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何選擇韓信當大將軍?一石三鳥,力挽狂瀾。

金鱗戲蘭池 發佈 2023-06-12T15:16:36.164920+00:00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金鱗簡單的提到了劉邦拜將這事,也就是名不見經傳的韓信,突然被劉邦拜為大將軍,搞得「一軍皆驚」。不但親歷者驚訝,兩千年之後的我們也很驚訝,因為這裡有兩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第一,在被拜為大將軍之前,韓信並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資歷,劉邦為何會拜他為大將軍?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金鱗簡單的提到了劉邦拜將這事,也就是名不見經傳的韓信,突然被劉邦拜為大將軍,搞得「一軍皆驚」。

不但親歷者驚訝,兩千年之後的我們也很驚訝,因為這裡有兩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第一,在被拜為大將軍之前,韓信並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資歷,劉邦為何會拜他為大將軍?

第二,名不見經傳的韓信,為何又有勇氣去做劉邦的大將軍呢?作為空降兵,他又是如何在大將軍的位置上坐穩的呢?

本文先嘗試回答第一個問題。

(一)處境很微妙

在拜將韓信之前,劉邦的處境很微妙,說直白一點也可以說很危險。

首先,人心不穩。雖然靠張良忽悠項伯,劉邦成為坐擁巴,蜀和漢中三塊地方的諸侯王,但因為巴蜀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劉邦走到南鄭的時候,之前主動投奔的粉絲,已經因為落差太大而選擇跑路了,典型的人心不穩。

第二,人才匱乏。此時劉邦身邊都有那些人呢?還是從老家帶出來那些,比如蕭何,樊噲,周勃和灌嬰等。蕭何是難得的行政人才,適合當宰相,其他幾個都是勇將,適合衝鋒陷陣,但指揮大兵團作戰都不在行。至於張良這會已經離開劉邦,去了韓王身邊。

當時整個劉邦集團處於一種混沌且前途極不明朗的狀態當眾,接下來怎麼辦?

大家都沒想法,或者就算有想法,但沒有很好的理論支撐,只是異想天開。

(二)韓信到底是不是一步登天?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面,韓信是從漢中拜為大將軍從而一步登天的,其實這應該也只是一種印象,並不是實際情況。

韓信的具體出生年代不可考,最初投奔項梁的時候,應該是20歲出頭,這個時候他肯定是個大頭兵。

這點其實和陳平有點像,他也是「仗劍從之」從小兵開始干起。

韓信作為一個大頭兵,能不能打呢?應該還行。

史書雖然沒有寫他這方面的事跡,但他底子就不差,「身長大,好帶刀劍」,後來夏侯嬰救他也是因為「壯其貌」,所以他的武力值應該還是有相當水平的,否則在楚軍也不可能被提拔。

韓信在楚軍中干到什麼職位呢?答案是郎中

簡單來說,就是項羽的親隨,而這也是韓信能夠近距離接觸項羽並且為其出謀劃策的原因。

郎中這個職位其實不算低,比如劉邦剛當上漢王,一直跟在他身邊的樊噲灌嬰也是差不多的職位。

對於這一點,我們大部分人肯定也很好奇,為啥韓信這麼高端的人才,想出來的謀劃肯定很有價值呀?項羽為什麼就是不聽?

有一個事實我們必須搞清楚,項羽之敗並非敗在軍事,而是敗在政治。

在項羽反秦以及後來楚漢爭霸的大部分時間,他的軍事行動都是無往而不勝的,也就是說韓信的計謀就算有價值,但對項羽這個迷信武力征服的領導人而言不是雪中送炭,最多是錦上添花。

所以,當一個地位低下的小郎中說自己有良謀的時候,本來就是任人唯親看不起人的項羽,自然不會聽到心裡去。

韓信是個有大志的人,被交了幾盆涼水之後,心頭那激情燃燒的大火終於熄滅了,他轉頭跑到了劉邦這邊。

後來項羽逐漸發現自己搞不定劉邦的時候,終於低下他那顆高貴的頭顱,寫信給韓信要求聯合,但是韓信卻不搭理了。

這才應了那句「當年你對我不理不睬,現在我讓你高攀不起」的打臉名言,這話聽著爽,但真正能夠做到的人應該不多,韓信肯定算一個。

(三)為何差點被殺,還想跑路?

