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島湖的「兩大難」:鰱鱅放養60年,專家神操作竟讓它變清澈見底

小丫談健康 發佈 2023-11-01T05:52:13.463939+00:00

引言:說到杭州,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西子湖以及附近的龍井茶。但其實,離杭州不遠的千島湖,也是風景秀美的旅遊勝地。這裡湖光山色,環境優美,深受遊客喜愛。但是我們可能不知道,在上個世紀90年代,千島湖的水質曾一度極其糟糕,被大量的藍藻所污染。



引言:

說到杭州,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西子湖以及附近的龍井茶。但其實,離杭州不遠的千島湖,也是風景秀美的旅遊勝地。這裡湖光山色,環境優美,深受遊客喜愛。


但是我們可能不知道,在上個世紀90年代,千島湖的水質曾一度極其糟糕,被大量的藍藻所污染。當時湖面經常會出現令人作嘔的藍藻水華,發出惡臭味,嚴重影響了千島湖的生態環境。


後來,在一批環保專家的建議下,有關部門採取了「魚保水計劃」,在千島湖中大量養殖吃藻魚類,比如鰱魚、草魚和鱅魚等。


這些魚類成天不停地吃著千島湖中的藻類,起到了很好的淨化水質的效果。在專家與漁民的共同努力下,千島湖的水質逐步恢復,最終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清澈見底、美不勝收的模樣。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放養魚類和捕撈魚類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難。好在專家和漁民相互配合,克服了種種難題。


千島湖的成功治理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人與自然需要和諧共處,這樣我們的家園才能更加美好。


01、千島湖的「魚保水計劃」


說起千島湖,我們第一印象肯定是景色宜人,湖水清澈見底。其實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千島湖的水質一度非常糟糕,這與當時湖中魚類儲量嚴重不足有很大的關係。


1990年前的千島湖,水面上經常會漂浮著一層綠藍色的污水。這都是由大量藍藻所產生的水華,非常影響千島湖的景觀效果。


更嚴重的是,這些藍藻水華還會在陽光下產生一種刺鼻的臭味,導致附近空氣異常惡臭。每當遇到藍藻水華暴發的日子,千島湖都會散發出難以忍受的臭味,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的生活。


專家調查發現,這主要是因為當時千島湖中的魚類儲量嚴重不足所致。由於缺乏吃藻生物的魚類,藍藻就得以在湖中大量滋生,最終導致水華暴發。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環保部門決定在千島湖實施「魚保水計劃」,大規模養殖一些以藻類為食的魚類,通過生物鏈的手段來淨化千島湖的水質。


「魚保水計劃」選擇在千島湖中飼養鰱魚、草魚和鱅魚等魚類。這些魚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以湖中繁殖的藻類為主要食物來源。它們一天到晚吃掉湖中大量的藻類,起到很好的淨化水質的作用,被稱為「除藻能手」。


養殖這些魚類又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就是這些魚類個頭較大,肉質細嫩,深受消費者歡迎。它們以湖中自然食物為生,不需要額外添加食物,可以算作「有機魚」。


遊客們也慕名而來,專門購買這些千島湖特產的大頭魚。這為當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在魚類的吃藻效果下,千島湖的水質明顯改善,藍藻水華的發生頻率大大降低。專家檢測認為,千島湖的營養狀態已經很好的控制在了合理的範圍內。


環境得到改善,魚類也得到更好的生存環境,水和魚形成良性循環,使千島湖得以持續健康發展,不斷吸引更多遊客前來。


02、千島湖「兩大難」之「放養難」


儘管「魚保水計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放養魚類和捕撈魚類還面臨一些實際困難,這也被稱為千島湖「兩大難」中的「放養難」和「捕魚難」。


首先來說放養難。我們知道,千島湖主要放養了鰱魚、草魚和鱅魚等魚類。但直接把這些魚扔到湖裡去還是有一定風險的,比較容易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


為了避免魚類之間出現過度競爭的情況,放養魚苗時必須精確計算每種魚所占的比例。


比如當湖中藻類過多時,就應該減少鱅魚的數量,多放一些鰱魚,因為鰱魚吃藻量更大。而要根據藻類數量來調控不同魚類的比例,首先需要清楚掌握湖中現有魚量,這也非常困難。


我們知道魚類季節性很強,每年春天都是它們的產卵高峰期,這時魚苗數量會迅速增加,但很難精確統計每條魚產下了多少卵。


進入冬天后,溫度降低,部分魚類就會隱藏在湖底冬眠,更加不易被人發現。


再加上千島湖地形複雜,存在各種地貌環境,最大水深達110米。魚類可以靈活利用地形避開人的統計。所以準確掌握千島湖中魚類的數量可以說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任務。


