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矮富帥,癮君子,收妓女稅,從未與日寇打擂,仍是一代宗師

頑石之美 發佈 2023-10-22T22:20:05.324969+00:00

電影中的葉問是一個傳奇般的英雄,但真實的葉問的一生經歷也堪稱傳奇。他出生在廣東佛山一個富裕的家族,但因為身體瘦弱,從小就對武術充滿了熱情。

電影中的葉問是一個傳奇般的英雄,但真實的葉問的一生經歷也堪稱傳奇。他出生在廣東佛山一個富裕的家族,但因為身體瘦弱,從小就對武術充滿了熱情。他受到了南海拳王梁贊的弟子陳華順的指導,學習了詠春拳。葉問十分認真地練習,並且進步很快。他還通過研究力學原理和幾何角度來提高自己的武技。葉問在學習詠春拳8年後返回佛山,他的武藝已經非常出色。然而,他並不像電影中那樣張揚自己的功夫。

他過著平靜的生活,娶了張三小姐為妻,育有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他並沒有將詠春拳作為謀生或發揚光大的手段,而是把它當作個人的興趣愛好。然而,命運的轉折點出現在1938年,日寇侵華,佛山淪陷。葉問一家流落街頭,生活變得艱難。日本憲兵隊找到了他,想讓他為他們做武術教練,但葉問堅決拒絕。日本人找來了一個高手向葉問挑戰,葉問雖然被迫應戰,但只用了不到一分鐘就戰勝了對手。

由於家庭的困境,葉問被迫離開佛山,參加了抗日組織。在這段時間裡,他的經歷和事跡幾乎沒有被記載。直到改革開放後,人們才逐漸得知他的抗日曆程。抗戰勝利後,葉問在佛山擔任了一系列職務,直到1948年末才離開佛山前往香港。到了香港後,葉問開設了自己的武館,開始教授詠春拳。他的教學方法很科學,深受年輕人的歡迎。他教徒弟有耐心,善於講解,故此聲譽漸高。

然而,由於香港突然宣布閉關,葉問和家人被隔離在兩岸,在1962年才與家人團聚。葉問的一生經歷了許多起伏,但他始終保持著對詠春拳的熱愛和追求。他將詠春拳發揚光大,並傳授給了很多人,為詠春拳的傳承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英雄的傳奇,更是一個普通人堅韌不拔、積極進取的人生典範。除了定期寄錢回佛山,每天教徒弟打拳之外,抽大煙又變成了葉問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

他深陷於菸癮之中,即使身邊的弟子們苦苦相勸也無濟於事。然而,一個14歲的香港少年的到來卻改變了他的生活。這個少年叫作李振藩,後來改名李小龍。他因在街戰中吃了虧,開始對詠春拳感興趣,並主動向葉問拜師學藝。起初,葉問的師兄黃淳梁對李小龍的堅持能力持懷疑態度。果然,不久之後,李小龍對枯燥的基本功感到乏味,離開了武館。

然而,半個月後,他因在一場交手中使用了詠春拳的「日字連環沖拳」而取得了勝利,這才認識到了詠春拳的威力。從那時起,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詠春拳中,甚至在街上走路時也邊打拳邊走。葉問觀察到李小龍走路時腳跟不到地的小缺陷,並戲稱此為「短命相」。他提醒李小龍要低調行事,切忌好勇鬥狠,爭強好勝。然而,年少氣盛的李小龍並沒有聽進去,他對此表示了一時的答應,卻轉臉就忘了。然而,這番玩笑的話語卻成為了事實。

1973年,李小龍在香港去世,年僅33歲。李小龍在跟隨葉問學習詠春拳六年後,移民美國。雖然沒有完全學完所有的拳法,但這段時間為他日後的武藝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他還鑽研了其他拳法,如螳螂拳、洪拳、白鶴拳等,甚至還學習了西洋拳術。他經歷了大小比斗,挑戰了無數對手,最終將這些心得融會貫通,創立了自己的拳法——「截拳道」,成為一代宗師。李小龍在取得成功之後仍然忘不了詠春拳。

他曾親自拜訪葉問,希望以一座樓宇為代價,讓葉問示範全部的木人樁法,並拍攝成影片帶回美國學習。然而,葉問當場拒絕了他的請求。他堅持認為只要學者有心學技術,他就會全力傳授,絕不把功夫當成商品出售。對於他來說,最重要的是對待徒弟要公平無私。葉問的這種態度深深感動了其他詠春拳弟子。回到葉問抽大煙的消沉生活。1960年,葉問的妻子張永成在佛山去世。兩年之後,葉准和葉正去香港尋找父親。

當葉問見到自己的親生兒子時,百感交集,他下定決心戒掉鴉片,全力推廣詠春拳術。自此以後,詠春拳術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1966年,「詠春體育會」成立,將所有習練詠春拳的愛好者集結起來,組織比賽和表演。葉問的表演給年輕人們帶來了巨大的視覺享受。他們還制定了一套考試和升級機制,類似於段位制的等級劃分。此後,國際詠春總會成立,向海外推廣詠春拳術,將拳館開設到世界各地。1972年12月,葉問在香港去世,享年79歲。

如今,雖然詠春拳術未被納入國家標準套路,但卻擁有全球200多萬的練習者,穩居中國武術第二大拳種(第一是太極拳)。葉問的一生經歷了各種起伏和悲歡離合。儘管他也曾陷入困境,甚至染上惡習,但在面對大是大非的時候,他始終保持著堅定的立場,堅持自己的原則。晚年時,他將詠春一派帶到了新的高峰,使其走向了興盛。儘管他的傳奇故事並非像電影《一代宗師》中那樣壯烈,但他的一生卻當之無愧地贏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