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都是美械軍,韓軍比老蔣的國軍強在哪?1個軍重炮是對方6倍!

雨田觀史海 發佈 2023-10-30T17:04:38.753022+00:00

在講到抗美援朝的時候,號稱挑戰全宇宙的韓軍,一直是很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和話題。特別是電影中的韓軍身著美式夾克,再系上幾個小香瓜手雷,開著吉普車氣宇軒昂,妥妥的高冷范。

在講到抗美援朝的時候,號稱挑戰全宇宙的韓軍,一直是很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和話題。在參戰的各大國中,其一直都扮演著 「實戰中唯唯諾諾,電影裡重拳出擊」的勝利者姿態。特別是電影中的韓軍身著美式夾克,再系上幾個小香瓜手雷,開著吉普車氣宇軒昂,妥妥的高冷范。

可能很多人看到電影中韓軍的裝備和裝束,都認為臉皮大的韓軍又在開始杜撰歷史了,但實際上別看其戰鬥力不咋地,但在裝備上,韓軍卻是除了美軍之外,獨一檔的存在。

單就步兵師火力而言,僅次於美軍,比志願軍和人民軍都還要強,而至於到底有多強?

本次我們以同是美械軍的老蔣國軍,來與其進行比較,看到底真正的「韓軍美械軍」裝備有多豪華。

美械國軍VS美械韓軍

先來介紹老蔣引以為傲的美械國軍。

在抗戰勝利前後,美械武器已經基本替代德械和蘇械成為了國軍唯一指定的進口武器。特別是國軍在遠征緬甸作戰中的應勇表現,也讓老蔣獲得了更多的國際聲譽,以及更多實際性的美援裝備。

1945年,抗戰結束前,盟軍和老蔣經過商議,決定對國軍進行美式整編,重新規範國軍編制以及裝備。

首批接受美援的部隊,則被稱為「(民國)三十四年甲種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全美械軍。比如在解放戰爭初期,國軍按照這個標準所建立美械十三金剛(13個軍,分別是第2、5、8、13、18、53、54、71、73、74、94軍,以及新1、新6軍),其中這裡面的五大主力(第5、18、74和新1、新6軍),都是國軍戰力一等一的存在。

按照最初的設想,一個全美械軍(美軍稱為阿爾法軍)的編制為:

全軍35000人左右,包含3個10000人左右的步兵師,軍直屬部隊為1個105mm榴彈炮營,工兵營、通訊營、畜力運輸營(馬車)、一個汽車團、一個野戰醫院。每個步兵師下轄一個山炮營、工兵營、運輸營、搜索連、特務連等。

在重武器裝備上,為12門105mm榴彈炮(軍屬),36門75mm榴彈炮(師屬,每個師12門)、37mm戰防炮(反坦克炮)72門,每個師24門、81mm迫擊炮108門(每個師36門)、60mm迫擊炮486門(每個團52門),此外部分軍還有少量的火箭筒以及重迫擊炮。

在輕武器上,美械軍裝備步槍(春田和中正混搭)17500支、衝鋒鎗4000支,輕重機槍1250挺(重機槍108挺),不得不說這個配槍比要超過的日軍最精銳的常設師團不要太多,一個2.5萬人日軍常設師團衝鋒鎗+步槍的配比才9800支,而3.5萬人的國軍美械軍該項數據則是2.1萬支。

當然,這僅僅是紙面數據,在實際的裝備落實上,國軍依然出現了分配不均或者缺編的現象。比如,第一批的新1軍就占了大便宜,他們的山炮為52門,比編制還多16門,衝鋒鎗多500支、步槍多4500支,而第三批國內的美械軍則是普遍缺編,1945年13、74軍就沒有105mm榴彈炮,18軍的重炮也缺編,12門變成8門。

說完老蔣,再來看看李氏的韓軍。

韓軍的編制和國軍倒是不一樣,他們是軍團-師團的機構,一個軍團同樣也是下轄3個師團。

韓軍師團的發展其實也是分兩個時期,在第一階段的時候,軍團僅僅是一個指揮機構,僅有少量的直屬部隊,沒有炮兵,韓軍的一個師團的編制也是很水,除了個別靠近一線的如第六師團能裝備12門的105mm榴彈炮營之外,大部分的師團都沒有重武器,僅有少量的迫擊炮部隊,這個裝備水平為參戰各軍中最弱的。

不過1951年,隨著李奇微和范弗利特接管聯合國軍指揮權,他們開始調整對韓軍的使用方法,從沃克時期僅僅讓其作為偏師協同作戰,轉變為對志願軍作戰的一線部隊,說白了就是給美軍當炮灰。而想讓韓軍乖乖當炮灰自然也要給他們一點甜頭,於是范弗利特大手一揮,大批美援重武器也加強到了韓軍身上,其裝備標準也全面向一線的美軍步兵師靠攏。

以1952年上甘嶺戰役期間的韓軍步兵師團為例,負責正面和志願軍15軍作戰的韓軍師團裝備為:

