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岷江丨文脈盛景 孕匠於江

酒視界 發佈 2023-10-26T10:45:22.683244+00:00

岷江,從阿垻州雪域高原一路奔騰向南,穿越過川西北的楓林、濕地、果林,「馴服」於都江堰的智慧,「打卡」過「江樓千古 」的望江樓,隨後來到有「千載詩書城,人文第一州」之美譽的眉山。

岷江,從阿垻州雪域高原一路奔騰向南,穿越過川西北的楓林、濕地、果林,「馴服」於都江堰的智慧,「打卡」過「江樓千古 」的望江樓,隨後來到有「千載詩書城,人文第一州」之美譽的眉山。

如果說岷江源的涓涓細流好比一名純潔的嬰童,川西北高山峽谷間的岷江水便似跳脫的青年,到了都江堰又沉穩下來,仿佛一位智者。而行至眉山,人們在秋日裡不徐不疾、波光粼粼的「平羌小三峽」看到的岷江,則仿佛一位妙齡女子,心靈手巧地將兩岸妝點成無數人的摯愛與鄉愁。

靈與巧,是岷江給予這方水土的饋贈。眉山的氣質、文化、精神,都與這泓江水息息相關。

10月23日,參加由五糧液和四川經濟日報社聯合開展的「大江之韻·探尋岷江」主題調研採訪活動的專家學者、文化名人、釀酒專家、媒體記者一行,沿江而下,走進了「三蘇」故里眉山。

「三蘇」故里 文脈盛景

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岷江河道段,張獻忠江口沉銀的故事與遺址,只是岷江流淌過的悠長歲月里其中一朵小小的傳奇浪花。對這片土地上的百姓來說,眉山市與下遊樂山市共享的「平羌小三峽」,那蜿蜒流轉的碧水、綺麗醉人的風光,才是他們最熟悉的美好日常。

只要你到訪這裡,就不難理解李白在入川時感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後,又很快在仗劍出川時「忘性大」地寫下「影入平羌江水流」,坐著船、喝著酒、唱著小曲「向三峽」「下渝州」的愜意。

行至眉山有一問:觀岷江、走眉山,這條江塑造了這座城的哪些特質?

經濟、地理、歷史、文化……探究城市百態,處處可見岷江的投影。

最讓記者感興趣的,則是喜歡岷江水的蘇軾,與這裡走出的八百個進士。

岷江,過成都後流經眉山市彭山、東坡、青神三個區縣,縱貫眉山南北。與上游的波濤洶湧和下游的時散時聚不同,眉山段的岷江因水流落差變小,江水舒緩清亮,尤其「平羌小三峽」一帶水平如鏡、清澈可見底,宛如玻璃般清透,於是有了蘇軾在《送楊孟容》中描述的「我家峨眉陰,與子同一邦。相望六十里,共飲玻璃江。」詩中的「玻璃江」,便是岷江。

700多公里長的岷江,把少有的溫柔,給了眉山。

眉山,是「唐宋八大家」中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的故鄉。蘇軾生性愛水,曾作詩《泛潁》,開頭便是「我性喜臨水」,又在《游金山寺》中稱:「我家江水初發源,宦遊直送江入海。」岷江,寄託了讓蘇軾無數次夢回兒時的記憶,也承載了他對詩和遠方的嚮往,更為城市留下了傳頌千年的文脈盛景。

史料記載,僅在兩宋時期,眉山便出了800多位進士,史稱「八百進士」,他們將眉山之名傳遍大江南北,讓南宋詩人陸游感嘆眉山「孕奇蓄秀當此地,郁然千載詩書城」。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眉山,少不了岷江的潤澤。」四川省散文學會副會長、《在場》雜誌主編、眉山人周聞道感嘆道。

綿延匠心 致敬匠河

每條江河、每片湖海,都有其文化根源。在古史與傳說中,岷江上游地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聖王」大禹的故里,也是古蜀文化的重要源頭。雖然其中有些傳說還在進一步考證,但這些傳說背後的歷史積澱與文化認同,無疑已是極其珍貴的財富。

岷江對「天府之國」四川的惠澤,不僅在於滋養了沿江的文明之花,更在於滋養了沿岸的物華天寶。

地靈人傑,能人輩出。

阿垻的羌繡,成都的蜀錦、蜀繡、漆器、銀花絲,眉山的青神竹編,樂山的峨眉武術,還有來自岷江最下游城市、整條江孕育出的「頂流」——宜賓美酒五糧液,其傳承逾千年的傳統釀造技藝,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都是由一代代喝著岷江水長大的能工巧匠精心造就。

匠心,在岷江潤澤下的每一個城市流淌與傳承。

作為與岷江流域生態環境最為緊密的「物產」之一,五糧液的名聲已然十分響亮。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五糧液乃至整個白酒行業,是熟悉的,但在某種程度上又可說是「陌生」。

熟悉,是因為白酒是中國式和美生活極具代表性的重要一環;陌生,是因為大眾對於白酒詳細的「誕生」過程其實所知不多,往往以「神秘」「神奇」簡而言之。

而對張潔而言,這是她多年來傾注了全部心力的所在。

張潔,國家一級品酒師、五糧液506勾調車間的一員。她與各行各業的匠人師傅們一樣,有著嚴格的自律精神——為了保持最靈敏的感官,她放棄了女性鍾愛的化妝品,也遠離了辛辣味重的美味佳肴,通過不斷地學習積累,將敏銳的味蕾天賦轉化為專業技能。

這種自律,張潔有,她的師傅曹鴻英大師有,曹鴻英的師傅范玉平大師同樣也有。「師傅教的是知識,傳的是技術,給的是情懷,延續的是工匠精神。」張潔說。

作為中國白酒代表和行業龍頭,五糧液酒傳統釀造技藝發於唐、興於宋、精於元、成於明,包含了五糧配方、包包製曲、跑窖循環、續糟配料、陳釀勾調等100多道極其繁複和精細的工序,且絕大部分工序需要一線匠人憑過硬的技能和豐富的經驗去預判和臨機把控。

經年累月,五糧液雲集了中國白酒行業數量龐大、經驗豐富的制曲、釀酒、勾調等大師,他們長期堅守在生產一線,用心釀造著每一瓶好酒。

同時,釀酒匠人們通過「師徒結對傳幫帶、言傳身教形意神」的方式,把「擇一事、終一生」的匠心精神代代相傳,讓古法釀造技藝得以傳承不輟的同時,也通過不斷湧現出的優秀人才,不斷精進傳揚,成就了中國濃香型白酒最高釀造水平,醞釀出香飄世界的五糧佳釀。

過去、現在、未來,岷江這條工匠之河,一直流傳著守匠心、精匠技、付匠行、鑄匠魂的故事。

以綿延匠心,致敬匠河!

(川經瞭望記者 高艷 侯雲春/文 喬薇/圖 海報/趙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