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職場生存19問

長安羽林郎 發佈 2023-10-25T07:03:38.294339+00:00

下屬不好帶想放棄,又擔心領導質疑自己的帶人能力,該怎麼辦?我向領導做過保證,現在不好意思承認自己做不到,怎麼辦。

Q1

下屬不好帶想放棄,又擔心領導質疑自己的帶人能力,該怎麼辦?

關鍵詞:團隊管理技巧

這個問題可以拆解成兩種情況:一是下屬能力不足,我要不要放棄他;二是我向領導做過保證,現在不好意思承認自己做不到,怎麼辦。

從古到今,上下級關係只有兩種,那就是「封建制」和「郡縣制」。

「封建制」下你只對自己的直屬領導負責,直屬領導決定你的聘用、解聘、待遇,你對大領導只需要禮儀上的尊重,並沒有直接的服從關係。

今天的各類公司、項目組、演藝工作室、飯店等等,仍然有這種特色,一個部門或者項目負責人離職,就可能會帶走一個團隊。

「郡縣制」是指你的領導是公司委派到那個職位上的,他在那個位置,你就聽他的;他走了,你就聽下一個人的。

你的薪酬待遇合同是跟公司簽署的,跟領導個人沒有太多關係。

就像宋朝之後,州官要造反,縣官絕對不會跟著他起鬨。因為大家雖然工作上是管轄指導關係,但每個人的權力都是朝廷給的。

今天大多數單位都是「郡縣制」的。上下級之間沒有人身依附關係,你管一個人,是因為公司認為你的管理會給公司帶來效率和效益,而不是公司把這個人交給你,讓你把他「養大成人」。

這是很多基層管理者常見的認知誤區,他們不是以一個管理者的身份來對待下屬,而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去「栽培」對方。把自己累得要死不說,把下屬看作自己的財富或者附庸,既是對下屬的不放心和不尊重,也是不正常的控制欲在作祟。

這種「我是教育者」的心態,會讓你對下屬負起不該負的責任, 你會分擔他的工作、他的過錯,你會試著「拖著他前進」, 你把不能勝任工作的人留在了公司,這也是對公司的不負責。

我們經常說「職場是個好學校」,這是從收穫而言的,如果管理者也把職場當學校,非要去照顧後進生、「放牛班」,只會讓部門甚至公司陷入低效,最終可能造成整個部門的崩潰。

所以,在職場上,當發現下屬能力不足的時候,應該迅速對下屬做一個評估:是因為能力問題,還是態度問題?如果是態度問題,那就果斷放棄他。

能力短板能否在短期內改善?不能的話那就放棄。還要設置一個止損時間點,達到止損點時沒有達標,還是要放棄。

一旦發現下屬不能勝任工作,應該儘快與其談話,把話說明白、說透徹。

很多年輕人,尤其是剛工作的年輕人無法聽懂職場上委婉的話術,你最好用最直白的話跟他說:「我覺得你和公司的要求有差距。」(注意,是公司的要求,不是你個人的期待。) 「我跟領導爭取了一下,你有三個月的時間證明你自己。(明確時間點,要考慮合同的試用期或者續簽時間。) 我希望三個月之後, 你能夠達到 ××× 績效指標。如果達不到, 我希望你能夠去選擇更適合你的公司和工作。」這個指標越具體越好,是銷售額,或者是流量要求,再或者是獨立完成一個項目,你說得越明白,未來的怨恨也會越少。

這不是放棄,更不是拋棄,你是在對公司、對老闆、對股東負責。這叫作「吐故納新」,是管理者必須做的一件事。

當然,談辭退人的時候,不能侮辱人、挖苦人,客客氣氣、合情合法地結束這段僱傭關係,對公司、對方和你個人都好。

在職場中最重要的人際關係就是你和你直屬領導的關係。接下來我們再談談決定承認下屬不行的時候,應該如何應對你的領導。

你的領導未必是越級指揮,他更可能是提醒你躲開沒有必要的雷。「郡縣制」的公司里,你的領導對你的下屬有觀察、 監督的責任,領導對你的下屬提出意見或者批評,你要正視這種意見或批評,認真分析一下領導這麼說的理由。如果你這樣認為,「他居然越過我去批評我的人」「他難道是不信任我的 眼光嗎」,那你們的關係就容易出現裂痕。

人是非常複雜的動物, 以「識人」為驕傲, 很容易遇到「看走眼」的情況。當我們還沒有看透一個人的時候,很容易對其產生誤判。

當你對一個人有了深入了解,修正了之前的看法,對這個人的評價有了變化,這是很常見的現象,沒有人會覺得看法改變的人是傻瓜,不要為了維護錯誤看法而付出慘痛的代價。

你辭退一個曾經看好的下屬,不會讓你在領導面前沒面子。 相反,你的領導只會覺得你是一個靈活的人,而他的建議被你採納了。如果你繼續嘴硬下去,繼續維護一個不能勝任工作的人,等到別人把你和下屬的各種失誤傳到領導耳朵里,那才會有真正的麻煩。

你可以用最直率的方式來應對領導:承認自己的誤判,匯報決定,稱讚領導的高明。「領導,還是您說得對。」「我覺得某某的能力可能確實不能勝任這份工作,我希望儘快和他解約,請人力部幫我招聘這個崗位的新員工,我的理由是……」「還是您看得准,您當時是怎麼看出來他不行的呢?」

這不是溜須拍馬,領導說這個人不行的理由,可能就是他的職場相人心得,這都是不傳秘法,這種交流,反而會拉近你們之間的關係。

下屬做得好,放手提拔、獎賞;下屬做得不好,該辭掉就應該辭掉。工作已經這麼辛苦了,為什麼不和更強、更合適的人共事呢?

Q2

我不喜歡現在的工作, 但又害怕換的工作還不如現在這個,該怎麼辦?

