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果之王」變成人人嫌棄的「惡果」,獼猴桃到底經歷了什麼

墓史迷蹤 發佈 2023-11-01T11:08:02.006831+00:00

曾幾何時,獼猴桃還被稱作「水果之王」,備受消費者的關注和追捧。然而如今,這顆曾經香甜多汁的金色果實,卻不知何時淪為了人人唾棄的「惡果」。

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方便討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持,我將每日更新優質內容。

文|墓史迷蹤

編輯|墓史迷蹤

「獼猴桃就是最難吃的水果!」

曾幾何時,獼猴桃還被稱作「水果之王」,備受消費者的關注和追捧。

然而如今,這顆曾經香甜多汁的金色果實,卻不知何時淪為了人人唾棄的「惡果」。

這種跌宕起伏的命運,實在不可思議。

我們不禁要追問,這種 180度的巨變,是如何發生的?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究竟何在?

讓我們來探究這顆從「水果之王」淪為「惡果」的獼猴桃,其命運劇變背後的種種深層原因。

一、獼猴桃成為「水果之王」

獼猴桃,一種形似梨子、色如桃子的水果,它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這種水果在中國歷史上已有上千年的記載,唐代詩人岑參的詩句「中庭井欄上,一架獼猴桃」中提到了這種植物,顯示它在唐代只是一種庭院觀賞植物。

到了明朝時期,獼猴桃已經在西北、西南等地山區廣泛野生。

農民會把山上的野生獼猴桃摘下來,拿到城鎮上變賣以賺取收入,山野之間可以看到滿山遍野的野生獼猴桃樹。

1904年,一粒中國獼猴桃的種子被一位前往中國的紐西蘭女老師帶回了家鄉。

六年後,那粒種子終於在紐西蘭的溫暖濕潤氣候下發芽結果。

紐西蘭人覺得這個形似本國的國鳥「幾維鳥」的水果新奇有趣,就給它取了一個具有商業包裝色彩的外文名稱「Kiwi Fruit」,中文名為「奇異果」。

紐西蘭人非常重視這種來自遙遠東方的新奇水果,進行大規模栽培和推廣。

在20世紀70年代,奇異果開始大量出口到歐美國家,一時間在歐美掀起了一股「奇異果熱」,深受當地消費者的歡迎。

紐西蘭的奇異果產業迅速興旺起來,奇異果成為紐西蘭最重要的農產品之一。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在那個時期,獼猴桃的故鄉中國依然無人問津。

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看到奇異果在海外走紅的情況,中國這才意識到作為原產地,自己必須重視這個原生植物的研究開發。

1978年8月,在中國農業部的推動下,河南省信陽市召開了全國性的獼猴桃研討會。

會上提出了進行獼猴桃資源調查和選育兩個重要任務,這標誌著中國正式開始了獼猴桃的選育和推廣工作。

經過科學家的培育選育,出現了比原生種更大更甜的黃心獼猴桃和紅心獼猴桃等品種。

它們的口感和產量都優於野生種,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獼猴桃生產國和出口國,雲南、陝西等地已形成大面積的商業化獼猴桃種植園。

研究表明,獼猴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鈣等多種營養成分,非常有益於人體健康。

在21世紀初,獼猴桃一度成為市場上搶手的水果,深受消費者歡迎。

但是近幾年,獼猴桃出現了被消費者反覆詬病的情況。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二、獼猴桃跌落神壇

曾幾何時,「水果王者」獼猴桃一度觸摸到消費界的巔峰,成為家家必備的時令佳品。

可惜的是,曇花一現地輝煌後,它的口碑直線下滑,從神壇跌落,成為人們口中被詬病的「惡果」。

這一沉浮,將獼猴桃推上了商業化操作的不歸路。

一時間,果農的盲目早采和商販的濫用食品添加劑,讓天然的果實風味一去不復返。

無數消費者買回硬邦邦的果實,即便放置也無法變軟,反而直接腐爛變質。

曾經那麼受寵的水果,如今成了人們不敢碰的「毒藥」,實在令人唏噓。

曾經對這種水果忠心耿耿的「果迷」們紛紛表示,現在的獼猴桃不值得購買,寧可選擇其他水果。

僅十年間,它就從人氣食品跌落成為「惡果」。

瞬息萬變的消費市場,必然淘汰那些不合時宜的產品,獼猴桃的沉浮,反映出商家應順應大勢,回歸天然的生產理念。

讓我們來探究獼猴桃從巔峰到跌落的起因。

三、獼猴桃品質下滑的深層原因

曾幾何時,獼猴桃仿佛一顆閃耀的「流星」,直衝中國消費市場,一時讓人們為其清甜多汁的口感而傾倒。

然而,近年來,這顆來自遙遠南美洲的「毛果」,卻在國內「落魄」了,成為不少消費者集體吐槽的對象。

它究竟從高端水果身上滑落,一落成千丈深淵的,原因何在?