正因為統計魚量非常不準確,每年放養魚苗就成了一個頭疼的問題。專家和漁民們也在積極探討解決方案,爭取能更科學合理的進行魚類放養,既能淨化水質,又不影響生態平衡。


03、千島湖「兩大難」之「捕魚難」


放養魚類已經夠難的了,而在千島湖進行捕魚,難度還要更上一層樓。


首先,由於這些魚類多是為了治理水質而養殖的,不能隨意捕撈,必須遵守較為嚴格的規定。


比如體型未達標的小魚就禁止捕撈。但一網打盡的時候很難只挑選出符合標準的大魚。捕上來後還需要花時間進行分揀,增加了漁民的工作量。


此外,千島湖中的魚類經過長期的淘汰篩選,個頭巨大的大魚已經非常狡猾,對湖中的地形路線了如指掌。


它們輕車熟路地躲避漁船和漁網,成功逃脫被捕的命運。而且這些老魚多能長到上百斤,要等6、7年才能長到這個體型,漁民們求之不得。


最後,千島湖的複雜地貌也增加了捕魚的難度。湖中存在各種深淺不一的地形地貌,最大水深達110多米。


漁民很難用統一的捕魚方法就能打撈到魚類。為了捕撈到更多魚,他們不得不嘗試各種新奇的捕魚方式,付出了額外的時間和人力成本。


儘管捕魚異常困難,但漁民們還是咬牙堅持,並不對此過多抱怨。


因為他們深知這些魚對維繫千島湖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只有把魚量控制在合理範圍內,才能使千島湖的水質持續改善,也才能讓自己的後代長期在此生存。


04、「魚保水計劃」的成效


經過多年來的治理,千島湖的水質已大為改善,達到了游泳和飲用的標準,甚至比一些自來水還要好。「魚保水計劃」起到了明顯的正面效果。


根據統計數據,鰱魚和鱅魚每增重1公斤,就能吞噬掉約40公斤的藻類。它們對藍藻水華的治理效果已經得到科學驗證。


著名水產專家曾出版專著,詳細記錄了這兩種魚對千島湖藍藻治理的巨大貢獻。


在魚類的吃藻作用下,千島湖的營養狀態明顯好轉,藍藻水華的發生頻率也大為降低。光靠魚的自然生態淨化,就幫助千島湖免於再次變成污水池的命運。


這對其他類似湖泊的治理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當然,水質改善也得益於環保部門和專家的科學調控。他們根據水質和魚量變化及時調整放養數量,使之保持在合理水平。同時也定期對水質進行監測,以便及時發現問題。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千島湖恢復了生機,成為賞魚、遊玩的絕佳去處,吸引著各地遊客的目光。它已經發展成為當地重要的旅遊業基地之一,為周邊居民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我們也要看到,想要永續保護千島湖,還需要政府和居民繼續保持警惕,避免出現破壞性行為,比如亂傾倒廢棄物等。


只有當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我們才能享受到千島湖這一人間極景。


05、人與自然要和諧共生


千島湖的成功治理向我們傳遞了寶貴經驗:人與自然需要和諧共生,這樣大家才能共享美好環境。


在專家的科學指導下,政府部門採取適當手段治理了千島湖的污染。在此過程中,他們充分尊重自然規律,挖掘魚類固有的生態功能,最終讓千島湖恢復了生機。


同時,他們也理解漁民們的實際困難,給予必要幫助,與漁民建立良好溝通,共同克服治理過程中的各種難題。漁民也自覺遵守相關規定,支持環保舉措。


如果人為破壞自然秩序,濫捕濫煞,那最終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大家只有真正尊重自然,與之友好相處,讓科學合理的發展理念指引我們的生產生活,人與自然才能實現和諧共生,共創美好家園。


千島湖的美景今天能夠得以展現在我們面前,來之不易。我們既要珍惜現在的成果,也要為後代保護好這一寶貴資源,讓千島湖的魚和水從今往後,一直清澈見底、和諧共存。

(圖片和數據來源於網絡,具體請自己查證,本文章不代表作者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