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關錦鵬有哪些故事?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發佈 2023-10-26T15:13:19.196621+00:00

關錦鵬導演,被譽為華語影壇「最懂女人心的男導演、被視作香港最有才華的文藝片導演、香港有名華語影視導演。

關錦鵬導演,被譽為華語影壇「最懂女人心的男導演、被視作香港最有才華的文藝片導演、香港有名華語影視導演。

這裡是音樂劇《長河》的排練現場,劇場、光影、戲中人的生離死別,這些都是導演關錦鵬特別鍾情的,這個曾坦言自己除了拍電影什麼都不會的人,在二十多年裡、為華語電影奉獻了一系列經典的作品,《地下情》、《胭脂扣》、《阮玲玉》等等。1995年、英國電影學會策劃電影百年紀念的專題,邀請不同的導演拍攝各自國家的電影傳統,關錦鵬出人意料、從童年記憶和性別的角度切入,將涵蓋兩岸三地華語的電影史、用私人化的視角,娓娓道來。這個投資方鼓勵個別導演都用最個人的風格、切入點,去對待他們自己本土的電影一百年,結果那次是自己覺得我自己了結了自己對自己父親的迷戀、戀父情結的一個機會。自己有一個朋友,看了幾部自己拍的電影之後,一邊會心微笑、一邊問自己,為什麼你那麼喜歡拍男人的澡堂,現在所看到的《阮玲玉》、還有《紅玫瑰白玫瑰》,大概他肯定了這是自己的假公濟私。他當然不會知道,第一次帶自己去澡堂的人是自己的父親,就像小時候自己跟他睡在同一個床上所聞到的氣味,現在一踏進這個赤裸裸、不設防的男人世界,自己就感覺到他的存在。自己不是來自一個很有錢的家庭,父親在外面工作、母親在家照顧幾個小孩,小孩也特別多、自己是老大,下面還四個弟妹,在那個年代自己覺得整個家庭結構、就是應該老大照顧弟妹的,你用完的課本、書本,你可以把它傳下去,衣服也是這樣。我們都擠在一個不是很大的房間裡面,所以基本上是那種雙層的床、就是自己媽媽帶著自己的弟妹睡的,好、然後一個沙發床之類的東西 就是自己跟自己爸爸睡的。那中國人不是有一種習慣,我們不並頭睡的、我們是反方向睡的,父親頭在這兒、兒子頭在這兒,這樣睡的。特別夏天,自己跟自己父親睡、自己就不是抱軟枕睡,自己甚至是抱著我父親的腳來睡覺。這還是一種比較傳統的父權的觀念,很多時候弟妹犯錯、父親回到家罵的打的不是自己的弟妹、是自己,因為你是老大沒把弟妹教好,所以自己覺得自己一方面自己很愛父親、特別在他去世的時候,但是在過程裡面自己也有恨過他,自己希望他愛自己多一點,自己直覺覺得他把他的關注都放在弟妹身上。他父親在他十四歲的時候去世,他沒有留下很多可以給自己紀念的東西,就是照片、這也幾乎是唯一的一張。在葬禮裡面,自己媽媽罵自己、你幹嗎,因為自己那時是奇怪的反應、自己沒哭,按理自己可以那麼享受抱著自己父親的腿睡覺的話、應該是嚎啕大哭,自己沒有,自己特別冷靜,自己不知道為什麼。但是他父親是火葬的,要大兒子去按那個火葬爐按鈕,那一刻才崩潰。

