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 · PEOPLE | 徐婧:收藏就像寫日記

羅博之選 發佈 2023-10-22T22:49:52.082592+00:00

從研習藝術到成為藝術藏家、畫廊主,徐婧(Cherry)的身份經歷了多重轉化。她的身上也呈現出年輕藏家的某些共同點——自小接觸藝術、擁有跨文化教育背景、不盲從所謂專業和權威,自覺構建著自己的收藏體系,作為新一代藏家在藝術領域發揮著推動作用。

從研習藝術到成為藝術藏家、畫廊主,徐婧(Cherry)的身份經歷了多重轉化。她的身上也呈現出年輕藏家的某些共同點——自小接觸藝術、擁有跨文化教育背景、不盲從所謂專業和權威,自覺構建著自己的收藏體系,作為新一代藏家在藝術領域發揮著推動作用。

出生於1994年的Cherry,幼時「抓周」選中的畫筆,似乎暗示了她日後的藝術之路。她自小學習繪畫,大學時遠赴美國主攻純藝術,跟隨研習禪宗的老師學習繪畫,回國後也曾在上海西岸的第四時藝術中心繼續研習藝術。

2020年,一次到藏家好友家中的拜訪使Cherry真正接觸到收藏。此後,在友人的帶領下,Cherry在一場線上拍賣中拍下的當代藝術作品,成為她第一件正式藏品。她將這件作品掛在家中的玄關處,「在最開始收藏的時候,作品的視覺衝擊力以及帶來的情感共鳴很吸引我。這件作品中隨性的筆觸和明亮的色彩勾勒出的靈動而充滿希望的畫面,一下子就打動了我」。

徐婧(Cherry)家的空間

這和Cherry的性格一脈相承,她思維跳躍,比較隨性與感性,在生活中會保持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生活中,她關注社會人文類的事件,對哲學和神秘學充滿興趣,觀影口味也更為偏向懸疑片及小眾藝術電影。Cherry直言那些來源於生活,又有一些奇幻或戲劇性表現手法的作品會很吸引她,對這種表現方式背後那些令人反思的各種哲學和社會問題也會去深究。因此,她的藝術收藏常常從生活入手,去挖掘其中詭譎和奇幻的一面。

娜娜·沃克,

《 盜賊紀念碑(一次抓住時間的淺嘗)》,

亞麻布面油畫與沙,180×130cm,2022

李黑地,《紅桃》,

布面油畫,66×58cm,2021

收藏至今,Cherry認為收藏一件作品的出發點是藝術家的圖像語言是否揭露了人們未曾注意到的現實,從而刷新了人們的認知習慣。她說自己並沒有刻意「尋找」脈絡,但藝術家的性格和創作理念中的關鍵詞,諸如「社會」「圖像」與「情感化」等,仍舊慢慢串聯起來,並逐漸形成了她的收藏線索——以藝術語言對社會中的個人情感化作出表達。

她陸續收藏了喬治·康多(George Condo)、禤善勤(Chris Huen Sin Kan)、詹娜西斯·貝朗格(Genesis Belange)、關小、翠西·艾敏(Tracey Emin)、亞歷克斯·達·科爾特(Alex Da Corte)等藝術家的作品。

Cherry家的空間,

圖中作品分別為翠西·艾敏的霓虹燈裝置作品

《Too Far For me to touch with time you slowly disappear》,

John Giorno的電話裝置作品《DIAL-A-POEM》

在所有的收藏中,Cherry特意提到2022年的一件收藏——安妮卡·易(AnickaYi)的《Late Classical XVI》。安妮卡·易對於感官(尤其是氣味)十分敏銳,對生物、科學與哲學之間關係的研究是她該系列作品中的重要部分。在這件作品中,藝術家利用戲劇性的實驗方式,以油炸天婦羅花的過程呈現生命的解構與重組。

安妮卡·易,《Late Classical XVI》,

油炸天婦羅花、樹脂、亞克力板、不鏽鋼架、鍍鉻啞鈴,

122×81×25.5cm,2022,

攝影:David Regen ,圖片致謝格萊斯頓畫廊

最近,她收藏了一件王伊芙苓韜程(Evelyn Taocheng Wang)的作品《二手經驗》。這件作品模仿了CD封面的排版樣式,也跟藝術家早期在美術館的平面設計工作經歷相關。畫面中的句子「see the picture of sea, then see the sea」出自於張愛玲的文章《流言》,藝術家通過這種引用來討論個體性、真實性和自我表達的哲學問題。

王伊茯苓韜程,《二手經驗》,

紙上水墨,生宣紙裝裱,書本黏合膠,布面油彩,2023

Cherry希望將收藏當作「一輩子去努力構建的事業」。現在的她會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在不斷地剔除和保留中去精進,這是一個整理的過程。對Cherry來說,與藏品的慢慢磨合是梳理自己的方式,也是看到自己更多側面的過程,同時藏品也會不斷給到她情感和多維度思考的反饋。

在逐漸成長為專業藏家的同時,Cherry與合伙人於2021年創辦Gallery Func,致力於推動國內外青年藝術家展示與交流,展現不同文化語境下的藝術家對當代藝術的理解與詮釋。2023年,隨著畫廊遷往新樂路的新空間,Gallery Func加大了孵化國內本土年輕藝術家的比例。「我和我的合伙人也一直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摸索與精進我們的展覽內容與未來規劃,我們會投入更多去更專業地呈現內容。」Cherry說。


Gallery Func群展「DETOUR」展覽現場

從研習藝術到成為藝術藏家、畫廊主,Cherry的身份經歷了多重轉化。她的身上也呈現出年輕藏家的某些共同點——自小接觸藝術、擁有跨文化教育背景、不盲從所謂專業和權威,自覺構建著自己的收藏體系,作為新一代藏家在藝術領域發揮著推動作用。


對話 徐婧(Cherry)

90後青年藏家


你如何決定購入一件作品?哪些因素會對你的收藏產生影響?

