櫥窗變劇場,為北京路商業街區注入新活力

南方都市報 發佈 2023-06-15T12:47:35.439080+00:00

百姓說好,才是真的好!今年南都高質量發展研究院重要產品「街坊點讚榜」以「民生實事 廣東樣本」為主題,面向全省各級各部門徵集2022年以來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典型案例,遴選民生實事領域的優秀案例。6月初,候選案例將在南方都市報App和N視頻App公示並接受街坊點讚。

百姓說好,才是真的好!今年南都高質量發展研究院重要產品「街坊點讚榜」以「民生實事 廣東樣本」為主題,面向全省各級各部門徵集2022年以來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典型案例,遴選民生實事領域的優秀案例。

6月初,候選案例將在南方都市報App和N視頻App公示並接受街坊點讚。結合市民滿意度調查和專家評審團綜合評分等,活動將最終評選出高質量的街坊點讚榜優秀案例。

每周六晚八點,位於北京路的廣州青宮「櫥窗劇場」(以下簡稱「櫥窗劇場」)準時開演。該項目由臨街的封閉空間改造成半開放式的舞台,以公益形式為青年人提供才藝展示的機會。投入使用一年來,已先後組織超過37場演出,吸引了穗港澳三地的青年報名參加。近日,南都2023年街坊點讚榜調研走進櫥窗劇場,實地了解該項目如何以演出促交流,為千年商街注入新活力。

本期關注:櫥窗劇場通過項目改造,為青年搭建展示舞台,為北京路商業街區注予新活力。

案例簡介:櫥窗劇場自2022年啟動改造,並於同年6月投入使用。項目改造成半開放式的舞台,以公益形式面向廣大市民開放報名,並在每周六晚固定演出。投入使用一年來,已組織超過37場演出,吸引了穗港澳三地的青年報名參加,進一步促進三地青年交流融合。

群眾評價:讓傳統文化有機會走進商業街區,對非遺文化傳承人、學生及青年來說是一種鼓勵。

通過演出的形式也能增進穗港澳三地青年加深認識,以交流促融合。

專家點評:櫥窗劇場是一個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案例,調動和激活了街巷空間的文化活力,也體現了廣州的開放包容性,是老城市新活力的另一種新體現。

改造靈感來源於櫥窗文化

為青年人提供展示才藝的舞台

「54321」隨著一聲倒計時,櫥窗里的帷幕緩緩拉開,伴隨著璀璨的燈光和音樂,北京路上的行人停下腳步,抬頭追尋光和聲的蹤跡。每周六晚八點,櫥窗劇場準時上演。

青宮電影城十八周年專場演出現場,吸引不少路過市民駐足。受訪者提供

據介紹,該項目由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指導,廣州市青年文化宮主辦,依託北京路千年古道打造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文化展示窗口,以公益形式開展各類歌曲、粵劇、舞蹈、國樂、管弦樂等公益性演出。自2022年6月25日正式投入使用。

項目位於廣州市青年宮北門二樓,臨街的封閉玻璃改造後變身成面向北京路的半開放式櫥窗空間,內設展演舞台、內外燈光、音響等設備,形成微型空中舞台秀場。櫥窗劇場也是北京路上目前唯一的空中半開放式舞台,不同於傳統的舞台表演,嵌入式的櫥窗好似放映機,滾動播放不同演出劇目,讓路過的觀眾目不暇接,為商業街區注入新活力。

項目位於廣州市青年宮北門二樓,原先臨街的封閉玻璃改造後,變身成面向北京路的半開放式櫥窗空間。

來自廣州市青年文化宮的負責人介紹,櫥窗劇場的靈感來源於櫥窗文化。旨在「展示青年風采、釋放青年熱情、扶持青年成長」,實現青年人生中第一場「演唱會」的青春夢想。櫥窗劇場面向市民開放免費預約使用,據演出內容分為「潮流之夜」「古典之夜」「非遺之夜」「國風之夜」「詩詞之夜」等主題,截至目前已舉辦超過37場演出,有310多名來自港澳地區的青年代表和廣州本地的高校及中小學師生參與演出。

