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萬戶籍人口的大東區,怎麼就「容不下」一個大商業?

棟察樓市 發佈 2023-07-04T07:53:11.006525+00:00

前不久,有網友告訴我,大東的樂都匯終於閉店了,華潤萬家最終也沒能「救活」它,隨之一起,成為大東的回憶了。其實我一直想不通,擁有62萬戶籍人口的大東區,怎麼就「容不下」一個大商業呢?

前不久,有網友告訴我,大東的樂都匯終於閉店了,華潤萬家最終也沒能「救活」它,隨之一起,成為大東的回憶了。




其實我一直想不通,擁有62萬戶籍人口的大東區,怎麼就「容不下」一個大商業呢?



樂都匯閉店 大東商業再「折戟」



其實樂都匯並不是新近閉店的,早在幾年前,樂都匯的頹勢就已經非常明顯了,當時的樂都匯,只有一樓的部分店鋪還倔強的營業,但實際上二樓、三樓等區域早已青黃不接了。


過去三年的特殊情況,直接讓本就難過的樂都匯雪上加霜,最終只剩下華潤萬家自己「苦苦支撐」,但筆者前幾次去探店,發現這個「全村的希望」客流量其實還不錯,即使在工作日,往來客流量也是相對較大的。




這幾年,居住在大東的小夥伴經常感慨大東商業匱乏,甚至很多家住望花的小夥伴一直在「呼籲」板塊內應該有個商場。但遺憾的是,最終望花還是只「等」到了老長客的皇姑萬象匯,而大東區域內,除了中街、龍之夢兩大商圈外,其他幾個新興板塊均未能形成很好的商業氛圍,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新商圈了。


甚至從樂都匯的閉店來看,很多人都說,這一片的「獨苗苗」也沒能逃脫閉店的命運,大東,要加油了!那麼這究竟咋回事?



社區商業沙漠,誰的錯?



從大東整體的居住格局來看,目前轄區內有萬泉、長安、東塔、津橋、大北、東站、上園、二台子、文官、前進等10個街道,但比較知名的商圈只有東中街和龍之夢兩個,顯然與區域體量「不匹配」。


很多人也都認為,大東是「商業沙漠」,其實從大東老城的城市界面來看,這個老城區的確亟待城市更新,「灰頭土臉」的外貌,也確實讓很多人覺得大東和瀋陽其他區域相比「格格不入」,但這也是因為大東區「年紀大」了,如果說商業布局,那麼大家只要稍微分析一下就會明白,可能大東的真實情況並不「慘」。




首先,大東區坐擁東中街、龍之夢兩個輻射全市,乃至全省的超級商圈,這兩大商圈的輻射半徑遠高於其他,因此在大東的「西部」區域,實際上是很難再產生大型商圈的。


其次,從社區型商業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南部的萬泉,還是東部的黎明等板塊,其實都有發展的比較成熟的社區型商業的,像盛京大東城等這類底商,都是地處這幾個板塊內,只不過這類由社區底商等自發形成的小型社區商業其名不顯,大多數的小夥伴不知道罷了。




而樂都匯之所以折戟大東,一方面是受前幾年特殊情況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周邊商家的競爭力逐漸增強,而樂都匯自己升級發力所導致的。


從布局來看,樂都匯3公里範圍內,就龍之夢這樣的「大殺器」,過去能夠支撐是因為東北大馬路沿線的東部區域尚未形成成熟的商業氛圍,沿線萬科藍山等多個社區的消費力都被迫集中在了樂都匯。



但是這幾年,隨著、國瑞城等項目入駐,社區底商發展也日益繁盛,同時瀋陽國瑞購物中心等「新秀」也逐步崛起,周邊購買力逐漸被吸引到了距離更近的新商場,遠一些又有定位更全面的龍之夢,樂都匯徹底成了「雞肋」,才導致了這一局面。


這樣來看,每一家商場的興衰都是有著自身原因的,看到哪個商場「倒閉」,實在不用著急吐槽「城市經濟不行」,多分析一下,就會發現,他們的興衰,都符合優勝劣汰的客觀規律,和顧客是否「有錢」,城市經濟發展好壞,都沒有太大關係。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