關鍵詞:職業規劃選擇

一個決心離開的人會積極主動地總結這份工作的各種缺點,來堅定自己離開的信念。一般說出這些話的人,就知道他已經下定決心,而且會在半年之內離開:

「我的領導是個××。」

「我覺得自己沒有提升的空間了。」

「我覺得這個行業在走下坡路。」

「我收入太低。」

「這個公司鈎心鬥角,關係太複雜。」

只是含混地說「不喜歡」,很難說出「為什麼」的人,他們的問題大多可以解決掉,並沒有到非換工作不可的地步。這類人往往是最近工作中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或是一個項目沒有做好,也可能是遇到了不友善的同事,想加薪不好意思提, 或者僅僅是因為太累了。

你說「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我建議你可以先休個年假,出去走走。如果時間上有富餘,你可以參加一些培訓,學點東西。也可以找幾個行業內的朋友聊一聊、吃吃飯,聽聽別人的不爽和為難,把自己的平衡找回來。

如果休假、培訓、聊天都試過了,還是感覺不喜歡,那就好好總結一下為什麼不喜歡, 那時候你也就有換工作的覺悟了。

換工作不僅有「不確定性」,同時也是一件高風險的事情: 你要適應新的工作崗位,不同的做事風格,不同的領導,不同的同事,不同的下屬,如果你是一個空降過去的領導,還可能受到部門實力派的阻擊和算計。

你也許還要適應不同的辦公系統和設備,可能要被迫搬家到新公司附近。可能你的薪水有所上漲,但在形勢不好的時候,大概率是會與之前持平或者微降。很快也會有新的績效重重壓在你的身上。如果你換的是不同行業的工作,那就要邊學邊干,這是一個特別痛苦的過程。

換工作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才可能規避掉風險,想清楚了再跳槽,這就是謀而後動。換工作之前,打聽清楚你要去的公司的狀況:這是一個上坡進步的公司,還是如日中天的大平台,或是正在衰落但品牌不錯,仍然值得一去的公司。

換工作之前,想清楚你圖這份工作什麼。想想你能從這家公司得到什麼,是更豐厚的收入,是一個帶團隊的機會,還是你簡歷上需要這個大公司的經歷, 又或是你要換到一個新行業, 需要去這家公司學經驗。

換工作之前,想清楚你能抵抗風險嗎。去一個新公司最糟糕的情況就是「沒過試用期」。在試用期被解約,是無法獲得補償金的。所以你手上的現金,一定要能夠保證自己可以支付6 個月的房租和 3 個月的基本生活費。你最好有一個備選工作, 對方一直希望你來,幾個月內這個邀約都仍然有效。

換工作之前,最好跟你的配偶打好招呼。工作上的變化會 讓你壓力倍增,這個時候有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包括金錢上的支持) ,會讓你充滿勇氣。相反,新工作快定了才跟對方說, 會讓對方覺得自己的意見毫不重要。

最後,儘量克制自己的衝動,避免裸辭。

Q3

工作 12 年了, 但始終沒有找到可以「終身熱愛的事業」,我該怎麼辦?

關鍵詞:職業規劃選擇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點,大多數人都做不到以自己最喜歡的事情為業。喜歡的快樂 + 勝利的快樂 = 從這個職業中收穫的快樂。比如我有位朋友是初中老師,他站在講台上,看見孩子們的笑臉,就特別開心、特別幸福;他帶的班級在中考中大獲全勝,不光在全校成績是第一,還進了全市前三名,這種勝利也是工作給人帶來的收穫。

有的人雖然覺得自己「不喜歡」某個職業,但是能夠在這個行業里堅持下去,因為他接受了艱苦的訓練,他的經驗和熟 練度讓他在這個行業中能夠收穫「勝利的快樂」,他也能夠在工作中受到尊重,從而喜歡上這份工作。

相反,我也見過許多人從年輕的時候就一直熱衷於追隨自己的興趣,在不同的職業中轉來轉去。當對某個職業的新奇感喪失之後,「熱愛」也就變得無影無蹤。他們確實嘗試了很多種可能,人生變得足夠豐富,但是他們從來沒有真正收穫過「勝利的快樂」,哪個職業都是淺嘗輒止,結果就是哪個職業都沒有做深、做精。

進入職場的頭幾年,與其去尋找自己的「一生所愛」,不如認真去挖掘自己的「一身所長」。人就只有一輩子,我們不能像打遊戲一樣可以另開新號,或是遊戲通關後再開一個二周目。興趣這東西大多是頭腦一熱,擅長才是內心的誠實要求。 找到自己擅長的事情,在上面投入精力、站穩腳跟, 「進」可以轉到所需技能相近的職業, 「退」可以保證自己在行業中占有一席之地,這是職場頭幾年要關注的重點。

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我曾經兩次轉換職業,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大學教師,教的是新聞採訪與寫作。因為種種原因,我必須要從大學離開,這個時候我就選擇了最接近的行業,去做新聞記者,一連數年,一直做到一本綜合性新聞雜誌的主編。

後來因為媒體時代的疊代,記者轉行的很多,這時大家因為技能點不同,轉型的方向也就有所不同:善於採訪、會跟人打交 道的記者會選擇去做企業公關;長於寫作、刻畫人物的記者會 選擇轉型當作家或編劇;善於改寫稿件、收集信息的編輯和記 者則去做了自媒體公眾號。

如果你只有一招鮮,那你可能只能向一個方向轉型。如果你三項能力都不弱,那你就有三種職業可以選擇。我因為一直在研究人與人的關係,研究社會學、心理學類知識,所以在「得到」平台開了「關係攻略」和「職場關係課」這兩門課程。我非常喜歡這個領域,我覺得我找到了終身熱愛的事業。

有的時候我們找不到自己的「終身熱愛」,不是因為我們迷茫多變,而可能是因為自己技能點還太少,還沒能看到我們未來的方向。

「做什麼都能做好」的聰明人是少數,大多數人時間和精力有限,未來可能還有家事、婚姻、養育子女的牽扯,最好是把每一分鐘都用在刀刃上,儘早讓自己變得更強。

我大學班主任曾經在入學之後就和我們幾個男生聊過一次,他說:「如果沒有談戀愛,也不要失落,時間如果放在鍛鍊身體和學好英語上, 一定不會荒廢。緣分這事, 說來就來了。」 找喜歡的異性如此,找熱愛的事業也是一樣。還有一點跟找對象也差不多,那就是:最終能不能找到熱愛的事業,要看一點運氣。

歷史上做著不喜歡的工作又無法解脫的人很多,比如梁武帝渴望當個高僧,但皇帝的位置把他困住了。無心插柳,主業外找到自己所長,青史留名的也有不少:宋徽宗當皇帝都亡國了,但其書法繪畫在歷史上都是超一流水平;古羅馬西塞羅的主業是搞政治,把自己的命都丟了,但他的《論老年》《論責任》反而成了經典名篇。

「多年沒找到熱愛的事業,還要不要找? 」答案很簡單, 那就是「任性需要資本」。只是在各行業的初級崗位上兜兜轉轉,這不叫找熱愛的事業,而是一種淺層的折騰。

齊白石一直在寫詩,他曾把很多自己寫的詩拿給專業的詩人和文學家看,有些刻薄的人就說他寫得跟《紅樓夢》裡的薛蟠風格類似,但誰也不能否認齊白石在繪畫領域的地位。喬丹曾經有一段時間暫時退役,改去打棒球,他一直很喜歡棒球, 但是一年打下來,他明白了自己不擅長這件事,回到 NBA 重新幫公牛隊拿到冠軍。也有兩樣都擅長的人,歐陽中石就是一 位書法家,同時又是著名的京劇票友和研究者,他是著名藝術家奚嘯伯的學生。

生活無憂、行業內有地位、能進能退的人,才有「繼續做喜歡的事」的資本。

Q4

想做自由職業者,但又害怕活不下去,該怎麼辦?