韓信到了劉邦這邊之後,是馬上就被重用了嗎?並非如此,不但沒有被立馬重用,還差點被殺了,甚至再次跑路。

公元前206年四月,韓信棄楚歸漢,初為連敖,再為治粟都尉

大家看清楚了,是『連敖』不是『連襟』哈,這是個什麼官呢?

好像還比較有爭議,但是官職肯定不大,應該是一個負責接待和聯絡的小官。

可能是因為依然打不到自己期望,所以韓信乾的也漫不經心,不小心就犯了個錯,甚至要被砍頭。

當時劉邦這邊的漢軍,應該還是比較缺人的,這一次就要砍十四個人的腦袋,那說明這錯肯定小不了。要不是韓信被砍之前喊了那麼一嗓子,歷史可能就沒有兵仙這麼個人了。

韓信被夏侯嬰給救了,然後推薦給蕭何,蕭何面試之後發現確實有才,就給他一個治粟都尉的職位。這又是個什麼職位呢?

我們都知道,蕭何在漢軍是管後勤的,所以韓信的治粟都尉應該類似後勤部長助理一類的職位,是直接給蕭何匯報的。

按說這個職位已經不低了,但是韓信依舊乾的沒意思,又跑路了。

(四)劉邦妥協

當蕭何得知韓信跑路之後,褲子都沒穿好就去追人了,這還把劉邦給嚇了個半死,他以為蕭何也跑路了。

一直以來蕭何就是他的大管家,要是蕭何也跑路了,那他們這波人應該也沒啥指望了。

好在蕭何很快拉著韓信回來了,虛驚一場。

在此之前,蕭何肯定給劉邦推薦過韓信,或許也見過韓信幾面,但是劉邦沒覺得韓信哪裡和別人不一樣,整個治粟都尉的官已經很給面子了,你還想上天不成?但韓信就是想上天那種!

劉邦和蕭何是老相好,所以蕭何的為人和路數他肯定非常熟悉,但是這次月下追韓信乾的有點出格。

劉邦埋怨蕭何不應該嚇唬自己,為了區區一個韓信就搞那麼大動靜,但蕭何卻對他說,韓信是無雙國士,想要爭奪天下,那就必須留下這個人!

當然,留下還不行,你還得用他,而且是普普通通的將軍也不行,必須是大將軍。

劉邦在蕭何的勸說下,終於把大將軍的位置給了韓信,而且還登壇拜將,搞的陣勢非常大。

(五)竟然是最佳選擇

當我們從前往後,把韓信拜將的關鍵事件都鋝上一遍之後,大體能明白劉邦為何最終能答應蕭何了。

首先,劉邦當時的處境有點不妙,人心浮動,他自己沒有什麼好的辦法;

其次,現有高管中沒人能提出切實可行的戰略,大家都是一頭莫展的狀態;

再次,通過蕭何之口,韓信的具體謀劃,劉邦多少應該知道了一點,認為可行,而且韓信有了蕭何和夏侯嬰兩人的背書,他不得不認真考慮。尤其是蕭何,當時那個架勢,如果不給韓信大將軍這個職位,他好像也要撂挑子不幹了。

最後,當劉邦決定要增加一個大將軍的職位時,很多小弟都以為自己是最佳人選,「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可見,如果劉邦從之前的小弟中找個人來幹這個職位,很可能造成內部分裂,但是找個空降兵來,他們反而能夠更加團結了。

至於他們聽不聽韓信的,那就不是劉邦關心的事情了。既然你想幹這個大將軍,你就拿出點真本事搞定我這幫小弟吧!否則就乖乖滾蛋好了。

總之,雖然劉邦選擇韓信多少有點妥協的味道在裡面,但選擇韓信卻是他但是一個最佳策略,而他能這麼幹也確實展現了他開國之主的霸氣和魄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