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大師10月新機榜:驍龍8 Gen3一鳴驚人,「6系」處理器成井噴狀態

魯大師 發佈 2023-11-10T18:18:36.481310+00:00

剛剛過去的10月份手機圈可謂是熱鬧紛呈,要數量有數量,要新品有新品,要旗艦有旗艦,要走量也有走量。10月份的大部分光芒,毫無疑問都將被驍龍8 Gen3以及重奪驍龍旗艦首發的小米 14系列身上。



剛剛過去的10月份手機圈可謂是熱鬧紛呈,要數量有數量,要新品有新品,要旗艦有旗艦,要走量也有走量。10月份的大部分光芒,毫無疑問都將被以及重奪驍龍旗艦首發的小米 14系列身上。


驍龍8 Gen3毫無疑問,代表著驍龍旗艦處理器的又一個巔峰,從目前魯大師後台抓取到的數據來看,它的性能毫無疑問成為了目前安卓陣營的制高點,而它的功耗表現同時又格外優秀,有不少發燒友將其稱之為「小835」。


與此同時,隨著「雙十一」購物節的啟動,各廠商的新機發布節奏,也從拼實力的旗艦機,轉變為了更加便宜,易走量的中端機,而中端市場一直以來都是聯發科的主場,高通雖然也有產品分布,但是明顯不如發哥密集。


總的來說,10月新機上有「8」下有「6」看起來異常吉利,只剩下Google依然深陷自研晶片的泥潭裡,一時半會還真難以抽得出身。接下來就跟著魯sir一起看看10月新機榜都有哪些新機上榜,分數上又有哪些變化呢?


01

性能榜:新驍龍8系「三代同堂」,中端機翻開,整頁寫滿了「6」




今年的10月份要比往年格外熱鬧一些,要知道以往的雙十一,都是各大手機廠商全年清庫存的重要時間節點,理應是那些性價比機子、中端機和走量機的主場,然而不知道是不是今年賣的不好,想給市場一些新的刺激,身處供應鏈頂端的高通卻不按常理出牌的,率先發布了下一代旗艦SoC——驍龍8 Gen3。



單從紙面參數來看,驍龍8 Gen 3依然採用了台積電4nm製程工藝,依然是8核心的Qualcomm Kryo CPU架構,不過大小核的布局,從上一代的「1+4+3」變成了「1+5+2」,暨包括1枚基於 Arm Cortex-X4架構的超大核,主頻最高可達3.3GHz;5枚最高頻率為3.19GHz的Cortex-A720性能核心(2.96GHz Cortex-A720 *2+3.15GHz Cortex-A720 *3),以及2枚基於Cortex-A520的能效核心,最高頻率為2.27GHz。



可以看到,這代驍龍8 Gen3進一步增加了性能核心的頻率和數量,同時,採用了純64位的架構,這也就意味著無論是跑分場景還是日常的性能釋放,理論上限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GPU方面,Adreno GPU速度提高了25%,能效提高了25%,光線追蹤能力提高了40%。這些性能增強還帶來10%的整體節能,大大增加電池壽命。


似乎是同樣對對驍龍8 Gen3有著超乎尋常的信心,已經好幾年不爭首發的小米,今年高調宣傳自己的小米14系列將首發驍龍8 Gen3晶片。


而等到產品真正發布,相關數據陸續解禁之後,驍龍8 Gen3,或者是說搭載了驍龍8 Gen3的小米14系列,其性能和遊戲表現,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魯大師後台抓取到,小米14和小米14 Pro跑出了1618456分和1639236分的成績,對於此前的一些驍龍8 Gen2和驍龍8 Gen2領先版的手機,總分提升了,單核多核GPU也分別提升了,所以說包攬前二,兩部手機當之無愧。


之後的OPPO Find N3,搭載了驍龍8 Gen2處理器,毫無疑問,作為目前安卓陣營「一人之下」的處理器產品,在驍龍8 Gen3終端還未大量上市的10月,OPPO Find N3的性能依舊毋庸置疑,最終以1367299分的成績,位列第三。



不過OPPO Find N3的亮點不在性能,而在於極致的影像體驗,甚至已經不限於摺疊屏的範疇。主攝部分採用了與索尼聯合研發的「摺疊像素」技術。讓主攝的鏡頭尺寸相比目前最大的sensor IMX989隻有一半的前提下,達到了可以與之比肩的進光量和明暗效果,大有以小博大的勢頭。