關鍵詞:職業規劃選擇

儘量克制自己的衝動,凡事一定要三思而後行。我建議,在你的副業收入大於你的工作收入,且能完全負擔自己和家庭支出時,再考慮自由職業。一旦你成了自由職業者,你的家庭成員很可能把你看作一個「不上班」的人,接孩子、輔導功課、 交水電燃氣費乃至全部的家務,都可能落在你身上。

大多數自稱「自由職業者」的人, 其實都是在委婉地表達: 我還沒有找到我的路。作家、畫家之類真正的自由職業者除外。

如果堅持要做自由職業者,建議以三個月為限,到了三個月評估一下自己的效率和收入,如果不行就趕緊回去上班,千萬別猶豫。

有的人經常覺得適應不了公司,不如乾脆做自由職業者吧。 我必須要說,這是人們對「自由職業」的一種誤解。

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基本都是由各行各業的企業拉動,而不是靠人人幹個體,正是因為公司這種形式效率更高,能夠逼著每個人向前走。把大家集中在辦公室里做事,有問題立刻溝通,這 8 個小時內不被家裡的各種雜事打擾,這是公司對員工的束縛,但同時也是對員工的保護。

一個人如果從事自由職業,首先要面對的就是自己的惰性:舒服的床,穿著睡衣、拖鞋的安逸,大多數人都無法在家中保持效率。一個人只有同時擁有近乎苛刻的自律性和對事業的熱愛才適合從事自由職業。

自由職業者也是有人管的,例如專欄作家、暢銷書作者、 漫畫家,他們都經常被編輯催稿。他們都是行業內的人才,但仍然需要別人幫助,才能和自己的拖延做鬥爭。

Q5

直屬領導下周要帶我去給大領導匯報工作, 我很想趁機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請問我該怎麼做?

關鍵詞:團隊管理技巧

建議你還是要低調一點,是你的領導去跟大領導匯報工作, 這件事的主角不是你。

不知道你聽過郭德綱和于謙說相聲沒有,于謙總是客客氣 氣地襯托郭德綱,但是喜歡他的觀眾也非常多,甚至比喜歡郭德綱的還要多,因為他善於幫襯,為人更溫和。

直屬領導說話的時候,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表情。無論是兩人對一人的匯報,還是在多人會議上的匯報,都絕對不要有不耐煩、愁眉苦臉、嘆氣等讓人懷疑、誤解的表情出現。如果不是去報告壞消息,平靜的表情就夠了,可以偶爾微笑。

注意不要搶話。大領導看重一個人,一定不是看這個人多麼會展示自己的能力,而是會選擇記住那些看著順眼的人。搶話和其他想出風頭的表現,都是做下屬的大忌。在直屬領導讓自己補充的時候,簡明扼要地解釋清楚,會讓直屬領導安心, 也會讓大領導覺得你能力不錯。

可以展示你的記憶力。如果你能夠把數字裝在腦子裡,需要的時候脫口而出,會讓領導覺得你在工作上很用心。相反,如果你弄錯了或是說錯了數據,尤其是工作上重要的數據,會被大領導認為你工作不努力。

別打扮得太招搖,不要和日常狀態相差太多。女生可以化淡妝。太過招搖會讓你的直屬領導犯嘀咕,哪怕大領導是你童年的偶像或是讀書時候仰慕的人,也不要穿得太誇張去見他。 在公司用力太猛會讓周圍的人覺得你沒有見過世面。

匯報前吃好睡好。沒開玩笑,喝太多水、吃太多油膩、辛辣的食物,攝入咖啡因過多,這些都會讓你不舒服。你是下屬的下屬,大領導不會多去判斷你的能力,不會問你太多的問題, 但是如果你中間請假出去上廁所,或者困得睜不開眼,那你將會同時得罪直屬領導和大領導。

匯報時衣著整潔。避免使用過量的頭髮定型劑或香水(無論領導是同性還是異性) 。一些以才子自居、穿著隨便的男員 工,最好穿一件有領子的休閒商務西裝(要求穿正裝或制服的單位除外)。大領導很忙,所以他們會選擇最能快速判斷一個 人的方式,那就是以貌取人。

不要把「展示」這件事看得太重,匯報是日常工作,而不是配角的秀場。

Q6

工作強度很大,經常加班,沒時間建立行業人脈,該怎麼辦?

關鍵詞:工作成長技巧

你的問題其實是由兩個問題組成的:工作強度很大經常加班,怎麼辦?沒辦法建立行業人脈,怎麼辦?這兩個問題如果混為一談,不要說解決問題了,就連理解你自己現在的處境都非常難。

如果你的加班是因為人手不夠,兩個人的活一個人做導致的,那你就要「叫苦叫累」。這不是埋怨和牢騷,要私下告訴你的領導,你做了兩個人甚至更多人的工作,短期之內還可以; 但是長期來看,這種強度容易出現失誤,給公司造成損失,希望能把一部分工作分出去給別人,或者招聘新員工分擔工作。

你還得明白一個道理,分擔工作的同時意味著這部分成績和權力也歸對方了。如果你是一個基層管理者,因為缺人導致高強度加班,你就需要找你的領導申請資源。希望獲得人員編制的配額,增加一個員工,或是把一些你們部門不擅長的工作外包給乙方或外聘人員,也可以借調人手、招實習生,讓他們 來分擔你和下屬們的工作。

如果你的加班是因為管理問題導致的,那就趕緊改善你的管理。不同的人擅長不同的工作,把人調整到正確的崗位上,裁掉最弱、最懶的人,給大家合理的獎勵,可能會改善整個流程,你就沒有這麼累了。

如果你本身就在一個舉步維艱的公司,公司就靠加大你的勞動強度來苦苦支撐,那你現在需要的不是人脈,而是面試機會。工作太糟糕、工種沒有技術含量,你是結交不到什麼人脈的。許多人工作了好多年,認識的人仍然很少,就是這個原因。