155mm榴彈炮18門,105mm榴彈炮54門,107mm迫擊炮(4,5英寸重迫擊炮)12門,81mm迫擊炮36門。此外還有一定數量的57mm反坦克炮、無後坐力炮以及大量的60mm迫擊炮。

在重炮火力上實際上已經達到了美軍常規步兵師的標準,僅僅是在團屬迫擊炮上為美軍的1/3,沒有配屬坦克部隊(美軍步兵師配屬1個營的坦克部隊,每個團額外增加1個坦克連,全師坦克為144輛以上)。

韓軍數據全面碾壓

從上述國軍和韓軍兩支美械部隊裝備對比上,我們可以發現在紙面數據上,韓軍可謂是全面碾壓。

在人數上,國軍這邊的一個軍,對標的是韓軍的1個軍團,師則是韓軍的師團,而且雙方同為三三制單位。相差不算太大,可能滿編的韓軍軍團要超過5萬人。

在重裝備上,韓軍的裝備讓國軍可謂是小刀拉屁股——開眼了。

在師一級韓軍都是105mm火炮,國軍僅僅是75mm山炮,在數量對比上還處於劣勢。

一個韓軍師團的重炮(105mm以上的身管炮)為72門,一個軍團就是216門,如果加上軍團配屬的榴彈炮團那就是288門,而對面的國軍美械師105mm榴彈炮滿編才是12門,相差將近24倍,就算勉強加上75mm山炮,國軍也不過才48門,相差6倍。

這是什麼概念?

當時解放戰爭三年,美軍援助給老蔣的105mm以上的榴彈炮也就不到500門,韓軍一個軍團的火炮數都超過了國軍全軍的一半。國軍全軍155mm榴彈炮更是只有36門,僅僅是韓軍一個軍團的一半左右。換算成持有量的話,5萬韓軍155mm火炮的占比,相當於600萬國軍正規軍的持有量。

火炮的投射噸數更是相差了,韓軍一個軍團重炮單次火炮齊射投入彈藥量為6.8噸,國軍近衛0.4噸,相差17倍,一分鐘內韓軍重炮可以打出64.8噸炮彈,而國軍僅為4.4噸,相差14倍之多。

重炮是一回事,國軍在團一級裝備上雖然有37mm戰防炮,但韓軍也是有更大口徑的57mm戰防炮,在戰時甚至可以充當平射炮來使用,而且韓軍每個團還有107mm重迫擊炮,這是國軍不敢奢求的,在解放戰爭中107mm迫擊炮可是師屬武器。除此之外,韓軍還有大量的無後坐力炮,這可是好東西,攻堅和支援步兵特別好使。

而且部分韓軍精銳師團以及軍的直屬部隊,都裝備了大量的美軍螢火蟲和謝爾曼坦克,這讓韓軍的正面作戰和突破能力更上一個台階。

除了重武器之外,韓軍在輕武器上也是遙遙領先。

雖然同為美械師,但因為年代不一樣所以雙方之間的輕武器有明顯的差別。

特別是在輕武器上,1945年組建的國軍美械軍主要是用美軍的剩餘物資,最明顯的就是基礎的步槍,國軍還用美軍在1903年定型的春田步槍,這槍甚至比很多國軍士兵都要老,其性能也是和三八大蓋、中正步槍持平。

韓軍基礎步兵的步槍為則為綽號「八大粒」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標準半自動涉射擊在射速和火力壓制上要秒殺春田步槍4-5倍,在太平洋戰場兩支交替射擊的M1步槍甚至可以壓制日軍一個分隊(班)。除了M1步槍之外,美制的卡賓槍、1919以及M2機槍配備都是以美軍藍本作為標配。

至於其他方面,韓軍裝備也領先老蔣的國軍一大截。

在通訊設備方面,韓軍的步話機可以直接到連,精銳的突擊部隊(排)也有配備,電台也下放到一線作戰部隊。而國軍的步話機僅僅是下放到營(新1和6軍除外)。在運輸和後勤上,韓軍的卡車和運輸載具也強於騾馬機動的國軍美械部隊。

用一句不太恰當的話來說,國軍的美械部隊僅僅是輕武器美械,是1.0版本,而韓軍的美械部隊則是全盤(扣除裝甲部隊)美械步兵師,比二戰德國裝備還要精良,是2.0版本。

所以,通過上述比較,誰才是真正的美械部隊自然一目了然。

雨田君說

可以說,相較於老蔣一直標榜自己是美械部隊,韓軍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美械師。

可那又如何,即便是擁有大量美械裝備,活力超過志願軍一大截,在作戰中韓軍依然是志願軍的裝備包,缺乏信仰和作戰經驗的他們碰上世界輕步兵巔峰的志願軍,也是只有挨打的份。從這個方面一想,就知道當年的志願軍所經歷的副本有多難了,裝備不如美軍、不如韓軍,但我們卻憑藉著保家衛國的熱忱,依然取得戰爭的勝利。

這樣的志願軍,怎能不可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