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待命、半夜搶票、凌晨帶隊......旺季遇高溫,導遊安全如何保障?

中國旅遊報 發佈 2023-07-04T14:39:19.081919+00:00

7月2日,一名北京地接導遊,在頤和園帶團遊覽時因中暑送醫後,搶救無效不幸離世。中國旅遊報記者從北京多位導遊及北京市旅遊行業協會導遊分會了解到,去世導遊姓龔,48歲,當天在高溫下講解2個多小時,雖然感覺身體不適,但仍然堅持將遊客送回旅遊大巴車,後在車上陷入昏迷。

7月2日,一名北京地接導遊,在頤和園帶團遊覽時因中暑送醫後,搶救無效不幸離世。中國旅遊報記者從北京多位導遊及北京市旅遊行業協會導遊分會了解到,去世導遊姓龔,48歲,當天在高溫下講解2個多小時,雖然感覺身體不適,但仍然堅持將遊客送回旅遊大巴車,後在車上陷入昏迷。

事件發生後,在旅遊行業內引發深思。隨著暑期的到來,高溫伴隨著出遊熱潮同時來臨,高溫高壓之下,需要經常在戶外活動的導遊該如何保障自身權益?旅遊企業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在保障遊客安全的同時也為導遊送上一片「清涼」?

北京進入到旅遊旺季,目前多數場館都需要預約,旅行社為了能『搶』到票,動員了包括導遊在內全員通宵達旦參與搶票。很多導遊不願意放棄旺季賺錢的機會,基本上會連軸轉,出現風險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導遊朱翔告訴記者,高溫環境下,在盡職盡責帶好自己團隊的同時,也希望導遊同行能夠多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旅行社會為每位遊客購買旅遊意外險,不知道是否有為當事導遊購買,當事導遊能否按照工傷賠償,也是我們比較關心的問題。」

「同是導遊,我們更能感同身受。旅遊旺季,導遊幾乎是24小時待命,超負荷工作,晚上12點還在拼命搶票,凌晨2點鐘就要起床準備帶遊客去看升旗。在團上,無論是講解還是服務也都需要集中精力。」導遊曹震說。

「近日,在北方地區出現連續性高溫極端天氣的情況下,導遊的工作面臨了更為複雜的情況。」中國旅行社協會導遊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健表示,「呼籲各相關旅遊企事業單位能夠給導遊和遊客提供有效防曬避暑場所,以及防暑降溫的物料保障。我們也期望政府出台一些措施,加強對導遊等戶外從業人員的關愛。」

「針對目前的高溫天氣,我們會調整工作節奏為導遊留出充足的休息時間,避免過度疲勞。根據實際出團時間,會給予一定的高溫補貼,提升導遊的工作積極性和投入度。」在談到如何保障導遊和遊客安全時,春秋旅遊副總經理周衛紅告訴記者,「導遊在帶團過程中會隨時關注遊客情況,並提醒遊客做好防護措施,合理安排遊覽時間。如果出現問題,導遊也會第一時間協助遊客就醫。」

「持續的高溫天氣和全國各地紛沓而至的遊客,讓北京旅遊市場和導遊都面臨著諸多的考驗及挑戰。旅行社在這個時候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儘可能為導遊疏解壓力,把他們『背後的事情』做好,讓這些一線工作者沒有後顧之憂。神舟國旅集團市場部總監史濤說,「包括提前把行程設計得更加合理、制定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做好對導遊的關愛和提示工作等,讓導遊專注帶團的服務和質量。」

「為了緩解因為約不到票被迫改變行程帶來的壓力,我們目前儘量做有把握的團。如果故宮、國博實在約不上,我們會跟客人商量選擇小眾的景區和目的地,讓客人的遊玩體驗更好一些,減輕導遊的壓力。」史濤說。

採訪中,有業者表示,導遊熱射病去世事件的背後其實也凸顯了一些問題,例如,如何進一步健全導遊隊伍管理體制、如何更好地保障導遊權益等。

採訪中,有律師表示,與旅行社簽訂有勞動關係的導遊,如果在工作崗位突發意外事件受傷或者身亡的,構成工傷的,則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處理。對於兼職導遊,主要指在相關行業協會註冊的導遊,受旅行社臨時指派帶團的導遊,與旅行社屬於勞務關係,因此不適用勞動法規規範,如果導遊在帶團過程中突發意外事件受傷或者身亡的,按照《民法典》規定處理,旅行社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責任。

史濤告訴記者,目前依然堅持在一線的導遊大多是70後80後,導遊後繼無人的現象已經非常突出,「如果我們再不去關注導遊的身心健康,不讓年輕人看到這個職業的前景,市場可能真的會出現無好導遊可用的情況。對導遊的關愛,不是靠一家企業、一個協會組織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的是全社會的力量,需要的是一個系統地規劃,這件事已迫在眉睫。」(作者:中國旅遊報記者 張宇 王瑋 魏彪;編輯:楊碩)

原題:《高溫之下 導遊及遊客安全更要上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