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指數 | 月度(2023年9月)策展人影響力榜單

雅昌藝術網 發佈 2023-10-22T17:44:08.650197+00:00

導言:「雅昌月度策展人影響力榜單」是雅昌藝術網從媒體角度對當代藝術領域的策展與展覽呈現進行全面搜集、記錄與跟蹤,從專業角度解讀「策展人」每月所策劃的展覽在學術性、策劃執行、公眾認知及影響力、國際化推廣、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與創新。

編輯|陳耀傑

圖文未經授權不得擅用

導言:「雅昌月度策展人影響力榜單」是雅昌藝術網從媒體角度對當代藝術領域的策展與展覽呈現進行全面搜集、記錄與跟蹤,從專業角度解讀「策展人」每月所策劃的展覽在學術性、策劃執行、公眾認知及影響力、國際化推廣、盈利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與創新。

雅昌指數 | 月度(2023年9月)策展人影響力榜單

策展人:楊乃天 劉林 「有人弄亂了玫瑰花」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引導大眾聚焦氣候變化議題

2023年9月8日,北丘當代美術館「藝術與地理」項目的首個展覽「有人弄亂了玫瑰花」開幕,本次展覽由楊乃天、劉林擔任策展人。

展覽現場

北極閣,北極閣是中國近代氣象發祥地,在中國氣象界和世界氣象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裡也是北丘當代美術館所在地,展覽標題"有人弄亂了玫瑰花",原話出自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同名短篇小說。玫瑰代表了氣象,氣象被「弄亂」,那麼又是什麼狀態?此次展覽以具體的"風"作為切入點,引導大眾聚焦氣候變化議題,深入探討藝術、科技和政治之間的內在聯繫,意在喚起大眾對氣候變化的警覺,重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古老智慧。

展覽現場:感受不同的高低氣壓

這是一場與氣象有關的展覽,北丘當代美術館擁有自然山體、防空掩體及「白立方」構成的地理空間。策展人充分利用了美術館內部的洞穴空間,通過搭建斜牆與原有水泥橫樑相呼應,將展館劃分為多個獨立的空間,使觀眾在其中感受到不同的高低氣壓,展覽線路自由且多元,觀者可以自由探索。

卡丹巴麗·巴克西及研究小組,空氣漂移,2016,高清影像和圖表文獻,研究小組成員Janette Kim, Meg McLagan, David Schiminovich, and Mark Wasiuta, 與位於美國馬里蘭州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全球建模與同化辦公室的科學家合作完成,藝術家惠允。

展出的作品也均於氣象有關係,比如卡丹麗巴·巴克及其研究小組的《空氣漂移》中,我們看到的是空氣中漂浮的粒子和氣流的動態變化。在這裡,地理元素與人類行為、工業發展緊密相連,空氣的流動不僅是物理上的變化,也反映了政治和經濟格局的不斷漂移。通過這些作品可以看到藝術家們如何回應氣候危機時代的緊迫現實問題。

策展人: 繆子衿 群展「短篇小說」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探討「雕塑」的擴展概念

2023年9月16日,群展「短篇小說」在重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由繆子衿擔任策展人。

展覽現場

「短篇小說」邀請六位藝術家從繪畫、攝影、影像、裝置、軟體的角度探視雕塑的擴展概念,在展覽製造的現場構建臨時性的空間敘事。策展人繆子衿分享,此次展覽以探討「雕塑」的擴展概念為主題,美術館上下兩層的空間也為展覽的陳設與表達提出了挑戰——空間由含著垂視下的自然光的三層開始,經由樓梯到達顯得昏黑的暗室,垂直的兩個展廳也為藝術家的作品構築臨時性的敘事提供了靈活的空間。

展覽現場:體驗「雕塑」的不同形態

展覽現場

雖然這是一場關於「雕塑」的展覽,但在展覽現場,很難將展出的作品與平時理解的雕塑劃等號,正如策展人所探討的,雕塑的概念已經被極大的擴大,邊界也在不斷的被打破。比如藝術任莉莉的《落日如灼傷》散落在不時有天光傾灑的場景,附著於牆面以及地面的物件在觀眾徘徊的視線中交匯。從《水平-FG20230835007》到《水平-FG20230835008》,3D建模軟體為蔡堅的系列繪畫提供能夠調整參數的寫生圖像。范西的作品跨越兩層空間,《陳列》是范西「瀑布」系列中的一件,運用實體靜物擺放拍攝與後期以動態結構重組的方法,以具有厚度的形態呈現出平面式的色塊和局部實體空間的組合。想要了解雕塑的最新實踐是什麼樣的,這場展覽會給出答案。

