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湖勝地,魚米之鄉—江西餘干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虎瞰細嗅 發佈 2023-06-14T05:16:06.216002+00:00

餘干縣,隸屬江西省上饒市,地處江西省東北部,鄱陽湖東南岸,信江下游,東與萬年縣接壤,南毗鷹潭市餘江區、撫州市東鄉區,西連南昌市進賢縣、新建區、南昌縣,北鄰鄱陽縣,與都昌縣隔湖相望。

1.餘干縣簡介

餘干縣,隸屬江西省上饒市,地處江西省東北部,鄱陽湖東南岸,信江下游,東與萬年縣接壤,南毗鷹潭市餘江區、撫州市東鄉區,西連南昌市進賢縣、新建區、南昌縣,北鄰鄱陽縣,與都昌縣隔湖相望。全縣總面積為2350平方千米,轄9個鎮、11個鄉、5個場。2021年末,餘干縣有常住人口83.24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8.5億元,財政收入12.5億元。

餘干縣以境處余水之干而得名,西漢初名余汗縣,南朝宋永初年間改名餘干縣。餘干縣自然景觀有李梅嶺的幽村古剎,五雷萬春山色,鄱陽湖的湖光帆影,本縣管轄的鄱陽湖地區是各種鳥類的良好棲息場所,被省列為候鳥保護區。著名特產有楓樹辣椒、餘干烏黑雞、藜蒿、黑芝麻等;著名人物有羅英、吳官正等。

2.目標定位與發展戰略

總體定位:大南昌都市圈東部門戶城市、中國大湖生態最佳體驗區、鄱陽湖東岸水網魅力城市。

目標願景: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開發保護目標:構建鄱陽湖濱湖綠色、集約的國土空間格局、推進國土空間治理能力現代化。

開發戰略:融入區域發展,建設都市圈向東開放橋頭堡;踐行生態優先,構建鄱陽湖東岸生態屏障;創新驅動引領,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美麗鄉村樣板;彰顯餘干文化魅力,塑造魅力空間框架。

區域協同:建設都市圈東門戶。立足區域視角,深入對接省域建設大南昌都市圈戰略,推進跨區域協作,鞏固提升南昌餘干交通走廊能級,統籌布局都市圈產業平台,融入環鄱陽湖生態旅遊圈,共同守護鄱陽湖一湖清水,建設都市圈東門戶。

積極推進鄱陽湖東岸城市實現組群發展,深化南昌、餘干間的交通銜接,增加南昌至餘干高等級交通道,提升昌余走廊能級。

鐵路:加快推進昌景黃鐵路建設,謀劃九江-鷹潭城際鐵路、南昌-萬年市域鐵路建設,構建多層次便捷的昌余軌道交通走廊。

公路:基於已的G353、德昌高速,新增南昌南繞城高速東延伸,強化餘干南部和南昌的聯繫,新建彭東高速,加強與九江,撫州的聯繫。

航運:提升信江航道為三級標準,提升餘干港功能,將餘干港打造成為上饒港的重要港口之一,融入大南昌都市圈港口群和浙贛航運大通道。

旅遊交通:加強旅遊交通銜接,聯合建設環湖旅遊通公路,突出環鄱陽湖旅遊資源的聯動,融入區域旅遊格局。

產業協同,打造多類型合作平台。

高新技術產業園:重點發展機械製造、新型水鑽、電力能源、新型建材、有色金屬、紡織服裝等產業,打造沿海、南昌機械製造承接基地。

生態食品產業園:吸引南昌市食品藥品加工企業入駐,打造都市圈食品醫藥產業承接轉移基地,拓展生物製劑、中藥製劑、化學原料藥、醫護產品等產品。

創新創業產業園:重點吸引數字經濟、航空裝備、智能製造、電子信息等產業入駐,建設園區產業孵化器。

3.空間格局

3.1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一湖兩屏,一主兩副,三軸三區。

一湖兩屏:翻陽湖生態核心;南部懷玉山余脈、武夷山余脈兩條山地生態屏障;

