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豬佩奇》看啟蒙動畫文學成功的要素

大鵬說史 發佈 2023-10-31T12:27:07.481321+00:00

前言動畫作為一門新興的產業,融合了娛樂、商業性、教育性等多個特徵,成了現代行業中一支有力的生力軍。本文結合我國本土動畫政策及發展現狀,分析歐美動漫大國的動畫發展特徵,總結出一種新的動畫形式———啟蒙動畫,並分析啟蒙動畫作為動畫產業之一成功的要素及意義。

前言

動畫作為一門新興的產業,融合了娛樂、商業性、教育性等多個特徵,成了現代行業中一支有力的生力軍。

本文結合我國本土動畫政策及發展現狀,分析歐美動漫大國的動畫發展特徵,總結出一種新的動畫形式———啟蒙動畫,並分析啟蒙動畫作為動畫產業之一成功的要素及意義。

一、動畫文學的發展

動畫是一門新興的產業,它是一個以擬人化、誇張化的姿態賦予一些有生命或者無生命的東西情感色彩的製作過程,這個產業融合了娛樂、商業性、教育性等多個特徵,成了現代行業中一支有力的生力軍。

20 世紀四五十年代,我國的動畫作品曾一度在世界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民間文化中的水墨畫、戲曲樣式、樣板戲、皮偶剪紙等藝術形式均在動畫作品創作中有所體現,如何在動畫作品中展示民族風格特徵、文化底蘊曾是我國動畫發展努力的方向。

動畫文學中的文化內涵的流露應該是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

優秀的動畫作品應當具備細膩的角色場景設計、色彩和諧豐富的畫面,流暢自然的角色動作;劇本設定要從一顆童心出發,要設定合理的世界觀,減少劇本的教化功能,遵循動畫作品的快樂本質。

優秀的動畫影視作品不僅能夠讓觀眾在視覺和心理上產生美感,而且還能起到淨化心靈的作用,動畫作為文學作品的一種新興表現形式,正在引起世界範圍內的重視。

動畫產業兼具娛樂、教育和商業的特徵,使其區別於其他文學作品,成功的標誌不但是受眾認識的深度還要求受眾本身數量上的廣度,一部優秀的動畫作品一定是一部被廣泛認知的作品。

沒有任何一種形式的影視作品能夠像動畫一樣覆蓋幾乎各個年齡層次的觀眾,美國迪士尼動畫作為動畫產業的一片聖地在受眾的廣度上無疑是最成功的,《冰河世紀》系列、《怪物史萊克》系列、《奇緣》系列,每部動畫上映總能帶來新的票房紀錄,因為其受眾是以家庭為單位「組團」觀看的,究其成功的秘訣,迪士尼給出了我們答案「我們不是為了孩子製作電影,而是為了我們所有的童真製作電影」。

我國曾經一段時間將動畫稱之為「少兒動畫」,不難看出我國對動畫受眾人群的設定,這種觀念限定了我國動畫產業發展的空間,失去廣大更具有消費能力的受眾群體,不可能取得可觀的市場前景,沒有市場價值的吸引反過來制約我國動畫產業的快速發展。

學習動漫大國美國動畫產業經營理念,我國動畫可根據受眾人群的年齡層次劃分,根據各年齡段人群的需求特徵,推出其喜好的動畫作品是動畫產業理論結合實際一次重要嘗試。

由於啟蒙動畫的受眾(3 - 6 歲的少兒)不具備自我抉擇和消費能力,以市場效益驅動的歐美動畫產業在此方面略顯不夠重視,我國動畫產業可以致力於彌補這一年齡層次的空白,能更好地響應我國「寓教於樂」和「文化傳承」的政策導向的同時,間接地抓住了成人這一主力消費人群,因為以下一代為中心的現象在我國尤為突出,從《喜羊羊和灰太狼》到《熊沒》的成功無疑證明了這一點。

二、啟蒙動畫受眾特徵

3-6歲的孩子處於發育的黃金時期,這個年齡段是孩子一生中詞彙量增長最快的時期,是語言飛速發展的時期,是孩子一生中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思維很活躍,看到的越多,聽到的越多,能加快孩子的大腦發育,人也會更聰明;是孩子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孩子的生活範圍漸漸在擴大,好奇心、獨立性慢慢在增強。此時,如果孩子想要更好地融入社會中,那麼孩子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生活常識。

這個時期,孩子精力旺盛、雖個體能力弱小卻又無所畏懼,民間有句俗語「狗都煩」是這個階段孩子最生動貼切的寫照。

如何看護好孩子,使其既能快速融入社會,增長見識又能保證其安全、健康的成長,無疑是這個階段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

古語云「書生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為了增長孩子的見聞,有些家長在閱讀方面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然而收效甚微,孩子要麼精力不集中要麼只喜歡聽自己感興趣的,有時一篇故事讓家長反覆讀上幾十遍,家長不勝其煩,孩子卻樂此不疲。

經驗豐富的家長會發現看動畫片的時候,孩子是最安靜的。

這個階段的孩子是沒有自我選擇能力的,家長給看什麼就看什麼,什麼樣的動畫對孩子的成長最有幫助,無疑是家長不斷探索的內容,既能增長孩子的見聞,又能還自己的片刻安靜,動力無限。

三、《小豬佩奇》成功的要素

啟蒙動畫也是動畫文學的一種,脫離不開動畫構成的基本元素,世界背景環境設定、動畫角色形象及動作設計、畫質、故事情節、動畫主題思想等。

本文在這裡詳細地分析一下《小豬佩奇》成功的關鍵要素。

首先,《小豬佩奇》展示了一個「真實」的世界,這個世界裡沒有壞人,自然也不需要英雄來伸張正義,這個世界裡只有普普通通的「人」,小豬佩奇是一個可愛但有些專橫的小豬,五歲的她、豬爸爸、豬媽媽,弟弟喬治生活在一起,最喜歡的遊戲是跳泥坑,最要好的朋友是小羊蘇西,經常去拜訪她的豬爺爺和豬奶奶。

