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前的暴風雨——晉陽之戰(下)

歴史新餚 發佈 2023-10-30T12:54:59.593617+00:00

在智伯的脅迫下,韓、魏、智三家所形成的 「聯軍」氣勢洶洶的撲向趙氏家族,趙襄子令延陵生率車騎部隊先行,自率大軍回守經營已久、人心向趙的晉陽城。

在智伯的脅迫下,韓、魏、智三家所形成的 「聯軍」氣勢洶洶的撲向趙氏家族,趙襄子令延陵生率車騎部隊先行,自率大軍回守經營已久、人心向趙的晉陽城。得益於尹鐸長期的經營,晉陽城牆堅固、器用充足,倉廩糧草實備;而且宮殿四周儲備了巨量的可用來造箭杆的「 荻蒿」、「楮楚」,這為大造弓箭、積極備戰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

智伯率「聯軍」抵達晉陽後,隨即發動了猛烈的攻城戰。趙軍依託城牆工事堅守晉陽城,雙方激戰三個月後,「聯軍」始終未能攻克。智伯見強攻無效,在研究晉陽周圍地形後,發現晉陽依晉水(今汾河)而建,便改用圍而不打、水淹晉陽的戰術,「聯軍」隨即決開晉水灌淹晉陽城。長時間的大水灌淹使得城內生活非常困難,只能懸釜做飯、搭棚居住,趙氏家族在實力和心理上均快速消耗,各種不利的思想開始發展擴散,晉陽城的形勢極為嚴峻。

水淹晉陽之際,智伯讓魏桓子駕車、韓康子陪護,帶領浩浩蕩蕩的隊伍前去巡視水情,晉陽城破可期的場景令智伯不由得發出了「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的感嘆。智伯的感嘆深深的刺痛著身後的韓康子和魏桓子,「魏桓子用胳膊不停的觸碰著韓康子,韓康子用腳不停的踢著魏桓子」,兩人的驚恐不無道理,因為汾水可以灌淹魏國都城安邑、絳水可以灌淹韓國都城平陽。智氏家臣絺疵看到韓康子和魏桓子的反應後向智伯說道:「以常理推斷趙氏滅亡,在約定三分趙地而又勝利在望的情況下,韓魏沒有喜色而是滿臉憂愁,趙氏滅亡韓、魏憂懼,由此可見韓、魏必反。」令人想不到的是,智伯立刻將絺疵的話告訴了韓康子和魏桓子,失望的絺疵找藉口離開了晉國,避免了一場災難。

戰場上激烈廝殺的同時外交戰線也暗流涌動,面對不利的局勢,趙襄子決定採取分化敵人、瓦解聯軍策反還擊的對策;他派家臣張孟談遊說韓康子和魏桓子,以「唇亡則齒寒」的道理說服他們與趙聯合,共同對付智伯。兩人本就狐疑的心,再加上智伯巡水的感嘆,兩人決定暗中與趙聯合。但是張孟談的行蹤被智伯的叔父智果發現,智果通過觀察發覺韓、魏有臨陣倒戈的可能,便立刻向智伯建議速殺韓康子及魏桓子。但智伯沒有採納智果的建議。

趙襄子抓住時機,派人殺掉智軍守堤官吏,突然決堤放水反灌智軍,智軍隨即陷入慌亂,韓、魏兩軍趁機臨陣倒戈從兩翼進攻。趙襄子則親率精銳從正面出城反擊,大敗智軍,擒獲智伯、盡殺智氏、分其封地,韓趙魏三分晉國的局勢就此形成。

  智伯之敗在於「人不備難難必至」,剛愎自用的性格難以接納諫言,是典型的才不配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