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茶葉六大類只算門外漢,懂得六大類起源才是大神!

龍芽大師茶業 發佈 2023-06-17T07:30:17.509178+00:00

中國六大茶類的起源茶葉六大類的分類依據為製作工藝及發酵程度,分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和黑茶小編在前面一篇文章提到過六大茶類的製作過程:綠茶:殺青—揉捻—乾燥 這也是綠茶具有鮮、嫩、爽特徵的原因紅茶:萎凋-揉捻-發酵-烘乾白茶:萎凋-輕揉-乾燥青茶:鮮葉-曬青-搖青-長涼青

中國六大茶類的起源

茶葉六大類的分類依據為製作工藝及發酵程度,分為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和黑茶

小編在前面一篇文章提到過

六大茶類的製作過程:

綠茶:殺青—揉捻—乾燥 這也是綠茶具有鮮、嫩、爽特徵的原因

紅茶:萎凋-揉捻-發酵-烘乾

白茶:萎凋-輕揉-乾燥

青茶:鮮葉-曬青-搖青-長涼青-殺青-回潮-包揉造型-乾燥。

黃茶:殺青-悶黃-乾燥

黑茶:殺青-初揉-渥堆-復揉-烘焙

下面再說六大茶葉的起源分別是什麼:


炒青綠茶起源

炒制綠茶源自中國,宋代是炒青與蒸青分水嶺,之前是蒸青,炒青剛出現;炒青明代取代蒸青。十二世紀末,發明炒青殺青製法,明朝很多茶書有具體記述。

《茶箋》有說:「炒時,須一人從旁扇之,以祛熱氣,否則色黃.香味俱減。扇者色翠,不扇色黃。炒起出鐺時,置大瓷盤中,仍須急扇,令熱氣稍退,以手重揉之,再散入鐺,文火炒干入焙。蓋揉則津上浮,點時香味易出。」現時炒青製法都以此為規範。殺青抖炒,散去水氣,殺青後攤放,散失熱水蒸汽,就是扇的轉變。通過揉捻,香味容易泡出來。揉捻後炭火炒干或烘乾,炒干者為炒青,烘乾者為烘青。先炒後烘或先烘後炒的為半烘炒綠茶,種類很多。


黃茶起源

黃茶有兩類型:一是,茶樹品種的芽葉自然發黃,叫黃茶。唐朝盛產「壽州黃芽」是自然發黃的茶芽,蒸製為團茶,不象現時霍山大化坪出產自然發黃的黃芽。如從品種說起,遠在七世紀就有了。

二是,炒制過程中悶黃;從炒青綠茶演變而來的說起,則在公元1570年前後,由於炒青綠茶的實踐,發覺殺青後或揉捻後,不及時乾燥或於燥程度不足,葉質變黃,產生新的認識,再去實踐,就創造了黃茶。如黃芽是殺青後悶黃的;黃湯是揉捻後悶堆二三小時;黃大茶是初干後堆放20多天變黃的。

許次紓的《茶疏》說:「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大江南北,則稱六安。然六安乃其縣名,其實產霍山之大蜀山也。顧此山中不善製造,就食鐺薪炒焙,未及出釜,業已焦枯。兼以竹造巨笥乘熱便貯,雖有綠枝紫筍,輒就萎黃,僅供下食,奚堪品斗。」這是批評制茶技術不好,綠茶變成黃茶,因此,發現黃茶的製法。現時霍山黃大茶製法,正是如此。


黑茶起源

黑茶有兩個類型;一是起源於十一世紀前後。四川綠茶運銷西北,交通不便,運輸困難,必須壓縮體積,蒸製為邊銷團塊茶,便於長期遠運。因此,邊銷茶品質更加醇厚,邊區人民更加喜愛飲用邊銷茶,使邊銷茶成為西北邊區唯一重要商品,等於一日不可少的糧食。

