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敵環伺,AMD遭遇「增長危機」

鎂客網 發佈 2023-10-26T03:15:21.940598+00:00

AMD還能趕上英偉達嗎?近日有傳聞稱,AMD上海研發中心將開始無差別裁員,裁員規模可能為10%-15%,涉及300-450名左右的員工,其中RTG部門(Radeon Technologies Group)是重災區。

AMD還能趕上英偉達嗎?

近日有傳聞稱,AMD上海研發中心將開始無差別裁員,裁員規模可能為10%-15%,涉及300-450名左右的員工,其中RTG部門(Radeon Technologies Group)是重災區。

據了解,該中心主要負責CPU、GPU和APU等產品的設計、開發和測試等工作,為RyZen系列處理器、Radeon系列顯卡等知名產品。

結合近期美國半導體禁令來看,中國研發中心被裁員其實不意外。

此外,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過去幾年一飛沖天的AMD其實陷入了「成長危機」。

數據中心業務,撐不起股價

今年8月初,AMD發布了二季度財報。

報告顯示,AMD在二季度實現營收54億美元,同比下降18%。雖高於預期的53.11億美元,但淨利潤僅為27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的4.47億美元下降了94%。

事實上在經歷了堪稱「逆襲」般的增長後,AMD自2022年Q3季度開始就出現淨利潤增長停滯的情況

具體到各部門業績來看,近些年狂飆的營收背後,數據中心業務這個「扛把子」貢獻了強勁的增長和創紀錄的營收,而到了後面幾個季度,數據中心「頂樑柱」的作用愈發明顯,幾乎在所有部門業績中獨占鰲頭。

相比之下,遊戲業務、客戶端業務等部門則表現平平,其中以遊戲顯卡、CPU為主的消費端收入更是出現了下滑。

其主要原因在於全球PC市場仍處於疲軟階段,次要原因則是AMD常年處於「第二」的尷尬位置,讓AMD很難取得較大估值溢價。

不過在數據中心領域,AMD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

自2020年開始,AMD就在數據中心業務上投入了大量研發費用,其押注數據中心的策略也在近年獲得了回報,其EPYC霄龍處理器自推出後就得到了市場認可,採購的客戶不僅有亞馬遜、微軟等雲計算大廠,還涵蓋了HPC、自動駕駛、金融等領域。

到了2022年11月,AMD發布了代號「Genoa」的第四代EPYC霄龍處理器,一經發布就引來企業客戶的關注。

理論上,AMD本應憑藉這款處理器賺得盆滿缽滿,然而從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超大規模企業以及雲設施建設的需求陷入低迷。

所以,2023年上半年數據中心部門收入僅為26.2億美元,下降5.9%,盈利能力下降67.2%,僅為2.95億美元。

數據中心業務都開始出現業績下滑的風險,遊戲跟嵌入式業務更難撐起AMD公司的業績了。

「求穩」的代價

或許有人會說,AMD在核心技術上依然有很強的實力,同時AMD也跟隨大流投入生成式AI的研發。

不過筆者認為,在英偉達的壓力之下,AMD的反應其實是有些遲鈍的

讓我們回顧一下AMD近些年針對PC市場變化採取的布局,可以發現AMD一直在選擇「求穩」路線。

在推出Zen架構以後,曾經瀕臨危機的AMD由危轉安,不僅在消費級市場逐漸趕上英特爾,同時在伺服器市場拿下近20%的市場份額。

此外,AMD一直將所有精力放在CPU和GPU的技術研發和疊代上,大部分產品都圍繞著Zen架構展開,其核心業務這麼多年也沒有改變

除此以外,AMD在開拓其他熱門市場時,包括智能汽車、5G等新興領域時,AMD都只是簡單「露臉」。

我們以汽車業務為例,AMD在汽車產業的業務包括信息娛樂、輔助駕駛、自動駕駛三部分,其中特斯拉搭載的AMD Ryzen RDNA 系列處理器,更是號稱「最強車機」。

