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男性,靠結婚狂賺350萬

人在旅途多快樂 發佈 2023-06-17T18:17:59.254964+00:00

中國男人為攢彩禮頭疼時,印度男人已經靠收嫁妝腰纏萬貫了。對一個印度男士來說,沒什麼比結婚更簡單的攢錢方式了。


文/杜都督

編輯/閆如意

中國男人為攢彩禮頭疼時,印度男人已經靠收嫁妝腰纏萬貫了。

對一個印度男士來說,沒什麼比結婚更簡單的攢錢方式了。

因為在印度,男性結婚時可以收到高額嫁妝,有女方家庭甚至為了出嫁妝傾家蕩產。

雖然法律已經明文禁止,但索要、贈與嫁妝的行為仍然屢見不鮮。

一個印度男人,能靠結婚獲得多少錢?

印度女性,為什麼需要貼高額嫁妝出嫁?

又為什麼,這樣的高額嫁妝屢禁不止,甚至女方家庭也自願付出?


印度嫁妝,到底有多高?

BBC的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印度男人學歷越高,在婚戀市場上可以得到的嫁妝越多。

學歷,是印度男人最好的時尚單品。

早在20世紀初,一個加爾各答大學畢業的法學生,可以拿著畢業證問老婆索要1萬盧比。

而100年後,在21世紀初,一個學MBA的碩士,在婚戀市場上已經可以漲價到100萬盧比了。

一百年漲了一百倍。

什麼叫高質量男性?通過高學歷賺到高嫁妝的男性,就是印度的高質量男性。

所有的高學歷里,印度理工學院的男生最值錢。

這所學校相當於印度的清華,這裡畢業的博士、MBA、工科男在婚戀市場上價格都很高。

如果一個男人,畢業於印度理工,還拿到了MBA學位,那就是槍王之王,可以向未婚妻要600萬盧比,大概合52萬元人民幣元的嫁妝。

如果《三傻大鬧寶萊塢》的主角們放進婚戀市場裡,一定是可以處於金字塔塔尖的地位。

對男方父母來說,嫁妝是彌補他們對兒子教育的投資,婚嫁過程中談錢時候,他們會列出來這些年的辛苦條目,比如兒子上了什麼大學,學了什麼專業,非常值得一筆高額的嫁妝。

對於女方來說,如果如果老丈人相中了一支潛力股,甚至可以「提前預訂」。

看到有前途的小伙子,直接「掐尖」,連你上學的費用也包了,算作嫁妝的內容。要求只有一個,和女方訂婚,或者直接結婚。

社會學家項飈在書里講了這樣一個例子。

維傑·奈杜本來是一位土木工程師,這在印度人眼中,不能算是什麼好專業。但岳父還是看中了他這個人,花71萬盧比的嫁妝「訂」下了他。

結婚後,岳父慫恿他改行做IT,還給了他5萬盧比的「贊助費」。於是他辭掉了原來工作,全日制上學讀書。

印度新郎的「本錢」,除了學歷,就是工作。

印度婚戀界,處在嫁妝鄙視鏈頂端的是公務員,第二檔是IT男,前者象徵著地位,後者象徵著能力,都是高質量男性的標誌。

有印度女孩講過這樣一個「殺死愛情」的恐怖故事。

她和男朋友情投意合,兩個人幸運地是同一種姓、幸運地上了同一所大學,連兩個人家裡都同屬中產階級,天造地設,情投意合。

正準備談婚論嫁,有一天她接到了男朋友叔叔的電話,直截了當地問,打算出多少錢嫁妝?

男友叔叔像推銷員一樣,給她分門別類地列出男朋友的好處:名牌大學畢業生,IT行業,雙重buff疊滿了。

他最後報出一個不可辯駁的價格:4000萬盧比,約合350萬人民幣。

女孩大為震撼,但她不得不給——因為在整體嫁妝水漲船高的情況下,女方如果拒絕花更多的錢,就只能選擇被剩下的學歷工作都不行的男人。

曾經有人做過一項統計,大學講師值得20萬盧比嫁妝,銀行職員70萬-100萬,醫生200萬-300萬。

那是在2006年,當年印度人均GDP是大概800美元,折合4萬盧比。

一個印度女人,需要傾盡全家之財力,才摸得著結婚的門檻。


印度嫁妝,是如何形成的?

