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關注福州,福州給世界看什麼?

福州日報 發佈 2023-11-03T07:48:51.799885+00:00

整治後的流花溪水清岸綠景美。記者 林雙偉 攝3年前,「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上發出的《福州倡議》振聾發聵。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永恆主題,一條條倡議勾勒出城市未來的模樣。3年後,「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揭曉首屆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上海獎)。

整治後的流花溪水清岸綠景美。記者 林雙偉 攝

3年前,「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上發出的《福州倡議》振聾發聵。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永恆主題,一條條倡議勾勒出城市未來的模樣。

3年後,「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揭曉首屆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上海獎)。作為中國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福州再次吸引全球目光,一座加速崛起的現代化國際城市成為新標杆。

設置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旨在表彰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的城市,為實施聯合國人居署重點領域工作和旗艦項目以及全球城市監測框架搭建平台。

福州何以成為全國唯一、世界焦點?從四個實踐,可以透視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福州方案」。

位於福州濱海新城的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匯聚眾多數字企業。記者 陳暖 攝

綠色發展 潮湧東南

城市之問:經濟社會發展中,如何實現經濟增長、環境保護和創新發展多方共贏?

福州實踐:可持續發展戰略——以經濟穩定持續發展為基礎,聚焦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加速經濟轉型升級。

「2016年至2022年,福州GDP從977億美元提升至1830億美元,短短6年就翻倍了!」人們的感嘆背後,是一條經濟可持續發展之路。

經濟可持續發展,底色如何?打開福州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圖譜,足見綠色經濟蓬勃壯大。

位於福清的三峽海上風電場氣勢壯觀。記者 林雙偉 攝

碧海藍天中,「大風車」迎風矗立,點亮萬家燈火。今年夏天,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在三峽集團福建海上風電場併網發電。

徐徐轉動的風葉推動我國海上風電產業可持續發展。「這是目前全球範圍已投產的單機容量最大、葉輪直徑最大、單位兆瓦重量最輕的海上風電機組。」三峽集團福建公司副總經理劉建平說,單台機組每轉動一圈可產生電量34.2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約5.4萬噸。

機組的「出生地」福州,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推進福州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福州市碳達峰行動方案》接連發布,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步履穩健、亮點紛呈:

這裡有一股股「追風逐日」的綠色能量。福清核電6號機組、國能連江電廠2號機組、永泰抽蓄機組等先後投產發電,東方電氣等燃料電池龍頭企業強勢落地。

這裡有一系列「向新而行」的綠色探索。福州實現全國首宗海洋漁業碳匯交易,建立全國首個海洋漁業碳匯交易平台,頒發全國首張藍色碳票。

經濟可持續發展,動力是什麼?觸摸福州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脈搏,數字經濟強勁有力。

20多年前,一個「點擊滑鼠」的暢想在福州萌發,掀起建設「數字福建」的熱潮。華為、百度、網龍……一家家數字經濟企業或從福州啟航,或選擇福州落腳,讓大數據、物聯網、新型顯示等數字產業成鏈成群。

在無邊的大海,過去漁民要用小本子記錄哪裡有魚、哪裡使用拖網。隨著全國首幅漁業專題電子海圖在榕推廣應用,漁民在一個終端上就能掌握無數相關信息,包括氣象、水文等更豐富的內容。

福州智慧海洋空間基礎數據創新研究院院長陳磊說,這幅「圖」將賦能福州、福建的海洋經濟發展,不僅為漁船提供生產參考信息,還為漁業企業提供智能化決策支持和管理服務;帶動電子海圖產業發展,引導下游生態產業落地……

數字已融入城市發展的各領域,「數字福州」拔節生長。2022年福州數字經濟規模超6100億元,占GDP比重超50%;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連續6年在榕舉辦,成為高質量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平台。

潮起東南,聯動全國,擁抱世界。今日福州,加「數」前行,向著「打造數字應用第一城」的目標奮力奔跑,全力打響「數字福州」國際品牌。

晉安公園讓市民暢享綠色生態福利。記者 陳暖 攝

全域治水 一城安瀾

城市之問:城市發展建設中,如何守住安全韌性的防線?

