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紅霞|恨狐莫如強「內功」

文學藝術家 發佈 2023-06-14T04:25:31.331826+00:00

清代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兩個人被山中的狐狸所媚,倒在森林中,奄奄一息,幾近送命。

史紅霞|恨狐莫如強「內功」


清代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兩個人被山中的狐狸所媚,倒在森林中,奄奄一息,幾近送命。恰逢一獵人路過,將他們救起。之後,兩人都對狐狸恨之入骨,大罵狐狸狡詐可惡,想請獵人幫助捕殺。獵人說:「魚吞鉤,貪食故也;猩猩刺血,嗜酒故也;爾二人被媚,則乃貪色之故也,只應自恨,何需恨狐!」

這則故事看似荒唐,卻很富有哲理。獵人的話警示我們,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對人的作用固然不可忽視,但抵禦侵蝕,保持本色,關鍵在於人的「內功」是否過硬。只有「內功」硬,才能經受得住各種考驗,否則必然會被形形色色的誘惑擊倒。最近網上熱炒的中石油一子公司老總與下屬董小姐的牽手門視頻足以說明這一點。正如《莊子?刻意》中所云:「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侵,故其德全而神不虧。」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東西很誘人,如功名、地位、金錢、權力、色相等等。在這些誘惑面前,為什麼有的人經受住了考驗,而有的人卻由「濕鞋」到「下水」,成為腐敗分子?分析原因不難得出結論:前者有堅定的信念、純潔的靈魂、堅強的意志和慎獨的能力,以高尚的品德和嚴格的自我約束戰勝了誘惑;而後者則放鬆自我修養和改造,精神大壩坍塌,使得病毒有機可乘,最終被腐蝕,身敗名裂。我們面對各種誘惑,必須不斷加強道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做「愛崗敬業、公正執法、誠信服務、廉潔奉公」的模範。

強化「內功」。作為個人來說,就是要不斷加強自我修養和改造,把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作為陶冶情操、增強免疫力的重要途徑,要經常進行自我反省,查一查自己的思想有沒有受不良東西的侵蝕和影響,照一照自己的靈魂有沒有染上「灰塵」和「病毒」,看一看自己的言行有沒有出格和越軌。要從一點一滴嚴格要求自己,經常自我警戒,自我設防,自我約束,給自己敲一敲警鐘,切不可為蠅頭小利玷污國家幹部的神聖稱號。

美 景

美是無處不在的。美,生長在世間的萬物之中,只要你去發現。

我發現的美是那麼渺小。那是牆角的一株小黃花,也許沒人叫得出它的名字,更不知它的來歷,然而,它的美卻是實實在在的。

它生長在無人問津的牆角,一個被人遺忘的地方。在周圍的一片死寂中,它開放得那麼妖嬈。冷色調的四周,只有它的顏色是那麼與眾不同。它淺黃的顏色帶著幾個黑色的斑點,然而這些並不妨礙它的艷麗,相反,卻做了它的裝點。它雖然沒有濃郁的花香,卻以其獨具的風采久久地吸引了我的目光。

我想摘下它,但我知道那樣是對它生命的摧殘。忍著百般的愛戀,為了它更長久的美,我還是住手了。

是夜,下起了大雨,淅瀝的雨聲激起了我對那朵小花的惦記。

那晚,我失眠了。

早晨,在上班的路上,我見到了那朵小花,不過,那已是一株殘花,不再美麗了。

此時此刻,我頓悟了美的真諦。美也許是渺小的、短暫的,時間的短反襯了美的珍貴。我對那朵小花的外形永遠也忘不了,它隨風搖曳的芳姿和不住點頭示意的表情,昭示著它內心的快樂。它不為別人的欣賞而活著,有一個人發現它的美也就足夠了。

我何嘗不能做一朵這樣的小花呢?