從非遺文化到潮流之夜以演出促交流、促融合

參與者:現場體驗超過預期

在剛過去的第七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自增城派潭鎮的非遺文化也走進櫥窗劇場,以別樣的方式和廣大市民見面。「讓傳統文化走進商業街區,讓更多市民有機會接觸,認識派潭。」來自增城區派潭鎮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派潭「非遺」文化登陸廣州青宮「櫥窗劇場」,是派潭鎮黨委、政府及增城團區委落實「百千萬工程」,打造「一村一品」,推動文旅市場高質量發展的一次有益探索。

在非遺之夜,增城區派潭鎮上演客家文化秀。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增城派潭客家文化源遠流長,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派潭客家人繼承和發揚了大量客家特色的民間文化和習俗,其中一部分入選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當地還設立了非遺傳承培訓基地,通過固定培訓的方式,走進當地中小學校。當晚參加演出的團隊來自派潭第二小學、派潭七境小學、派潭第二中學,是一群來自增城北部山區的孩子。演出前已先後準備了大半個月的時間。

演出當晚,吸引不少路過的市民駐足。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過去不少演出都是在轄區範圍內,第一次嘗試走進商業街區,對學生和青年人來說也是一種鼓勵。」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還將以表演、展示、對外交流為契機,不斷創造機會,大力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去」。

不同傳統文化展演,來自穗港澳三地的年輕人則選擇以歌會友。澳門青年歌手容甄甄在今年年初首次參與櫥窗劇場的演出。容甄甄分享,在此前已通過身邊的朋友聽說這一項目,第一次有機會到現場演出,「歌聲響起時,路人會停下來聽,還會打開手機燈營造氣氛,體驗很新奇也超過預期。」

「以澳門為例,當地比較少給予青年人固定演出的平台,一般通過節慶日或者當地的社團組織參與演出。在廣州的鬧市中心可以有這樣一個固定演出舞台很難得。」容甄甄透露,今年七月份將組織穗港澳三地的青年代表一起同台表演,「通過演出的形式也能增進穗港澳三地青年加深認識,以交流促融合。」

在今年3月廣州市第十六中學作為首個中學團體登上廣州青宮「櫥窗劇場」,帶來「英雄花開英雄城」紅棉之夜的專場演出。對於學生來說,演出之餘更鍛鍊了膽量,豐富了演出經歷。十六中藝術科組長何徐介則表示,櫥窗劇場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沉浸式體驗的舞台,「開放式表演也體現了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這種活動非常難得。」

2023年4月8日,廣州青宮櫥窗劇場「影視金曲之夜」迎來青宮電影城十八周年專場演出,由廣州市信息技術職業學校校園樂隊帶來《海闊天空》等經典影視作品歌曲。受訪者供圖

「腳下是千年古道,抬頭見青年表演。」廣州市青年文化宮的負責人表示,依託北京路千年古道的文化底蘊,將文藝演出創新融入北京路商業街區。在場地上突破了傳統劇場演出的空間限制,半開放的舞台設計增強了演出者也觀眾間的互動性。除了吸引專業領域的表演者,未來還將加強灣區青年演出交流活動,與此同時也希望能為獨立音樂人以及街頭藝人提供演出機會,為更多有才華有夢想的青年人提供展示的舞台。

專家點評:

調動和激活街巷空間的文化活力

是老城市新活力的另一種新體現

廣東省城鄉建設工作專家諮詢委員會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與城市更新專業組專家委員、華南農業大學教授葉昌東表示,櫥窗劇場是一個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的案例。其改造方案本身體現了因地制宜的思想,充分利用了既有建築空間和材料,將原來封閉的玻璃窗改造成開放的櫥窗劇場,並充分保留了原有建築形式與風貌。

面向灣區青年,搭建起一個展示、交流、成長的平台表現形式,體現了因人而異的開放包容,所面向受眾群體包括大灣區各地青年群體,得到了高校、中學、民間團體的支持,調動和激活了街巷空間的文化活力,具有廣州的開放包容性,是老城市新活力的另一種新體現。

南都廣州新聞部出品

采寫:南都記者 鄭雨楠 莫郅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