藝術家的圖像語言是否揭露了我們未曾注意到的現實,從而刷新了我們的認知習慣,這是我判斷一件作品的考量點,也是我進行收藏的出發點。

基本上有這些打動我的點,完成度比較高的作品,我都會考慮收藏。過去三年內較多的作品是通過線上收藏的,通過和身邊藝術從業者交流,在線上查閱藝術家工作室或者機構展覽的視頻,直觀地了解藝術家和作品的創作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找到一些與我自身有共鳴的作品。我也會花時間看不同的畫廊與機構展覽,還有各種國際藝術展會,在現場感受作品。和以前相比,現在收藏的節奏稍稍慢下來了。尤其是想要開始梳理和建立自己的收藏脈絡後,我的選擇更加謹慎,會有意識地向一個方向靠攏。我最近收藏和關注比較多的是青年藝術家(女性占多數),他們與我成長於同一時代背景,會有很強的情感共鳴,通過作品我看到這些藝術家對於世界的不同主觀性的理解,這是非常有趣的。


決定收藏作品時,你的收藏途徑有哪些?

我通常是在一級市場購買作品,也就是藝術家代理 / 合作的畫廊。首先好的畫廊會遴選藝術家和作品,其次它也會在藝術品定價和藝術家未來的發展規劃方面(比如更好的機構展覽等)給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幫助,去幫助藝術家構建更完善、專業的市場體系。


你最近關注的女性藝術家有哪些?

我很推薦姜小蠻(Nova Jiang)的作品。她是華裔藝術家,作品尺幅都不大。生命的旺盛與衰敗在她的作品中常常同時出現,總能感受到平靜畫面下的一種危險存在。因為之前我在學習繪畫時,我的老師有研究禪宗,所以這種瞬間卻永恆的理念很能打動我。目前正在關注的幾位華人青年女性藝術家有:蘇予昕、閆欣悅、孫一鈿、李姝睿、陳若璠和丁鴻丹。後兩者是我們畫廊(Gallery Func)合作和代理的藝術家。海外女性藝術家我在關注Shannon Cartier Lucy、Issy Wood、Chloe Wise、Nana Wolke、Anna Park、Stanislava Kovalcikova等。

Oh De Laval,《Teach your kids how to love

but most importantly teach them how to stop》,

布面丙烯,80x60cm,2022

徐蘇宜,《Murder of Saint Godelieve,

as seen on a book within a book》,

亞麻布面油畫,30x40cm,2022

Stanislava Kovalcikova,《Dark Arcadia》,

亞麻布面顏料,清漆,彩妝和油彩

150x120cm,2015-2023


對你來說,收藏意味著什麼?

我始終對藝術充滿興趣,也曾想著把繪畫當成一份職業。儘管現在很少動筆,轉而做收藏,但對我而言,藝術其實只是換了一種形態,繼續為我的生命提供養分。藝術是我生活中必備的存在。對我來說,藝術收藏就像寫日記,它幫助我更好地記錄和認識自己。


從藝術家到藏家,再到畫廊主,你的身份非常多元,也始終沒有離開藝術。當時為什麼想要創辦Gallery Func ?

我小時候學習畫畫,大學主攻的也是繪畫方向,只能說一直都保持著對藝術的熱愛,但還稱不上藝術家。

在我收藏了1~2件作品後,我就決定創辦畫廊了。在創立初期我對於這個行業還沒有很深的了解,當時就是認為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擴展我對於藝術行業的認知,並且可以去給我喜歡的藝術家做展覽。這兩年多來,因為藏家的身份,我有更多機會接觸到行業內各種從業者,這些經驗都會傳遞到畫廊。

Gallery Func群展「DETOUR」展覽現場


相較上一代藏家,成長於Z世代的很多藏家具有廣闊的知識背景和海外教育背景,你覺得年輕一代藏家呈現出怎樣的特點?

接受度和包容性更大是較明顯的特點。新一代藏家的收藏體系更獨特,也更能接受不同文化背景與不同群體的作品。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藏家也更容易被有視覺衝擊力的作品吸引。

除此之外,社交屬性在新一代藏家身上也尤為突出。青年藏家們對於藝術品的交流方式很日常也很隨意。在交流的過程中,藏家們因不同的收藏脈絡和不同的知識背景也會碰撞出很多新火花。這是我很喜歡的狀態,這些交流都有可能成為未來收藏的一種新方向。


談到輕鬆隨意的交流方式,碎片化的信息和圖像化的時代背景也是新一代藏家正在經歷的事情。這對包括你在內的新一代藏家會有哪些影響?

我們這一代藏家的優勢在於,檢索信息的能力和反思力都很強。在龐雜的信息中抽絲剝繭,找到自己喜歡的作品,並且綜合信息作出判斷,已經是新一代藏家很基本的能力。

但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很難去專注於一件比較深刻的作品。就像我中間談到的,我們這一代藏家多數會更關注畫面瞬間給人帶來的衝擊力。我認為還是需要慢下來,因為如果總是碎片化地收藏,以及追求瞬間衝擊,作品便沒辦法長久地給到藏家反饋,收藏體系也很難建立起來。


內容策劃 / LYR

撰文 / 李家麗

新媒體執行 / ELEVEN

圖片 / 本人提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