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碑林||絲路弦樂」博物館之夜音樂沙龍在西安舉行

魅力碑林 發佈 2023-11-06T20:24:26.588220+00:00

品味絲路多元文化,聆聽大唐盛世弦音。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人民群眾文化自信,加強文物活化利用。

品味絲路多元文化,聆聽大唐盛世弦音。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人民群眾文化自信,加強文物活化利用。10月10日,由西安文化和旅遊局、西安市文物局指導,西安市碑林區文化和旅遊體育局(文物局)、陝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西安市碑林文旅集團主辦,開源證券投資者教育基地、西安市興慶宮公園協辦的「絲路弦樂」博物館之夜音樂沙龍在陝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舉辦。

作為第七屆「夜碑林·悅生活」夜遊嘉年華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活動以千年歷史為背景,將絲路文化與古典雅音交融,讓文物從博物館的「傳統陳列」,融合活化成為公眾心中的「鮮活形象」,為打造彰顯中華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的發展目標貢獻碑林力量。

再現「舞衣雲曳影

歌扇月開輪」盛世之景

「八月平時花萼樓,萬方同樂奏千秋。傾城人看長竿出,一伎初成趙解愁。」自開元十六年(728)年,興慶宮便成為唐玄宗舉行重大典禮、盛大宴會和歌舞活動的重要場所。

斗轉星移,如今的興慶宮公園融合教育、研學、遊覽、休閒等功能,成為城市重要公共文化空間。此次中外交融的音樂沙龍活動舉辦地,位於興慶宮公園內的陝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

此次活動不僅讓喜歡音樂的人有機會進入博物館,也能讓喜歡歷史文化的人,接觸並喜愛上音樂,再一次重現詩中「玉斝(ja)飛千日,瓊筵薦八珍。舞衣雲曳影,歌扇月開輪。」的盛世之景。

打造優秀音樂藝術與博物館

交流合作新模式

唐三彩,盛唐歷史的實物見證,展現了千年之前的絲路文明和東西方文化藝術的交流與融合。

如果文物會發聲,珍藏於陝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鎮館之寶」——唐三彩「鳥歌萬歲樂」(組俑),一定能奏響大唐長安最動聽的樂章。

這八件三彩女俑中,分為樂使、舞伎兩個部分。樂使四人,以排簫、笙、篳篥、琵琶進行伴奏;舞伎四人頭戴鳥冠,腳穿鳥鞋,身著紅、綠、黃三色長裙隨音樂舞蹈,專家認為此組樂舞俑所表演的曲目,正是唐代《鳥歌萬歲樂》 或《天授樂》。

四重奏,西方古典音樂的經典演奏方式,從貴族庭院走向大眾舞台的器樂載體,譽為「提煉的交響樂」「流動的建築」,「抽象的哲學」。當唐三彩遇上四重奏,又會交融出怎樣和諧的樂曲呢?

本次音樂沙龍的現場,便選在這組鎮館之寶旁,共同「組建」了樂隊和舞伎,共赴這場沉浸式的藝術之約。當1000年前的唐樂俑和今天時空交錯演奏完美交融,讓觀眾穿越歷史,奏響文化傳承的美妙華章。

活動中現場,7749四重奏樂團用一首首經典曲目,上演一場古典與現代交響樂,在賞樂之中悅享中西文化的魅力,使更多的觀眾在了解歷史文化的同時,在音樂的美好世界裡得到薰陶和滋養。

「太震撼了!真是一場讓人享受的視聽盛宴,這種中西合璧、詩情畫意的藝術表現形式,著實讓人難忘!」不少現場觀眾發出感慨。

主辦方表示,近年來,碑林區持續推廣傳統與時尚、歷史與現代相結合的文旅融合特色形式,打造立體框架、縱向深入的「夜碑林·悅生活」夜遊嘉年華系列活動,進一步加大夜遊創新力度。此次「絲路弦樂」博物館之夜音樂沙龍,正是通過舉辦有音樂、有故事、有場景、長見識、能傳播的博物館夜遊活動,為眾多市民遊客提供了全新的打開方式,也能進一步拓展博物館功能,更好盤活博物館資源,開拓文化新空間,推動文旅深度融合。以音樂為媒介讓觀眾及廣大文博愛好者們在品味絲路多元文化、陝西厚重底蘊的同時,在音樂的美好世界裡得到薰陶和滋養,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實現文化與旅遊的良性互動。

來源:遇見碑林 | 排版:小王 | 責編:張國偉 張倩 | 總監製:張文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