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富裕的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河口鎮,為何如今貧窮?

老道雜談 發佈 2023-06-12T06:33:24.874735+00:00

《鉛山縣誌》:貨聚八閩川廣,語雜兩浙淮揚,舟楫夜泊,繞岸燈輝,市井晨飲,沿江霧市,斯鎮勝事,實鉛巨觀」。鉛山縣歷史悠久,自古以來便崇文重教,人傑地靈,民風淳樸,人才輩出。

《鉛山縣誌》:貨聚八閩川廣,語雜兩浙淮揚,舟楫夜泊,繞岸燈輝,市井晨飲,沿江霧市,斯鎮勝事,實鉛巨觀」。

鉛山縣歷史悠久,自古以來便崇文重教,人傑地靈,民風淳樸,人才輩出。

鉛山縣概況

鉛山縣(yan)位於江西省上饒市中西部,江西省東北部地區,東接上饒市廣信區,西連弋陽縣,貴溪市,北部接壤橫峯縣,南臨附近省武夷山市,總面積2178平方千米,人口約50萬人。

鉛山是全國重旅遊百強縣,同樣它也是一座優秀的歷史文化名城,辛棄疾就葬在鉛山縣的永平鎮,著名的河口古鎮就在鉛山沿岸。

鉛山縣人民政府駐地在河口鎮,鉛山縣名來源於縣郊區城外的鉛山,因此得名鉛山縣。



走進鉛山縣河口古鎮,你會不得不感嘆這裡如今的蕭條以及落沒。

曾經有著「八省碼頭」之稱的鉛山縣,為何衰弱?

河口鎮面積約57.49平方公里,位於鉛山縣北部,是鉛山縣政治、商業、文化中心。

河口鎮在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貿重鎮,也是重要的商埠,商貿繁盛,盛極一時。在歷史上河口鎮曾與景德鎮、樟樹鎮、吳城鎮並稱為「四大古城」,可見其商業的繁茂。

這裡曾經是商賈雲集,舟車四出商貿重鎮,來自五湖四海的商船在這裡卸貨交易。曾經「八省碼頭」的稱號可不是浪得虛名的。

如今,走進鉛山縣城的街道,你卻會感覺到這裡的蕭條以及荒涼。

縣城的街道兩旁,商鋪鱗次櫛比,街道乾淨整潔,白牆青瓦的店鋪一家連著一家,卻基本都是大門緊閉,十室九空。新澆的柏油馬路也是一塵不染,黑的發亮,店鋪窗明几淨卻不見人影。一眼望過去,許多店鋪都無人問津,一派蕭條。

難道曾經繁榮的河口古鎮也衰弱了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巔峰時期的河口古鎮



一、繁榮於河運。「成也河運」,「敗也河運」。

宋代以前,河口還是荒無人煙的沼澤之地,由於信江河跟鉛山河的河水泛濫,淤泥堆積,形成灘涂,日久天長,形成了沖積平原。

明,原鉛山河以及信江河之間的沙洲成了農民的集散之地,因為這片沙洲處於鉛山河與信江的交匯之處,故稱作「河口」。

明朝末年,南北往來的商人發現了這片綠洲,便開始設立轉運場,建立起碼頭,開起了商店,形成了如今的「明清一條街」。

清同治年間,河口鎮進入鼎盛時期,商業繁茂,商人數量超過五萬人,每天進入的貨船多達上千艘,大小商店超過5000家。

「貨聚八閩川廣,語雜兩浙淮揚,舟楫夜泊,繞岸燈輝」描述了巔峰時期河口的盛況。

然而,滄海桑田,時過境遷,河口古鎮很快便衰弱起來。

近代,江河經濟漸漸轉化為海洋經濟。隨著,1840年,英國的船尖利炮打開了「閉關鎖國」的中國大門,一切都變了。外國的工業製成品以及鴉片大量湧入,打破了原本封閉的江河運輸。

道光二十年,閩浙海禁開通,陸路運輸漸漸開始運往福建,水上運輸開始運往浙江地區,一切貨物的商運,不再從鉛山經過,河口開始蕭條。

光緒末年,河口正式退出「八省碼頭」的地位。

二、鉛山曾經是著名的聯四紙生產基地,也是古代著名的產銅基地,礦業枯竭也是導致鉛山沒落的原因之一。

鉛山連史紙,年年售銀四五十萬兩,曾與宣紙並列,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鉛山連四紙具有潔白熒輝、細密綿軟、不易掉色、耐熱防蟲、書寫順暢的特點。在古代是高檔紙質品,一般為王公貴族宮廷大夫所使用。

歷史上乃至近現代,永平銅礦都是採礦業舉足輕重的存在,早在宋代,永平銅礦便是當時第二大銅礦,現在的永平銅礦也是全國第二大的露天銅礦,礦區面積有十平方公里,礦區內有五千多的員工。

巔峰時候的永平銅礦,礦工達十萬之眾。

我認為,鉛山要想重新崛起,要充分利用起自己的文化資源以及深厚的歷史底蘊,加快縣城撤縣劃區的進程,堅持「以工業為主,旅遊為輔」的發展道路,農村要「以旅遊為主,種植為輔」的發展模式,以圖振興農村經濟,以及全域經濟。對外要爭取多引進外商投資,打響「鉛山品牌」的經濟以及旅遊的名片,吸引遊客,振興經濟。

——林慧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