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河南打卡安陽彰德府城隍廟

大龍去哪浪 發佈 2023-10-23T15:28:58.036541+00:00

城隍,道教中守護城池之神。城隍信仰在南北朝時期興起,至明清時期,漸由守護神演變成與人間政府所派遣的「陽官」對應的「陰官」,專責這一地區的大小陰間事務。宋朝後城隍開始人格化,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由當地的老百姓自行選出,選擇的標準是殉國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正直聰明的歷史人物。

城隍,道教中守護城池之神。城隍信仰在南北朝時期興起,至明清時期,漸由守護神演變成與人間政府所派遣的「陽官」對應的「陰官」,專責這一地區的大小陰間事務。宋朝後城隍開始人格化,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由當地的老百姓自行選出,選擇的標準是殉國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正直聰明的歷史人物。

遺憾的是,關於安陽城隍爺的記載只有一句明洪武二年的碑文:「惟彰德府城隍聰明正直、聖不可罔」,由於資料甚少,我們無法得知他的出身、事跡。一說安陽城隍為山西人姓王。

篤信城隍,他認為城隍是陰界的地方官,其級別和轄區與陽界行政區劃一致,所以朱元璋以皇帝的身份下詔,敕封天下城隍,將其劃分為五個等級,各地城隍廟,規模高廣與當地官署衙門一致,還按級別配製冕旖哀服。

第一等級,京都應天府城隍(今江蘇南京)為明靈王,等級最高,相當於城隍中的老大,名號也最響亮「承天鑒國司民升福明靈王」。

第二等級,省城隍為「都城隍」,名為正一品王爵,有五個,開封府、臨濠府、太平府、和州、滁州。

清代初年又加封北京、南京、西安、福州四地為「都城隍」,而後台灣的新竹城隍廟受光緒帝敕封,亦稱都城隍。

第三等級,「秩正二品」的各府城隍,名為威靈公。

第四等級,「秩三品」的各州城隍,名為靈佑侯。

第五等級,「秩四品」的各縣城隍,名為顯佑伯。

縣以下不設城隍,由土地公管理。

城隍爺和土地爺一般為夫妻崗,如果那個廟裡多了個城隍奶奶或土地奶奶,一般都有故事要不是皇帝賞的,要不隔壁的地方城隍廟或土地廟會少個奶奶!

彰德府城隍廟(又名威靈公廟),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文峰區鼓樓東街6號,為安陽市保存較為完好的宗教禮制文峰區鼓樓東街6號,為安陽市保存較為完好的宗教禮制建築群。據《彰德府志》記載:彰德府城隍廟始建於北周大象二年(公年580年)至隋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之間,歷經多個朝代的改移更建。1982年安陽市政府撥專款將彰德府城隍廟恢復。現城隍廟的建築,基本保持原貌。1986年彰德府城隍廟被定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彰德府城隍廟座北朝南,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792平方米。整體布局為四進院落,五座大殿,中軸線上有牌樓、照壁、半池及大殿等古建。每院以大殿為主體,配有左右對稱的廊房或配房,後院東側有三座道房。彰德府城隍廟建築類型多樣,有單檐重檐之別,硬山、懸山、歇山之分,具有中國北方明清建築的典型特徵。


1989年安陽民間藝術博物館成立於此,2015年更名為安陽民俗博物館,現為國家三級博物館、安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基地、國家2A級旅遊景區,是以收藏、研究、傳播傳統民俗文化為主題的專題性博物館。館內現開設六個展廳,主要陳列展示安陽本地特色民俗文物及優秀民間藝術品。作為文化窗口單位,安陽民俗博物館依託彰德府城隍廟,與其共同擁有古老的傳統民俗,共同承續深德府城隍廟,與其共同擁有古老的傳統民俗,共同承續深厚的文化蘊含。

文革時期安陽城隍廟被紅衛兵破壞,城隍爺神像丟失,八十年代重修城隍廟在夾牆裡發現城隍爺木製神像,現存放在大殿內為明代文物。

安陽每年到七月十五中元節為城隍爺出巡日,每逢城隍出巡時,老安陽城內萬人空巷,爭相觀看。後來為保證交通安全安排城隍爺晚上出巡,臨街的老百姓都會點燃香火,手持各色燈籠或火把迎接城隍,原來抬著城隍爺木製神像巡遊,為保護文物後改為抬照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