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分析多民族國家的民族狀況與瑞士比較: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問題

青年談事 發佈 2023-06-18T00:08:25.381177+00:00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個「關注」,既能有很好的體驗,還可以有不一樣的參與感,謝謝您的關注!前言加泰隆尼亞獨立一直是困擾西班牙政府的棘手難題,每年加泰隆尼亞要求獨立的聲浪都甚囂塵上,遊行示威、暴力衝突頻頻發生。而西班牙政府也實施強硬的反制措施,毫不留情地逮捕「加獨」分子。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個「關注」,既能有很好的體驗,還可以有不一樣的參與感,謝謝您的關注!

前言

加泰隆尼亞獨立一直是困擾西班牙政府的棘手難題,每年加泰隆尼亞要求獨立的聲浪都甚囂塵上,遊行示威、暴力衝突頻頻發生。而西班牙政府也實施強硬的反制措施,毫不留情地逮捕「加獨」分子。雙方相互博弈,不僅在政治、經濟、社會層面,甚至會染指體育、娛樂等文化事業。

雙方的恩怨糾葛

我們試從政治紐帶、經濟利益、文化認同這三方面探知雙方的恩怨糾葛。

西班牙有三個「歷史民族」,分別是加利西亞人、巴斯克人和加泰隆尼亞人。公元9世紀,加泰隆尼亞這個實體民族開始形成,阿拉伯帝國建立後,如今的西班牙大部分地區被阿拉伯統治,加泰隆尼亞孤懸於東北角,成為法蘭克帝國和阿拉伯帝國之間的邊界,也自然是基督教世界對抗伊斯蘭教的前沿陣地。百年間,加泰隆尼亞不斷擴大自身勢力,逐漸形成了巴塞隆納「伯爵領地」,內部包括加泰隆尼亞公國、瓦倫西亞王國和馬洛卡王國。從1137年通過王室聯姻,巴塞隆納歷代伯爵成為阿拉貢王國的國王。

15世紀,再次由於王室聯姻,阿拉貢和卡斯蒂利亞開始有了同一個國王,加泰隆尼亞隨之併入西班牙。這種因為政治聯姻而整合成的一個國家,其內部凝聚力遠不如通過共渡難關而團結一心的國家牢固。隨著西班牙不斷加強中央集權化,加泰隆尼亞卻走上了要求自治的對抗道路。在「三十年戰爭」和法西戰爭期間,加泰隆尼亞農民起義,發動了收割者戰爭。次年,加泰隆尼亞政府獨立,建立了獨立的公國,請求法蘭西王國保護。經過10多年的戰爭,西班牙王國於1652年發動反攻,收回了巴塞隆納和加泰隆尼亞的其餘地區,平息了這場叛亂。

1701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爆發,加泰隆尼亞爆發起義,擁護哈布斯堡王室的奧地利大公。然而最後英國和法國簽署《》,西班牙殖民強國地位徹底終結,但在戰爭中西班牙國民愈加團結,加泰隆尼亞的獨立勢力遭受打擊。政權穩定後,西班牙王室不斷加強中央集權,加泰隆尼亞喪失了自治權。19世紀開始隨著民族國家意識的甦醒,加泰隆尼亞的自治訴求重新興起,並恢復了加泰隆尼亞語。1931年西班牙第二共和國建立,加泰隆尼亞也藉機宣布建立加泰隆尼亞共和國,但最終和西班牙政府達成妥協,成為加泰隆尼亞自治政府。

西班牙內戰後,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實行獨裁統治,對當初支持共和政府的加泰隆尼亞實施嚴酷的報復行動。取消了自治政府,禁止使用加泰隆尼亞語,大量加泰隆尼亞人被佛朗哥政府殺害或迫害。巴塞隆納經濟發達,對外交流頻繁,為防止反獨裁思潮的湧入,佛朗哥打壓當地經濟和文化,醜化巴塞隆納人,干涉他們的風俗習慣,甚至故意挑起加泰隆尼亞與其他地區的矛盾衝突。佛朗哥的殘暴統治自認為可以促進西班牙語言文化統一,事實上卻極大地傷害了加泰隆尼亞人對西班牙的認同感。1975年佛朗哥死後,西班牙實行民主改革,1979年加泰隆尼亞通過自治法令,但是要求脫離西班牙獨立建國的情緒也日漸積累。

近年來加泰隆尼亞的獨立運動愈演愈烈。2006年加泰隆尼亞舉辦自治條例改革的公民投票,分裂主義情緒高漲。2014年加泰隆尼亞政府試圖舉行獨立公投,在參與投票的加泰隆尼亞人中,有80.7%的人投票贊成獨立。但這次投票遭到西班牙政府強烈抵制。2017年10月1日,加泰隆尼亞政府擅自舉行獨立公投,雖然只有43%的民眾參加投票,但贊成獨立的人數高達90%。隨後宣布加泰隆尼亞共和國成立。西班牙中央政府則認定公投違憲,取消加泰隆尼亞的自治權,並起訴公投領導人。自此加泰隆尼亞掀起更浩大的獨立浪潮,多次舉行遊行示威,並造成大量的流血衝突。

縱覽歷史,加泰隆尼亞始終與西班牙離心離德,從來沒有主動投入西班牙的懷抱。加泰隆尼亞併入阿拉貢,阿拉貢併入西班牙,這只是王室聯姻下的政治利益,加泰隆尼亞只被看作國王的私有財產。當君主制終結的時候,加泰隆尼亞人自然不會認同這個結果。西班牙一直是一個單一制的中央集權國家,對加泰隆尼亞只賦予有限的自治權,當自治權利無法得到保障時,加泰隆尼亞人便要求更徹底、更激進的獨立國家地位。

