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垻高185米,能把長江攔截了,魚類又是怎麼翻越過去的呢

科學知識點 發佈 2023-11-05T10:18:22.827819+00:00

人工修建的大壩,在人類的基建領域看來,是豐功偉績是歷史豐碑,但是對於自然水體的生物角度來說,是難以逾越的天塹,三峽大壩的壩體總高度達到了185米,如果按照普通居民樓房的三米一層的高度計算,相當於60多層樓的高度。

人工修建的大壩,在人類的基建領域看來,是豐功偉績是歷史豐碑,但是對於自然水體的生物角度來說,是難以逾越的天塹,三峽大壩的壩體總高度達到了185米,如果按照普通居民樓房的三米一層的高度計算,相當於60多層樓的高度。

而且這是人為堆疊起來的高度,使用150年都不會垮塌的堅固混凝土鋼筋打造,直接把奔流不息的長江攔截了,在這種人類看到了都要震撼的巨大工程面前,原本要游經這個區域的魚類,該怎麼翻越過這麼高的水壩呢?

關於三峽工程,一直都有讚嘆和爭議交織,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尤其很多網友也有質疑,自古大禹治水都是疏導而非堵塞,人為建造這麼巨大的壩體攔截江流,會否對自然環境造成影響呢,尤其是長江流域的豐富的魚類,因為這個大壩,很多魚類是否會面臨生態環境的威脅呢?

國家之所以能下決心建造這座宏偉的大壩,自然會考慮和論證權衡它的利弊,最終會選擇對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最為有利的方案來實施,因為三峽這樣的水利工程,都是惠民工程,國家之所以花費大力氣去修建,就是為了造福人民,否則沒必有費這麼大的力氣,還要平添爭議。

先不贅述三峽大壩給長江流域和下游帶來的防洪減災,以及通航和灌溉,再有補充電力資源等方面提供的便利和助力,簡單探討一下,高達185米的大壩高度,讓魚類是否因為高山阻隔,無法翻越,導致魚類無法暢遊和巡遊繁殖?

這一切專業的水文專家和漁業專家以及技術工作者,都在密切觀測和進行保護,長江的珍稀魚類,也經過相關的部門的人工干預飼養等,保留一定的種類繁殖,當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魚類已經消失和滅絕了。

但是一些需要每年洄游產卵的魚類,天性使然必須逆流而上,即便面前阻攔著一座高高聳立的大壩,這些魚兒並不考慮那麼多,只是會一次再一次嘗試飛躍,試圖在每一次的嘗試中,逐漸找到水流和巨大漩渦的借力點,成功飛躍過去。

當專家們用水下攝像機看到這些場景,也不禁深深震撼和感動。因為人工修建的大壩,魚類對於原本熟悉的長江,變得非常陌生,這裡橫亘的巨大壩體,讓很多魚類都難以尋找到原來熟悉的路線,甚至有很多魚類最終是無力翻越,只能選擇在陌生的環境下繼續勉強適應。

科學家們和漁業專家也在尋找,能幫助水生動物和魚類適應這個新環境的辦法,通過觀察魚類的本能和生存習慣等,引導和干預,並且創造適合魚類生存的新的環境,讓長江流域的魚類能夠找到新的棲息地,適應現在的環境變化,從而不至於影響魚類的繁衍生息。

三峽大壩建造完成轉眼就過了幾十年的時間了,在這段時間裡,長江里有很多珍稀的魚在驟減甚至消失,這也讓環境保護和魚類專家都非常痛心,屬於我國長江流域的珍稀魚類,一旦消失將會是漁業資源的重大損失,也是生態鏈的變化,雖然暫時看不出來影響,但是從長遠發展來看,還是有著蝴蝶效應。

因此國家也非常重視長江的漁業保護,已經早就發布了長江流域幹流和支流的禁漁十年的政策,還有相關的管理部門負責監督,經過幾年時間,現在長江里的魚群又開始恢復了生機,很多大魚躍出水面,魚群在江面追逐的場景,在很多位置都再現了,這也讓有幸目睹的群眾感到欣喜和振奮。

雖然長江中因為這座人工的大壩,導致自然的水體和江流受到一定的改變,但是從大壩給人民群眾帶來的益處來衡量,還是非常了不起的巨型水利工程。

當然長江中的魚類因為翻越不過去這座高聳的水壩,而讓很多專家也萬分焦急,但是解決問題的時間和辦法,都是在不斷努力中逐漸凸顯出來,相信經過幾代魚類的習慣和努力,對於長江的新環境,以及江流的新的規律,會讓長江里的魚兒形成新的記憶和生存習慣,也能在國家的干預和保護之下,形成更好的生態發展環境,帶來更多的好消息。

現在關於三峽大壩的爭議,依然存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座大壩給當地的經濟發展,旅遊業,以及周邊省份的電力補充,都帶來了很可觀的助力,也讓世界看到中國大型水利工程的承建能力和先進水平,同時也是中國發展綠色、可持續發展新型能源的成功嘗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