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GDP超過洛陽,但為何襄陽財政收入只有洛陽一半?

智鵬隨筆 發佈 2023-10-23T22:01:39.378186+00:00

在十年前,如果把襄陽宜昌和洛陽放在一起比較,肯定會被人嘲笑。要說誰是中部地區非省會第一城市,那肯定非河南洛陽莫屬。

在十年前,如果把襄陽宜昌和洛陽放在一起比較,肯定會被人嘲笑。

要說誰是中部地區非省會第一城市,那肯定非河南洛陽莫屬。洛陽不僅是古都,還是中西部地區少有的機械工業城市。當年蘇聯援助的156項目有7個放在了洛陽,別說襄陽了,隔壁開封鄭州都羨慕哭了。

然而這兩年,隔壁湖北的襄陽和宜昌兩市虎視眈眈,一心想趕超洛陽,拿這個第一。

2022年的GDP統計,洛陽為5675.2億,襄陽為5827.81億,宜昌為5502.69億。不僅襄陽已經超過了洛陽,宜昌和洛陽的差距也僅有一百多億了。

現在河南省的發展戰略是舉全省之力發展省會鄭州,做大做強鄭州都市圈,相對來說洛陽得到扶持就比較少。

而湖北省先行一步,在武漢做強後,開啟一主兩副的策略,讓襄陽和宜昌獲得了很多政策扶持和資金扶持,開啟高速發展模式。

那麼,洛陽是否就已經被襄陽超越了,襄陽是否已經穩坐中部非省會城市第一的位置了?

未必。

衡量城市的經濟發展有很多指標,GDP只是其中一個而已,只能看出城市經濟發展的快或慢。

襄陽和宜昌有一個很關鍵的地方是不如洛陽的,那就是財政收入。

同樣是地級市,為什麼只有洛陽敢修能修地鐵?因為洛陽政府手裡有錢。

打開襄陽和宜昌的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地方財政總收入襄陽為400.6億元,宜昌為363.59億元。

看著很高對吧,但地方財政收入有一部分需要上繳給中央和省里,並不能全放進地方政府的荷包。

襄陽400.6億元的財政收入,上繳了179.7億,剩下220.9億。這個剩下的部分叫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這個才歸地方政府所有。宜昌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218.21億元。

再讓我們看下洛陽。

洛陽2022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高達398.2億元,幾乎是襄陽和宜昌的兩倍!

這是為什麼呢?

在襄陽的GDP構成中,第一產業(農業)為605.61億,第二產業(工業)為2734.56億,第三產業(商業服務業)為2487.64億,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10.4%、46.9%、42.7%。

地方財政收入的來源就是稅收,三產中,農業不僅不交稅還要給補貼,工業和商業服務業才是稅收的主要來源。

為什麼深圳這麼有錢,工業有華為比亞迪、商業有騰訊平安招商,撐起了深圳以工商為主的產業結構。

宜昌和襄陽差不多,第一產業的比例還稍微高一些,占比為10.8%。

洛陽雖然說是在種地大省河南,但洛陽第一產業在GDP中的占比只有4.5%,而且每年還在不停的下降。

洛陽GDP的構成中,第一產業(農業)只有257.9億,第二產業(工業)為2473.9億,第三產業(商業服務業)為2943.4億。三次產業結構為4.5%、43.6%、51.9%,第三產業撐起了洛陽GDP的半壁江山

第三產業包含很廣,文化旅遊、金融業、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都屬於第三產業,還有現在很流行的大數據、人工智慧、跨境電商、直播帶貨等。

健康的產業結構,排序應當是三二一。國內的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和新一線城市杭州成都武漢等,產業結構中第三產業的比例都是最高的。第三產業占比廣州是71.47%,上海是73.1%,杭州是68.2%。

襄陽和宜昌一產農業占比超過10%,三產商業服務業占比都沒超過50%,產業結構需要優化升級。

形成這種情況,原因是洛陽和襄陽的城市發展思路不同。

襄陽沒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也沒有重工業基礎,當初建設三線把二汽放到十堰,配套設施放到襄陽。80年代,二汽出走十堰來到襄陽,汽車工業就成了襄陽的第一選擇,全力以赴發展汽車產業集群。

而洛陽有當初蘇聯援助的7大項目加持,一直都是一個重工業城市。但當傳統工業發展停滯的時候,洛陽也陷入經濟停滯。在2014年,洛陽經濟增速是全省倒數第二。所以洛陽將產業結構調整放到首要目標,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雖然汽車產業能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但汽車所產生的稅包括生產、銷售和使用三部分,只有生產能留在本地,銷售和使用帶來的消費稅、車船稅等都去了外地。

洛陽的文化旅遊業遠超襄陽和宜昌,網際網路發展也比襄陽和宜昌先行一步。而文化旅遊業、金融服務業等帶來的稅收,對本地的貢獻更大,這也是洛陽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遠超襄陽宜昌的原因。

襄陽宜昌目前仍然在全力發展工業,襄陽第二產業增速9.5%,而第三產業增速只有1.7%,第三產業發展緩慢。

什麼時候襄陽能補上財政收入和三產這兩個短板,才能真正坐牢中部地區非省會城市一哥這個位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