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歷史,歷史上的今天(6月20日)

簡一笑讀書 發佈 2023-06-20T05:52:45.536073+00:00

歷史總能給後人以啟迪和明鑑。讓我們一起走近她,來看看歷史上的6月20日曾經發生過的大事件吧!1409年6月20日,明十三陵開始營建。

以鏡為鑑,可以正衣冠; 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 歷史總能給後人以啟迪和明鑑。讓我們一起走近她,來看看歷史上的6月20日曾經發生過的大事件吧!

1、明十三陵開始營建

1409年6月20日,明十三陵開始營建。

十三陵是明代13位皇帝陵寢的總稱。自永樂7年即1409年6月20日修建「長陵」始,到清順治初年完成「思陵」止,時間長達200餘年。按陵墓建造的先後順序,其陵墓名稱依次為:長陵、獻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慶陵、德陵、思陵。在整個陵區中一共埋葬著13位皇帝、23位皇后、1位貴妃和數十名殉葬宮人。陵區內還建有妃子墓7座、太監墓1座和行宮、園囿等附屬建築,全部陵區面積達4000公頃。專家學者認定,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明朝16個皇帝,有13個葬在十三陵,明太祖朱元璋是開國皇帝,建都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鐘山,稱為孝陵。第二代皇帝朱允炆,在叔侄爭奪皇位的戰鬥中下落不明,沒有陵墓。到第三代皇帝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死後葬在距北京城區50公里的昌平縣天壽山下的長陵里。從朱棣起,至末帝毅宗朱由檢止的14位皇帝,除景帝朱祁鈺因英宗復辟死後葬於京西的金山之外,其他皇帝都葬在十三陵。

皇帝建陵選址最講「風水」。十三陵所在地被認為是風水寶地。明朝永樂年間,江西術士廖均卿說昌平北有「吉壤」,叫黃土山,山前有龍虎二山,形成風水寶地。當朝皇帝朱棣決定在此建造陵墓,並改黃土山為天壽山,於1409年6月20日開始修建長陵。十三陵的陵園廣袤寬闊,燕山余脈自西北逶迤而來,成為天然屏障;幾股河水在平原交匯後,緩緩東去。這裡山巒起伏,林木蒼翠。陵園營建時,四周因山勢築圍牆,總長達12公里,圍牆險要處設十幾個關口,並建城關、敵樓,駐軍把守。設口駐軍,除保衛陵園之外,還有捍衛京師的重要意義。因為陵園地處京北要衝,北通要塞黃花鎮,西達居庸關,東接薊、遼,其位置猶如京北門戶。

最早修建的長陵在十三陵中規模最大,從一進大宮門就應該算是長陵。它有最長的神道,最大的碑亭和碑,最大的享殿和最大的寶城。這些都是其它十二陵所不及的。修建長陵的寶城和地宮用了4年的時間,寶城包括城牆和方城,中間是埋葬朱棣的墳山。長陵的碑亭和神道兩旁的石像是在寶城和地宮建成後20多年才修建的。

十三陵布局莊嚴。如果是皇帝生前自己營造的,規模都較大;死後由下一代營葬的,規模就略小。十三陵的營建究竟用了多少人力,沒有明確的記錄,但據《明實錄·仁宗實錄》記載,營建獻陵時,一月之中直接服役的軍匠將近18萬。由此可見,營建十三陵所用的全部人力。

到,十三陵因嚴重失修已殘破不堪。新中國成立後,對長陵、景陵、永陵進行了修整,1959年,又在定陵建成了博物館,現在,十三陵地區已成為現代化旅遊勝地。

2、朱德表揚三五九旅大生產

1941年6月20日,朱德致函勉勵八路軍第三五九旅七一七團、七一八團。朱德致函七一八團團長陳宗堯、代政治委員熊晃並轉第七一七團團長陳外歐、政委晏福生,表揚這兩個團在生產運動中所取得的成績,要求他們在開荒將告結束時,抓緊時機大力發展畜牧業、運輸業和手工業,做好商業工作。時刻不要忘記人民的利益,以共產主義精神來發展生產事業。要嚴格遵守紀律不准貪污腐化。