人生的幸福與快樂

人的一生中,每個人都曾沐浴幸福和快樂,也會歷練坎坷和挫折。幸福快樂時,我們總是感覺時間的短暫:而痛苦難過時,我們卻抱怨度日如年。幸福和痛苦本來就是雙胞胎,上帝是公平的,痛苦往往是伴隨幸福並存。會享受幸福,也要學會享受痛苦,享受幸福會增加你的成就感,享受痛苦則會提高你的自信心和忍耐力。

身陷痛苦的囹圄,你的心靈顫抖了嗎?地處絕望的深淵時,你堅持了嗎?這就要看你有沒有堅定信念和意志力。

當我們遇到坎坷、挫折時,不悲觀失望.不長吁短嘆,不停滯不前.把它作為人生中一次歷練。把它看成是一種人生成長中的常態,這將助你更好地譜寫出自己的人生精彩。

人生必有坎坷和挫折!挫折是成功的先導,不怕挫折比渴望成功更可貴。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碰到挫折.不要畏懼、厭惡,從某方面說,挫折對我們來說是一件歷練意志的好事。惟有挫折與困境,才能使一個人變得堅強,變得失敵。

挫折足以燃起一個人的熱情.喚醒一個人的潛力,而使他達到成功。有本領、有骨氣的人,能將「失望」變為「動力」,像蚌殼那樣,將煩惱的沙礫化成珍珠。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失敗的人生絕不是完美的人生。當你戰勝失敗的時候,你會對成功有更深一層的感悟。就是在這樣一次次的感悟中,你走出了一個完美的人生。

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在經歷了失敗和挫折之後才取得輝煌成就的。

生命不輕言放棄,漫長的人生中,誰也不可能一帆風順,誰也難免要經歷挫折和坎坷。被挫折歷練後的人總是更頑強、更成熟、更加的勇敢,也就能看到近在咫尺的成功,也就是我們離成功更近一步。遭受挫折不但可以使人生積累經驗,而且挫折可使人生得到不斷的升華。所以我們更應該正視挫折珍愛生命。

沒有品嘗過挫折的人,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沒有經歷過挫折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

生命是自己的,前程是自己的,幸福也是自己的。我們要珍愛生命!挫折有利也有弊,它能夠讓人進步、積累經驗,同時也能讓人墜入萬丈深淵.我們要以正確的心態去看待。正確認識挫折的客觀性和優越性,變挫折為力量,戰勝生活中的挫折與坎坷,把寶貴的生命用於為祖國做貢獻……

人生中,快樂帶給我們愉悅,痛苦則能帶給我們回味。在人的一生中,真正的快樂,我們很難想起,但痛苦卻往往難以忘記。既然痛苦不可避免,我們又無法抗拒,為什麼不學會面帶微笑迎對痛苦的來臨呢?

時間會告訴過去,痛苦也能告別回憶。生活恬淡、心境平靜是一種極致的樸素美,如果在這種美上再加上享受,就會錦上添花,美上更美。學會接受,學會忍受,學會享受,學會寬容,學會慈愛,學會珍惜,這樣將會使你的人生更加光彩照人。


夏日的清爽

夏日的午後,蟬聲如織,我獨自在家裡漫不經心地整理書桌。從一本舊書中驀然飄落了一張照片,我俯身拾起……

哎,也不知道你現在怎麼樣了。照片上的你,笑容依舊燦爛,如冬日陽光般溫暖著我。陽光下的你,熱情、活潑、灑脫。還記得你不辭而別前說的話:「我很想把自己最美的一面留給我最好的朋友。」那時,你抽泣了。我當時感到莫名其妙,百思不得其解。

那天,我依舊在路口等你一同上學。時間一分一秒地走過,我感覺就像等過了春夏秋冬,可你一直沒有出現,我第一次嘗到了沒有你陪伴的路的漫長和孤單。之後,沒有你的生活很單調,沒有你的路途很寂寞。不知是過了幾個「三秋」,我收到了你的來信。

信中,你說:「請原諒我的不辭而別,只因為不想看到分別時傷心的一幕……順便寄去我在海邊照的一張照片,我想這張照片可以幫我給你帶去夏日的清爽。」這次是我哭了,我懊悔,我應該能覺察到你那一段時間的反常舉動。奶奶說過,我們是從小一起光著屁股長大的,就像孿生姐妹一樣。而現在,時空拉開了我們之間的距離,如今的你身在何方?你還記得咱們家鄉的那片小樹林嗎?那是我們童年的樂園,是我們盡情嬉戲的地方。還記得黃昏夕陽下,我們一起到樹林裡捉知了。還記得那條潺潺流淌的小河嗎?小河裡,我們一起摸魚蝦,那裡面曾留下了你我多少頑皮的笑聲和歡快的歌聲啊。忘不了那個夏日的午後,我們一起沿著小河挖河蚌,結果我們挖得太多,最後是你用外套包了一大包,當滿身泥巴的我們滿懷喜悅地回到家時,結果我們都被大人「獎勵」了一巴掌……

照片上的你,笑容依舊,清爽依舊。輕輕地收起照片,重新夾在書中,望著窗外,心中默念:我只希望遠方的你生活得好好的,每個夏日有你的照片陪伴,就都是清爽的!


