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前,父親破天荒地和我睡在一張床 | 聽法師們講述記憶中的父親

覺悟號 發佈 2023-06-18T12:14:24.215541+00:00

2023年6月18日,是父親節。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父親的形象總是不苟言笑,他們像山像海,但在那份看似含蓄且沉默的深處,那份對你的愛同樣細膩且溫柔。三位法師分享了自己記憶中的父親,那飽含著深沉厚重的愛,深深的打動著我們......

2023年6月18日,是父親節。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父親的形象總是不苟言笑,他們像山像海,但在那份看似含蓄且沉默的深處,那份對你的愛同樣細膩且溫柔。

三位法師分享了自己記憶中的父親,那飽含著深沉厚重的愛,深深的打動著我們......




能誠法師:

下輩子,我一定先說「爸爸,我愛你」

我的父親,是50年代的人,那個年代的人有著嚴重的歷史烙印。對生活的追求或者說是需求上並不太高。在我印象中,有吃的,吃飽了就是極好的一件事情。或許也是和當時的生產資料不足有關係吧。

我家裡在飯桌上,總有和別人家不一樣的地方,老人不上桌,誰也不能動筷子。除了奶奶上主桌,其他女性只能在偏桌上。偏桌的吃食,總不能和主桌相比,基本上是主桌上剩下的邊角余料。得寵的孩子,會被長輩抱在懷裡混到主桌那邊,但基本上就是男孩,女孩一般沒有這個待遇。

我那會上幼兒園大班,過節時,家裡買了像小手指粗的,大約一支原子筆長的香腸,放在飯里燜著。家裡十幾口子,就燜十幾根。儼然的計劃經濟的影子。飯香伴著臘腸的香味,那個時候你不知道這是多麼勾魂的東西。反正我記得我是標準的吃貨,從放米到飄香,我就全程搬了個小板凳坐在鍋邊看著。

爺爺看到我這般架式,說:「熟了給我大孫子先吃」。看著清瘦的爺爺笑起來的樣子,真好看。我就和我爺爺親,呃,和我大爺爺親。

我大爺爺夫妻兩個人沒有生育,把自己一生給了弟弟,也就是我爺爺一家。奶奶走得早,爺爺年紀輕輕就自己帶著6個孩子過著寡居的生活。

「爺爺,我還想再吃一根」,我和我爺爺撒嬌的要著,「吃,給我大孫子吃」。就在這時,一個不合群的聲音出現了,是我那討厭的老爸:「你自己的吃完了,再多吃一根,你不知道會占了別人的份了嗎?」

前排左二為小時候的能誠法師,背後是其父親

此刻的我,正如劇本所寫的,眼裡飽含著淚水,小嘴緊抿著,就兩字「賣慘!」。

這還了得,我爺爺看到這一幕,可心疼壞了。拿起筷子,把所有的香腸都挾起來,「我就給我大孫子吃,你們誰也別吃了,還把我大孫子給弄哭了」。

我爸說:「爸,我管孩子,你別摻和」,說著伸手就要給我一巴掌。此時我的爺爺哼了一聲,「你管你的孩子我沒有權力要求什麼,等你管完了,我的兒子們到中堂跪著,我管我的兒子」。

結局當然是我爸和幾個叔叔跪一地,爺爺拿著鞋子,給他們每個人來了一次親密接觸。

反正我爸幾天不理我。沒有給我好臉子。臉子就是寫著一句話「臭小子,等離開這裡,看我不弄死你」的表情。

父親的單位在離老家有二百多公里,小時候並不知道是遠的距離,只知道,每次回爺爺家,總是一早上車,在路上要哐次一天,到了就吃晚飯了。

中午,總是媽媽帶的三四個熟雞蛋做午飯。再就是父親在一個叫邦溪的地方買上一隻粽子,軟糯的米里包著一顆算富得流油的鹹蛋黃。這在平日裡,記憶中,好像只有坐車時才有的待遇。

有一次坐車,我當時應該是4、5歲的樣子。小孩子極容易在晃蕩的車上睡著。我也不例外。

車行到山林深處的時候,忽然停了,本來挺熱鬧的車廂,極度的安靜,接著是不太大聲的上下車聲。我正欲睜開眼看看,我母親卻用手擋住了我的眼睛,說:「睡覺,沒到」。語氣中有一些緊張。

事後,據父親酒後和我顯擺:「我一個人幹掉了五個車匪路霸,報上還在尋找英雄呢!」我聽完,反正也沒有什麼格外的感覺,只是喔了一句。可能,父親覺得我挺無趣的。也不搭理我了。

99年去重慶讀書,我是第一次一個人出這麼遠的門,自己雄心壯志的,我也沒有覺得一個人出門能有多麼的危險,可是,家庭會議下來,就是父親要把我送到北海。原因是,從海口坐船到北海要十幾個小時的海上,不太放心。拿著錄取通知書能買到半價的車票和船票。