有的忙是由於能力、經驗不足造成的,這是很多新人的困局。在這種適應工作、積累經驗的階段,活下來、學會了是第一要務。什麼「獲取行業人脈」之類的話,都得以後再說。

軍隊裡有種說法,「新兵連三個月最苦」。這不是因為老兵的日常訓練輕鬆,而是因為新兵的身體素質、能力還沒有適應高強度的訓練。職場也是如此,剛上手一份工作,別人 8 小時能完成的任務, 你可能需要 12 個小時,因為經驗少、不熟練。 你必須咬緊牙關挺過這個新手期,每個行業、每個崗位的新手期都可能不同,有的可能是三個月,有的可能長達一年。醫生是高收入群體,但是他們都要經歷「住院醫師」這個痛苦的階段,雖然是醫學院畢業,但你沒有經驗,就要先值夜班,連軸 轉,去獲取經驗。

公司上升期,你跟著公司一起走上坡路,這個時候忙、累都是正常現象,就像健身之後覺得肌肉酸痛——這是令人欣喜的痛。這個時候也不要著急說「太忙了, 沒空去建立行業人脈」。

最有用的人脈,永遠在行情最好的行業,永遠在實力最雄厚的公司。張小龍做出微信這個產品之前,他可能只是很多人通信錄里的一個熟人。在他把微信做成幾億人在用的產品之後, 他才變成了「教父」「大神」,才被人看作人脈。

你跟公司一起爬坡的時候,可能沒有那麼多「人脈」,但是等到公司因為你的努力一路狂飆的時候,你就成了別人眼中的人脈。

除非是關係很好的老友,否則多數人願意相助,是因為未來你也能幫上他的忙,如果是因為公司處於上升期太忙太累, 那你就暫時別想人脈的事,先幫著老闆把事做成。

人脈這個詞特別形象。摸摸你手腕上的動脈吧。首先,動脈是一條通路,血液在裡面流動;其次,這條脈一直在動。人脈和動脈很像,一個人願意把你引薦、介紹給他的熟人、朋友, 這就是達成通路。你們之間要有定期的互動,有什麼動向會通報給對方。所以,你有某人的微信、電話號碼,能把某個人叫出來聚會,不代表這個人就是你的「人脈」。

一個人願意為你的人品或能力背書,願意把你推薦給他的熟人認識,做牽線搭橋的事,定期互動,這才是「人脈」。

Q7

開會時, 我也希望像其他口才好的同事一樣妙語連珠,該怎麼辦?

關鍵詞:當眾匯報技巧

熱鬧的妙語連珠不要學。在工作會議上想讓自己更加突出,最關鍵的是做到靠譜。會議上,想體現靠譜要做到這 4 件事:

  1. 領導分配的任務要立刻記下來;
  2. 需要跟進的事情定期做好工作匯報;
  3. 遇到疑難問題有請示;
  4. 領導問起來,第一時間有回應, 腦子裡一直裝著自己的工作。

如果你是一個靠譜的員工,完全沒必要在工作會議上妙語連珠, 時間就是金錢,領導和同事沒時間聽你的開放麥脫口秀。 有就是有,做了就是做了,完成了就是完成了,失敗了就是失敗了,這些事情不會因為你優秀的表達能力而有任何改變。

如果你連靠譜都做不到的話,還要去學別人妙語連珠,那麼你的妙語連珠就會讓領導反感,從而變成另外一個詞——巧言令色。

孔子曾經說過,「巧言令色,鮮矣仁」。孔子肯定不是嫉妒那些妙語連珠的人,而是告訴我們一個真相:如果我們過於追求妙語連珠,那我們關注的重點就不再是工作,不再是為自己的領導分擔,不再是為我們服務的機構去創造價值,而是去討一些人的歡心,這會讓我們在職場上的每個動作都變形,日子久了,是沒有辦法成功的。

用妙語連珠去討好領導、愉悅同事,那就是巧言令色,就是「不仁」了。沒有真正的本事, 只是靠講俏皮話去討好領導,在領導心氣不順的時候,他就會成為第一個受衝擊的人。領導很少會因為妙語連珠去提拔某個人,但同事卻可能因為巧言令色而疏遠某個人。

在工作會議上,追求妙語連珠是非常危險的。除了業務培訓, 一般有 4 種功能型會議:布置任務、討論方案、跟進流程、 總結與提高。

這 4 種會議,追求的其實都是工作效率,工作時的執行力、突破力,以及提出解決方案的能力,沒有一種會議需要「妙語連珠」或是「金句迭出」。

還有一個重要的知識點:真正的妙語連珠,都源自表達者本人的才華。有的人既能把每句話講得生動有趣,同時又追求語言的工整,這對他來說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這種就是有才華的人。

才華絕對不是一兩天時間能學得來的。我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能說出好聽的話,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口才厲害,更重要的是他有見識、有積澱,這絕不是一天兩天能練成的。

另外,在一些扁平化的公司,你會發現人人似乎都可以妙語連珠。但是在一些等級分明的單位,你就會發現,只有領導或是領導最寵愛的員工才可以妙語連珠,其他人不是沒有這種能力,而是因為他們明白妙語連珠這件事的規則。

先把靠譜做好,如果還有餘力,自然就會產出金句,說出妙語。

Q8

新任領導是我的學弟,讀書的時候都是他聽我命令, 我現在覺得彆扭,該怎麼辦?

關鍵詞:應對職場落差

你可能真的想多了,別說領導是你的學弟,就算領導是你的親兒子,他也是你的領導。你既然接受了這份工作,工作時間就沒有什麼學長學弟,只有上級和下級。

工作中不要主動提及你們的私人關係。絕對不要用「學長」「學弟」這樣的稱呼,而是要用某總、某處、某主任、某科長這樣的職務稱呼。

如果別人提及你們的關係,可以打個馬虎眼。舉個例子,有同事發現新大陸一樣來問你: 「聽說某總還是你的學弟呀?」 這時可以用一種更平等的關係去指代, 「我們是校友」。如果領導是你的學長,你是學弟,那就應該說: 「對,他讀書的時候就是我的領導了。」

有時候有些人嘴不好,他們會說:「你看某總,之前還是你的學弟,現在成了領導,居然就對你發號施令了。」這些看上去為你抱不平的人,有一些是傻子,但更多的是壞人。他們只是刺激你,想看看你的反應,一旦你的反應有不恭敬的地方, 就會把它傳到領導的耳朵里。

遇到挑撥你們關係的情況, 你應該立刻開始稱讚領導。「某總一直都很優秀,雖然是我的學弟,但我一直覺得他會成事, 給他做手下,真的能發揮出我的能力。」如果有第三人在場, 你稱讚的話很快就能傳到領導的耳朵里,一定不要吝嗇你對領導的稱讚。

你對領導的任何建議,都要私下溝通。因為他是你的學弟, 你們是很親近的關係,你們可以一起籌劃一些事情,你們應該彼此信任,這才是這段關係最寶貴的地方。

Q9

很羨慕那些在應酬的酒桌上特別會說話的同事,但覺得自己學不來,該怎麼辦?