詠夏詩話


夏季驕陽似火,天氣炎熱,因而抒寫暑熱之苦和渴望清涼就成了詩人詠夏常見的主題。北宋詩人王令的((暑旱苦熱》和《暑熱思風》是抒寫這一題材的代表作。他在((暑旱苦熱》一詩中寫道:「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干。」他在《暑熱思風》一詩中寫道:「坐將赤熱憂天下,安得清風借我曹。力卷雨來無歲旱,吹盡雲去放天高。」詩人因暑旱而苦熱,因熱極而思風,深見詩人憂時之情和濟世之志。古代一般利用自然環境,到室外乘涼,因而有不少詠夏詩是寫納涼的。如北宋詞人秦觀在《納涼》詩中寫道:「攜杖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詩人攜杖出戶尋覓納涼勝地,畫橋南畔,綠柳成行,月明之夜,笛聲參差而起,在水面縈繞不絕。晚風初定,池中蓮花盛開,幽香散溢,沁人心脾。南宋詩人楊萬里在《夏夜追涼》一詩中寫道:「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詩人勾勒出了一幅夏夜追涼圖,其中有皎潔的月光,有濃密的樹蔭,有婆娑的竹林,有悅耳的蟲吟,還有詩人悄然佇立的身影。

夏天晝長夜短,天氣悶熱,人往往昏昏欲睡,因此,午睡是詩人經常描寫的題材。北宋詩人蘇舜欽在《夏意》一詩中寫道:「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幽深的小院,清涼的竹蓆,明艷的石榴花,婉轉的鶯啼聲,無不令人心動,詩人在這樣一個清涼、寧謐的環境裡午睡,豈不快哉。

唐代詩人孟浩然在《夏日南亭懷辛大》一詩中寫道:「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夜涼,開軒臥閒敞。荷香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該詩既寫出了夏夜水亭納涼的清爽閒適,又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懷念。

山中樹茂林密,也成了古人的納涼的好去處。唐代高駢從《山亭夏日》詩云:「綠樹濃陰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山亭古樹參天,人跡罕見,薔薇飄香,周身清涼,好一幅別開生面的山中消夏風俗畫。元代釋英《山中景色》詩云:「六月山深處,輕風涼襲衣;遙知城市裡,撲面火花飛。」城鎮赤日如烤,而山中樹木青翠,峰高氣清,微風繞屋,涼意拂人,到此消暑,使人涼意驟生,煩熱頓消。

納涼並非只有在自然界中尋找,有一個平靜的心情也很重要。宋代梅堯臣的《中伏日妙覺寺避暑》:「高樹秋聲早,長廊暑氣微;不須河朔飲,煮茗自忘歸。」寫禪房花木蔥蘢,長廊曲徑幽深,品茗納涼,堪稱納涼寺佳作。


聆聽風雨

淋淋瀝瀝、滴落不停地雨滴使人有些傷感和惆悵。寒風吹去了往日的輝煌與暗淡,又重新喚起了一張純白、潔淨的紙,但是這些改變的一切,似乎都是與我沒有什麼瓜葛的,我獨自靜靜地坐在臥室的窗前,任意的讓窗外的雨滴拍打屋檐,放縱寒風肆虐的從窗口滑過,我只是靜靜地、靜靜地。

我曾經很欣賞風的爽朗和灑脫,也有一段時間總喜歡寫雨,卻又每每寫不清對雨的感受,也許雨的表達是朦朧的吧!

