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成都科技創業者的「科幻夢」:通用人工智慧會成為可能嗎?

紅星新聞 發佈 2023-10-24T17:00:00.920303+00:00

「計算科學的極限是什麼?通用人工智慧,也就是AGI,會成為可能嗎?」10月20日,一場以幻迷為主角的沙龍——「科幻未來的無限暢想」在成都科幻館舉行。現場,科幻領域從業者、同時也是一位資深幻迷的張博拋出了這樣兩個問題,並與觀眾一起探討人工智慧的過去、現狀及未來。

「計算科學的極限是什麼?通用人工智慧,也就是AGI,會成為可能嗎?」10月20日,一場以幻迷為主角的沙龍——「科幻未來的無限暢想」在成都科幻館舉行。現場,科幻領域從業者、同時也是一位資深幻迷的張博拋出了這樣兩個問題,並與觀眾一起探討人工智慧的過去、現狀及未來。

在張博看來,目前的人工智慧仍然不夠「智能」:「以自動駕駛領域為例,其核心板塊AI的功能很強大,大部分時候AI都在做正確的決定。但是在少數情況下,AI也會犯特別低級、讓人無法接受的錯誤。」

《流浪地球》中的MOSS會走進現實嗎?人工智慧究竟應當如何發展?未來,它會成為比人類更聰明、更靈活的「完美存在」嗎?紅星新聞記者對張博進行了專訪,了解這位從事科技領域的幻迷,如何暢想科幻世界的未來。

張博在「科幻未來的無限暢想」沙龍上進行主題分享

自稱「業餘幻迷」:

一定程度上,人工智慧是「笨」的

「我們一直在設想和探索如何賦予機器人工智慧,目前大多數人工智慧系統是針對特定任務或領域進行優化的,例如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但它們缺乏通用性和靈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人工智慧是『笨』的。」張博在沙龍上舉了數個例子:「例如,以計算機AI為核心模塊的自動駕駛汽車會將路上的白色路面髒污斑點,或者陽光穿過上方高架橋縫隙形成的光條錯認為是車道線而偏離車道、撞上護欄;面對車輛前被風吹起的塑膠袋,它也不知面對這一『障礙物』車輛是該前進還是剎停。」

「再如,《流浪地球》中機器550W在面試劉培強時,反覆強調禁止使用比喻、反問、暗示,此時的它能識別但無法真正理解人類情緒,這樣的AI也聽不懂諷刺、嘲笑等人類的表達方式。」

張博認為,在馮·諾依曼的計算機體系中,世界是「非黑即白」的,只有「0」和「1」,所以難以做到人的特質——靈活性和調和性,「因此,如果我們一定要嘗試創造智慧生命,那麼我們需要尋找另一套不同範式的基礎體系。」

從技術、社會、倫理和經濟等多個角度來看,通用人工智慧的未來充滿了可能性,同時也存在著挑戰。

人工智慧究竟應當如何發展?自稱為「業餘幻迷」的張博,並沒有回答,而是在沙龍最後拋出了問題:「人看到花朵為什麼會體驗到美?為什麼親吻小朋友會感覺到善良、開心?如果真的有通達人類情緒的通用人工智慧產生,我們該如何『面對』它……」這一系列問題打開了一個窗口,引起了在場幻迷的熱情討論。

「人工智慧即機器人的腦和心,是人類想像和製造出的人類自己的鏡像,人與機器人將取長補短並肩作戰,以獲得並共享人類無法單獨獲致的成就。」張博總結道。

張博和女兒

成為科技領域的創業者

探索科技和科幻在未來的可能性

在會後的專訪中,張博告訴記者,他對人工智慧的暢想,不僅僅源於對科幻的興趣愛好,更因為他是一個科技領域從業者。「我主要從事智能駕駛科技研發工作,簡單來說就是智能駕駛專業行車記錄儀,『監控』AI在智能駕駛中的一舉一動,以釐清智能駕駛事故中的責任劃分。」

2020年,他從深圳回到成都,決心在智能駕駛監控領域進行創業。

「成都對於科技研髮型企業而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北上廣深的科創氣氛有時淺躁浮誇,而創新從來都是在自由之地產生的,比如你要尋找靈感,就要在公園裡面邊散步邊思考,有空再去參加這樣的科幻大會,刺激創意的產生,而這也與成都人本身自由、寬鬆、主動尋找人生樂趣的豐富多彩的生活狀態相關。人,最無可替代的核心資源是自由的時間。」

除了創業者這個身份外,張博還稱自己是一個「業餘幻迷」,為了準備這次沙龍,他還在背包里裝了幾本科幻類的書籍,「當台下有人提問時,我就會翻開這段時間為了準備沙龍閱讀的書籍,找出相應的一段給他們念一念,啟發啟發。」

談起與科幻如何結緣,張博笑著說,「我從小就對科幻題材類的書籍感興趣,包括阿西莫夫、阿瑟·克拉克、今敏等人的作品。」

後來,他閱讀了不少政治、經濟、歷史類的書籍,「回頭看,我發現所有偉大的科幻作家都是深刻的哲學家,他們在一開始創作的時候就全情地撲在自己的哲學思考里,打造自己的『科幻世界』。」

在他看來,科幻作品的意義之一,就是呈現出科技和科幻在未來的可能性,這也為科技的發展帶來一些思考——比如,通用人工智慧機器人如果真的被製作出來,並與人類一模一樣,而且具備極高的智力(超越人的計算速度)、極廣博的知識(超越人的數據存儲)、極高尚的道德(對人類整體利益的深遠計算),到那一天,究竟是它們聽我們的,還是我們應該聽它們的?

今年1月份,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流程活動部門面向中國科幻迷進行議題徵集,這也成為了張博前往此次世界科幻大會的契機,「不過即便沒有受到科幻大會的邀請,我也一定會帶著女兒來這場世界頂級的科幻盛會,用科幻作品激發她對科技的興趣,讓她從一開始就明白,科技不是枯燥訓練,而是為了玩得盡興的自選工具。」

成都科幻館「時空隧道」

「我們在科幻館的時空隧道里看到了很多酷炫的畫面,地上投影了許多星雲。這讓我想到之前看過的一部電影《火星救援》,我覺得如果真的能實現火星移民,那我一定會迫不及待地上去探險。」11歲的張妙心興奮地告訴記者。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呂佳羽

編輯 李鈺儀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