四川綠毛茶要加工為蒸壓團塊茶的半成品,要經過20多天的濕堆才能變黑。

二是如湖南安化黑毛茶揉捻後渥堆20多小時,使葉色變成褐綠帶,而後烘乾為黑毛茶,是起源於十六世紀以後的。

渥堆作用與四川綠毛茶堆積凹多天做色工序相似,變色過程大大縮短、技術有很大革新。這種黑毛茶經過各種蒸壓技術措施,造成各種各樣的黑磚茶。如安化的黑磚茶、茯磚茶。

十六世紀以前的黑茶是指四川由綠毛茶經過做色工序變為的黑茶成品,自十六世紀以後,泛指指安化的黑毛茶加工後的各種黑茶。

綠色變黑色四川稱做色,湖南稱握堆,湖北青磚茶稱漚堆雲南稱轉色,名稱雖不同,其實則一,都濕堆或半干長久堆積之故也。


白茶起源

古時的白茶是蒸壓團茶屑綠茶類。

現代的白茶是散裝的,自成一類。宋子安於公元1064年前後寫的《東溪試茶錄》,是指茶樹品種芽葉都是白色,叫白葉茶,現涇縣春茶期間,主要產茶山區,如汀溪、愛民、南客、太元、潘村鄉等地均已陸續發現有白茶樹。

熊蕃於公元1121年至1125年寫的《宣和北苑貢茶錄》說:「至大觀初(公元1107年),今上(指宋徽宗趙佶)親制《茶論》二十篇,以白茶者,與常茶不同,偶然出,非人力所致,於是白茶遂為第一。」

福建福鼎的白毫銀針,起源於公元1796年。白牡丹是繼白毫銀針之後,最早創製於建陽水吉,後傳人政和、福鼎。公元 1922年,政和開始創製白牡丹。


青茶(烏龍茶)起源

烏龍茶的起源。福建是烏龍茶的原產地,因此,烏龍茶的起源,與福建茶葉生產有著歷史淵源的聯繫。首先說到福建產茶的歷史.據記載乃始自唐代。

目前能找到最早的根據是陸羽《茶經》(780年)八之出:「嶺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福州生閩方山山陰縣,往往得之,其味極佳。」建州即今建甌縣,福建茶史,溯源應早於《茶經》問世之前.當時交通不便,茶葉非有相當時間的發展與數量是不易傳播到外地去的。

同時,陸羽稱:「其味極佳」,這必須有較長時間的豐富加工經驗的積累過程.因此說,福建產茶歷史早在7世紀,是距今1300多年前的唐代或唐代以前的事。

至於烏龍茶的誕生,也像其他茶類一樣,很難說清它的具體時間,但它不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是源遠流長。應該說,它是脫胎於歷史上更早的茶類,從中演化而來.循著歷史進程的脈絡可以看到,福建自唐有了茶葉生產以來,武夷山一直是全國矚目的茶產地,面烏龍茶是沿襲武夷茶製法的創新,考諸歷史,關於武夷茶的記載有:唐代元和年間孫樵(806—820年)《送茶焦刑部書》:「此徒皆春雷而摘,拜水而和,蓋建陽碧水丹山(指武夷山)之鄉,月澗雲龕之品,慎勿*用之」。


紅茶起源

國人中,知道中國為世界紅茶發源地的並不多;知道武夷山桐木關的正山小種紅茶為世界紅茶鼻祖的國人更是鳳毛麟角。中國武夷山市的桐木關是世界紅茶的發源地,產自武夷山市桐木關的正山小種紅茶是世界紅茶之鼻祖。

紅茶製法是在綠茶的曬青做色和黑茶及白茶《芽茶》的基礎上發展的。先是小種紅茶起源於16世紀,亦稱正山小種;正山是指福建與江西交界的桐木關生產的小種。從小種紅茶流傳到閩東各縣簡化製法的工夫紅茶,則起源於公元1650年前後。小種紅茶是鮮葉,加工複雜,毛茶加工簡單;工夫紅茶剛相反,簡化鮮葉加工,毛茶加工大下工夫,所以叫工夫紅茶。

工夫紅茶是從白茶曬制的實踐,而認識到制紅茶的日光萎凋;由綠茶揉捻後來不及乾燥變紅的實踐;由黑茶渥堆變褐黑的實踐,而認識到制紅茶渥紅的技術措施,開始發明小種紅茶製法。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你學廢了嗎?

這裡是龍芽大師,關注我,帶你明明白白喝好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