在我這是三十五歲的年齡之中,總以為自己在敏感地注意著四季,注意著自然界裡的風雨。雨水本是純潔的,但是下個不停則讓人增添了「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哲學家說過:「其實一個人只要心裡有雨,寫出的就會是雨;一旦心中充滿陽光,寫出的即便是雨也會滿紙陽光。」我並不知道用雨來形容這個年齡是否合適,也不知道這段話又是否真的在理。風?欣賞它卻又往往在嘆息雨的同時,錯過了風,也錯過了美好的一切。於是,又在陣陣雨中悲傷著風的失去,而忘了去感受一下那身邊匆匆而過的萬種風情。

有人說,我很有自己的個性,很有自己的想法,而我只是喜歡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風雨,去對待自然界的萬物,或許是「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吧,對風對雨各自有不同的感受,其實,雨也並不一定是憂傷,正如風也不一定是灑脫。

風雨本是人生路上的點綴,「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呢?只有經歷了風雨的打磨和洗滌,人才會學著慢慢地長大。也許是自己對此過分在意、過分敏感吧!才會有如此多的傷感和惆悵,或許,也是自己不明白,經歷的人情世故太少,亦或許……

到現在,我知道自己真的想要的是什麼了,我要的只是風的灑脫,而不是雨的憂傷;要的是雨的心靜如水,而不是風的肆虐狂暴。而在這些之中最為重要的是保持一顆堅強、勇敢、豁達的心。


古村斷想

天底下橫著一個古村。一夜秋雨細無聲,濕潤了楞楞瓦礫,大面積的集水夾帶著煙薰火烤味滴人深邃的天井,濺起點點的水花。古屋深處不時傳來男人女人的聲音,還有牛羊的。偶爾也有一絲臘肉炒蔥的香味氳氤著整個大屋,伴著泥土的氣息。

我來古村是這個季節,張谷英來到這裡是這個季節,劉萬輔來到這裡也是這個季節,李千金來到這裡還是這個季節。不知道!

天下名樓多在江南,人間勝景多在偏遠。正如美女多產於吳楚,又多出於民間,於是,昭君生於秭歸,西施長於諸暨。誠然,名樓是詩人的靈物,詩人的豐碑;而古村頂多只不過倜儻不群的騷客,風姿綽約的歌姬罷了。

古村,本也如此。

可是,張谷英來了,帶來了一些憤世,一些逃避,一些豪爽,一些灑脫……或許是一個陶淵明,一個被仕海的波峰浪谷衝撞的主兒,來到這裡打發光陰,日子是清苦了,倒也適性,總不至於搭上性命。

翻開張谷英的家譜,讓人駐足的是一頁汗顏的歷史。那是六百年前一個風雨如磐的年代,落魄的祖先張谷英為免遭族誅連坐,死裡逃生悄然來到這裡,便有了故事,便有了傳奇,便留下千古絕唱。

凝視著「文魁」、「進土」的匾額,胸臆間不覺平添了一種久違的激動。這飄灑恣肆的筆法似乎告訴人們,這裡在緒演一代代宗儒之流。他們在堅守著「孝友家風」的自訓,實踐著憨厚的做人標準,不管世事如何的窮奢極欲,花俏風流,我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翩翩思索中,我來到古屋深處,這裡殘燈如豆卻懸掛了許多對聯,有古的、有今的、有名家的、有凡夫俗子的,我想這大概是這些人們讀懂了這幢古屋,看透了這裡風情來抒發壓抑的歷史感悟和人生慨嘆!把一幅幅胸襟和情懷,留給後來的看客。

在一處別致的長廊上,人很多卻異常的安靜。在踩得光滑的石板上,女人鞋跟的敲打聲別有一番韻致;仿古的碾車,磨盤被一群頑皮的孩子推得飛轉;一個白白靜靜的小子正在挺著肚子衝著路旁的井水撒尿。……連二嫂又端來了兩塊豆腐,德二爹又哼著小調賒酒去了,據說抵押是以後的光陰。

我不知道是怎麼離開古村的,腦子裡總是在想,古村的「進士第」、「龍珠石」、「長壽井」、「古屋」、「深巷」……無非是渲染一種使擁有者驕傲的意識,而「凝固的音樂」、「民間故宮」無非是對難免廢墟的古屋樹碑,把古村用一種特別的文化氛圍包抄,製造一種特別文化的土層,把歷史積壓起來,讓人品味,讓人低徊。忽又奢侈地想,現在的一切會不會也讓歷史積壓住,壓進古村的文化底層?