3、我國撤銷合併若干省區

1954年6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關於撤銷大區一級行政機構和合併若干省市建制的決定》公布。這個《決定》在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上通過。決定指出:國家計劃經濟的建設,要求進一步加強中央集中統一的領導。為了中央直接領導省市以便於更能切實地了解下面的情況,減少組織層次,增加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義,為了節約幹部加強中央和供給廠礦企業的需要,並適當地加強省、市的領導,撤銷大區一級的行政機構,是完全必要的和適時的。在步驟上,可以不必採取六個大區機構一次撤銷的辦法,而採取一個一個撤銷的辦法。對於各個不同的部門,可視不同性質,按照先易後難、先簡而繁的原則逐個地加以撤銷。

為此決定:

1、遼東、遼西兩個省的建制均撤銷,合併改為遼寧省。

2、松江省建制撤銷,與黑龍江省合併為黑龍江省。

3、寧夏省建制撤銷,與甘肅省合併為甘肅省。

4、瀋陽、旅大、鞍山、撫順、本溪、哈爾濱、長春、武漢、廣州、西安、重慶等十一個中央直轄市,均改為省轄市。瀋陽、旅大、鞍山、撫順、本溪五市併入遼寧省的建制;哈爾濱市併入黑龍江省的建制;長春市併入吉林省的建制;武漢市併入湖北省的建制;廣州市併入廣東省的建制;西安市併入陝西省的建制;重慶市併入四川省的建制。

4、中央提出既要反對保守也要反對冒進

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報》發表《要反對保守主義,也要反對急躁情緒》的社論。社論指出,一方面是在一些工作中仍然有右傾保守思想在作怪,另一方面又發生了急躁冒進的偏向,右傾保守思想對我們的事業是有害的,急躁冒進思想對我們的事業也是有害的,所以兩種思想都要加以反對。

社論指出,在反對保守主義和急躁冒進的問題上,要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這裡是有一個客觀標準的,這個標準就是客觀實際的可能性。正確的工作方法,就是要使我們的計劃、步驟符合於客觀的實際的可能性。我們應當根據實際判斷,有什麼偏向就反對什麼偏向,有多大錯誤,就糾正多大錯誤,萬萬不可一股風,擴大化,把什麼都反成保守主義,或者都反成急躁冒進。如果反得過頭,就會反了一面,又造成另一方面的偏向,於工作反而有害。

5、中國與建立外交關係

1974年6月20日,中國與千里達及托巴哥建立外交關係。

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Republic of Trinidad and Tobago),處於中美洲加勒比海南部,緊鄰於委內瑞拉外海,國土面積5128平方公里,其中特立尼達島4828平方公里,多巴哥島300平方公里。全國分為9個郡、2個市、3個區和1個半自治行政區(多巴哥島),首都是西班牙港。2021年,千里達及托巴哥總人口141.4萬。

1498年,哥倫布第三次航海時發現特多等地。1889年,特、多兩島合併成為英國殖民地。1956年,千里達及托巴哥實行內部自治。1962年,「西印度聯邦」解體。同年8月31日,千里達及托巴哥宣布獨立。1976年,8月1日改制為共和國,但仍為大英國協成員國。

6、亞洲最大汽車試驗場在襄陽建成

1990年6月20日,亞洲地區規模最大、工藝最先進的汽車試驗場在襄陽建成。

據該項工程的總指揮長李全興介紹,坐落在湖北襄陽市北郊的該汽車試驗場,占地總面積為2500畝,系中國第二汽車製造廠籌資7000萬元,中國交通規劃設計院設計--鐵道部第十一工程局第四處承建的國家「七五」計劃中的重點項目。

此間汽車工業界權威人士認為,該汽車試驗場的建成,標誌著經40年的奮鬥,中國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汽車工業體系。

7、上海南浦大橋通車

1991年6月20日,上海南浦大橋勝利合龍,全橋貫通,將黃浦江兩岸連成一體。

南浦大橋當時是我國第一,世界第三大雙塔、雙索麵迭合梁斜拉橋。工程總投資8.2億元,大橋全長8346米,橋頭兩座主塔各高達154米,主橋長864米,由1500噸的斜拉鋼索和6300噸的鋼樑、3200塊混凝土橋面板拼裝而成。主橋離水面淨高46米,橋下可通行5.5萬噸巨輪。橋上每天最多通車容量為5萬輛。共設計和施工技術均進入世界領先地位。