故事內容多數圍繞著日常生活:上幼兒園、拜訪親朋好友、逛遊樂場、野外郊遊、參觀博物館等。

整部動畫讓家長有種很真實的感覺,很容易將自己代入這些場景,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甚至從動畫豬爸爸、豬媽媽身上學到一些處理自己與孩子關係的方法。我國動畫電影人物多以我國神話故事裡的人物為原型,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都機智勇敢、正義善良、無所不能,過於臉譜化,且脫離了人們生活實際,不易激起觀眾共鳴,典型、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較少。

其次,小豬佩奇的角色形象設定基於各種動物模型,簡單的幾筆勾畫出各種動物的基本特徵。如小豬佩奇大大的豬鼻子和小耳朵、斑馬的條紋、兔子的長耳朵等。

相比除了高矮胖瘦其他生物特徵基本一致的人類角色形象,各種各樣特徵明顯的動物造型不但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還能增長孩子的見聞,提前認識繽紛多彩的動物世界。

用擬人的手法讓各種動物們站立起來,並配上各種職業特徵如豬爸爸突出的大肚子和代表學識的眼睛,豬媽媽永遠不變的一條長裙,豬爺爺具有時代特徵的帽子,豬奶奶人老心不老的一串珍珠項鍊,會讓孩子及家長感覺更親切,真實。

雖然小豬佩奇的角色形象和動畫背景很簡單,但在細節上的人物表情表現卻很生動,厭惡、喜歡、期待、失落、興奮這些情緒都在小豬佩奇動畫中以各種簡單的面部表情變化形象生動地表達出來,讓孩子和家長通過動畫觀看到一個「鮮活」的人,這比臉譜動畫形象更容易讓人接受,「真實」的人物設計奠定了小豬佩奇成功的基礎。

再次,小豬佩奇的劇本場景設定決定了小豬佩奇的畫面效果不可能絢麗多彩,沒有炫酷的技能效果、驚心動魄的打鬥場景可以說是小豬佩奇作為一個動畫的敗筆,會失去青少年這一追求新奇、刺激的動畫主力受眾群體,但作為啟蒙動畫,質樸的畫面卻成了其成功的又一關鍵因素。

啟蒙動畫針對3-6歲的幼兒,家長從孩子用眼健康的角度考慮會直接捨棄那些色彩絢麗、場面激烈的動畫,小豬佩奇簡單質樸的畫面迎合了家長的這一心理訴求。

從迎合家長心理角度出發小豬佩奇的每集劇長設定也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專家指出孩子一天觀看影視節目時間不宜超過 30 分鐘,而孩子看動畫大多以集為單位,家長要是中間關掉後果難以想像!

小豬佩奇成功地抓住了這一心理,每集時長約 5 分鐘,解決了家長內心的顧慮。最後,就是小豬佩奇的文化內涵。

中國家長受到整體社會的氛圍的影響,一部純娛樂性的動畫或許孩子很喜歡,但很難受到家長的青睞,「寓教於樂」這種中國傳統理念是根深蒂固的。

小豬佩奇不同於中國本土動畫中那些過於強調「教」而忽略「樂」的教學動畫,比如以中國古代成語故事為藍本的各種成語故事,每集動畫以旁白為主,配合簡單機械的臉譜動畫形象,人物角色眼睛不但不會眨,連說話的時候嘴都是不動的,陳述成語故事內容結束還不忘講述《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小豬佩奇每一集都會讓孩子潛移默化的學到一些東西。

比如佩奇和最好的朋友小羊蘇西怎麼一起玩,和弟弟怎麼和諧共處,發生爭吵要如何和好,男孩子們和女孩子們的交流方式,在醫院裡要注意什麼,到別人家做客的注意事項,幼兒平時的行為規範、禮貌用語等,而且內容淺顯易懂,方便孩子無意識地跟著模仿。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小豬佩奇第一集描述一個雨過天晴後小豬佩奇和弟弟跳泥坑的故事,開始的場景醜陋的房子坐落在山頂上,線條狀的雨點也出奇的簡單,很符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視覺感官口味,兩個露出窗戶的小腦袋看著窗外,那種眼神讓你會感受到「期待」,不一會雨停了,一個簡單的太陽出現在天空,這時候小豬佩奇回頭,「爸爸,天晴了,我們可以出去玩嗎?」

到此為止陪看動畫的家長會瞬間找到共鳴,產生「這部動畫就是我要給我家孩子看的!」的衝動,貼近「真實」的世界,簡樸的畫面,會徵求家長意見的好孩子形象,完美的啟蒙動畫。

作者觀點

貼近「真實」的平行世界,質樸的畫面,健康、生動的角色形象,長短適中的片長,循循善誘、潛移默化的正確行為導向是啟蒙動畫成功的關鍵。

啟蒙動畫的成功意義深遠,不但能抓住當代的主力消費群體視線,通過動畫延伸產業賺取資本,給動畫產業的發展注入鮮活的血液,促使其蓬勃發展,更能抓住未來的主力消費群體,贏在明天。同時順應我國「寓教於樂」的政策導向,一舉多得。

參考文獻

苗輝. 小豬佩奇[J]. 西域圖書館論壇,2013(4).

范椿淑. 國產動畫片語言對兒童發展的影響[J]. 發展,2014(4).

侯靜. 卡通動畫片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和教育策略研究[J]. 才智,2016(12).

馬昌偉. 中美日動畫電影音樂之比較[J]. 藝術評鑑,2016(9).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