在更多的其他地區,由於女性地位低,通常會收取高額彩禮,將女性「賣」進男方家。

雖然同樣是腐朽的婚嫁觀念,但起碼在直觀上來看,男方家多進了一個勞動力,付出一定金錢也相對合理。

而在印度,同樣男多女少,為何需要支付高額結婚成本的卻還是女方?

這種高畸的嫁妝,跟印度的種姓制度息息相關。

印度婚禮嚴格講求種姓。男子可以娶同種姓或者更低種姓女子,女子只能嫁同種姓或更高種姓男子,這叫「順婚」,反之就是逆婚,會被神明詛咒。

最後的後果,就是高種姓女子過剩,低種姓男子過剩。

但是高種姓男子就那麼多,印度女為了找到如意郎君,只能不停卷、不停加價。

一般,印度女方家裡,不僅需要負擔有形財產開支,比如房子、車子、債券,也要包攬結婚時候婚禮儀式、新郎的衣服、珠寶首飾、賓客的機票費路費等等。

在這個過程里,印度男是徹頭徹尾的買方市場。

在一個MBA班裡,同學之間會相互攀比嫁妝,一個印度高質量男性可能手裡攥著一大把結婚對象,多方斡旋,作壁上觀,然後,答應嫁妝最豐厚那一家。

還有的家庭,明明嫁妝錢已經談妥,女方家庭傾其所有、一滴不剩就為了結這個婚,結果結婚當天,男方臨時加價10萬,不然一切作廢。

一個男人,可以不愛面前的女人,但是不可能不愛她的車子房子,畢竟這個世界,「屍體看到錢都會醒」。

除了種姓原因,還有社會因素。

在一些印度人看來,女性是「徹頭徹尾的負擔」。

很難想像,現在印度都要成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了,2022年女性就業率還只有區區25%。

女人要結婚,意味著一個人的生活花銷要從一個家庭轉移到另一個家庭,但又不工作,最直觀的影響就是男方要多養一口人,所以男方也會以此為藉口,要求加價、再加價。

最初,高昂的嫁妝只是在受過西方教育的印度人,和婆羅門這種高種姓中間流行,漸漸地下沉到低種姓,下沉到各個職業,下沉到貧困家庭。

在我國,經濟學家將彩禮定義為「父輩替兒子購入新娘生育權利,及婚後勞動的一次性支付」,嫁妝一般視為「對女婿的贈與和對女兒婚後生活的補償」。

而印度女性生育權利、婚後勞動價值,似乎都無人在意。

印度詛咒人最狠的話莫過於一句:祝你生個女兒。

一位印度中產女孩,家裡還有一個姐姐。她描述這給自己的家庭帶來的影響:「對我父母來說,沒有兒子是他們最大的悲劇。」

陌生人知道她家只有兩個女兒沒有兒子時,會對他們投以同情的目光;

當她爸爸做了任何休閒、放鬆、享受的事情時,家裡人都會提醒他,他有兩個女兒,他已經負債了,他不能偷懶;

當媽媽給她們買遊戲機和電腦的時候,家裡其他人也會嘲諷,說買這些幹什麼,趕緊存起來給女兒們結婚吧……

生女兒,就像家裡多了一個催命符,一把奪魂鎖。

辛苦賺來的每一分似乎都不是錢,反而是換來女兒未來嫁妝的紙。

中產如此,更何況窮人。

印度南部一位農村父親曾經說,為了嫁女,他已經開始挨家挨戶地乞討了。因為他每天收入不到30元人民幣,但他們區域的嫁妝水平接近20000元人民幣,實在付不起。

在這樣「生男賺錢、生女賠錢」的大環境下,印度女性很難「受待見」。

太多女孩在出生就被遺棄,還因為女童的嫁妝便宜,很多家庭會給很小的女孩安排童婚,從此走上一條充滿眼淚和荊棘的不歸路。

即使有幸從人為的性別選擇中存活下來,印度女人的悲慘命運也並沒有結束。

在印度,為了嫁妝殺妻的案件屢見不鮮。

當地有個專屬名詞叫「索奩焚妻」,指的就是因為嫁妝糾紛燒死媳婦或妻子並偽裝成自焚或廚房意外。

被定性成「意外」,又發生在家裡,隱秘且不好取證,連受害者人數都難以估計,太多太多人,消失在隱秘的角落。

上周一,又一位印度女孩自殺了。

她結婚時,娘家人已經給了土地、大量黃金、豐厚的現金作為嫁妝,但是丈夫還是不滿意,打她、虐待她,無窮無盡、不知饜足地索要更多錢。

最後忍無可忍的女孩走上高台,縱身一躍,只留了一條信息給家裡人:

