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偉到底愛不愛國?金雞獎的三大疑團,是時候解開了

紅豬看電影 發佈 2023-11-10T10:23:36.550328+00:00

不過,這個中國內地分量最重的電影獎項。都引發了網友們嘖嘖的槽點,乃至爭議。對中國電影來講,似乎也到了to be or not to be的時刻。

金雞獎落下帷幕。

不過,這個中國內地分量最重的電影獎項。

除了「眾望所歸」的最佳女主何賽飛。

最佳男演員,最佳故事片以及最佳導演。

都引發了網友們嘖嘖的槽點,乃至爭議。



一是榮獲最佳男主的梁朝偉。

獲獎資歷確實是毫無爭議。

可他的致辭卻招來了吐槽:

講得太短了!



事情的起因是年初的。

榮獲終身成就獎的梁朝偉登台,發言不僅長,還動情落淚。

相比之下,金雞獎上的梁朝偉看上去就有點「例行公事」。

因此在許多網友眼中:他似乎不那麼愛國。



二是最佳故事片獎,未能頒發給豆瓣口碑更佳,票房更高的《流浪地球2》。

而是給了烏爾善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

三是最佳導演獎。

同樣,未能授予拿到最佳影片的《封神》烏爾善,以及《流浪地球2》的郭帆。

最後把這個榮譽給了《無名》的導演程耳。

所以,在許多網友看來,這樣的結果被指責為「以圈子搞私權」。

甚至拋出了黑幕、暗箱等質疑聲。



事實真如這些網友所吐槽、爭議:

梁朝偉「划水」?

《封神》和程耳「德不配位」?

面對金雞獎的三大疑問。

下面,我們就來挨個分析。

看看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01、華人頭號影帝的「晚年」爭議

先看梁朝偉。

金雞最佳男主對他意味著什麼?

出身無線藝人培訓班的梁朝偉,人帥眼電。

雖然經常因為嘉玲、曼玉登上娛樂新聞。

但他之於華語電影,身份特殊。



早在1989年,梁朝偉就領銜主演了大師侯孝賢的一代名作《悲情城市》。

他撐起了本片「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悲情內核。

因為飾演的聾啞人,所有獨白全靠眼神輸出。

難度可想而知。

很多年後侯孝賢提到梁朝偉的表演,還近乎寵溺的贊道:

「精準的有點鶴立雞群」。



張愛玲講出名要趁早,那年梁朝偉不過27歲。

而放眼當下華語影壇。

幾乎沒有同齡男演員,能夠達到相近的表演厚度。

1990年,他又出演了王家衛的《阿飛正傳》,這是兩人第一次合作。

片尾,梁朝偉在一個逼仄的房間,閒庭信步地打扮自己。

出場僅三分鐘,結果驚艷全場。

自此成為墨鏡王的御用男主。



90年代中葉,香港電影開始走向衰落。

梁朝偉卻與王家衛接連合作了《東邪西毒》、《重慶森林》、《春光乍泄》、《花樣年華》等經典文藝片。

各大電影獎項拿到手軟。

1987年憑電影《地下情》,梁朝偉首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提名。

此後憑《重慶森林》《春光乍泄》《花樣年華》《無間道》《2046》五次問鼎金像獎影帝(其中四部都由王家衛導演)。




而另一個華語影壇重量級獎項——台灣金馬獎。

也拿了三次。

五座金像,三座金馬,梁朝偉是華語影壇榮獲這兩項榮譽最多的男演員。

直到這次再拿金雞獎,成為中國首個「三金影帝」。



當然,一國最頂的演員,肯定不止「窩裡橫」。

業界公認最具權威與國際影響力的電影節有三個,分別是:

法國坎城電影節;

德國柏林電影節;

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

都是世界電影藝術的頂級殿堂。

2000年梁朝偉憑《花樣年華》周慕雲一角。

獲得坎城電影節最佳男主角,首次登上國際影帝寶座。



但與他最有緣分的。

還是威尼斯。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

以藝術性嚴苛而著稱,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

中國電影一共得過六次威尼斯金獅獎(《悲情城市》《秋菊打官司》《愛情萬歲》《一個都不能少》《三峽好人》《色戒》)。

其中兩部由梁朝偉領銜主演(《悲情城市》《色戒》)。

如果再算上1995年的越南電影《三輪車夫》。

梁朝偉主演的,一共拿過三次金獅獎。



不誇張講,最被國際影壇認可的中國籍男演員

除了功夫巨星成龍,就是他。

2023年,61歲梁朝偉在自己職業生涯的「暮年」,拿到一座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給他頒獎的,還是另一位華語電影人之光——李安(作品兩獲金獅獎)。