做人需要感恩

「感恩」,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古人說:滴水之恩,須當湧泉相報。感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一個正直的人最起碼的道德品質。生活中,我們需要感恩。因為父母對我們有養育之恩.老師對我們有教育之恩,領導對我們有知遇之恩,同事對我們有協助之恩,社會對我們有關愛之恩.祖國對我們有呵護之恩……一個常懷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蕩,胸懷寬闊,會自覺自愿地給人以幫助,給社會以關愛。而那些不會感恩的人,血是「涼」的,心是「冷」的,帶給社會的只能是冷漠和殘酷。

社會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常懷感恩之心,只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變得更有意義,這個世界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位和尚叫佛印,與朋友結伴出遊。在路過海邊時與朋友話不投機被朋友打了一巴掌.佛印氣憤的在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打」。當走過原始森林時佛印和尚遇險被朋友所救.於是他在岩石上刻下「某年某月某日被某某救」。

朋友奇怪的問他為什麼兩次在不同的地方寫字.佛印答道:巴掌之痛如海水沖淡沙灘上的字.很快消逝:相助之恩卻是刻在石頭上的字天長地久.永遠銘記。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處世要善於尋找和發現別人的優點和好處,將不好的或不愉快的要善於遺忘,這樣的做人才有意義,這樣的生活才會快樂,這樣的社會才有發展。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這樣一些不開心的人,不停地抱怨,把自己搞得很煩躁,也把別人「傳染」地情緒很低落。用這樣的心態去生活怎麼能快樂,用這樣的處世方式去溝通怎麼能交流。英國作家薩克雷曾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將賜予你燦爛的陽光;你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終將可能一無所有!

感恩是一種責任.是追求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從人的成長角度來看,心理學家們普遍認同這樣一個規律:態度的改變能帶來習慣的改變:習慣的改變能帶來性格的改變:性格的改變能帶來人生的改變。我們衷心祝願人

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因為感恩的心能改變我們的態度,能改變我們的習慣,能升華我們的人格,能收穫我們美麗的人生!自古就有三國軍師諸葛亮為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畢生輔佐劉備,為興復漢室而嘔心瀝血.義士關雲長為報曹操賞識之恩,不惜捨命放曹操於華容道。這些道理都說明了感恩需要一個人對自己與他人和社會的關係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而在這種正確認識之下才會產生一種責任。

沒有社會成員的感恩和報恩,很難想像一個社會能夠正常發展下去。感恩,是事業上的原動力和內驅力,是人的高貴之所在。只有感恩才會讓世界多彩,才會讓我們生活美好!

感恩是力量之源,愛心之根,勇氣之本。感恩父母,你將不再辜負父母的期望:感恩社會,你會為社會盡最大責任:感恩一切使你成長進步的人,你會收穫別樣的人生!


夏的頌歌

我要為夏獻上一支由衷的頌歌。

我讚美夏天,它有火一樣的剛烈金一樣的赤誠。你瞧,七月的朝陽噴吐著熾熱的火焰…它正像一座碩大的煉鋼爐,不斷冶煉著人們的意志和力量,把一個個弱者熔鑄成無畏的戰士。就是它,讓潛在每個人毛孔里的生命力,化作淋漓汗水,盡情地渲泄出來,變成甘霖的源泉,把污穢泥垢蕩滌殆盡,令大干世界變得清淨爽朗。就是它,在緊張而又勞苦的夏日生活中,把人類鑄造成堅強有力的生靈。夏日的這種陽剛之美,激越之情,又有哪個季節能與之相比呢?

我歌唱夏天的無私,它有海一般博大的胸襟。人們只詛咒它的炎熱逼人,殊不知酷熱之後。自天而降的滂沱大雨,頓時便掃去一度籠罩在億萬農民心頭上的陰霾,使大片大片的黃土地又著上了耀眼的新綠,為金秋的富庶和甘甜作出了何等慷慨的奉獻。而當人們面對滿山遍野的茁壯待熟的莊稼,露出豐收在即的會心微笑時,夏卻悄然離去。面對這種忘我的犧牲精神,難道不應該為其引吭高歌嗎?