8、陝西歷史博物館開館

1991年6月20日,我國最大的現代化歷史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在西安開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是國家「七五」重點工程,於1987年7月1日開工,投資1.44億元。全館占地約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6萬平方米,規模是原碑林博物館的近10倍,該館建築吸取了唐代建築雄渾博大、洗鍊灑脫的特色,借鑑了中國傳統宮殿「軸線對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結構特點,採用了現代技術和建築材料以及黑、白、灰、茶的淡雅明朗色調,整個建築既有唐代建築的風韻,又有現代建築的氣魄,古樸莊重,軒昂瑰麗。

博物館的展出內容有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隨、唐、元、明、清各代的珍貴文物約3000件,大部為稀世珍品和國家一、二級文物,尤其是原來秘不示人、令人嘆為觀止的稀世之寶--39幅唐墓壁畫真品將首次與觀眾見面。

9、桂粵湘贛四省區發生特大洪水

1994年6月20日,受1994年3號強熱帶颱風影響,廣東省6月8日至9日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區降了特大暴雨,江河水位急劇上漲。

廣東湛江,茂名、陽江、肇慶,佛山、廣州等6市23縣區受災。西江、北江水位猛漲,使珠江三角洲面臨建國後最大洪水的威脅。

同時,柳州、梧州洪流漫溢,長沙被水包圍,南昌城外一片汪洋。

到18日11時,湖南湘江洪峰通過長沙市,水位38.93米,超過警戒水位3.39米。衡陽、湘潭、長沙三市均出現建國以來最高洪水水位,沿江8個地市118個市鎮受淹。

19日6時,廣西梧州市洪峰水位25.91米、超過警戒水位2.62米。

19日23時,廣東北江洪峰通過清遠市,水位14.72米,超過警戒水位4.22米,為有記錄以來最大洪水。

10、聯合國大會通過《發展綱領》

第五十一屆聯大於1997年6月20日舉行全體會議,通過了《發展綱領》。

《綱領》說,發展是聯合國的優先項目之一,目的是提高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是相互依存的,在可持續發展中互為補充。

《綱領》說,持續的經濟增長對所有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至關重要。只有實現持續發展,各國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消滅貧窮,飢餓、疾病和文盲,確保人人就業及保護環境。

本屆聯大主席、馬來西亞駐聯合國大使拉扎利在大會通過《綱領》後說,《綱領》是聯合國為實現共同解決發展問題所做努力的具體體現,但要保證《綱領》的落實並取得成功。需要各成員國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

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王學賢在20日的大會上說,《綱領》的通過是聯合國的一件大事。《綱領》的通過雖然不等於已經實現有關目標。但它是實現有關目標的第一步。國際社會今後更重要的任務就是全面實施《綱領》,而不是根據個別國家的解釋有選擇地實施某些條款。他強調,主要發達國家應表現出誠意,履行它們對實施《綱領》所做的承諾,要把《綱領》變為現實。而不是讓《綱領》成為一紙空文。

11、城市流浪乞討者救助管理辦法公布

2003年6月20日,城市流浪乞討者救助管理辦法公布。新華社22日受權播發《辦法》全文。

《辦法》共18條,包括對在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的原則、救助站設立和管理、為求助人員提供的救助內容、救助站工作人員的行為,以及違反者責任追究等,標誌著我國對在城市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

《辦法》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國務院發布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同時廢止。

12、北京舉行晉升上將軍銜警銜儀式

2004年6月20日,中央軍委在北京中南海隆重舉行晉升上將軍銜警銜儀式。

這次晉升上將軍銜警銜的15位高級軍官警官是:副總參謀長葛振峰、張黎,總參警衛局局長兼中央警衛團團長由喜貴,總後勤部政治委員張文台,海軍政治委員胡彥林,軍事科學院院長鄭申俠,國防大學政治委員趙可銘,北京軍區司令員朱啟,蘭州軍區司令員李乾元,濟南軍區政治委員劉冬冬,南京軍區政治委員雷鳴球,廣州軍區司令員劉鎮武、政治委員楊德清,武警部隊司令員吳雙戰、政治委員隋明太。

13、中國女航天員王亞平進行我國首次太空授課

2013年6月20日10時許,我國首次太空授課開始。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開展基礎物理實驗,展示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

神舟十號航天員將在天宮一號開展基礎物理實驗,為全國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央視直播授課實況,人大附中將作為地面課堂,與神十航天員天地連線。

歷史的長河沒有盡頭,智慧的海洋沒有彼岸,真理的山脈沒有頂峰。今天,人類又會如何創造歷史呢?若干年後回首,史書上可會有你我的名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