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全國首屆農業勞動模範,曾連任三屆中央委員,後回到農村務農

田螺姑娘說歷史 發佈 2023-06-12T20:08:45.081266+00:00

在上世紀50、60年代,王國藩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他組織成立了一個農業合作社,靠著集體的力量讓大家擺脫了貧困的束縛,實現了共同富裕。

在上世紀50、60年代,王國藩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他組織成立了一個農業合作社,靠著集體的力量讓大家擺脫了貧困的束縛,實現了共同富裕。黨中央後來將他立為典型,多次向全國推廣他的成功經驗,同時提名他出任中央委員。

事情還需要從建國之初說起,當時新中國剛剛結束戰爭,百廢待興,勞動力嚴重短缺。黨中央意識到,想要快速擺脫貧困,實現發展,就必須仿照蘇聯實行集體主義,最大限度集中力量投入到生產建設中,儘可能提高糧食產量,至少要讓每一個老百姓吃飽肚子。

於是乎,在1952年,黨中央辦公廳聯合國務院等多個部門聯合發布命令,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實行農業合作制度,提倡農民們成立生產小組互幫互助。王國藩接到相關文件之後,立即行動起來,說服23戶村民合夥成立了一個小型合作社,開始踐行農業集體化政策。

王所在的村子土地貧瘠,糧食產量極低,村民們時常忍飢挨餓,若是碰上災年,田地絕收,大家免不了外出要飯,生活可謂窘迫之極。再說王的合作社,成立之初連個像樣的農具都沒有,根本沒辦法從事農耕活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便趁著寒冬農閒之時,帶著社員們上山砍柴到集市上賣,累積賺得500元錢,他以此為啟動資金,購置農具和牲畜,蓄勢待發準備大幹一場。

來年開春之際,他帶領社員們團結一心、埋頭苦幹,起早貪黑的辛勤耕耘,從來沒偷過一天懶。當時的合作社制度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礎上的,王國藩自己有幾畝薄田,但他在勞動的時候,卻搶先幫別人耕種,最後再侍弄自己的地。很快,他的這種無私精神便感染到了其他社員,大家紛紛放下私心,不分你我彼此,共同勞動,向著美好的未來穩步邁進。

當年秋天,合作社迎來大豐收,每位社員除了分到足夠1年用度的糧食之外,還額外獲得將近200塊的分紅,這筆錢在當時可不是小數目。其他村民在看到合作社大獲成功之後紛紛申請入社,合作社的規模由此越來越大,最巔峰的時候,社員多達300餘人,耕地面積1900餘畝。

當然,不論合作社怎麼變化,王國藩都不忘初心,堅持奉公為先,從來不計較個人得失,在他的帶領下,合作社一年比一年辦的紅火,收入節節攀升,後來,他又在社員的建議下,集資開辦村屬手工作坊,製作一些生活用品、副食售賣,賺取「外快」。至1955年,合作社已經全面擺脫貧困,「跑步」進入小康,社員們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上級領導得知了王國藩與合作社的事跡後,馬上將其當做典型宣傳,一時引發了多方關注,王國藩也由此名聲大噪,成為合作社的「代言人」。1959年,他更是受邀來到北京,參加了國慶大典,當天晚上,毛主席還邀請他到中南海參加晚宴,席間勉勵他再接再厲,再創輝煌。他也當場向主席立下軍令狀,表示自己會將合作社制度進行到底,並且永遠擁護黨的領導,聽從主席的指揮。

自1969年起,他連任三屆中央委員,1971年正式步入政壇,先後在唐山市委、革委會任高幹,在此期間,他還作為中國的代表訪問東歐國家,參加了不少外交活動。江青與王洪文對他很是「欣賞」,數次向他拋來橄欖枝,而他本人因為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慎上了「賊船」,犯了很多錯誤,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災難。

動盪結束後,他受到隔離審查,並被中止中央委員資格,1978年,黨中央決定罷免他的一切職務,安排他回老家務農。1984年,他被聘為水利局的編外人員,每個月能獲得一些補貼,足夠他養老用度,2005年,這位飽經爭議的同志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時年86歲。

不可否認,王國藩是一位時代先鋒,在剛剛建國的那段困難時期,他主動當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秉持著奉公無私的原則落實合作社制度,為村民們謀福利,他的成功經驗獲得推廣後,也間接推動了其他合作社發展,福澤萬千老百姓。但可惜的是,在動盪時期,他一時疏忽受到居心叵測蠱惑,走上了一條歧路,犯了許多錯誤,最終葬送了大好前途,實在令人惋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