福州實踐:水系治理——綜合實施山洪防治、淤泥清理、內河擴寬、增加調蓄能力、提升城市管網等,打造安全韌性的城市。

「幾年前外地親戚朋友來福州,都不敢帶去附近溜達。現在家門口就是風景,他們可羨慕了!」「老福州」溫美姜的獲得感,來自樓下一條「垃圾河」的蝶變。

三面環山、閩江穿城的福州,與水有著天然的親近,但也易受自然災害的侵襲。面對城市內澇和水體黑臭等現象,福州展開了一場與水有關的全新探索。

溫美姜點讚的流花溪,就是這場探索中的典範。作為水系綜合治理的重要內河之一,全長超4.3公里的流花溪,通過對症施策,已從「傷病滿身」變為活力新生——

暢通水道,征遷開挖同步進場。原先狹窄的河道被全線拓寬為15米至80米,並與上游洪灣河金山公園段、浦上河、台嶼河及烏龍江「牽手」。

清理淤積,全面消除黑臭癥結。曾經被垃圾和水葫蘆占據的河道,隨著63.8萬立方米廢棄物消失不見,水質及河道行洪能力顯著提升。另外,沿線古榕等樹木一併加強保護,用心呵護生態。

截流污水,串聯全線截污系統。結合沿線征遷,全長約8.7公里的截污管全部埋好,21個污水排口全面收歸。頂管和埋管時更是因地制宜,把原本流進河道的污水送至污水廠統一處理,一改「半條清流半條黑」的窘境。

治理流花溪,更在「景」上做文章。香積煙雨、流花疊影、荷印夢櫻……十里畫廊上,共計喬木9000多株,新增景觀步道9公里、綠化17.6萬平方米,重現「飛花逐流水」的景色。

舊貌換新顏的流花溪,讓片區防洪排澇能力和抗災能力顯著提升,為沿線13.3萬居民營造安全宜居韌性的城市住區。這條河道早已成為市民的休閒之地,在兒童樂園內嬉戲,在步道上慢行,還能坐遊船,共享愜意時光。

如果內河旁的一條條慢道和一片片綠植會說話,一定會向大家講述福州水系治理的「一千零一夜」。

為把「臭水」變成百姓家門口的「福水」,福州將內澇治理、黑臭治理、污染源治理、沿岸景觀建設、水系聯排聯調5件事通盤考慮,139條內河共295公里河道整治同步實施:清淤200多萬立方米,排查城區2500公里雨污管網,「揪出」內河沿岸污染源3343個,加上主要流域防洪工程建設、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城區水系聯排聯調中心「一龍管水」以及「雙河長制」「河長日」「護河愛水、清潔家園」行動等,全面提升河湖水系治理水平。

圍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的目標,福州聚焦民生所盼,打出治水組合拳,變水患為水利,為全市800多萬居民打造一個安全韌性的新家園。

福道在綠樹叢中蜿蜒。記者 林雙偉 攝

樂享山水 出門見園

城市之問:城市空間建設中,如何打通親山樂水的「最後一米」?

福州實踐:千園之城——建設福道、郊野公園、串珠公園和口袋公園,將山水人城融為一體,打造綠色低碳友好的生態城市。

「過去『看山不進山、見綠難享綠』,現在是身在城中可享山林秘境。」在福州軟體園工作的倪婷說,漫步郊野福道,與大家擦肩而過的可能是數字領域人才。

福州城區坐擁58座山體和139條內河,城市建設一度面臨挑戰:綠色空間、公共空間難以滿足市民和遊客的需求。如何破題?福州展開「千園之城」建設行動,在構建生態廊道、實施生態修復、塑造城市廊道等方面作出積極嘗試。

市民在福道健身。記者 林雙偉 攝

2016年開建的福山郊野公園,通過20公里郊野福道,連通3座山體、36個景觀節點和周邊住宅區、軟體園區。山間草長鶯飛,福道綿延起伏,市民自得其樂。在這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生態優先,青山綠水得到精心保護。公園建設依山就勢,以人工作業、預製裝配、生態修復、海綿消納等措施,杜絕破壞環境的行為。該公園是中心城區生物多樣性指標最豐富的區域,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鳥類有20種。

以人為本,市民遊客共享山水之樂。公園努力做「減法」,全線坡度步道小於8%,寬度為4米至6米,為老、幼、殘消除障礙;用心做「加法」,大眾茶館讓沿途茶香四溢,生物多樣性科普中心成為研學活動的理想場所。

市民在公園內體驗智能座椅的無線充電功能。記者 林雙偉 攝

數字加持,「千園之城」植入綠色密碼。公園在全國率先上線「綠色能量」積分兌換和健步打卡的互動功能,依託智慧遊園系統增設智能座椅、智慧公廁等,並運用信息技術為安全監管加碼。