顯然,這份含金量有目共睹。



所以,回到很多人質疑的「金雞划水」。

平心而論,金雞獎與金像獎、金馬獎並無太大的含金量差別。

甚至在過去十幾年,因為雙黃影帝、影后頻出。

一度導致金雞獎的含金量還不如金像與金馬。

而我們回看梁朝偉最近幾次金像、金馬拿獎。

同樣顯得非常淡定。

因為在華語影壇,最佳男演員,他早已拿到手軟,不足為奇。

不能因為金雞獎是內地電影獎項。

就一定要別人感激涕零。



再看年初飽受爭議的威尼斯獲獎。

如果拋開電影節的含金量。

終身成就獎本身,就是對一個優秀演員的總結和認可,莫大的榮譽。

況且,這個獎,影帝也是第一次拿。

畢竟61歲了,激動乃人之常情。

國內網際網路輿論將兩次拿獎狀態強行比較,並得出結論。

甚至扯上愛國。

顯然不近人情,也有失公允,更有碰瓷之嫌。

讓人嗅到了製造議題博取流量的味道。


值得一提。

本次金雞獎給梁朝偉頒獎的,並非上屆金雞影帝朱一龍。

而是葛優——

——中國另一位拿過坎城影帝的男演員(《活著》)。

他與梁朝偉在台上,恰好是華語影壇唯二的存在。

足見組委會的用意與用心。



所以,

沒必要去糾結他的獲獎感言——究竟是三分鐘還是三十分鐘。

因為梁朝偉本身,就是華語影壇、中國兩岸三地電影人的驕傲。


02、冤案?遺珠?

再來看最佳影片《封神》和最佳導演程耳。

有爭議?

不奇怪。

因為全球各大電影獎項,本就常有爭議。

甚至,不乏冤案。

比如1999年第7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那年席捲全球,口碑炸裂的戰爭電影《拯救大兵瑞恩》。

意外「爆冷」輸給了《莎翁情史》。

前者無論製作質量,還是藝術造詣,包括影片關於八個士兵換一個的價值大討論。

均遠勝對手。

結果卻製造出奧斯卡史上公認最大的一起冤案。

事後有人揶揄道:戰爭輸給了愛情。



2006年,李安驚艷世人的《斷背山》,同樣輸給了平庸的《撞車》。

不過相比99年的大冤案。

《撞車》因多線敘事,以及政治正確的種族議題,多少還能被理解。



同樣,金雞獎歷史上也有不少「冤情」。

比如第29屆金雞獎。

黃曉明憑《中國合伙人》與《一九四二》的張國立並列最佳男主。

擊敗的,是《百年朝鳳》的陶澤如。

一度引來大片議論之聲。



不過那屆金雞爭議最大的,還是最佳女主。

宋佳憑文藝傳記片《蕭紅》榮獲最佳女主。

但她擊敗的是誰?

《一代宗師》章子怡,《萬箭穿心》顏丙燕。

宮二這個角色是章子怡職業生涯的「巔峰之作」。

橫掃金像、金馬、百花影后寶座,唯獨丟了金雞獎。



而顏丙燕也演活了李寶莉「想要萬丈光芒的心,卻中了萬箭穿心的命」的悲劇。

三人同台競技,顯然結果難以服眾。



所以,把目光轉回36屆金雞獎。

《封神》擊敗《流浪地球》。

程耳擊敗烏爾善們。

究竟是高手過招留下的遺珠,還是又一起實錘的「冤案」?

