以走埃及、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土耳其這條陸地線路。

撒哈拉沙漠的電力進入亞洲,還是走埃及,在蘇伊士運河下面修海底輸電線路,從西奈半島進入沙特、伊拉克、伊朗,然後再分成幾條支線,一條經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中南半島到中國;另一條經伊朗進入中亞,再去往中國和俄羅斯。

撒哈拉沙漠的電力進入北美洲,通過俄羅斯與美國之間的白令海峽,海峽上有小島,由於附近人口少,可以修大橋架設電纜,不影響居民生活。電力到了美國阿拉斯加,就可以進入加拿大、墨西哥,再通過中美洲進入南美洲,一直到阿根廷。

然而我們如果考慮政治因素,有些國家就坐立難安了。

新加坡是個島,要想接入世界電網,那要看馬來西亞的臉色,即使馬來西亞同意,收點過路費也正常。

韓國和日本,幾乎是無解之局,如果朝鮮不同意韓國接入,韓日就游離在世界電網之外,只能用中東的高價油,國家會迅速衰敗,從發達國家變成發展中國家,最後變成地球邊緣的落後地區。

我國的台灣地區,如果統一了,修建海上大橋和海底隧道和電纜,只要考慮成本即可。如果沒有統一,島上的經濟也會迅速衰落,結局不會比韓日好。

再就是美國,如果俄羅斯不同意,白令海峽的電纜就建不起來,美國這個世界中心就會成為世界最大的孤島,當然接近撒哈拉的中東地區會成為新的世界中心。

以上是全球電網的構想,我們再來看看生態環境會否變化。太陽能電池板的工作原理是吸收太陽光,但又不能完全將光能轉化為電能,一部分熱量反射到大氣中,可能會引起全球氣溫的上升。

即使不考慮兩極冰川融化的風險,撒哈拉大氣中的熱空氣聚集,在遇到冷氣流後形成降雨,逐漸改變撒哈拉沙漠的樣態,沙漠變綠洲,對非洲是好事,對南美洲卻未必。

與撒哈拉沙漠隔大西洋對望的是的亞馬遜雨林,作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森林,亞馬遜雨林與撒哈拉沙漠呈現出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態樣式。一個乾旱荒蕪,一個炎熱多雨,而且兩者相距萬里之遙,它們之間有什麼相互聯繫嗎?

如今撒哈拉沙塵現在通過氣流循環,每年有上千萬噸抵達南美的亞馬遜雨林,這些沙塵富含植物所需的磷酸鹽,滋養亞馬遜雨林。如果這部分「肥料」中斷,亞馬遜雨林的植被可能會減少。人們常用「蝴蝶效應」來形容微小的改變對千里之外事物的影響,長此以往,幾百年後,亞馬遜雨林取代撒哈拉成為新的沙漠也並非不可能。

總的來說,在撒哈拉沙漠鋪上太陽能電板,是全人類共同的事業,不過有些國家害怕被卡脖子,也擔心能源成本高過別國,註定是要反對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