我熱愛夏天,還因為它有著拓荒者那種刻意追求和不倦進取的精神。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只注重春的萌芽和秋的收穫。但他們卻恰恰忽略了夏天這重要的一環。倘若沒有夏的耕耘,夏天的孕育,夏的勞苦,哪來秋的金黃?

哪來酒的清香?哪來人們的歡聲笑語?夏日,從它降臨到大地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自己的執著追求。它認準了既定目標便勇往直前,矢志不移。任庸人誹謗,俗夫責難,它都不屑一顧,只是在為人類釀造生活的芬芳而一味地勞碌著。直至功成身退。因此,我又不得不為之肅然起敬,盡情禮讚。

夏天是人類生活交響曲中一支最為雄壯的樂章。願棲息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每一個華夏子孫,都從夏日的那種銳意進取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中得到啟迪吧!


妙趣橫生的扇文化

古往今來,扇子與人們的生活結下了不解之緣,由此派生出許多與扇子有關的文化,令人感到意趣無窮。

扇書 扇面書法歷史悠久。歷代不少書法家都有扇面書法佳作。最早見於《晉書》記載:書聖王羲之曾為一老媼題扇,老媼每字售價百錢。幾年前江蘇常熟的陳嘉良利用10個月的業餘時間,在九寸半的扇面上(單面)寫下全冊《古文觀止》,連同序言,共二百二十三箱,計十萬八千零九十五個字,曾引起轟動。

扇畫 自古以來,文人喜歡在扇畫上題字作畫。許多著名的書畫家大都在扇上留下很珍貴的書畫作品。如王羲之、蘇東坡、唐伯虎、石濤、吳昌碩、徐悲鴻、齊白石等。現在見到最早的扇畫實物是《兩宋畫冊》中的《柳橋歸騎圖》,存在上海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裡珍藏有三百多把元明清的書畫扇。

扇詩 歷代文人喜在扇上寫上詠扇詩和題扇詩。唐朝詩人杜牧有「銀燭秋光冷畫屏,輕蘿小扇捕流螢」的詠扇詩句,筆觸細膩,情趣橫生。明代著名才子唐寅的畫扇《山房客至》,清新的畫面上題著一首小詩:「紅樹黃芳野老家,日高小犬吠,籬笆,合村會議無他事,定是來人借看花。」詩情畫意,相映成趣,是難得的藝術珍品。

扇聯 我國聯苑中的一朵奇葩。如「清風生掌握,爽氣滿襟懷」、「舉起隨時消酷暑,動來無處不清風」、「卻將妙質因風剪,為出新裁對月描」。以上扇聯,聯語文字優美,對仗工整,音韻和諧,給人以美的享受。

扇謎 是謎海中一束引人注目的浪花。如「有風不動無風動,不動無風動有風,等待梧桐落葉時,主人送我入冷宮。」「有朵花不常開,半截紙,半截柴,三冬它在櫃中放,盛夏無風手中栽。」等都是較好的扇謎。

扇舞 有專門擺弄扇子的舞蹈。如漢代的《巴渝舞女舞》、唐朝的《霓裳羽衣舞》,都是扇子舞。現代的舞蹈工作者則來個「古為今用」,五十年代末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中的《葵花向陽》的扇子舞,還有河北民間舞蹈《茉莉花》等都突出了扇子的舞姿。

扇戲 以扇子為戲名和傳媒的戲劇作品有《桃花扇》、《沉香扇》、《少奶奶的扇子》等,都有著極高的藝術造詣。

扇具 扇子在劇藝中作為道具,更有表達感情的妙用。「武者扇胸前,文者扇掌心,商賈扇肚腹,走卒扇頭頂,媒婆扇肩,轎夫扇檔」,這是劇藝上運用扇子的動作來表現人物性格的總結。


尋夢延安

汽車從古城西安出發,在黃土高原腹地的高速公路上行駛,一路上時隱時現的窯洞,縱橫交錯的溝壑,使我們盡情領略了大西北的風情。突然,綠茵茵的山崗上一排紅色大字映入眼帘:「幾回回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賀敬之先生膾炙人口的《回延安》詩句,令車內同伴激動不已。