先看最佳影片。

《封神》與《流浪地球2》。

本來文無第一。

但電影藝術也有自身規律。

通常最佳影片的考量包括:導演調度、演員表演、劇本以及各技術部門的水平。

是一項集成度很高的獎。

相比《流浪地球2》,《封神》有兩大優勢比較明顯。

一是故事節奏更好。

從紂王一戰成名,再到弒君謀逆、魚肉天下引出人間與神界的糾葛,一氣呵成。

烏爾善把父子關係,家國天下,兄弟情誼都非常完整的放進了電影。

每條線均令人信服,且能喚起人類普世的共情。

「質子朝堂弒父」與「伯邑考三人奏樂」等幾場戲。

也充滿了電影視聽語言的魅力,張力十足。



《流浪地球2》則部分文戲拖沓,敘事略顯混亂。

整體節奏的確不如《封神》流暢。

在一些高潮戲份上,也更多依賴視覺特效和煽情處理,偏簡單粗暴。

雖也質量不錯,但整體相對遜色。



二是《封神》演員集體表現更好。

兩部電影均有李雪健。

只是一比較,《封神》姬昌這個角色更有發揮空間。

尤其食子伯邑考一場戲。

在得知吃的是自己親兒子後。

李雪健先鎮定後爆發的表演,細膩無比。

憑文王姬昌一角拿下本屆金雞最佳男配,已經很能說明問題。



其他演員,《封神》的突破性也更大。

費翔的紂王,楊玏的伯邑考,包括黃渤的姜子牙。

一方面演的准。

另一方面突破了人們對原著角色固有的認知。

相比下,《流浪地球2》除了劉德華的角色比較有弧光外,其餘皆在預期之中。



當然,《流浪地球2》提供給觀眾的「情緒價值」更高。

當垂降版殲20騰空而起,中俄攜手拯救地球時,無數人滿足感爆表。

只是,這並不是評價一部電影的最大權重。

《流浪地球2》可以算是遺珠,但絕不是一次冤案。



同理,最佳導演給程耳,爭議理應更小。

和競爭對手比,程耳的《無名》非常具有個人風格。

簡單講,在敘事清楚完整的基礎上。

他調用了更優秀、更有想法的視聽語言去講故事、營造氛圍。

比如影片中幾次關於狗的蒙太奇。


預告片中詭異又有張力的拋屍戲。



還有將梁朝偉放在一個近乎黑白的畫面里。

通過白光與陰影強烈對比。

暗示人物此刻的內心衝突,以及臥底身份。

以畫面代替台詞,去揭示人物的秘密和心境。

這就是視聽語言的一種表達形式。



如果還不明白其中精妙。

可以參考今年早些時候我們撰寫的關於電影《無名》的一篇影評。

裡面舉了一個關於「巧克力」廣告的例子,截圖如下:



看到這裡,關於金雞獎的爭論。

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而這樣的爭論。

也讓人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兩個問題。


03、這麼著,還是那麼著



為什麼會有爭論?

一是金雞獎過去的「瑕疵」

雖然金雞獎是由專業電影人評選,以此區別政府表彰性質的華表獎。

但很長一段時間,它在華語電影界,並不權威。

因為不夠「硬氣」。

2000年第2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最佳故事片獎,竟然同時頒給了三部電影!

分別是:

《生死抉擇》、《我的父親母親》、《橫空出世》。



顯然,從藝術性看,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最硬。

但《生死抉擇》講的是反腐,《橫空出世》講的是原子彈試爆。

誰也「得罪」不起。

好在質量都還不差,評委會索性下了一個「三黃蛋」



為什麼奧斯卡作為美國國內電影獎項,卻能得到世界影壇廣泛認可?

拋開好萊塢電影整體藝術水準較高。

另一個原因就是獎項的唯一性。

1995年第67屆奧斯卡獎被稱作「神仙打架」。

提名最佳影片的有:《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低俗小說》《四個婚禮一個葬禮》。

如今,上述每部作品都是載入影史的經典之作。

但「最佳」只有一個。

得獎的是《阿甘正傳》。



反觀金雞獎,從2002年到2013年,11年間僅有三屆最佳故事片獎是唯一。

其餘皆為「雙黃」。

如果再算上最佳男主和最佳女主,「雙黃」不勝其數。

權威與信任一旦被打破。

就很難再建立。

以至於近幾年金雞獎雖一再堅持獲獎的「唯一性」。

但慣性已成,質疑聲依舊不斷。

修復需要時間。

這也是造成本屆爭議話題的潛在原因。



二是優秀電影銳減。

2023年國慶檔被稱作十年最慘。

既是票房,也是品質。

上映的電影缺乏「新意」。

這背後,是近年中國電影創作的一種集體退步。

題材單薄,藝術水準與商業價值慘遭雙殺。

雖然成因複雜且敏感。

但這種創造力的階段性衰退,也影響到了電影獎項評選。

某種程度,電影獎的爭議不是來自「神仙打架」。

而是因為沒有一部特別能打的。



最後,當中國電影的「窘況」,一頭撞上自媒體時代。

自然就很容易被摘出話題,迅速發酵。

一些帳號為獲取更多的點擊率和轉發量。

會過度解讀電影產業的現狀與問題。

甚至,編造虛假信息製造熱點。

比如利用梁朝偉的「愛國」議題和《流浪地球2》的情緒價值博流量。

明顯誤導了公眾對事實的認知。

扭曲了電影作品之間的良性競爭。



當然,一方面呼籲自媒體人為公眾提供更客觀,更有信息價值的內容。

但更重要的,是作為「當事人」的中國電影煉好內功。

別成為質疑聲的溫床。

姜文在電影《一步之遙》片頭有段黑幕獨白。

他講:這麼著,還是那麼著,這是莎士比亞的問題呀。

對中國電影來講,似乎也到了to be or not to be的時刻。

堅持對電影的熱愛,堅持對藝術的追求。

或終有一天。

金雞獎會成為中國電影的萬劍歸宗。



文/范西里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