不過目前AMD並沒有給出一個長期的汽車戰略,在高通、英偉達和Mobileye等競爭對手面前,AMD仍然主打差異性,靠著賽靈思的FPGA技術嘗試從汽車領域增加新的收入。

不過對比其他幾家入局多年的老對手,AMD作為「後入局者」,並沒有投入太多精力,在財報里也沒有過多提及。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AI領域。

隨著英偉達在算力晶片領域一騎絕塵,市場都希望同為GPU玩家的AMD可以站出來推出相應的產品。

然而直到今年6月,AMD才拿出最新款數據中心GPU——MI300X。

從性能來說,MI300X擁有1530億個電晶體,其最大特點將CPU和GPU融合在一起,基於台積電工藝打造,HBM3內存達到了192GB,內存帶寬達到了5.2TB/s,以對抗英偉達H100超級晶片。

然而,就在市場對於GPU一卡難求的背景下,AMD並沒有優先從正面硬碰硬,而選擇了從差異化方面競爭,再次掏出了APU上重點發力,上市時間最快也得到今年第四季度。

站在AMD的角度來看,英偉達在算力市場不僅有誇張的市占率,同時有CUDA這個軟體護城河。

對比下來,AMD不僅進入AI晶片市場的時間點晚於英偉達,同時作為CUDA替代品的ROCm生態還只能算個半成品,幾乎占不到什麼優勢。

因此AMD又一次把期望寄托在性能上,希望通過低成本高性能的差異化產品撬動英偉達的份額。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表示,目前微軟為AMD 2024年AI晶片最大客戶,Meta、谷歌都在測試AMD AI晶片中。

若微軟與AMD合作順利,且AMD能取得Meta與谷歌的訂單,則預計2025年AMD的AI晶片出貨量可達到英偉達約30%或以上 。

但市場真的等得起AMD嗎

放棄PC AI化,又要錯失一個風口?

但顯然,英偉達的AI霸主地位並不是那麼容易撼動的,MI300X很難有所成就。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AMD在近期開始全速向AI傾斜。

首先,AMD犧牲其高端遊戲市場份額,放棄了發布RDNA 4代顯卡的計劃,包括Radeon RX 8800和8900,目的是為了在利潤豐厚的AI領域與英偉達進行更有效競爭。

緊接著AMD開始了補齊軟體缺陷,近期計劃收購一家名為 Nod.ai 的AI初創公司,以強化其軟體能力。

據悉,這家初創公司的技術能夠使AMD更好地針對自家芯進行調整AI模型。而此前,Nod.ai就曾將其技術出售給大型數據中心運營商以及其它客戶。

對此AMD專門創建了一個部門負責收購Nod.ai。該團隊雇用了約1500名工程師,其中絕大多數與軟體相關,AMD計劃繼續擴大團隊規模,今年再招募300名工程師,並在2024年增加更多人員。

不過看似是All in AI,AMD似乎也沒有精力顧及到一些新的趨勢

有消息稱,作為競爭對手,曾經被AMD反超的英特爾近期推出了「PC AI化」計劃。簡單來說就是利用AI技術,推動下一代PC的發展。

為此,英特爾開始與微軟深度合作,全面導入Office Copliot、Windows Studio Effects等應用。值得一提的是,微軟近期也在大力推動新系統的更新計劃,

同時,在上個月舉行的Intel 創新會議上,英特爾還拉來了整個PC行業生態的多家公司,展示了AIGC方面的成果。

對此,Intel CEO帕特·基辛格直言:「AI PC是技術創新的一次巨變。」

從目前AI應用的發展情況來看,AI PC的噱頭其實大於實用。不過對於致力於PC換代的英特爾來說,AI的確是提高換機率的一個理由

相比之下,AMD對於PC AI化卻並沒有表現太多興趣,那麼這次否又是錯失了一次風口?

本文作者:jh,觀點僅代表個人,題圖源: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