「福山郊野公園帶來的生態福利,已經成為生活生產中的『剛需』。」倪婷說,軟體園內的企業都喜歡面朝公園設置會客區,甚至有些項目是在郊野福道上談成的。

和許多人一樣,倪婷喜歡在福山郊野公園鳥瞰城市——福道蜿蜒盤旋,給城市繫上了靈動的綠絲帶;公園星羅棋布,串起市民家門口的幸福生活……這座「千園之城」,推窗見綠、出門見園、行路見蔭。

2016年以來,福州構建起涵蓋自然保護地、閩江流域、公園綠地、街頭綠地等內容的公園體系。1370公里福道,串起山體公園、串珠公園和口袋公園,1400多個小公園舉步皆達。截至2022年底,福州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4.83平方米,公園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5%。

七溜八溜,不離福州。當下的福州,城在山水中,人享山水福,盡顯生態之美、發展之美。

老人們學習剪紙。記者 林雙偉 攝

共享成果 幸福溫暖

城市之問:城市社區更新中,如何讓市民享受更多改革發展成果?

福州實踐:可持續社區——關注所有市民的需求,開展適老化、適兒化、無障礙改造,打造可持續的全齡友好城市社區。

「之前還為午餐犯難,現在不僅一日三餐都不愁,生活越來越豐富。」八旬獨居老人邱玉珍的幸福感,來自福州可持續社區的建設。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推進城市更新,發展公共服務,補齊民生短板,完善安全保障體系,營造更加安全、文明、美好的城市環境。」3年前,「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上發出的《福州倡議》,如今已是有福之州的真實寫照。

城市普遍存在養老困境,福州創新實施「長者食堂·學堂」計劃,讓幸福養老有「知」有味——

「我們社區的『長者食堂·學堂』開闢了多功能活動室、書畫室等區域,『健康小屋』每天安排不同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來坐診。」邱玉珍享受著在鼓樓區大凰山社區的生活,還發揮專長和餘熱,指導社區「花開鳳凰」舞蹈隊的表演,詮釋了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有福之州 幸福老人」的風采。

目前,全市長者食堂有500餘家,而且不斷深化「長者食堂+」模式,積極融入健康監測、文體娛樂等服務,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豐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本月初剛開放的晉安湖星際兒童樂園。記者 陳暖 攝

城市規劃多是「成年視角」,福州還全面推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全力實現有福「童」享——

日前,晉安湖星際兒童樂園免費開放,吸引不少親子家庭嘗鮮。公園裡,16項體驗設施各有趣味。月球漫步、水星漫步、休息座椅、聲光電敏捷器等,讓孩子們潛移默化學習科學知識,星際廊架遊戲組合、星際轉網、飛船滑梯組合等項目將拓展想像力、探索求知慾進行到底。

公園遊樂及研學配套設施適兒化改造,是福州第一批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建設項目,目前已啟動35個重大項目。

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不僅有項目的支撐,還有基層的探索,南街街道突出「激活資源稟賦」特色,為兒童帶來常態化服務;還有受眾的參與,福州廣泛招募「榕城小規劃師」,鼓勵少年兒童表達想法和願望,增強兒童幸福感。

老年人、殘疾人、孕婦等行動障礙人士的需求往往容易被忽略,為此福州編制專項規劃、推出行動計劃,提升無障礙設施品質,獲評「全國無障礙環境示範市」——

方便輪椅進出的坡道和高差坡化處理、可以「一鍵求助」的多功能智慧燈杆、「雙C」弧形物理阻隔實現人車分流、無障礙衛生間裡微微傾斜的鏡面方便輪椅人士使用……在「福瑞社區10分鐘生活圈無障礙改造示範區」,110項大大小小的設施在細微之處彰顯溫情。市民黃先生賣掉別處的房子,帶著患病女兒搬到這裡居住。「我經常要帶她去醫院看病,以前住的小區無障礙設施不到位,出門比較麻煩,搬到福機新苑後,明顯感到小區對殘障人士很友好,生活的幸福感增加了不少。」

目前,福州已實現新建城市道路、公共建築、居住區和居住建築等重要場所的無障礙設施設置率100%的目標。

老有頤養、幼有善育、殘有所助……群眾身邊的幸福事還有不少。「溫暖榕城」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城市發展的方方面面,在實現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同時,不斷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幸福觸手可及,讓暖流持續涌動。(記者 莫思予 蔣雅琛 孫漫 謝星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