這是我魂牽夢縈的延安之行。走在這條通往勝利的大道上,眼前仿佛浮現出一幅幅壯觀的畫面:炮聲隆隆,戰馬嘶鳴,一群身著土布軍裝、腳踏草鞋、背負刀槍的戰士,隨著一位叱吒風雲的湖南人縱橫高原谷地、黃河岸邊,演繹出一部保衛延安的壯麗史詩到達延安已是晚上七時,我們住進距寶塔山最近的賓館。亞聖飯店八樓,正對著寶塔山,當我拉開窗簾,五顏六色的燈光交相輝映,將寶塔山映襯得更加雄偉壯麗。巍巍寶塔,屹立山巔,放射著耀眼的光芒,在半天雲霧中熠熠生輝。

到延安不上寶塔山,是一件憾事。雖然這裡蒼松翠柏蔽日,新枝嫩葉招搖,但我更願意撫摸那些被風霜磨礪的古磚,撫摸槍炮子彈留下的痕跡。是的,塔上的每一塊青磚,每一個彈洞,都承載著曾經有過的歷史,銘刻著一個個久遠的故事。

延河在寶塔山下與一條小河相遇,然後拐個彎悄悄前行,投奔到黃河中去。遺憾的是,炎熱的夏季延河已經乾涸,在陽光下裸露著寬闊的河床。延河橋則舊貌換新顏,靜靜地橫臥在寶塔山與延安城之間。眼前的延安城變得異常熱鬧繁華,大廈林立,街道平整,車流穿行,人群蠕動。

懷著敬仰的心情,我們參觀了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楊家嶺的舊居。這是地地道道的窯洞,在歲月的剝蝕下,門窗上的油漆已經斑駁風化,窯洞前的枯草隨風搖曳。窯洞內的擺設非常簡陋,僅一桌一椅一床而已。我們真的很難想像,如此簡陋的居室,竟是帶領中國人民鬧革命的領袖們的棲息地。站在窯洞前,我神情專注而虔誠,是領袖們在最艱難的歲月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為我們鋪就今天灑滿陽光的路。

窯洞不遠處的大樹下有一套小石桌椅。1946年8月,毛澤東曾在這裡會見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針對當時流行的「恐美病」,他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撫摸石桌,我耳邊似乎迴蕩起偉人帶著濃重湖南口音的幽默談笑聲,心中油然騰升無限敬意。

中央大禮堂是楊家嶺最輝煌的建築,外形酷似一架平伸雙翼的大飛機。走進大禮堂,當年的會標和主席台擺設依然如故。就在這其實不大的禮堂里,召開了黨的七大和延安文藝座談會等重要會議,使毛澤東思想被黨中央明確為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

在中央辦公廳舊址,導遊唱起了《東方紅》。她說:這首歌原為陝北民歌《騎白馬》,歌詞是:「騎白馬,挎洋槍,三哥哥吃了八路軍的糧,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兒嘿呦,打日本就顧不上。要穿灰,一身身灰,肩膀上要把槍來背,哥哥當兵抖起來呼兒嘿呦,家裡留下小妹妹。」1943年冬,陝西葭縣(今佳縣)農民歌手李有源(1903-1955)依照《騎白馬》的曲調編寫成一首長達十餘段歌詞的民歌《移民歌》,以表達毛主席、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貧苦農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喜悅心情。歌曲編成後由李有源的侄子李增正多次在群眾集會上演唱,很受歡迎。

隨後,延安文藝工作者將《移民歌》整理、刪修成三段歌詞,改名《東方紅》。

我們帶著朝聖歸來的感覺,帶著淨化的靈魂,依依不捨離開延安城。回望延安,心潮彭湃依舊。延安,你是一部深奧的大書,那博大精深的人文內涵,璀璨奪目的精神寶藏,讓全體中國人民一輩子都讀不完。


順境善待別人 逆境善待自己

人生路上,要學會善待他人,也要懂得善待自己。

善待他人,可以讓人生走得更遠;善待自己,可以讓生命活得滋潤。無論是善待誰,其實都是溫暖在流轉,都是愛在延宕,最終,施及別人,惠澤自身。

在順境的時候,想著去善待他人。己順,示人以平和:己達,示人以謙恭;己喜,示人以沉靜。即使沒有那麼高的境界,至少可以做到不張狂、不招搖和不炫耀。善待,有時候,就是一個親切的姿態,就是一種溫和的態度。心胸寬廣,不是指能裝得幾個自己,而是指可以盛得下多少個他人。旋馬之地,接納他人無數,一定是這個世界上最善良的心。