一主兩副:中心城區-烏泥綜合中心;培育黃金埠、瑞洪兩個副中心;

三軸三區:沿G236、G353、S208打造三條城鎮發展軸;培育北部農業規模化種植區、中部城鎮化發展示範區、南部特色產業集聚區三類分區。

3.2生態空間格局

一核、二屏、三廊。

一核:康山候鳥省級濕地公園(鄱陽湖生態核);

二屏:李梅嶺山地丘陵森林生態保護屏障、老虎山山地丘陵森林生態保護屏障;

三廊:信江水生態保護生態廊道、琵琶湖水生態保護生態廊道、老虎嘴沿線水土保持生態廊道。

3.3生態分區

結合生態本底,構建「七大」生態分區。餘干縣生態修復七大分區:山地丘陵封山育林保育區、低丘崗地低質低效林生態維護區、低丘崗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區、城市園林濕地治理生態品質提升區、沿江平原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綜合整治區、山地丘陵水源涵養生態維護區和湖泊水面水環境質量提升保障區。

3.4主體功能區劃

總體定位:農產品主產區。

城鎮化優化區:玉亭鎮、社區黨工委;

城鎮化促進區:洪家嘴鄉、烏泥鎮、黃金埠鎮、鷺鷥港鄉;

農業主產功能區:大塘鄉、東塘鄉、楓港鄉、古埠鎮、禾斛嶺墾殖場、江埠鄉、九龍鎮、康山墾殖場、康山鄉、瑞洪鎮、三塘鄉、石口鎮、信豐墾殖場;

農業特色功能區:白馬橋鄉、大溪鄉、梅港鄉、社賡鎮、漁池湖水產場

重點生態保護區:原李梅林場、鄱陽湖;

生態經濟區:原峽山林場、楊埠鎮。

4.城鎮空間格局

4.1城鎮空間結構

一主兩副、三軸三群。

一主兩副:推進玉烏一體化發展,構築「玉亭一烏泥」組合縣域主中心;培育黃金埠鎮、瑞洪鎮兩個縣域副中心,以及烏泥鎮、九龍鎮兩個重點鎮;

三軸三群:推進打造G236、G353兩條縣域城鎮發展主軸,以及S208縣域城鎮發展副軸。建設石口-信豐、九龍-禾斛嶺、黃金埠-梅准三個城鎮組群,推進設施共建共享。

4.2城鎮體系

完善縣域城鎮等級結構,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構建「縣城-縣域副中心-重點鎮一般鄉鎮-中心村」梯次分明、功能互補、結構合理的五級城鎮村體系

縣城:30-40萬人,中心城區;

副中心:3-5萬人,瑞洪、黃金埠;

重點鎮:1-3萬人,烏泥等2個;

一般鄉鎮:<1萬人,其他一般鄉鎮。

4.3城鎮職能結構

形成錯位互補城鎮職能結構。形成1個綜合型城鎮、2個工業型城鎮、4個旅遊型城鎮、15個農貿型城鎮、形成「綜合型、工業型、旅遊型、農貿型」的差異、互補城鎮職能結構。

4.4產業體系

大南昌都市圈先進位造基地,構建「2+5+n」現代化產業體系。爭取將機械製造培育成為江西省重點工業集群,打造機械製造百億級產業集群,成為全國知名的汽摩配件產業基地,並培育食品醫藥、新型水鑽、有色金屬等若干具有區域影響力的五十億級產業集群。

強化:2大首位產業。打造金省汽車零部件基地和智能鎖基地,打造省級100億元工業集群;建設省級100億元食品醫藥重點工業集群。

提升:5大傳統優勢產業。提升五大傳統優勢產業:新型水鑽、紡織鞋服、新型建材、有色金屬、電力能源;建設市級50億元重點工業集群。

培育:N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新材料、裝備製造等;重點拓展航空裝備的製造及研發產業、無人機製造等。