關鍵詞:職場應酬技巧

我給你的建議可以概括為兩句話:別去學他的妙語連珠, 要去學他的人人兼顧。

跟工作相關的聚會和酒局,是把職場上的工作關係平移到了酒桌上,工作上的層級和各種關係仍然存在,所以一些規則 仍然要遵守。

酒精的存在,又會放大每個談話者的語言和動作,還會降低個人的反應速度和反應能力,這會讓飲酒者更容易冒犯到別人,尤其是那種平時不喝酒的人。所以在這種酒局當中,首先 考慮的就是自己的酒精耐受能力。

要注意「耐受能力」不等於「酒量」。因為酒量意味著喝到不省人事所需要的量,而耐受能力則是你保持正常判斷,能夠判斷別人反應的那個量。大多數喝酒的人,都對自己喝到什麼時候開始胡說八道沒有一個正確的評估。

如果你服務的單位里沒有惡性灌酒的傳統,最好就乾脆不喝酒,或者絕對不喝烈性酒,這是比較安全的一種解決方案。

通常來說在這種場合妙語連珠的人,不是因為上了酒桌才妙語連珠,而是他本身就具備強大的語言能力。這樣的人往往酒精耐受力比較好,能夠在飲酒之後不去冒犯別人。(常見的冒犯包括哭、損人、傻笑,非要擁抱別人和吐在別人身上。)

如果一個人在酒桌上很受歡迎,他一定還知道對什麼人該說什麼話,這不僅是酒桌技能,還是職場上說話的通用技能。

有一句話是「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如果你在酒桌上不能做到妙語連珠,那最好的辦法不是去練酒量,學別人怎么喝酒,而是去觀察那些酒桌上受歡迎的人在恭維誰,跟誰開玩笑。他的那一句稱讚,是如何做到巧妙而沒有冒犯別人的;他的那句自嘲,為什麼讓大家哄堂大笑,但又對他毫無厭惡感。

你還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服務。喝完酒的人在各方面都會變得脆弱,他們可能會摔倒、會身體不適、會情緒失控,這個時候,一個幫忙遞紙巾、茶、漱口水、眼鏡布的鄰座,將會成為一個細心周到的好同事。

如果你完全不喝酒,你還可能接到一個重要的任務,比如送領導或一些重要的同事回家,和喝過酒的人聊天,或許能聽到一些有意思的看法和評價。

Q10

已離職,前老闆仍然要我幫他處理很多工作,該怎麼辦?

關鍵詞:離職糾紛處理

一定要推掉。你和公司都不再受到勞動合同的保護,這對雙方都是一件高風險的事。前老闆和你的勞動關係已經解除了,這時無論你有沒有新工作,都不適合再介入原公司的工作。

前老闆繼續找你,不是珍惜你,而是雞賊。前老闆一般來說都是這個藉口:接手工作的人不給力,還是跟你合作舒服。 很多人被這種迷湯一灌,容易覺得「你看,沒有我你果然不行吧」,就傻傻地跑去給前任老闆幹活兒了。

如果真的是珍惜你、看重你,為什麼你在公司的時候,他沒有開出一個好條件,爭取一個好待遇,努力挽留你呢?不留人才在前,利用別人的勞動力在後,這樣的領導不是糊塗,而是雞賊。有勞動合同的時候他都不去認真對待你的勞動,更何況是現在呢。

如果老闆覺得非你不可,那就應該簽一個勞務協議,這就是所謂的「先錢後酒」。你干一次活(或者最多一個月的活) , 就結一次勞務費。體面的領導,有時候也會跟前下屬約活兒, 但一定會早早開口,講好價格。如果前領導不提錢的事,那就趕緊推掉好了, 不然你很容易淪為給人白幹活兒的廉價勞動力。

用現在的工作非常忙作為理由,來推掉前領導的工作,是最好不過的。「我下周一到周五要到×× 出差,估計得跟那邊的同事連軸開會,下周可能沒法給您。」「抱歉,× 總,才看到消息,今天都在開會。」

延遲回復、延遲許諾、延遲交貨。前老闆就會明白你不是一個適合白幹活的人。推辭的時候言辭要懇切一點,不要輕易跟前老闆撕破臉。

如果因為你的拒絕,他跟你發脾氣,也不要覺得太遺憾。因為,一般來說有這麼一個規律:準備白擼別人勞動力的公司啊,基本上開不長了。

Q11

領導總是把他的工作任務交給我來完成,自己落得清閒,該怎麼辦?

關鍵詞:上下級關係

其實大概率是你想錯了,你的領導可能根本沒有「落得清閒」。職場上我們看自己,總覺得自己太忙。我們看別人,總覺得別人太閒。尤其是領導,我們總覺得自己的領導有太多空閒時間,不務正業。

其實他作為領導,本身就不應該再沉浸於簡單的勞動中,應該有閒暇去學習、研究;有閒暇去拓展行業內的人脈;有閒暇在他的領導面前為你們部門爭取資源。

這是一個人工作之餘的部分,你和其他下屬越是能把他從日常勞動中解放出來,他能思考的事情就越多,思考的效果也就越好,而你作為解放他的分擔者,也會得到他真誠的感激。

直屬領導把自己的任務交給你,說明他信任你。他認為你的能力能夠勝任他交辦的工作;同時你的忠誠度能夠確保這些任務的安全,交給你他很放心。

當直屬領導把自己的活兒交給你來做的時候,別愁眉苦臉的,這恰恰說明你的實力得到了對方的認可。

我的建議是活兒要干,但不要只傻干,不嚷嚷。不然,你的領導就會逐漸習以為常,最後領導不會覺得是你分擔了他的任務,而是會覺得「你本身就該做這麼多的活兒」。

你幹活的時候,應該表現出「我承擔了您的任務,我比過去變得更忙了,您看是不是能給我加個人」的姿態。

因為沒有一個人長期負擔兩個人的工作而身體和心理都不出問題。而且一個人長期承擔各種事務性的雜事,就很難做出出色的成績。想得勳章得開坦克,不能總開彈藥車。

你也可以直接告訴領導,你的勞動強度過大,短期之內還能拼一拼,但是長期這樣下去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也會給領導帶來風險。領導正視了這個風險之後,就會想辦法了。比如他可能會選擇給你加薪、晉升、獎勵、培訓的機會,來犒勞你和回報你。他也可能會給你配一個手下、臨時工或實習生,來輔助你。