「因為他,我的生活就要結束了。」

據一項數據統計,印度每年約有8000女性死於嫁妝,平均每一天,都有20人因此死去。

因為層出不窮的惡性事件,早在1961年,印度便頒布了嫁妝禁止法,接受和索取嫁妝皆屬犯罪。

但是有什麼用呢?它可以不叫嫁妝,可以叫贈與,叫禮物。

但是,沒有這筆錢,印度女人就是結不了婚。


除去性別,嫁妝里的系統性悲哀

而悲哀的是,在印度,廢止嫁妝傳統並不容易。

一般情況下,對抗一項腐朽的傳統糟粕,最重要的方式是接受教育,解放思想。

確實有研究表明,受過教育的印度女性確實需要付出的嫁妝更少,因為她們有出去賺錢的可能。

可嫁妝依然存在,降低也只是一種可能性。

比起上學,很多父母更願意把錢留給女兒嫁人。

一位印度父親曾經坦白:

「在我們的社會中,沒有人會問新娘的資質如何,他們只會問她帶來了什麼嫁妝。我寧願存40萬盧比用在她的婚禮,也不願花在昂貴的工程或MBA課程上。」

說白了,學習沒用還花錢,不如直接嫁人

在這個只有25%女性就業率,1.86億女性不會讀書或寫字,93%的婚姻都是包辦婚姻的國度里,沒有人告訴女人,她們可以反抗,可以不付出嫁妝,甚至可以不結婚。

教育本可以充實她們的頭腦的,成為她們反抗的武器。可那太遙遠了,通往教育的路上遍布荊棘。

即使偶爾有父母願意把女兒送去學校,在這個困住所有人的系統下,教育也只是一筆嫁妝的優惠券,讀書早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

而另一方面,看似是完全勝利的男方,似乎也沒有那麼愉快,因為他們收到嫁妝並不完全歸自己所用——

據一項調查研究,男方收回大量嫁妝的第一用途,就是為自己的姐妹找一個好婆家。

有錢人先嫁女兒,後娶媳婦。嫁女兒時候給的嫁妝算是「投資」,可以維護提升社會地位;後面兒子結婚一定要比這個價格要得更多,爭取「賺回來」。

沒錢的家庭先娶媳婦,後嫁女。用兒媳的嫁妝嫁女兒,這叫做嫁妝里的「基礎經濟學」。

嫁妝的一給一收之間,環環相扣,水漲船高,形成了一個畸形的嫁妝閉環。

而這個環節里被買賣的,是婚姻,是人性。

有人曾經提問,為什麼印度人難以廢除這種腐朽的嫁妝傳統,一條回答觸目驚心:

新娘給嫁妝,能買到任何意義上最好的人;新郎拿嫁妝,錢比人更重要。

婚姻變成了交易,人的所有特點都被分成三六九等,在金錢的視角里像動物一般一一過磅。

你什麼工作?什麼學歷?什麼家境?什麼種姓?

每一條都是打分,打分背後都是計算,標誌著你作為嫁妝附屬品價值的提升,和作為人人性的喪失。

宗教,等級,傳統,男人,女人,這個體系的所有原子都在飼養這個龐大的嫁妝系統。

雖然法律明令禁止,但是私下樂此不疲。

男方家庭願意收錢理所當然,可女方家庭也願意花錢。因為花越多的錢,意味著女兒嫁給了更高的門第,可以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這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印度一位公開反對嫁妝的男性Satya Naresh 曾經抱怨過,這個國家沒人設計反嫁妝的海報,沒有反映嫁妝問題的電視劇,也沒有明星願意站出來呼籲。

大多數人面對著這座房間裡的大象,卻熟視無睹。

所有都知道這是個問題,這座名叫嫁妝的魔鬼,一面剝削窮人,一面彰顯富貴,密密麻麻筆畫裡都是「吃人」兩個字。

但在社會裹挾下,很少有人跳得出這個圈子,每個人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

要想徹底解決問題,這條路對印度來說還很長。

希望,愛情只和愛情有關,婚姻只和婚姻聯結。

希望,無論在何方,人能真正成為人。

(摘編自微信公眾號鳳凰WEEKLY)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