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首都雅加達即將「消失」?!

鳳凰衛視 發佈 2023-06-18T11:13:27.874081+00:00

印尼遷都計劃去年年初,印尼國會通過了遷都法案,為印尼已醞釀60年之久的遷都計劃鋪平了道路,新首都「努桑塔拉」預計將於2024年落成,以此解決東南亞最擁堵的城市——雅加達的沉疴痼疾。但遷都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印尼遷都計劃

去年年初,印尼國會通過了遷都法案,為印尼已醞釀60年之久的遷都計劃鋪平了道路,新首都「努桑塔拉」預計將於2024年落成,以此解決東南亞最擁堵的城市——雅加達的沉疴痼疾。但遷都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遷都原因

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印尼首都雅加達面臨著尷尬的境地,經濟在上升但城市在下沉,雅加達未來之路被烙上了大大的問號。



雅加達以及周邊區域在內的都市圈俗稱大雅加達,總人口超過 3000 萬人,人口之重已經把這座大都市逼到了不得不做出改變的地步。



當然雅加達的天空並不總是愁雲密布,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開幕式上,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別出心裁的亮相,用黑色幽默展現了這個國家樂觀豁達的一面,堵車是印尼一大特色,就連總統也經常被堵在路上。2017年印度尼西亞建軍 72 年慶祝活動時,總統佐科就被堵在半路上,最後只好步行3公里才抵達活動現場,印度尼西亞人自嘲精神雖令人嘆服,但卻難以改變雅加達城區糟糕的現狀。不斷下沉的建築,無計劃的城市擴張,污染嚴重的空氣,以及全世界擁堵最嚴重的交通,這些都是雅加達多年來的頑疾。



而荷蘭殖民統治印度尼西亞長達三個多世紀的影響也是根深蒂固。1945 年印度尼西亞獨立,雅加達也開始了無計劃的擴張,荷蘭殖民時期建造的舊排水系統早已不堪重負,而城市公共設施也更新緩慢,如今當地水利管理部門只能滿足四成居民的用水需求,而其他居民只能自行抽取地下水維持日常生活,大量的地下水的抽取,無疑使地面沉降現象積重難返。



近年來受氣候變化的影響,爪哇海的海平面不斷上升,附近地區的天氣也越發極端,更糟糕的是,這座城市的下沉速度也遠超其他同類城市,每年約11月到次年的2月是雅加達的雨季,一雨成災常有發生。據專家稱,如果政府不採取有效措施,到2050年,北雅加達地區的95%將被海水淹沒。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印度尼西亞政府也開始被迫尋找一個能夠解決雅加達困境的長久之策。



新都計劃


新首都位於雅加達東北方向東加里曼丹省,距離雅加達約2000公里,選擇這裡是因為它遠離當前爪哇擁擠和污染的地區,不易發生自然災害。目前,占地26萬公頃的新都建設預計總共需要340億美元,印度尼西亞政府也聘請了國際公司幫助規劃和建設,致力把新首都打造成一座低碳模式的「超級都市」,並為製藥、衛生和科技領域提供支持,促進雅加達所在的爪哇島以外地區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但宏大的遷都構想也面臨著各種問題與批評。有觀點質疑此舉成本是否可以更好地用於其他優先事項,例如醫療保健和教育等。與此同時,新都所處在的婆羅洲雨林也有著對全球環境都至關重要的森林碳匯,更是紅毛猩猩等極度瀕危物種的家園。考慮到重新安置原住民人口的需求及安置活動對婆羅洲雨林的潛在破壞和影響,這些考量不可或缺。



遷都記

在近現代,印度尼西亞並不是第一個選擇遷都的國家,巴西、巴基斯坦和奈及利亞都有過改變首都的經歷。而埃及目前也建設了一個巨大的新首都,以減輕人口過剩的開羅的負擔。



2015年,埃及官方宣布了建設新首都的消息。行政中心要從古老開羅遷離,搬到一座在沙漠中的新都城。運用新科技、新智能、新理念,規劃了融合古埃及、拜占庭和伊斯蘭建築風格的新總統府、國會大廈,以及30個部門的辦公大廈,興建不少於20棟高樓,容納超過500萬人口。



其中,中央CBD區,是由中國建築團隊承建,被視作中埃合作的里程碑。



但埃及新行政首都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開羅越來越龐大的人口,整個大開羅區目前人口超過2000萬,已經嚴重超過了適宜居住的警戒線800萬人口。嚴重的擁堵,散亂的貧民窟和各類生活垃圾,將這個城市束縛得喘不過氣。埃及希望新行政首都建成後,開羅能恢復宜居的歷史文明面貌,重點發展旅遊,休閒的地域屬性。



