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耀眼的「時尚女魔頭」,50歲從零開始「優雅轉身」

南方都市報 發佈 2023-11-02T19:43:16.469897+00:00

一個曾在時尚媒體界工作二十年,在業界有「時尚女魔頭」之稱,49歲離開職場高位,50歲從零開始創業,經歷了挫折谷底與涅槃般的轉身,活出了優雅的底色;另一個則是馳騁在娛樂經紀圈、綜藝圈、直播界、大碼女裝領域的「80後」跨界大咖,不為自己設限,敢於嘗試各種可能性,活出了自信與光芒。

一個曾在時尚媒體界工作二十年,在業界有「時尚女魔頭」之稱,49歲離開職場高位,50歲從零開始創業,經歷了挫折谷底與涅槃般的轉身,活出了優雅的底色;另一個則是馳騁在娛樂經紀圈、綜藝圈、直播界、大碼女裝領域的「80後」跨界大咖,不為自己設限,敢於嘗試各種可能性,活出了自信與光芒。

10月29日晚PAGENONE五道口店讀者雲集,人氣爆棚。《優雅轉身》一書的作者曉雪和嘉賓楊天真與現場讀者一起,分享了人生選擇、女性成長以及如何抵抗職場焦慮等話題。這兩位都曾經歷過職場的跌宕起伏和眾多的「第一次」勇敢嘗試,「勇氣」兩個字,成為分享會現場的關鍵詞,她們面對人生挫折和人生新生的通透智慧,感染了線上線下眾多讀者。分享會由趙曉鹿主持。

新書分享會 左起:趙曉鹿、曉雪、楊天真

勇於接受挑戰,開啟新的征程

「這是我的第三本,和前兩本書很不同,我終於在53歲這一年,有勇氣寫出了自己成長中的那些迷茫猶豫和掙扎反覆。」 前ELLE中國版主編曉雪,十餘年前曾憑藉《優雅》一書,將美、時尚、優雅的生活態度與生活方式帶給了眾多女性朋友,影響了一代都市女性的成長。如今,她攜新書《優雅轉身》,用轉型後的新身份——自媒體人、優雅精神代言人,真誠向廣大讀者袒露自己跨越數十年的成長故事。新書問世不到一個月,已穩定占據當當網新書總榜前列,讀者反響熱烈。

《優雅轉身》作者曉雪。

在活動現場,曉雪首先分享了新書《優雅轉身》的緣起。曉雪坦言,「轉身」這個詞對她個人而言,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當她從職場舒適區進入未知的職場盲區,一切從頭再來時,經歷了人走茶涼的挫折谷底,也體驗過不自信的迷茫躊躇,感覺自己的生命突然由原來填滿內容的紙變成了一張白紙,從曾經熟悉的鏡頭後轉向如今陌生的鏡頭前,從選擇別人到被別人選擇,這個轉變讓她遇到了很多挑戰,特別是在自信心方面。她講述了如何克服不自信並用500天時間學會在鏡頭前做到放鬆,這是一個痛並快樂著的過程。

嘉賓楊天真。

楊天真也分享了她「轉身」的故事,在從幕後轉到幕前的過程中,她曾一度不太接受自己被貼上「藝人」的標籤。但在意識到自身的身份已經發生轉變,不再是藝人的經紀人,而自己已經走到鏡頭前時,她逐漸接受自己的新角色,並全力做到最好。

曉雪希望這本新書能夠給所有處於人生轉折點的女性朋友以勇氣——不管是29歲、39歲、49歲,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職場的不確定性、人情的冷暖、生活的迷茫。但只要我們每個人勇於接受挑戰,勇於開始新的征程,就沒有什麼是來不及的。

優雅是「接納不完美的淡定」

作為優雅精神代言人,曉雪這些年一直在身體力行,為「優雅」正名。在她的影響下,眾多女性讀者已將「優雅視為一生的必修課」。她在活動現場和大家分享了自己近些年對「優雅」更為豐富的人生解讀。在這幾年創業過程中,一直處於被選擇的狀態,被合作商選擇,被廣告方選擇;有時被選上了,有時沒被選上。曉雪坦言,後者實際才是人生常態,可能會感覺不舒服,但這種不舒服會讓人得到成長,或者說能更淡定地面對生活。