如果老闆知道你壓力大,很有可能給你招一個手下。千萬別誤解,認為領導是想招一個新人來取代自己。

只要有一個手下,無論是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都是給你的事業增光添彩的事:你的履歷表上可能因此有了第一次帶團隊的經歷;你的第一個得力下屬可能由此出現;就算這個下屬不算什麼人才,他也可以為你分擔一些雜事。而且配一個下屬給你,說明領導認可了你帶團隊的能力,這也是信任你的一種表現。所以,領導安排下屬、給你加人手這件事,不要往反面去解讀,他這麼做就是對你工作的支持。

跟領導提及你因為分擔領導的工作而承受壓力,和跟領導 抱怨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在跟領導溝通的時候要格外注意這 5 個方面:

  1. 不要用反問句;
  2. 不要挖苦吐槽;
  3. 不要打比方;
  4. 不要話裡有話地暗示對方;
  5. 不要公開跟領導提這事。

要讓領導有時間和可能性來解決你的壓力,而不是步步緊逼,逼著他做什麼決定。

Q12

新入職,同事都比我小十幾歲,年輕人的話題我聽不懂, 想補但不知道從何下手,該怎麼辦?

關鍵詞:職場社交技巧

中年人的職場社交優勢,不在於一對多地統領話題。而在於,當年輕人遇到麻煩時,可以去傾聽他們的煩惱,勸慰他們;在於用多過了十年日子的智慧,提出一些可靠的建議。

飯桌話題是偽愛好,是儘量不冒犯對方的那種話題,是大家互相遷就形成的話題,而不是所有人的心頭所好。比如大家都聊女團選秀類的綜藝節目,不聊男明星,很可能是因為大家互相看不慣對方喜歡的明星,萬一聊起來容易發生衝突。

大可不必花時間在飯桌話題上。因為你只是在刻意討好他們,而年輕同事還未必買帳。而且,中年人的競爭力不在掰手腕、扛大包和引領時髦的話題上。

與其迎合他們,不如把話題拉回到你所擅長的話題上,比如健身、運動、營養搭配和天氣,這種問題同樣不容易冒犯人,又是人生各個階段都會關心和關注的。

大多數友善的同事都會遷就一下年長的同事,聊一些他們喜歡的話題。這會讓飯桌上的聊天不至於尷尬——沒有人願意把你自己晾在那裡,那不僅使你不自在,也會使所有人不自在。當同事們發現了你想聊的領域,他們也會方便把話題傳給你——如果你只是去迎合他們,他們是沒法知道你想聊什麼的。

老大哥或者知心姐姐型的中年同事,在年輕人多的部門中其實是一種特別寶貴的存在,因為他們是情緒的穩定劑。他們往往是溫和、柔軟的,在所有人暴跳如雷的時候,能夠拿出理性的態度,阻止爭吵。

中年同事話少一點,多笑一笑,可能會更受歡迎。用性格的優勢,去獲得更多的盟友。這就是中年人的魅力所在。

如果你做的業務需要瞄準年輕人的潮流、偏好,那你不妨認真學習和研究一下這個年紀的人。

Q13

出去辦事回來被財務刁難,說有些票據有問題不給報銷,我該怎麼辦?

關鍵詞:應對職場卡點

財務有一套特別嚴謹的規章制度,但是大多數的規章制度都會允許一定量的例外。財務不願意讓你破例,很可能只是因為你的職級不夠。

你可以求助你的直屬領導。他比你經驗更豐富,也許有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你是為公家辦事,也不應該讓你受損失;他的職級比你高,財務也許會買他的面子。

如果你求助領導還是報銷不了,領導會想辦法用別的方式來給你一些補償,比如發部門獎金的時候對你做一點傾斜。

千萬不要隨便去跟財務爭吵、起衝突。很多人認為可以硬氣一點,亨一下財務同事,讓對方覺得自己不好欺負,其實大錯特錯。只要財務同事遵守制度,談及企業風險,他們就是立於不敗之地的。

跟一個你不熟悉、不了解的人起衝突,在職場上是非常愚蠢的做法。財務部門的負責人,永遠都是老闆最信任的那一個。

而有些大企業的財務部門,往往塞進了很多老闆或老闆朋友的親戚,甚至還有某些領導的親戚朋友。

誠心求教財務同事。對方就是為了少擔風險、少惹麻煩,但是如果你姿態擺低一點:「那可慘了,我還有什麼別的辦法 嗎?」有的時候,對方反而可能會給你指條明路。

如果財務這樣說,就是在幫你了: 「你寫個情況說明,部門領導簽字之後,找副總裁,他只要答應了, 我這裡就沒問題。」

平時對財務、行政甚至前台,都要客客氣氣的,偶爾分享一些零食水果,有時候能從他們那裡得到非常有用的信息。

Q14

下屬總是自我感覺良好,喜歡搶話,我想殺殺他的傲慢,又擔心得罪他,該怎麼辦?

關鍵詞:下屬管理技巧

先別著急,也許你的下屬不是為了搶你的風頭,而是為了在你面前顯示自己對某個領域在跟進、有研究。和這種積極回應業務話題的下屬相比,對工作毫無主動性、一問三不知的下屬才是領導真正的噩夢。

想讓下屬腳踏實地,變得沉穩起來,要做到問看法,不問概念。下屬喜歡搶話, 如果搶著說的又都是一些行業的 ABC, 這就說明他還沒有形成自己的觀點。所以要就某個問題的看法來提問他:「最近行動支付領域有什麼新的動向啊? 」「這款新技術,在哪個領域可以發揮作用呢?」

這些問題如果他答不上來,就可以趁機給他推薦行業前端的著作和文章,下次他就會認真思考這類話題,也就不會搶話了。

問細節,不問大形勢。如果你愛聊大的行業形勢,那下屬就可能滔滔不絕;如果你在他搶話之後立刻回到技術細節上, 他也會變得更加腳踏實地。

大多數喜歡搶話、愛背教科書的人,都容易忽視工作中最紮實的那一塊,多對這部分提問,他就會逐漸放下那些宏大的敘事,變得踏實起來。

不殺威風,只提要求。「自我感覺特別好」的人,是可以用的,要把他對自己的高期待激勵起來。從這種角度來看,「殺殺對方的傲慢」,大可不必。

如果下屬被問住了,也不要趁機去羞辱、打擊他。「多關注關注這一塊,我覺得這在未來會特別重要。」一句話其實就夠了。

對自己評價高的人,其實是容易驅策的人。把他們想要證明自己的心思變成他們前進的動力,他們就會表現得特別好。

Q15

領導是自大狂,喜歡反覆吹噓當年的輝煌史,我覺得跟著這樣的領導沒前途,想離職又下不了決心,該怎麼辦?