善待,本質上就是一種心疼。當然了,一個人,心疼了別人,也會被這個世界心疼。

處於逆境的時候,要懂得善待自己。網絡上有一句話:人生就像心電圖,當你活得一帆風順的時候。說明已經掛了。這也是在提醒我們,誰都會遇到困難,誰都會遭逢坎坷,生命這條長河,有些暗礁和險灘,是繞不過去的。但無論發生什麼,都要記住:如果這個世界沒人疼惜你,你要疼惜自己;沒有人看得上你,你要看得上自己。

是的,若能懂得始終對自己好,生命就永遠沒有失敗。善待自己,就是要學會寬恕,不在過去的錯誤中糾纏:就是要學會退一步,不在得不到的欲望中掙扎。你能寬恕多少、能退多少,實際上,就是善待了自己多少。善待自己,其實,就是與自己和解。一個人,若能不跟自己較勁,處處放自己一馬,就是置心靈於曠野,給心靈以自由。

心靈鬆綁了,就是最大的不虧待自己。


夏天讚歌

夏季是裸露的季節。山野里的孩子都在河溝里撲騰玩鬧,象一群群撒野的小鴨子,城市裡的少年只穿著運動褲頭就奔向了夏天的足球場,結實的肌肉是一種茁壯和健康的驕傲,精力太盛馬力太足只有對著足球發泄。女孩子穿上漂亮的裙子,長統襪如風景遍布大街小巷,透明半透明各具風姿,夏季是女人們最艷麗的時節。夏季也是誘惑靈魂的季節。夏季如一觸就能出水的時令水果,在熱乎乎的大氛圍中透出濃烈的甜蜜。

夏季也是折磨人的季節。熱土這一概念呈現出本義色彩。蚊蠅這些人類的朋友總是不約而至,增加人們對於夏天的感慨,在本來就寧願空透的空間增添一層薄薄的帷幔,謝絕它們的飛臨,固而又削減了一些昂貴的清涼。夏季的樹林濃蔭密布,但缺少想像中的那種浪漫清爽。夏季的樹影下也沒有讓人人眠的安謐,刺耳的蟬鳴帶來無休止的暈眩。夏季的苦惱是雙重的苦惱,從內心抵達皮膚。人們或許只有兩種選擇,躲在屋子深處保持心靜,用冷飲和空調協助進入禪的境界,而在平民的家庭,擁擠的居舍里,夏季是一架失修的機器,運轉不靈,抓耳撓腮的人們一籌不展。幸運的積極的迎面撲來,帶給缺水的人們眼淚一般的激情。在肌膚與心靈和海洋互做忘情的撫摩之後,海邊的陽光贈給人們一身遺族的黝黑,如夏季的旗幟或者勳章。

夏季的寫字檯上汗跡斑斑,操練文章的筆跡在痛苦與快感之間或流暢或生澀。夏季的機遇與機會不少於任何一個季節。平淡無奇的我既不願在懶散的人群中如睏倦的運動懨懨不振,又不能成為沖向海邊群落中的一員,我最願在夏季的午後鍛鍊身體,然後披上乾淨的衣衫,拿出一本本嶄新如處於般的書籍翻閱,在清香的油墨中進入書中的世界留連漫步,保持住內心的平靜,任夏季的熱情沿每個細小的孔穴奔出身體,把夏季的衣飾瓦解得一塌糊塗,在一次次的重複中體驗夏季的洗禮。

夏季昂揚的旋律,只有用昂揚的聲音才能匹配,猶如運動員進入足球場就只能拼搏一樣。夏天的序曲已經響過,夏季正在展現著它令人迷戀和陶醉的部分,迎接夏季的高潮,你可以用沉默、喉嚨、思想和情感來實現你對夏天的一種願望和祝願,然後你可以在季節的深處靜靜地聆聽,相信在夏季的頂峰上有人歌唱。


作者簡介

史紅霞,生於1988年,陝西西安人,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陝西作協會員,2008年始發作品,曾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

《文匯報》《羊城晚報》《陝西日報》《詩刊》《人民文學》《草堂》《知音》《延河》等報刊發表散文、詩歌作品多篇。現為《絲路情》期刊主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