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縱橫》誠聘編輯1名

文化縱橫 發佈 2023-06-17T20:47:08.004562+00:00

↓ 進入公眾號置星標 ↓ 防止內容走丟《文化縱橫》2023年6月新刊發行點擊上圖或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查閱投稿郵箱:wenhuazongheng@gmail.

↓ 進入公眾號置星標

防止內容走丟

《文化縱橫》2023年6月新刊發行

點擊上圖或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查閱

投稿郵箱:wenhuazongheng@gmail.com

《文化縱橫》郵發代號:80-942

《文化縱橫》面向海內外誠聘英才

我們是誰

文化縱橫》於2008年創刊至今,已逾14年。在這14年中,我們一直秉承著「文化重建」的宗旨,致力於中國文化重建和價值重生,力圖在時代變遷和世界秩序變動中展現中國新的文化形象和自我認知。

文化縱橫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價值的思想成果與學術成就:

  • 2013年,《文化縱橫》學術委員會正式成立,囊括了曹遠征、鄭永年、曹錦清、高全喜、房寧、李培林、馮象、華生、時殷弘、強世功、張平、於向東、應星、楊平等著名學者。


  • 凝聚起一批既富專業素養又有跨學科意識的老中青年學者,目前已接近有1000餘人規模。同時不斷拓展全球知識分子的作者資源,包括世界範圍內最有影響力的左右翼學者,包括斯蒂格利茨、阿馬蒂亞·森、沃勒斯坦(已故)、佩里·安德森、布魯斯·阿克曼等人。

  • 2014年,《文化縱橫》進入中國社科院學術評價體系。


  • 2015年,《文化縱橫》入選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


  • 2015年,《文化縱橫》在中國知網期刊影響評價「文化與博物館類」排名第一。

  • 2016年,《文化縱橫》進入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擴展版目錄。

  • 2019年,《文化縱橫》進入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目錄,成為南大核心期刊。


  • 2021年,《文化縱橫》雜誌繼續入選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和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

  • 2021年,文化縱橫新媒體所屬「文化縱橫」微信公眾號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研究院發布的「中國CSSCI源刊微信公眾號傳播力指數」2020年榜中,位列綜合榜第一名。

與此同時,早在2009年,文化縱橫就已開始嘗試公益化運作,於北京民政局註冊「北京修遠經濟與社會研究基金會」。可以說,文化縱橫與修遠基金會是一個機構,兩塊牌子。

近年來,修遠基金會作為研究類基金會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其中最為代表性的即獲評由北京民政局認證的「4A級社會組織」,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獲得4A級資質的研究型基金會,也是探索民間智庫獨特模式的里程碑。

為什麼要招聘人才

作為一家傳統的雜誌社,文化縱橫並沒因其濃厚的思想底蘊而孤芳自賞,亦沒因其傳統的產品形態而閉門造車。它目睹了這些年的種種跌宕,整個媒體行業發生的巨大變化,民間智庫處處受到掣肘的困境。

慶幸的是,文化縱橫已探尋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發展之路——立足高端思想評論,結合公益化發展模式,運用商業化技術方式,與時代同步,將最有深度、最有洞見、最具問題意識的原創思想內容傳播出去,將國內重大思想領域課題立項完成,將有嚴肅政治思考願望的讀者服務到位。

基於以上,目前文化縱橫的人力已經不能滿足自身發展需求,我們亟鬚髮現志同道合的、有嚴肅政治思考願望、熱愛思想原創與傳播的「你」出現,與我們一起投身於「文化重建」的事業中,在這裡成就你我。

我們要什麼樣的人才

在這裡,我們會為你提供足夠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和充分的發展空間

下面是我們本次招聘的全部崗位:

坐標——北京二環 東四十條附近

編輯部

雜誌編輯(全職/1名)

工作職責:

  • 策劃選題、設置議題;

  • 建立作者網絡,約請撰寫稿件;

  • 稿件的遴選、審稿和編輯;

  • 通過採訪、約稿為文化縱橫新媒體提供原創內容。

崗位要求:

  • 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學術訓練、文字能力和思想素養;

  • 有一定的學術界人脈者優先;

  • 英語能力突出者優先;

  • 有相關工作經驗者優先。

在這裡你還會享受到以下福利:

1.將會有與國內一流學者、企業家交流的機會

2.優雅的辦公環境和二環內便捷的交通位置

3.能夠有機會親身參與文化縱橫舉辦的多種活動

4.能夠閱讀書庫的各類藏書

5.能夠在文化、學術氛圍中提升自己

6.和諧的同事關係,隨時能與知名高校的碩博同事請教

7.定期的團隊建設,出遊、聚餐等

8.有機會參加各類學習交流活動

如果你有意向,請按照「姓名+應聘崗位」的格式,將簡歷發至hr@21bcr.com。

訂閱服務熱線:

010-85597107

13167577398(微信同)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早8點至晚8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