關鍵詞:應對領導缺陷

別著急辭職,要不要放棄一份工作,跟領導是不是愛說陳穀子爛芝麻的事、是不是喜歡自我吹噓沒有直接的關係。

反覆談論早年經歷,也許不是「自大狂」,而是健忘症。你的領導也許不是因為喜歡吹噓自己,而是他人到中年,各種 壓力紛至沓來,對自己說過什麼、沒說過什麼都記不太清了。

把分享經驗看成有責任心的表現。你的領導上面也許還有兩層甚至三層領導。他不在乎企業的根本業績,而是儘可能地顯示自己在忙碌,自己在傳幫帶。但是他傳授經驗的方式有問題,所以就陷入了一個怪圈:他越有責任心,你們的時間就越被浪費掉了。

追問細節。領導的回憶是常問常新的,如果他再利用午飯時間或是工作外的時間吹噓自己,那就不妨多問問他口中「神話」的技術細節,讓他傳授點經驗,讓他說出「我是怎麼做到的」。只要有一點收穫, 你聽他說話的時候就沒有那麼痛苦了。

讓領導更忙碌一點。如果你可以安排領導的日程,儘可能少給領導安排務虛的會、頭腦風暴會,把內部會議時間控制在 40 分鐘到 1 個小時, 到時間就讓下一個會議把他請走。給他「忙起來的感覺」,他在會上就可以少談很多往事。

愛自吹自擂、沉溺於往事,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領導已經落後於時代,他覺得自己跟不上時代了,不一定是自大狂。自大狂是胡亂指揮、越級指揮,否定所有人的意見,不聽別人解釋,打擊手下人的自信心。

判斷一個領導好不好,還要看他大的戰略方向對不對,願不願意栽培和重用手下,願不願意為員工的錯誤負責而不是甩鍋,給不給員工合適的待遇和上手的機會。相比之下,愛講陳穀子爛芝麻的事和吹噓當年的輝煌史, 這些根本沒有那麼重要。

Q16

AA制的聚餐,我先把錢付了,該怎麼開口跟大家要錢?

關鍵詞:聚餐結帳技巧

這種情況,當場、立刻收錢最好,千萬不要因為害羞或客氣,就「回頭再說」,有些習慣不好的人, 「回頭」就永遠沒法說了,反倒是在一幫好人眼皮底下,他們才會把錢掏出來。

服務員拿著單子過來的時候,一般會找主位的人。這個時候你應該說「我先來」。「我先墊付,大家攤錢」,這個表態就很明白了。

「這次我來」這句話意味著你要請客,沒有理由千萬別這麼說,除非是四五人的小聚會,輪流坐莊那種,聚會的圓桌局最好就是AA。「(帳單)給我吧」這句話也顯得含混不清, 別人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唱收唱付。「1024 元, 你別說這個數字還挺整。」「888, 這個館子還挺實惠。」看上去是評價數字或物價,但真實目的在於告訴大家,你一共墊付了多少錢,這個時候用錢習慣比較好、不願意占人便宜的人就會幫你計算了。

說出例外。「××× 下半場才過來,沒吃飯,不能算他。」「×× 同學帶了酒,飯錢就不算他的了。大家覺得可以嗎?」說出不收×× 的錢,講明白理由, 徵求大家的意見, 同時也強調這個飯局的 AA 制屬性。

善用「群收款」。如果你覺得 App 的支付功能有點太露骨, 可以使用「群收款」功能,把收款請求發到群里,大家都能看到誰支付了款項——這個功能就是用來對付厚臉皮想蹭飯的人的。

出門帶充電寶是個好習慣。如果有人說手機沒電了回去再轉給你,你就立刻把充電寶給他。「得充上電,不然一會兒打車或者叫代駕都麻煩。」

如果有人說「沒流量了,回去再付」,你就立刻讓服務員提供店裡的 Wi-Fi 密碼,或者開手機熱點,甚至索性給他充一個 5 元的流量包。現在要是誰還用沒流量來做藉口,那一定是想賴掉這點小錢。

每句都是體貼,每句都不讓他跑了,這就是留餘地,但也不姑息雞賊者的做法。注意最後要安慰一下所有人:「今天真開心,老朋友聚會,吃得又舒服,以後要經常聚呀!」

Q17

領導讓我安排團建活動,我在這方面毫無經驗,該怎麼辦?

關鍵詞:組織公司活動

先確定一下開不開會。在接手任務之後,你應該立刻跟領導確認,他有沒有比較正式的發言計劃。如果有的話,就算只有 10 個人團建,也應該給他準備一個麥克風,或者吃飯前借用一個會議室。

遊玩項目的禁忌。最好事先做一些統計,比如多少人不能玩高空項目,多少人不能玩水上項目。如果要進行風險很高的旅遊項目,比如高空項目,最好是和正規的旅遊公司合作。你僅僅是一個監督者,而不是大包大攬,把一些本來應該在預算 之內的安全保障省掉,也給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風險。

如果是在景區進行團建,就要給大家留出遊玩的時間。如果是去某個轟趴館或農家樂,那撲克、麻將和卡拉 OK 就已經夠大家玩的了。人只要聚在一起,就能自己找樂子。與其費盡心思安排一些小眾項目,不如安排好大家的吃喝住行。

不要安排太小眾的項目,比如密室逃脫。你喜歡的項目未必適合每個人,想讓更多人滿意,肯定要選擇大眾的項目。

確定好時間、地點。比如,這次活動到底是在周六日還是在工作日,在郊區還是市區。

確定好交通方案。比如,是包車還是大家直接在團建地點集合。要隨著時段、路況、節假日車流做調整,路上耽擱的時間儘量少一點。

如果是在本市市內團建,最好不要安排住宿,因為很多人可能願意晚上結束就回家。團建地點在郊外的話,也可能有人願意夜間回城;如果需要安排夜間娛樂活動,那就安排到足夠遠的地方,比如外地,甚至是國外。

費用沒有那麼重要。因為你的選擇餘地已經沒有那麼多了,等詢價完畢,你把預算範圍內的場地整理出來,請領導定奪就可以了。

不要擅自請大家投票決定,除非領導說你可以這樣做。領導如果覺得不滿意,就算大家都滿意,這個工作也失敗了。這 就叫「幹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

一般的部門團建,就是遊玩的代名詞。「開會」一般是全 公司級別團建的標配,有三級或者更多的關係,就會安排領導講話了。

Q18

和一個非常強勢的同事吵架了, 想恢復我們倆的關係,該怎麼辦?