第一個原因是商家的盲目趕摘。

根據業內人士透露,每年7-8月,遠未到成熟期的青白獼猴桃就大量出現在交易市場上,多達數十噸之譜。

部分商家為爭搶銷售先機,置獼猴桃的生長規律於不顧,大肆收購未熟果實,再以「新鮮上市」為噱頭吆喝銷售。

第二個原因是一些不法商家濫用各種化學品

為使外表不佳的青澀果實看上去更大更誘人,這些商家往往私下使用催熟劑、增白劑等物質進行「美容」。

殊不知這些添加劑的殘留會對果肉質量和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曾有消費者反映,吃了獼猴桃後出現嘔吐頭暈,化驗發現果肉含過量農藥。

第三個原因是環境污染。

近年來,工業廢氣、車輛尾氣產生的各種有毒物質越來越嚴重污染土壤和空氣。

這些污染物進入果園,被果樹吸收,對獼猴桃的生長品質造成負面影響。

有專家指出,污染物會影響果實合成香氣和色素的過程,導致果實的天然風味大不如前。

第四個原因是不完善的冷鏈設施。

眾所周知,獼猴桃屬於必須低溫運輸的敏感水果,但我國多數地區的冷鏈物流還比較薄弱。

獼猴桃採摘下來無法得到及時有效地低溫儲藏,內部積聚的促老化氣體會加速腐爛,最終導致口感堪憂。

業內人士指出,成熟後獼猴桃果肉中會產生大量促老化氣體,如果不能迅速冷藏,果實很快就會呈現糟糕狀態。

可見,商家的盲目採摘、濫用農藥、環境污染,以及儲運設施的不配套,所有這些因素造成了獼猴桃從天之驕子滑向地獄的過程。

如今,消費者已對國產獼猴桃失去信心,行業想要重拾榮光,就必須從根本上消除這些負面因素,讓獼猴桃的天然美味回到記憶中。

四、捨棄次品引進科技 再造「水果之王」

獼猴桃曾風靡一時,深受消費者喜愛,可如今業內人士卻收到消費者的強烈抱怨,質量不達標的獼猴桃比比皆是。

究其原因,政府監管和企業自律欠缺是主因,要重新樹立獼猴桃的品牌形象,必須從多個方面入手。

政府相關部門應建立嚴格的質量標準,對獼猴桃的種植、儲存、運輸、銷售等環節進行把關和監督,杜絕不合規操作。

可以引入第三方檢測機構,定期對獼猴桃進行抽查,查看有無使用禁用物質強制催熟。

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暫停相關企業資質,直至整改達標。

對於嚴重或多次違規的企業,應給予重罰乃至吊銷執照的嚴厲處罰,以儆效尤。

同時,要大力支持果農引入先進技術,實現標準化、規模化智能化生產。

例如引入無人機巡查果園,利用傳感器測試果實成熟度,用機械臂代替人工採摘,以減少損傷。

這需要政府通過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手段給予支持,幫助果農更新設備。

企業要提高自律性,不得使用任何非法添加劑強制增大果實,更不能收購未成熟的果實。

關鍵環節應設置質檢員,如採摘時進行果實成熟度檢查,入庫前抽查損傷率。

要建立完善的質量追溯體系,讓消費者可以隨時了解果實從種植到銷售的全過程,包括地塊位置、施肥記錄、採摘時間等詳細信息。

同時,應加強品牌宣傳和營銷,樹立優質形象,可以與知名電商合作,推出線上直播帶貨,讓消費者見證全過程。

消費者要提高識別力,選擇果形飽滿、表皮紅潤、果蒂平整的獼猴桃,並關注商家的信譽度,買家好評率等指標。

用購買力支持正規優質產品,也會對其他主體形成良性激勵。

若發現問題,要及時進行投訴和舉報,同時,通過消費者協會等途徑,對整個行業品質提出更高要求。

只要政企果農各盡其責、相向而行,就一定能讓這曾經的「水果之王」重拾榮光。

相信通過科技賦能、規範管理,新生的獼猴桃必將甜美多汁,深受消費者歡迎。讓我們一起行動,共同見證這一天的到來!

只有各方齊心協力,持之以恆推進改革創新,才能讓這顆水果之王重回巔峰。

獼猴桃的未來充滿變數。政府監管能否到位?商家的經營手段是否合理?消費者的選擇又會如何影響產業?這些問題都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也許時間能給我們答案,但現在各方都在努力尋找平衡點。

讓我們拭目以待,相信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獼猴桃是否能重回輝煌,關鍵在於我們是否用智慧引領產業變革。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