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三國第一軍事家、政治家,為什麼他卻始終未能統一三國?

明日的太陽1 發佈 2023-11-05T19:02:25.904583+00:00

中國文學經典之一,《三國演義》相信大多數人都有所了解,即使沒有親讀過,也多半在電視劇或其他媒體中領略了三國歷史的風采。在三國歷史上,最為傑出的人物之一莫過於智慧卓絕、忠誠無疆、鞠躬盡瘁的諸葛亮。他幾乎成了中國古代賢臣的典範:聰慧絕頂,忠誠無二,輔佐幼主,竭盡全力。

中國文學經典之一,《三國演義》相信大多數人都有所了解,即使沒有親讀過,也多半在電視劇或其他媒體中領略了三國歷史的風采。在三國歷史上,最為傑出的人物之一莫過於智慧卓絕、忠誠無疆、鞠躬盡瘁的諸葛亮。他幾乎成了中國古代賢臣的典範:聰慧絕頂,忠誠無二,輔佐幼主,竭盡全力。他不僅在劉備流亡十餘年間,確立了蜀漢在三國格局中的一席之地,還在劉備去世後,繼續輔佐劉禪長達二十餘年。因此,如果說古代大臣有完美的典範,那諸葛亮無疑是其中之一。



然而,即便是這個近乎完美的角色,也並非人人景仰。例如,著名文學家魯迅曾評價諸葛亮為「多智近妖」。顯然,「多智近妖」並非褒義之詞,因為魯迅認為《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描寫過於誇張,使他的智謀被描繪得有些超凡脫俗。此外,許多協助君主一統天下的謀士將領也對諸葛亮頗有微詞。明朝時期甚至流傳著「一統天下劉伯溫,三分天下諸葛亮」的說法。顯然,從功績的角度來看,輔佐朱元璋一統天下的劉伯溫勝過只掌握三分之一國土的諸葛亮。因此,諸葛亮雖是傑出的臣子楷模,但劉備父子在他的輔佐下,並未實現統一三國的偉業。那麼,為何諸葛亮未能完成統一三國的任務呢?



首先,不是不願,而是不能。諸葛亮早在隆中就明確了最終恢復漢室、統一天下的戰略目標。也就是說,他的戰略目標始終如一,那就是協助劉備父子一統天下。因此,當蜀漢成功占領一部分領土後,諸葛亮從未滿足於蜀漢政權的偏安一隅。相反,自占領四川以來,他多次率領軍隊北伐,試圖完成統一大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六出祁山的戰役。然而,蜀漢國力本就脆弱,多次的北伐導致國力大量耗費,使其成為三國中最弱的勢力之一。



但三國時代的競爭依然是綜合國力的較量。以四川盆地為根基的蜀漢政權,不僅領土較小,人口和資源也稀缺。除了沃野千里的四川盆地外,大部分領土都是山區,土地貧瘠,幾乎無法為政權提供足夠的賦稅。這使得蜀漢政權除了四川外,其他地區都成為國家的負擔。因此,蜀漢政權的國力一直相對較弱。在三國政權穩固的情況下,沒有一個勢力有能力輕易擊敗其他兩個國家。儘管諸葛亮盡力而為,卻無法徹底摧垮對手。



其次,三國時代英雄輩出,諸葛亮雖然傑出,但並非唯一的風雲人物。同他同時代的眾多人物都擁有卓越的能力。無論是蜀漢、魏國還是東吳,都有出色的將領和智謀之士。這些英雄們無一弱於諸葛亮,而面對如此多的優秀對手,諸葛亮雖然屢次取得勝利,但卻無法完全擊敗他們。



最後,即便是近乎完美的諸葛亮也並非全能之人。他雖然卓越,但不可能無所不能。他為了蜀漢政權,總是親自處理各項事務,卻未能培養出年輕的政治和軍事領袖。在劉備時代,蜀漢政權的謀士和將領與魏國和東吳相比毫不遜色,五虎上將等人名聲赫赫。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些英勇者逐漸老去,蜀漢政權卻未能崛起新的領袖。諸葛亮雖然傑出,但一人難以承擔所有責任,戰爭需要團隊的協作,單憑一個人是無法完成統一全國的偉業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