策展人:陳立 「Toy Story」黃一山個展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呈現黃一山最新創作理念

2023年9月16日,「Toy Story」黃一山個展在新氧藝O2art藝術空間開幕,此次展覽由陳立擔任策展人。

展覽現場

黃一山的最新個展「Toy Story」是極具趣味性的。這一系列作品都以玩具、玩偶化的形象為載體,將耳熟能詳的童話、寓言,以及藝術家虛構的或荒誕或典型的生活場景作為題材。在展覽「Toy Story」中,黃一山以玩具的外殼、消費主義的視覺取向去構建多重敘事,抑或是在繪畫物質性和空間性的持續探索,實質上它們依然包裹著一個現實主義的內核。黃一山以更為日常和普世的方式來呈現一種視覺經驗在生產和消費之間的弔詭。

展覽現場:在玩具中重新理解故事的意義

白雪公主-2 板上綜合材料,鏡子,木材 90x72cm

Victory 板上綜合材料 110x90cm

這是一場好看好玩的展覽,展覽現場展示作品中的形象,大都能夠耳熟能詳,經過藝術家的重新加工之後展現出全新的意義,並引人思考。比如羊脫下了狼皮,但在羊皮之下是人的偽裝;白雪公主為後母端上水果,而後母也因為踩到香蕉皮而摔倒;屋頂上出現了兩個聖誕老人,一個紅色、一個綠色,在謊言被揭穿之前他們就已經尷尬地相遇;兩位報幕員正在晚會的紅色幕布前報幕,而背後已有人伸出雙手準備拉開幕布;美容室里做護理的虛假姐妹;一群成功人士在酒會上舉著比頭還要大的酒杯;園丁將歐式花園的草叢修剪成了許多個同樣的熊仔形象,你不能確定他是正在得意還是在惶恐……

策展人:王麟 「製作真實」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聚焦攝影圖像與真實現實的關係

2023年9月16日,「製作真實」在謝子龍影像藝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由王麟擔任策展人。

展覽現場

展覽聚焦於攝影圖像與真實現實的關係,同時將問題拓展至當下圖像生產與消費的討論。王麟表示,在過去的十到二十年的時間裡,網絡關鍵詞從「無聊」劃向「焦慮」。因為閒暇時間都被碎片化的娛樂和信息消費所填充,「焦慮」也會迅速被各種娛樂的廉價快感所替代。我們很難逃離這個讓我們產生依賴和渴望的運作機制,甚至已經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他希望觀眾可以通過觀看展覽,藉由藝術家提供的不同視角去思考在過剩圖像的消費社會中圖像生產的變化,重新審視日常關於圖像的拍攝、製作、傳播與消費。

展覽現場:在作品中體味圖像的生產製作與影響

展覽現場

展覽的講述從透鏡與光學設備的出現如何影響人類的視覺觀看開始,分為「觀看與凝視」 「光影實驗」 「屏幕與魔幻現實」三個章節,從物理顯影——化學顯影——電子顯影等技術發展的脈絡層層遞進;同時,也是從手工技法與機械複製——攝影的邊界與擴張——圖像生產與製作的真實等不同階段的美術史觀念的變遷中徐徐展開。從中,觀眾可以看到藝術家們從單純的拍攝行為到利用暗房、曝光、顯影等攝影內部手段,再到對照片進行剪切、挪用、拼貼、並置,利用不同的處理技術與工作方法探討圖像在這個時代的文化構建。

策展人:郭贇 「市野劇場——AAC藝術中國2023」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對近年中國當代藝術精神變遷的一次線性梳理