在經濟上,加泰隆尼亞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位於地中海西岸有天然良港,與法國毗鄰使其跟歐洲各經濟體聯繫密切。19世紀起加泰隆尼亞大力發展工商業,成為西班牙的工業中心,此外該地區旅遊業十分發達,是歐洲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占西班牙人口20%的加泰隆尼亞,創造了西班牙GDP的25%,是西班牙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儘管考慮到了計算方式的差別,但英國廣播公司和《華盛頓郵報》仍估計,2014年加泰隆尼亞人向國家支付的稅款要比其所獲得的財政支出多約100億歐元。如果將加泰隆尼亞視為一個獨立的經濟體的話,到2014年,它將成為世界第34大經濟體。

不公正待遇

任何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出現富裕地區對欠發達地區的鄙視鏈,加泰隆尼亞也不例外,除了對經濟落後地區的鄙視之外,更多的是他們對自身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怨恨。簡言之,他們認為自己的貢獻與從國家得到的回報之間的差距太大。加泰隆尼亞每年繳納的賦稅要比其他地區高得多,人均稅額甚至比首都馬德里還高,但是他們的財政撥款確是最少的,加泰隆尼亞的人均財政占有量,一直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承擔著發展經濟重任的加泰隆尼亞卻沒有得到公正的回報,而是一直被西班牙政府的重稅剝削。西班牙因經濟衰退,失業率高、國家公共赤字高,主權債券信用評級較低而被譏笑為「歐豬五國」之一,加泰隆尼亞目前的經濟情況也不樂觀,糟糕的經濟形勢使人們遷怒於西班牙政府,他們認為如果加泰隆尼亞能夠獨立,便甩掉了一個沉重的負擔,經濟便能好轉。

正如西班牙學者所說:自治共同體的財政模式,一直是引起中央政府和自治政府之間爭吵不休的原因。加泰隆尼亞不願意被薅羊毛,而西班牙政府也有平衡各地區發展差異的考量,雙方都站在各自的利益角度,必然會引發難以調和的矛盾。西班牙政府不同意加泰隆尼亞的經濟盤算,加劇了主權衝突的爆發。加泰隆尼亞政府提出走向獨立之路的訴求,或至少走向建立一種聯邦政府,其最重要的理由之一就是經濟因素。

在部分理性的加泰隆尼亞人看來,加泰隆尼亞以工商業和旅遊業為支柱產業,必然依靠西班牙的資源和市場,獨立後一定影響該地區的經濟發展,現實中也無法脫離與西班牙的經濟聯繫,所以他們反對的是財政分配不合理的制度,要求獲得獨立的經濟地位。對於大部分加泰隆尼亞普通民眾,由於經濟疲軟導致個人收入降低,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激增,加上近年來民粹主義在歐洲風起雲湧,分離主義勢力再度高漲。

在文化認同方面,加泰隆尼亞的文化習俗和生活方式具有鮮明的地區特色。從地理位置上看加泰隆尼亞位於西班牙東北角,東部面向地中海,北部有庇里牛斯山脈與法國分界,南部被東西走向的伊比利亞山脈隔開,將其與中央高原的政治中心馬德里相隔絕。兩座山和一條海岸線三面包圍的加泰隆尼亞,成為遠離西班牙本土、相對獨立的地域空間,也使其當地特色的文化有了長期紮根的空間。加泰隆尼亞有許多傳統節日,如聖喬治節。還有加泰隆尼亞民族日,這是紀念1714年西班牙國王腓力五世率軍包圍巴塞隆納,使加泰隆尼亞人民失去了自治權。民族日這一天家家戶戶懸掛加泰隆尼亞旗幟,也是極易造成分裂爭端的敏感時刻。

語言是維繫民族情感的重要紐帶,加泰隆尼亞語和西班牙語都屬於印歐語系羅曼語族,但兩者之間也存在顯著的差別。西班牙憲法規定:西班牙卡斯蒂亞語為官方語言,所有西班牙人有義務學習,有權利使用。不同的語言形式是西班牙的財富和一種文化遺產,應當得到尊重和重點保護。但實際生活中有些說西班牙語的人卻反感學習使用加泰隆尼亞語。加泰隆尼亞不斷強調加泰隆尼亞語的官方語言地位,學校教學和路邊標牌都是加泰隆尼亞語。語言的隔閡也加劇了西班牙內部民族的分裂矛盾。

相比較加泰隆尼亞,瑞士作為一個,更加注重維護各州的自治權,保障各州處理政務和財政的自主權,不但避免了聯邦政府與地方各州的權力爭奪,又能發揮各州的積極性,鞏固對聯邦政府的向心力。

參考資料

[西]徐利奧·里奧斯:《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問題》,欒昀譯,《世界民族》2014年第2期。

Guibernau,Montserrat (2004),Catalan Nationalism:Francoism,Transition and Democracy .Routledge,2016.p.30.

Guibernau,Montserrat (2004),Catalan Nationalism:Francoism,Transition and Democracy .Routledge,2016,p.32.[106] Catalogne:「oui」massif à l'indépendance lors de la「consultationcitoyenne」,Les Échos,10 novembre2014.

Feriel Alouti,《A Barcelone,Dani,Manuel et Eva n'ont pas voulu participerà un 〈référendum illégal〉》,Le Monde,3 octobre 2017.

「Reality Check:Would Cataloniabe a viable country?」,BBC News,22December 2017.

Taylor,Adam,「Analysis WhatSouth Sudan can teach Catalonia aboutcreating a new country」,WashingtonPost (2 October 2017).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