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泊喬:數字藝術如何激活航天沉浸體驗場景

互聯資訊 發佈 2023-06-20T11:36:01.397752+00:00

2023年6月15日,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大會暨第二屆中關村商業航天大會在北京市豐臺區拉開序幕。本屆大會為期兩天,以「智匯新航天、共創新未來」的主題展開,到場嘉賓規模高達500人。

  2023年6月15日,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大會暨第二屆中關村商業航天大會在北京市豐臺區拉開序幕。本屆大會為期兩天,以「智匯新航天、共創新未來」的主題展開,到場嘉賓規模高達500人。本屆大會嘉賓邀請到了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等國內外專家、學者、院士、國際知名企業和組織負責人,旨在共同交流探索商業航天領域的技術創新發展和未來場景,集合各方資源,促進積極合作,給中國航天事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增添新的力量。

  (歐陽自遠院士受邀出席,發表演講)

  6月16日下午,數字藝術中國(DAC)創始人、中數藝互動藝術總監王泊喬老師受邀以《數字藝術激活航天沉浸式超感知體驗場景》主題發言。王泊喬老師曾任中國航天五院創新展示中心總導演,並作為藝術、科技、與商業的跨領域工作者長期致力於打破三者的藩籬,用數字藝術思考而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王泊喬受邀出席,發表演講)

  會上,王泊喬以過去參與負責的數位化航天展陳開發案例為起點,談到了他對沉浸式設計運用於文博展陳的探索,最後展開了有關於數字藝術激活航天沉浸體驗場景的思考。

  「數位化」展陳開發

  王泊喬老師談到了他在航天相關數位化展陳領域的幾段經歷。在2014年,王泊喬老師曾為航天科技五院508所策劃導演了總面積達1200平米的創新展示中心,嘗試融入AR與體感交互,運用虛實與動靜結合的高科技互動展示方式保護航天文物,科普航天精神,並加入數字人相關技術。

  (航天科技五院508所創新展示中心)

  同年9月份, 王泊喬老師在第十九屆中國遙感大會策劃中國遙感影像藝術展,從藝術策展角度選擇了20多件遙感衛星拍攝的影像作品。這類作品超越了傳統甚至當代藝術的局限,以人類工業文明的先進科技產物為輸出工具,融入美學與藝術感,展現了科技之美的強大,為觀眾提供了新穎的視角。

  (遙感衛星拍攝影像作品《高原九曲十八彎》)

  王泊喬進一步提出觀點,認為航天內容傳播應該超越科普範疇,回歸人對本我以及浩渺宇宙的思考,融入藝、美、哲等多方面的追求。對宇宙的好奇和探索促進了航天精神的蓬髮,也鼓勵著人們不斷挖掘和傳播航天精神與力量。王泊喬用數位化的方式展現了航天追求、精神和成果,並繼續著文博沉浸體驗的探索。

  文博展陳的沉浸式設計探索

  王泊喬老師以「把一座城市放進一個博物館」的課題介紹了他在多媒體數字展「輝煌中軸」中的策劃與研究,講解了如何對文化遺產進行深度數字藝術化轉譯。「輝煌中軸」在首都博物館開展,更加鮮活生動地展現了北京中軸線建築群的設計哲思,為觀眾營造了一個古今相通、虛實交織的沉浸式中軸線文化體驗空間。

  (展覽「輝煌中軸」設計理念)

  (展覽「輝煌中軸」)

  (展覽「輝煌中軸」)

  在蘇州灣數字藝術館的策展工作中,王泊喬老師講述如何以「屏幕」作為入口,利用前沿科技、沉浸場景、互動體驗為有效工具,融入中國元素,邀請觀眾進入一場時空之旅。通過這樣一艘以「屏」為媒介的中國式「時空穿梭機」 講述了科技對藝術發展、藝術表達和藝術創造的影響, 激發觀眾潛在意識里藝術審美的覺醒,拓展多感官藝術情境體驗,啟發觀眾探索藝術的核心本質——人的審美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為觀眾營造一個走近藝術、 激發想像和探索創造的未來數字藝術空間。

  (蘇州灣數字藝術館)

  數字藝術如何激活航天沉浸體驗場景

  王泊喬老師鼓勵人們對浩渺的航天信息的展示方式進行思考並提出了四個不變的思考維度:

  1、宇宙-內容信息:宇宙包含了空間、時間、物質三個尺度。

  2、航天-能量價值:航天的探索蘊含著人類的情感、智慧和科技這三個層面的能量。

  3、行業-開發資源:行業內有豐富的待開發資源,包括航天領域的科創成果,記錄時空信息的隕石收藏,以及眾多藝術IP。

  4、藝術-多覺感知:多覺感知通過將虛擬與實體空間結合,以實體為基礎,數位化延伸時空構建沉浸式敘事體驗情境。多覺感知通過互動設計,能夠從視、聽、觸等多覺激發受眾的身心互動,賦能觀眾的觀展體驗。

  (四個不變的思考維度)

  由這些思考維度為起點,王泊喬老師提出了新的希望:通過身體在空間的互動,激發觀眾內心的知性、感性和理性,喚起大家的審美力和創造力。

  感知宇宙:地球,我們的星星

  講座最後,王泊喬老師向大家介紹了作為第52屆「世界地球日」主題系列活動之一的項目:「地球:我們的星星」。該項目積極響應並踐行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綱領,希望向孩子們提出一個對星漢燦爛所蘊含的無數可能性的思考機會,讓我們及我們的後輩既能在宏大的宇宙空間回望我們生活的這顆藍星,也能在人類的技術、藝術與智慧所構建的心智宇宙中汲取精神的滋養:身在浩瀚宇宙,心懷智慧光點。

  (王泊喬老師介紹項目:「地球:我們的星星」)

  對於航空和宇宙的探索,人們才剛剛踏上征程,任重而道遠。王泊喬老師的講座通過分享切實經與思考,鼓勵觀眾對航空精神進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對多領域融合創新保持開放的態度, 努力尋求新的突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