2023年9月16日, 「市野劇場——AAC藝術中國2023」在深圳市雅昌藝術中心開幕,此次展覽由郭贇擔任策展人。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是對中國當代藝術近年來生態發展表象之下精神變遷的一次線性梳理。從此次展覽看到藝術家真誠的創作狀態,藝術語言中直覺的「野性」力量,從現實與歷史處境出發的思考深度。同時,也能感受到中國的藝術史與西方比較,存在巨大的語境不對等。在當下越來越多的大型活動和展覽中,野性的、直接性的,或者身體性的,有痛感的藝術逐漸的在消失。雖然越來越多的網紅展,以多媒體的媒介吸引了很大的關注度和觀眾量。但卻是陷入到了虛化的狂歡中。通過此次展覽可以觀察中國當代藝術的「第三個階段」。站在今天的這個文化轉折點上,重新思考,重新的出發,也正是回溯「AAC 藝術中國」歷屆獲獎藝術家的價值所在。

展覽現場:互動的可以融入的「劇場」

展覽現場

在展覽現場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感受,就是本次所選擇的藝術家傾向於個人化的表達,個人情感、個人經歷、個人肉身的這種真實的轉化。在布展上也可以看到有很多作品跟以往的繪畫作品有所不同。以往的作品需要把它掛在一個美術館空間上,這是把藝術家的作品殿堂化、神聖化、崇高化的過程。但是這次展覽有很多作品,可以放在地上跟觀眾互動,甚至有很多作品他需要觀眾去觸摸。比如曹雨的作品《彩雲》,是用女性的內衣製成的,觀眾可以從這個作品上面踩踏過去。策展人的這些布展的靈感思路,可以幫助觀眾更好理解、融入「劇場」。

策展人:王春辰 攝影小史:菲利普斯贈書攝影文獻展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展理念:以書籍為線索呈現一段攝影簡史

2023年9月19日,「攝影小史:菲利普斯贈書攝影文獻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由王春辰擔任策展人,黃南燕 朱藝琳擔任助理策展人。

本次展覽基於曾任美國國際攝影中心策展人的克里斯多福·菲利普斯(Christopher Phillips)在2011年捐贈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的1400多本珍貴藏書,選取其中有關攝影歷史的部分,簡要梳理出近兩個世紀以來的攝影的發明與發展進程。

展覽現場

王春辰表示,我們也希望通過這個展覽勾起人們觀看這些攝影圖書的願望,並通過這個特殊的展覽來感謝菲利普斯對文化機構無私的贊助。同時也可以通過展覽讓攝影理念,攝影價值,攝影意義在得到更廣泛的社會傳播的同時,在美術學院內部也能夠得到加倍的重視以加強對攝影的研究。我們在當今開放的全球化時代,必然需要與國際有著密切的交流,菲利普斯在2011年捐贈圖書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這樣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決定,體現了當今世界文化交流的意義與價值。

展覽現場:一段圖文並茂的攝影小史

展覽現場

本次展覽從菲利普斯推薦的四個類型的重點書籍出發,分別是經典攝影書籍、歷史性展覽目錄、當代攝影書籍和一些主要雜誌,而後沿著攝影發明發展的歷史脈絡主要分為三個板塊:發明與擴展、步入現代、發散與融合。在展覽中每一本書並不都是按照圖書的出版時間來展示,而是按照圖書所呈現的內容,拼湊出一個相對完整的關於攝影的歷史。在展覽現場還設置了小型閱覽空間,供觀眾翻閱書籍,讓觀眾能零距離體會攝影的魅力。

策展人:張尕 動為行——中國媒體藝術35年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探討資訊時代媒介拓展對當代藝術發展的作用

2023年9月22日,「動為行——中國媒體藝術35年」在天目里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由張尕擔任策展人。

林天苗,《反應》,2018,(內部) ,圖片由顏濤、崔俊拍攝

張培力,《碰撞的和聲》,2014 ,藝術家和馬刺畫廊惠允

作為首次以中國當代藝術史角度呈現的回顧性展覽,藉由縱覽媒體藝術在中國的發展和變化,探討資訊時代帶來的媒介拓展在當代藝術演化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策展人張尕在談及此次展覽的主題"動為行"時指出,這個命題關注的是「運動即行動」的概念。作為運動中的藝術,媒體藝術藉由技術營造多種運動形態以創造敘事、探索變化和轉型的主題,同時挑戰觀眾對現實的感知。通過不同形態的運動,藝術家以其獨特的方式傳達他們對時代的思考和回應。