和孩子們一樣,年輕時的關錦鵬也心懷明星夢,1977年、他考入香港浸會學院、攻讀大眾傳播學,同時在無線電視台學習表演。我們那個時候一年的訓練課程 其實到最後三個月,學員就可以被派出去參演一些臨時演員、小配角的角色,那個時候比如說參演一個節目、你有二十塊還是三十塊錢勞務費;甚至你有一段台詞、嚇得要死,今天我有台詞,當然又高興、又被嚇到,但是還是跟不用講話的同學費用一樣、三十塊。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在棚里拍攝幾乎戲劇性的武俠電影、歌舞電影,在香港一度盛行,然而以許鞍華、譚家明為首的一群新銳的年輕導演卻形成了一股勢不可擋的新浪潮。一些個貼近百姓生活、更反映社會問題的作品應運而生,不僅打動了本土市民、也讓關錦鵬深受感染,逐漸參與這些人的幕後工作,那段時間、這群年輕人幾乎每天都工作十六個小時以上,拍電影、看電影、談電影,而關錦鵬則被大家戲稱是副導演王。整個無線電視的這種培訓,教會了新浪潮,不管第一浪、第二浪,或者再晚一點的導演,自己覺得都給我們一個非常好的基礎,就是對電影的那種執著精坤,而不是說、你去學個別某個導演的電影風格、那東西學不來的,自己覺得那個基礎是在於說、你把電影變成你生活上的東西、你把它甚至看得可以跟你的生命相提並論的。1984年,關錦鵬導演了首部電影《女人心》,在拳腳橫行的上世紀八十年代、以鮮見的女性視角令人耳目一新,影片獲得了很好的票房,評論界也給這個新人很高的讚譽。自己第一次當導演的時候,是許鞍華幫忙找的投資人 當自己的監製,她後來要拍她另外一個電影,她說你所有東西已經到位了、邱剛健也幫你把劇本寫好了,因為我要拍我的電影、我就不願意只掛名,結果才不掛名地當自己的監製,但是她把監製的事情、最起碼精神上去鼓動一個第一次當導演的人的事情都做到了。自己記得去年還是今年初 當時、就是評論學會讓自己去頒那個最佳導演的獎項給許鞍華,她在台上講的那句話讓自己太感動了,她說她是可以死在鏡頭後面的人。1987年拍攝的《胭脂扣》可以說是令關錦鵬揚名影壇的里程碑作品,影片講述已經變成鬼魂的青樓女子如花、在歷時五十三年後回到人間尋找熟悉的親人,刻骨銘心的承諾、傷感的懷舊之情感動了無數觀眾,難能可貴的是拍攝時關錦鵬曾受到電影公司很大的商業壓力,在噱頭十足的鬼片背後、他依然堅守著自己的文藝情懷。《胭脂扣》自己覺得對於我來講,沒有什麼藝術不藝術,因為電影只有好看不好看,那像梅艷芳跟張國榮這個組合、大家都覺得張國榮配梅艷芳演十二少跟如花是最好的了,自己想到這個組合,但是自己不敢說、也不見得一定請得到他們兩位來演,那個時候已經確定梅艷芳是女主角了。梅艷芳就說,阿關、你覺得張國榮很合適是嗎,她和他私交很好,她就說好,告訴他們我去新藝城公司拍一部電影、換張國榮一個《胭脂扣》的合約過來,是這樣促成了一個包裝,整個組合上的定性,終於得到一個大家都覺得拍手稱好的一個組合,張國榮、梅艷芳。影片中梅艷芳所飾演的如花悽美絕艷,她先後奪得金馬獎影后、香港金像獎影后等四個獎項,破天荒的成為四料影后。如花那個角色,基本上是帶著非常強烈的一種很悽美的形象,那梅艷芳自己覺得從肢體表演上就很到位,加上她愛這個角色,自己覺得她一開始一個禮拜不到,她已經好像那種講話也好、那種體態也好、都很像了,演如花以後、她後來告訴自己,她拍完那個電影有三四個月沒辦法抽身離開那個角色,她太愛那個角色了。梅艷芳曾說,我很鍾意如花這個造型,如果有一天死了,我希望用她的劇照作為遺像,而影片中兩位主角的死亡約會、冥冥中也真的應驗。2002年,關錦鵬曾想過再寫一個劇本,三位好友再度合作,但影片尚未投拍,兩人卻先後離去,《胭脂扣》成為了一代人的集體記憶。梅艷芳跟張國榮這兩個朋友離開後,自己整整有一年,不管朋友生日、出現在kTV,自己的好朋友都懂得選擇不唱梅艷芳的歌,那個感覺太難受了。張國榮是因為病,而做了這樣子的選擇,自己覺得難過;但是梅艷芳自己覺得她,自己認識的梅艷芳真正就是有這種執拗,你知道嗎,她這個人個性上的一些特質、很讓人心疼她的,她結果就做了這個選擇,其實她知道這個病很久了,她並沒有真的就當機立斷地把它解決掉。要是自己早知道她有這種想法的話,自己作為她的朋友、一定會想盡辦法,或者最起碼跟她說一說人活著就是好,那當然自己覺得開始、慢慢再能聽梅艷芳的歌、張國榮的歌,再看楊德昌的電影,這群朋友都是只要你再看到他的電影、只要你再聽到他的歌、你都感覺他還在你身邊一樣。1992年,關錦鵬拍攝了《阮玲玉》,電影取材於默片時期的明星阮玲玉的生平,不過關錦鵬感興趣的顯然不是她戲劇性的婚戀和自殺事件,在三十年代的戲劇時空裡、他不斷插入了九十年代演員的真實狀態,與其說是反照出阮玲玉的歷史、不如說是在創造張曼玉演阮玲玉的歷史。正是憑藉著這部電影,張曼玉一舉拿下了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金馬獎和柏林電影節的最佳女演員獎,開啟了演藝事業的新的高峰。自己覺得作為一個一直被人家稱作「花瓶」的女演員、她受了委屈,她是一個比較率直的個性的女孩子,她覺得我不要一輩子這樣子,所以她其實那個時候已經有這種改變的能量在那兒。找她演《阮玲玉》之前,她從來沒穿過旗袍演戲,除了穿旗袍參加香港小姐以外,她說我穿旗袍、穿這種高跟鞋,我都不會走路了,然後我們花了兩個禮拜、一直在自己工作室 幫她改她的五官化妝、到最終,幫她怎麼化都行,我們要求她剃掉眉毛,因為那個年代的女人基本上都是把眉毛給剃了,然後化一條很細很彎很長的眉毛。開始的時候,她這一點不答應,因為她害怕、有人跟她說眉毛剃了就長不回來了,結果到上海、我們要拿機器打燈、去拍一些樣片做測試,她還是用膠水把眉毛拉得細細的、結果她看樣片也來了,看完樣片以後、回到家一聲不響,自己在開會、有人敲門,一打開是張曼玉,她兩隻手是這樣的,她說阿關你看、她就把眉毛給剃掉了。

一個是紅遍中國的默片傳奇,一個是摩登感十足的電影偶像,然而她們全都遭遇了相同的困境,人言可畏。在影片拍攝前夕,張曼玉寫給別人的情書、被香港媒體曝光了,全城市民在茶餘飯後咀嚼著她的個人隱私。一段感情的事情曝出來了,她是受很大的傷害,等於她是被背叛的,感情上被背叛,所以很多惡言惡語,但是她都這樣子走過來了,所以自己相信那個東西、自己都不知道是不是時機的問題,讓張曼玉在這個點上發生了這個事情,讓她演《阮玲玉》的時候、同時更能理解阮玲玉在那個年代的那種女性所受的委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