關鍵詞:同事關係處理

大多數「氣場強大」的人,其實只是用了「碾壓策略」。他們看上去經常挑釁別人,其實是怯於真正和別人起衝突的,只要對他傳遞出「別來這套,我看透了」的意思,他可能就會收起那種試圖碾壓你的思想,認真處理和你的關係。

爭吵後如何恢復關係。你要明白兩句話,那就是:並非所有的關係都可以恢復,並非所有的關係都需要恢復。

如果和你發生衝突的是對手,比如你們下個月要同時競聘一個部門經理或主任的崗位,那你們就沒有什麼恢復關係可言, 你和對方溝通之後可以做到「大面上過得去」,但很難恢復曾經的親近和友善。同時,你也沒有必要和對手恢復親近的同事關係,因為你們之間的利益衝突,會讓你們一直處於彼此提防的狀態。

如果是盟友或中立同事之間發生了爭吵,尤其是因為瑣事而爭吵,最好是儘快修復關係,不要讓對手趁機打入你們之間, 或是留下不可解的仇怨。

修復關係不意味著你要道歉,道歉只會讓對方變得更加驕縱,你們從此就成了一種「撒嬌—退讓」的關係,你就總得吃虧了。

所以你和他不僅要恢復關係,你要達到的目標有兩個:一個是告訴對方,「我不想繼續鬥了,免得耽誤工作」;另一個是向對方表達「我也不是好惹的,下次別惹我了」。

但是注意不要直接說出這兩句話,因為容易激怒對方,對方很可能一句話橫回來:「我可從來沒想要跟你斗, 你想多了。」

兩個人之間如果有鬥爭又要合作,誰會取得勝利呢?不是更有錢的人,也不是氣場更強的人,占優勢的一定是那個看上去更不在乎關係破裂的人。

所以當對方開始指責、發脾氣、使性子的時候,你要保持冷靜。努力「比他還凶」沒有任何意義,而且溫文爾雅的人表演暴躁易怒,一點都不像。這時候只要讓對方覺得「這傢伙不簡單,不好對付」,他就會收斂自己的脾氣,認真對待你的意見了。

還有一招很好用,那就是「稱讚—迷惑」,目的是「把不確定性留給對手」。我把這個招數給你詳細分析一下:

等下周一你剛見到這位同事的時候,朝他微笑,在即將擦肩而過的時候,點頭致意: 「哎,衣服(髮型)不錯哦。」不要說第二句話,腳步不停直接去忙你的工作。

沒有人會厭惡稱讚的,即使彼此關係不好,對方在聽到稱讚的時候,也會有一點點的喜悅。但是接下來他就會仔細琢磨這個稱讚的含義:「這傢伙什麼意思? 」「是嘲諷,還是真心的讚美? 」你給出的信息對他而言充滿了不確定。不確定、複雜的局面,是喜歡使用碾壓策略的人最害怕的東西。

他帶著不確定回到自己的工位上,而你是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的。周一上午是每個人都疲憊而忙碌的一個時段,你在發出了稱讚之後,該幹嘛幹嘛,神清氣爽,一上午效率都很高。而他卻在揣摩研究犯嘀咕,一上午效率極低,可能什麼都幹不成。

這就是「把不確定性留給對手」。用「稱讚」去迷惑對方,打破僵局,比重新回到周五爭吵結束的地方,向對方道歉或要求對方道歉,都要有效率得多。

等你下午或第二天再見到他時,就會發現他的態度有所轉變,這個時候重新開口談工作,就好像周五的事情從沒有發生過,事情就這麼過去了。

他至少會明白一件事,你的情緒是他無法影響、無法控制的。「這個人不簡單,我不應該再繼續對他使用碾壓策略了, 還是跟他好好相處,講道理會更好吧。」

Q19

A 同事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每次午飯時間,她就開始喋喋不休地談論自己的孩子。 我們想岔開話題又不想失禮,該怎麼辦?

關鍵詞:同事相處技巧

有一種人,永遠都要站在聚光燈下,如果有一刻沒有成為關注點,他們就會感到非常不安,覺得自己被拋棄了。A 同事就是這種人。沒有必要專門躲開或者孤立這種人,他們往往沒 什麼壞心眼兒,十之八九還有一點不恰當的熱心腸。

午飯時候,如果想岔開話題,你們可以互相遞話,把話題轉給其他同事。當她說到「我家的學區房一千多萬」的時候, 你趕緊把話遞給對面的同事。

「劉姐,你家孩子是不是也小升初了?這次派位是什麼規則呢?」

劉姐接住話題的同時,A 同事如果打斷,一下子就要得罪兩個人,如果她稍微有點眼色,就會等著劉姐說完。當然了,有些重度話癆會完全忽視大家的感受, 把話題拉回來繼續炫耀。

寫字樓所在的區域大多是寸土寸金,公司的就餐區面積一 般不會太大,餐桌都很小,一個人開始說話,周圍的人就只能聽著,這可能是你們不開心的根源。

你們可以考慮出去吃幾次飯。如果 A 同事也願意去,你們就挑一個人特別多、非常吵的館子,大家都得扯著嗓子說話才能讓對面的人聽清楚。這樣大家就能少說很多話,吃得也會更快。

出去吃的時候,你們儘量坐四人桌或是二人桌,安排最悶的同事坐她對面,或者大家輪流坐她對面。當她的那些話不能 對所有人說的時候,喋喋不休就沒有那麼多的價值了。

另外,你們還可以分別去不同的地方吃飯,每個人要吃的東西都不一樣,這樣她就沒辦法同時折磨大家。

還有一個大招是「我在減肥」。如果你的同事已經去了不同的地方吃飯,你還是被 A 同事繼續拉著嘮嗑的話,你就可以告訴她自己正在減肥,在工位上吃一個三明治或是一份健身餐,今天就不聊天了。

作者: 熊太行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副標題: 高手都在用的30個職場錦囊

出版年: 2023-10

本文摘編自《識人攻略:高手都在用的30個職場錦囊》,作者:熊太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