展覽現場:身於一場時間旅行中

此次展覽共匯集了72位/組不同代際藝術家的79件代表作品,囊括影像、裝置、行為、交互、遊戲、網絡等作品形式,視角回溯至早期的錄像藝術實踐,亦延展到對人工智慧、太空藝術等新興媒材或藝術形態的前沿探索。這些作品按照時間順序串聯,以「運動」為關鍵詞展現「作為行動的運動」、「作為互動的運動」和「作為能動的運動」三個章節。

陳劭雄,《視力矯正器3》,1996 ,陳劭雄女兒陳思羽及馬刺畫廊惠允

徐冰,《衛星上的湖泊》靜幀,2021-,藝術家惠允

隨著三個章節區域的轉換,觀眾仿佛置身於一場時間旅行中,跟隨藝術家逐步了解不同的時代問題,探索藝術創作在媒介、表現形式和觀念上的轉變,感知藝術世界的深度與廣度。

策展人:崔燦燦 「毛焰」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呈現一位藝術家的藝術歷程及工作方式

2022年9月22日,「毛焰」個展在松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由崔燦燦擔任策展人。

展覽現場

展覽以毛焰1997年創作的《我的詩人》為開篇,分成13個單元,展出跨越26年的近百件作品。從毛焰創作生涯早期最具代表性的肖像《我的詩人》,到藝術家備受矚目,反覆探索的肖像「托馬斯」系列,再到近些年與肖像並行推進的抽象系列。在26年的創作歷程中,毛焰既留下了意涵豐富,有著綿延不絕「詩意的密度」和「語言重力」的肖像,又呈現了達成這些景象的工作方式,以供我們借鑑與分享,而後者才是這次展覽的意圖與意義。

展覽現場:立體全面的感受一位藝術家的藝術歷程

十三個不同的展廳,更像是一個個切片,呈現毛焰不同系列的創作。系列之間也並非以時間穿引,而是一種螺旋式上升的穿插,有時是媒介,有時是語言,有時是題材的變更。總之,它更想呈現毛焰不同系列間的工作方式和化學反應。

展覽現場

在展廳的另一邊,紙本揭示了毛焰在發展過程中被遺棄的靈感、忽視的才華,也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更為私密、輕鬆、生動的視角,以窺視藝術家工作中滿與缺,陰與晴之間的關係。

策展人:鮑棟 童昆鳥個展「蔫花壞鳥畫中姬」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予以藝術家更多開放性空間的寓意

2023年9月23日,「童昆鳥:蔫花壞鳥畫中姬」在偏鋒畫廊開幕,此次展覽由鮑棟擔任策展人。

展覽現場

展覽標題由作品而來,也是對童昆鳥這個不可常理歸類、定義的藝術個體,在創作和思考上予以更多開放性空間的寓意。什麼是童昆鳥的風格?臨時搭建、低科技、小商品美學、民間設計、機械癖、囤積癖、饒舌、方言、土味身體、能動手就不嗶嗶……實際上,這些亂七八糟而又生機勃勃的東西都統一在一種孩子氣的但蠻不講理的美學中。在當代藝術世界裡,這種可以不講套路不講理的「搞壞」既是一種雞賊,但它又確實對應了我們身上那種尚未被表述過的經驗,一種在藝術及社會系統層層加碼中放肆回到孩子氣的浪漫主義。在童昆鳥這裡一種真誠而不是投機的「新艷俗」美學出現在了我們面前。

展覽現場:可品、可玩、可游、可穿越的視覺盛宴

展覽現場

展覽展出藝術家最新創作的裝置繪畫作品30餘件,全新的展陳方式,為觀眾營造出一場可品、可玩、可游、可穿越的視覺盛宴。整個展廳被充滿機械感的裝置、繪畫作品充斥,作品幾乎都被固定在各種各樣的金屬架子上,碑林一般地佇立,展廳中的這些實物裝置,畫面中心就是裝置的視覺焦點——塑料模特的人臉,也就是展覽標題中的「畫中姬」。畫面中賽博感的人臉是對未來生命的假設,骷髏代表時間的流淌和生命最終的歸宿,裝置中的鐵鏈將過去、現在、未來的元素緊密連接,而後視鏡的設置作為向後看的提醒,對過去的依戀目的是往前走。