第一次坐大海船的感覺還沒有來得及回味,天邊的亮就已經催著我快到岸了,快下船了。

北海到重慶的車次是下午的,記得要坐一天一夜的火車才能到沙坪垻火車站。和父親中午在火車站邊上的小炒店吃了個午飯,一路上,他總是在念叨著要好好學習,別給家裡惹事,別和人動手。我覺得吧,他一個從北部打架到西部的人,和我說息事寧人,有些讓我哭笑不得,我也只能是肚子裡嘀咕,可不敢當面說。

月台上總得有些送別的場合才能適合本文的氣質,看著月台上的父親,我其實沒有什麼感覺,揮了揮手,說了一句:「爸,再見。」車動了我就再也沒有回頭看了。哭了?不,並沒有。

直到第二年暑假回家時,我母親不經意間說到「父親送我到北海,自己買了最便宜的船票和車票回家,腳都站腫了」時,我動容了。

父親沒有和我說過一句,他愛我,我也從沒有和他說過,我愛他。中國式的父子,或許就是如此吧。

下輩子,我一定先說,爸爸,我愛你。



大嚴法師(化名):

我嘴上說著安慰的話,心裡早已淚奔

每次閉上眼睛,思念父親,腦海里浮現最多的畫面是他的背影。

我從初中開始就在學校住宿。初中時,父親騎著摩托車每周接送我一次;高中時,每個月一次;大學時,每半年一次......他精瘦的身軀,載著他心中的驕傲和對未來的希望。

我曾經有一篇作文被一家報紙刊載,其中描寫我的父親長得像魯迅先生,父親超級自豪,各種炫耀,那份報紙至今一直被珍藏著。

出家前一年,我們一家人去松花江邊遊玩,父親在江邊買了幾條新鮮的活鯉魚,我自告奮勇幫他提,心裡打著小算盤——我跟在父親身後走,沒過多久,路過一條小溪,悄悄放走了兩隻。

回家時,父親把魚倒在盆子裡,來來回回數了好幾遍都覺得不對。後來他抬頭望向我,我倆四目相對,心領神會,他被氣得大笑,到處和別人宣揚我做的「好事」。

自從出家,我收到過各種指責,說我自私,不管父母死活,可父親除了偶爾耍點小脾氣,從未真正跟我抱怨過。

我每次打視頻電話都是打給母親,父親經常在旁邊豎著耳朵偷聽。有時候我問他們吃的什麼,父親故意大聲在旁邊氣我:「吃的雞、豬肘、活魚......」他不懂佛法,我不怪他。

出家後,我四年沒回家,怕父母在親朋好友前面子過不去。前年春節,我終於鼓起勇氣,趁佛學院寒假期間探望父母。

剛一進屋,迎接我的是父親,我聞到了他身上的酒味,這個不善表達情感的人借著酒勁拉著我的手:

「女兒,爸想通了,別人說啥都不重要,你能回家就好,按照你的想法生活,過得開心就好。」

我嘴上說著安慰他的話,其實心裡早已淚奔。

出家人辭親割愛,身心早已交給三寶,不能經常陪伴父母確實心中有愧。我從未因個人的私慾跟佛菩薩祈禱什麼,唯獨希望佛菩薩的慈光能稍稍眷顧一下我的父母,希望他們能身心安康,有一個吉祥的晚年。也祈願天下父母健康平安。


昌喆法師:

出家臨行前,父親破天荒和我睡在同張床

《心地觀經》有云:「慈父悲母長養恩,一切男女皆安樂。慈父恩高如山王,悲母恩深如大海。」

父親的恩德如同巍峨的山王,是子女最值得依賴的靠山。

我的父親是老實本分,平凡普通的。很多時候甚至讓我覺得他特別木訥。他一直為自己當年沒有考上大學而感到遺憾,所以他對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總希望我可以完成他未竟的夢想。在我年少的記憶中,他對於我能刻苦學習是分外欣喜的。

暑假時,我總會到他打工的城市,那時候是我們父子倆相處最多的時間。我喜歡看書,他上班前都會把我送到書城門口,然後他再趕著去上班,看到我特別想買的書,他即使經濟拮据也會想法設法幫我買回來......

父親又是通情達理、愛得深沉的。

當我最終決定去遠方的寺廟出家時,他眼神中閃過的是極度失望的神色。但在沉默了良久之後,他深深嘆了口氣,幾乎是哽咽著叮囑我說:

「路是你自己選的,將來走得好或者走得不好,都是你自己的事了,希望你到時不要抱怨我和你媽......」

我知道,他算是答應我了。

臨行前的那天晚上,父親破天荒和我睡在同一張床上,那一夜我們兩個人都是無眠的,我假裝睡著,而他時不時偷偷幫我蓋上薄薄的被子,然後久久坐在那裡......

臨走時,我和父親保證,即使出家了,我也一定會多讀書,好好學習。到現在我一直能夠保持著強烈的求知慾去學習,也應該是和牢記著對父親的那份承諾分不開的。

父親節,祈願天下所有的父親都能夠身心康泰,福壽康寧。



父親們

節日快樂,福壽康寧

圖片來源 | 十願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