5.農業空間格局

5.1農業發展格局

構建「三區多點」農業空間格局。聚焦農業高質量發展,打田園宜居的農業空間。

三區:按照宜農則農、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原則,布局農業空間,培育糧食規模化種養區、現代都市農業區、特色農林經濟區。

多點: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發展特色產業,打造特色產業基地,形成「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

5.2鄉村空間布局

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打造鄱陽湖東岸「鄉村振興」示範帶,助力「江西樣板」上饒篇章。

優化村莊布結構:做活做強中心村,優先打造一批「示範村落」;以縣域為單元統籌村莊規劃發展;

分類引導村莊發展:分區,分級、分類推進鄉村發展,根據生態格局、地形地貌、區位條件、產業特色等,確定村莊類型,分類引導村莊發展。

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布局:完善基礎設施規劃,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衣村,持續加大拉入力度,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促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

構建鄉村社區生活圈:構建鄉村社區生活圈,完善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根據地形地貌,產業發展、人口分布等情況,構建城鎮社區生活圈,鄉村社區生活圈,明確各級各類生活圈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指引,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加強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精心打造建設一批示範鄉鎮、示範村,示範庭院,持續鞏固和深化「連點成線、拓線擴面、亮點打造、整體提升」的建設格局,連片推進美麗宜居示範帶建設。

6.歷史文化保護與旅遊體系

6.1歷史文化保護體系

完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建立由不可移動文物(248處)、非物質文化遺產(333項)等構成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明確保護修塔要求,加強縣域各類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實現歷史文化資源的全面保護。

不可移動文物:省級文保單位2處、市級文保單位5處、縣級文保單位57處、一股文物184處。

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非速項目4項、市級非速項目9項、縣級非項目67項、鄉級非道項目253項。

6.2旅遊空間格局

湖光山色最美縣、大南昌都市圈休閒後花園。

唱響「湖光山色最美縣」品牌,構建生態旅遊、美食文化、湖泊風情、候鳥觀光、鄉村旅遊等五大旅遊板塊,建設高鐵新區旅遊集散中心,形成全域「雙核三廊、三軸三區」的全域休閒旅遊總格局。建設8條休閒廊道。

塑造「雙核三廊、三軸三區」魅力旅遊空間格局。

雙核三廊:打造中心城區旅遊綜合服務核、濱湖生態旅遊資源集聚核;建設北部濱湖風景廊、南部山地森林風景廊、信江風景廊三條旅遊風景廊道。

三軸三區:統籌「湖城山田」山水人文軸、區域旅遊聯動軸、美麗鄉村休閒旅遊軸三條旅遊軸,形成北部陽湖生態旅遊區、中部農耕文化體驗區、南部山地丘陵生態旅遊區。

7.基礎設施體系

7.1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鐵路:「十字型「鐵路骨架。推進昌景黃高鐵建設,打通餘干至長三角沿海快速通道;謀劃九江-鷹潭城際鐵路、南昌-萬年市域鐵路建設,建設鄱陽湖東岸鐵路運輸樞紐。

公路:強化南北向快速通道。加快與南昌、九江、鷹潭、撫州快速交通通道。

高速公路:建設彭東高速、南昌南繞城高速東延,建設「兩縱兩橫」高速路網;

國省道:優化國省道交通服務能力,推進各鄉鎮統籌發展,構建「二橫三縱」對外聯繫國省道框架。

普通公路:三級以上公路形成網絡化布局。

航空:遠期布局通用機場1處,主要服務於應急救援,工農林業、運動旅遊、科技應用、商務飛行等方面。

水運:融入浙贛航運通道。提升贛江航道等級,完善現有碼頭、疏港交通。提升餘干港功能,加快融入浙贛航運通道;建設旅遊碼頭。

7.2公共服務設施體系

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城鄉均衡的四級公共服務體系。堅持以人為中心,平衡城鄉公服的差異,提供縣域一體、全民共享、類型齊全的可持續公共服務體系,改善人民生活質量,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