策展人:法布里斯·赫爾戈特 曾梵志:過往與此刻(繪畫 1988-2023)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窺見藝術家創作的個人趣味和觀察視角

2023年9月27日,「曾梵志:過往與此刻(繪畫 1988-2023)」在浦東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由法布里斯·赫爾戈特擔任策展人。

第一單元「回望早期」 展覽現場

©️ZENG FANZHI 2023

攝影:阿琛

第二單元「不同路徑」 展覽現場

©️浦東美術館,©️ZENG FANZHI 2023

本次展覽中呈現的作品囊括了的早期習作、集中創作於上世紀90年代的「面具系列」、自2000年起創作的「抽象風景系列」,以及貫穿藝術家整個職業生涯的靜物與肖像實踐。觀眾將有機會深入探索這些作品,洞察藝術家長期以來在取材、構圖、筆觸和色彩構成等繪畫各個環節的思考和實驗,同時窺見其個人趣味和觀察視角。

展覽現場:一場視聽盛宴

展覽「過往與此刻」占據了浦東美術館的一層與三層空間。整體以曾梵志不同階段的創作為基礎進行劃分,但又充分考慮到繪畫這一媒介與觀眾相互作用時所產生的奇妙互動效應,將隸屬不同系列而又相互關聯的作品穿插展示。

第三單元「有如冥想」 展覽現場

©️ZENG FANZHI 2023

攝影:阿琛

展廳內可戴上耳機體驗視聽聯覺

第三單元「有如冥想」 展覽現場

©️浦東美術館,©️ZENG FANZHI 2023

通過對空間和作品關係的反覆測試,展覽被分為以下四個單元「回望早期」、「不同路徑」、「有如冥想」和「超大尺幅」。第一單元「回望早期」位於美術館一層,通過多幅代表性作品串聯起藝術家的早期職業生涯的各個重要節點:其中包括其美院時期的肖像習作、城市寫照,富有標誌性的「面具系列」作品,以及在探索早期「抽象風景系列」前後的實驗線索。經由這一單元,觀眾能夠迅速了解藝術家的性格與觀察習慣。展覽的其餘三個部分向上銜接至美術館三層空間,以更多樣化的視角進一步梳理和分析了藝術家此後的創作。比如第三單元「有如冥想」則展現了藝術家沉靜的內心側面。為了更好地讓觀眾感受到這一點,這個空間的展陳方式也非常特殊,並增加了聲音選項,觀眾可以自主選擇最適合自身的方式來欣賞這一單元的繪畫作品。

策展人:杜曦雲 「惑之密度——喬振一作品展」

A學術性:✭✭✭✭

B策劃執行:✭✭✭✭

C現場效果:✭✭✭✭✭

D公眾認知及影響力:✭✭✭✭

E國際化能力:✭✭✭✭

策展理念:呈現喬振一與物的互動

2023年9月29日,「惑之密度——喬振一作品展」在一藝術中心開幕,此次展覽由杜曦雲擔任策展人。

展覽現場

策展人杜曦雲在談到藝術家喬振一的一系列近作時認為,「喬振一鍾情於物的豐富能量——有形與無形的,可見與不可見的。因為人的能力先天有限,物的豐富能量,人無法測透。這造成了人對物的無盡困惑,以及解惑的不懈動力。」

展覽現場:感受藝術材料的豐富

展覽現場

這是一場給人巨大震撼的展覽,進入在798藝術區一藝術中心正在展出的"惑之密度"—— 喬振一作品展。首先與從5米高度懸置下來的一對巨大吊鉤相遇。這對吊鉤就像兩個巨大的問號,給進入展廳的人們提供一個啟示。如此巨大的吊鉤要吊起什麼?此外像《格》由N個小鐵籠子共同構成的巨大立方體,已經無法辨認本初的功能和形態;《銘》由大量密集的舊鉛字印模形成的巨大圓盤,如同一個無始無終的巨大輪迴;《雙》由滅火器和加油槍重組形成一個矛盾體,令人既陌生又熟悉。在這裡可以感受到藝術家多材料的創作方式。

- END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