同樣作為擁有豐富歷史積澱的印尼,或許面臨的挑戰更為現實、嚴峻,它能否實現遷都之夢也讓人們拭目以待。而被譽為「千島之國」的它又隱藏著怎樣的人文魅力?或許人們的日常生活與信仰訴求都被濃縮於一座座傳統房屋中,這些建築根植於當地的自然與文化,凝結了幾個世紀的審美與智慧。傳統鄉土建築究竟如何與宗教建築完美融合?背後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婆羅浮屠佛塔



位於印尼爪哇島中部矗立的這座火山,它的海拔為2911米,被稱作默拉皮火山,意為不滅之火,它是印度尼西亞活動性最強的火山,平均兩三年噴發一次。公元1006年,默拉皮火山爆發,火山灰覆蓋了曾經輝煌的佛塔婆羅浮屠,經過了800年的沉寂,直到1814年才被廣為人知。



婆羅浮屠大約於公元750年至850年間興建,也與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 、柬埔寨的吳哥窟並稱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蹟。在近千年的時光里,印尼佛教沉默著,處在停頓狀態,就在這段時間裡,中爪哇先後成了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傳播地,直到婆羅浮屠再次面世整修,印尼佛教也逐漸復甦。



在印度尼西亞,婆羅浮屠是佛教興衰的見證者,它也被稱為山丘上的佛塔,是為供奉佛祖釋迦牟尼遺物而建成的,整個建築擁有504尊佛像,2672塊浮雕訴說的是佛本生的故事。


「牛角」清真寺

在這個信仰多宗教的國家裡,目前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國家,伊斯蘭教的教徒人數在世界上居首位。早在8世紀就有阿拉伯穆斯林商人進入印尼的證據,然而直到13世紀末伊斯蘭教才開始傳播。它對印度尼西亞的政治、經濟、 文化、教育,以至風俗習慣,都有極其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這座西蘇門答臘大清真寺,就是由伊斯蘭文化與當地傳統建築融合的一座引人注目的建築。



這座清真寺沒有採用常見的圓頂形屋頂,而是採用了很多當地傳統建築的樣式,以一個曲線上揚的尖銳形屋頂構成,是對米南加保鄉土民居傳統屋頂的現代詮釋。


「牛角」皇宮



帕加魯永皇宮就是米南加保建築的最好典範。它採用傳統米南加保牛角屋建築風格建造,而又具有許多非典型元素。



其中,整座雄偉的宮殿除了沒有使用任何釘子之外,色彩豐富又錯綜複雜的雕刻也讓人們仿佛還可以感受到統治者坐在中心宮殿時的莊嚴。而米南加保建築最具代表性的「牛角屋頂」背後也流傳著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松巴島的傳統房屋


「高帽子」草房



松巴島,一個原始而神秘的島嶼,與峇里島僅隔1小時飛行距離,但兩地的社會形態和人文環境卻好似相隔幾個世紀。在現代,松巴人仍然堅持自己的文化。



這些痕跡可以在數百年前的許多傳統村莊中找到,其中拉滕加洛村就有著大量的古老墓碑和松巴部落傳統房屋,像是被隔離在塵世外的另一個未曾窺見的世界。



塔納托拉查的傳統房屋

400多歲仍活著的博物館


克特克蘇村作為印尼典型古樸傳統村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據說在過去的400年中完全沒有改變。它就像是一個活著的博物館,在那裡人們可以親身體驗古代托拉查人的文化和傳統。



村子對死亡的著迷可能是最為人所知的,從奢華的葬禮、懸掛的墳墓和裝飾性的墓地可見一斑。據說克特克蘇村在整個托拉查地區都擁有保存最完好的巨石文化和慶祝死亡的傳統。



與此同時,克特克蘇村的居民還有著高超的手工藝,他們在竹子和石頭等獨特的裝飾物上雕刻出抽象的幾何圖案,隨性而成,美得不可方物。而克特克蘇村也被譽為生產世界一流的雕刻、繪畫和雕塑手工藝品的地區,他們的手工藝術,也反映在傳統建築上。



印度尼西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一帶一路」重要沿線國家之一的它,在歷史的積澱下,為發展經濟會有什麼新的舉措,為實現「有機生長」又會碰到什麼新的難題?敬請收看本期《築夢天下》!


本期嘉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