曉雪說,姥姥對優雅的定義——「優雅是追求完美的心氣和接納不完美的淡定」,她在二三十歲的時候一直沒讀懂,直到人至中年,經歷了更多的人生跌宕時,她才逐漸領悟。姥姥口中的「接納不完美的淡定」,是指落選並不是壞事,只是人生的一面而已,如果接受它的話,你會活得更自在。

對於此,楊天真也談及自己的認識。她在自己35歲,公司的藝人經紀事業做得蒸蒸日上時,宣布不再從事經紀人相關的工作,「我那個時候,已經坦然於未完成。不是每件事情都要做成理想中的樣子才算可以,什麼讓你快樂和有投入感,自己最清楚,不是別人的評價和別人對你的期待。我在成長過程中克服了一個很大的東西,叫作『別人對你的期待』。」

楊天真認為,人一定要學會向內看,問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想過什麼樣的日子。當我們把自己理順了,知道哪些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即使前面的路不順,只要順著自己的初心走,會把結果看得比過程淡很多。

接觸真實的世界,找到自己的道路

對於如何在職場上獲得轉型的成功,其中的力量與勇氣從何而來,在活動現場,兩位嘉賓和現場讀者真誠作了分享。

楊天真談到,她的自信來源於她從小就生活在父母的支持和開放式的家庭教育環境中,這讓她很早就獲得了自主意識,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校里,她一直都扮演著解決問題的「關鍵人」角色。「我會非常尊重自己的欲望,不管是什麼欲望,我都會選擇用合理的方式來實現它,並為自己的決定承擔後果。而關於自己適合做什麼,是需要與真實世界進行碰撞的,真實會讓人獲得巨大的行動能量。曉雪老師在新書里,就講了很多她如何觸碰真實生活的故事,這是很寶貴的。」

曉雪則分享了自己如何面對高考的失利,以及後來如何通過閱讀和做不同的兼職工作,來和真實世界進行接觸與碰撞,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這些經歷讓她在職業生涯初期,獲得了與人打交道的情商訓練,在面對職場困境的韌性方面也獲得了成長。

如何面對職業困境?尊重內心真實的選擇

在談及現場讀者很關心的問題,即如何面對職業困境時,曉雪動情講述了當年在決定離開ELLE時的內心歷程。她一直崇尚匠人精神,覺得一輩子只干一件事,把事情做到最好,是最理想的;但當做到第七八年的時候,內心開始有了一點疲倦感,突然對最愛的看秀,不那麼有熱情了,職場的「圍城」效應開始顯現,原來最愛的工作,已不太能給自己帶來激情,逐漸想給自己換一種活法,雖然當時並不知道那個活法在哪裡。對於此,她表示,不後悔就是正確的選擇。

楊天真也分享了她之前遇到的職業困境。在當經紀人的過程中,有一段時間一直處於比較負面的情緒內耗,讓她感到工作失去了價值,因為大部分時間都在解決內部的問題,而不是推動事情的發展。她選擇通過旅行來發現更多新的靈感和生活可能性。在這個過程中,她不斷地給自己空間,去面對問題,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方法。「我自己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在真實的回饋真實世界中所做出的真實的內心選擇。」

購物或內修,何為擺脫焦慮的良方?

活動最後,兩位嘉賓分享了各自擺脫內心的焦慮的方式。楊天真認為,通過購物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一些焦慮感,畢竟這種方式不會麻煩到別人,自己就可以完成。然而,購物並不是終極方法,當真正遇到對自己造成困擾的事情時,通過寫作,把它們記錄下來,梳理一遍事情和自己的感受,從而發現一些問題的細節,這是一個很好的和自己對話的過程。

曉雪則主張用內修來克服焦慮,「通過買包來緩解壓力,我在40歲以前特別認同。但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發現這個方法的作用會變小。舉個例子,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買一個包能高興半年;而自己到了40歲時,可能高興兩個晚上就過去了。再往後,就得自己不斷尋求新的價值,這是我們每個人成長中特別有意思的事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