同時,副攝部分該機還引入了甚至是直板機上都非常少見的「潛望式」長焦,極大的增加拍照時的可用焦段,令整部手機的拍照體驗更加完整。


最後,該機還引入了來自匯頂科技的獨立安全晶片,為整機的隱私安全進一步加碼。


榜單的第四名同樣是一款摺疊屏產品,來自榮耀的Magic Vs2,它搭載了第一代驍龍8+,但是是降頻版,最終以1013929分的成績,位居第四。這款手機主打一個輕薄,無論是重量還是展開後的機身厚度,躋身目前的輕薄大摺疊前三沒有問題。


至此,新驍龍8系晶片在榜單上完成了新老三代的三世同堂。


接下來的5-11名,才是真正雙十一該有的新機場面,一眼望過去,滿眼的「6」,中端機市場,是6系晶片的戰場。


不過,在這些6系晶片里,有一枚晶片的表現卻有些出挑,定睛一看,原來是去年發布9月6日發布的「第一代驍龍6」,搭載它的是來自vivo的vivo Y78t。



首先「第一代驍龍6」所採用的三星4nm製程工藝,從一開始就決定了和下面這些6字打頭的晶片,已經不是一個世代的產物了,其次,這款處理器擁有4個2.2GHz的A78核心+4個1.8GHz的A55核⼼,CPU性能相比驍龍695⽽⾔提升約40%,GPU性能提升約35%,⽀持LPDDR5內存和UFS3.1快閃記憶體。


vivo的Y系列一直以來都是聚焦於線下的產品線,主打的賣點就是長續航、耐用等這些實用主義,所以性能這方面一定是不會太差,起碼會有一個兜底的程度。vivo Y78t主打的就是一個6000mAh的超大容量電池,在「第一代驍龍6」的加持下,最後取得了610555分這樣一個中游成績。


剩下的機型從得分上可以看出,它們的性能差距其實並不是很大。天璣6080和6020,本質上還是天璣810和天璣700的小改進版本,本身對標的對象也就是驍龍695、680這些,都屬於兩三年前,「老一輩們」的對比,而且這些機型本身、也主要都聚焦於續航、高刷、以及設計這些旗艦下方元素,用於迎合線下消費者的口味,這裡就不過多贅述了。


最後還是要來提一下Google的門面——Pixel系列。


自從進入自研晶片的時代後,Google的Pixel系列一直以來都以出色的計算攝影算法而令人印象深刻,用算法實現超越硬體本身的效果正式Pixel,或者說Google這家公司一直以來都令人驚艷的點。


只是Tensor晶片的發展卻不如計算攝影算法那樣順利,其功耗、發熱和性能釋放一直都不盡如人意,到了今年的Pixel 8和Pixel 8 Pro,其搭載的Tensor G3處理器性能依舊拉胯,甚至讓谷歌做出了禁用跑分軟體操作。雖然魯大師後台並沒有抓取到這兩款機型以及Tensor G3的相關數據,但是輿論屬實不太樂觀。


這10月的性能榜,無論是旗艦款還是平民款,還真是,各有各的精彩。


02

流暢榜:ColorOS 13穩定奪魁,澎湃OS還有上升空間



手機的系統流暢除了以硬體資源為基礎外,軟體的調度以及系統本身對於資源的規劃也至關重要。


而說到系統,在10月的新機中,小米 14系列的兩部新機,除了首發全新的驍龍8 Gen3之外,還首發了小米自研的澎湃OS系統,那么小米自研系統在魯大師的首秀表現如何呢?


自然,和老牌系統相比,想實現首秀就空降榜單榜首很顯然是不現實的,10月系統流暢榜的榜首,被OPPO Find N3以及其搭載的ColorOS 13.2,以226.43分的成績斬獲。


作為專門為摺疊屏進行了相關適配的系統,OPPO Find N3上所搭載的ColorOS 13.2,首先針對20+的原生應用界面進行了重製,同時針對小紅薯、微博等諸多的國民應用的適配率也達到了86%。




當然最具創造性的,還是OPPO Find N3所引入的「後台候場」機制以及首次在安卓系統上,實現了原生對keynote、pages、numbers、CAD、markdown 等文檔的查看功能。




這個「後台候場」機制,是基於全新加入的「超視野全景虛擬屏」來實現的一種後台調度操作,簡單來說就是OPPO Find N3在系統之內,屏幕之外,給後台APP門營造出了一塊虛擬桌面,只要點擊這些「候場」狀態下的應用,就能直接以完整的前台狀態供你使用。充分利用了大屏、分屏的優勢。


緊隨其後的是,它搭載了MagicOS 7.2系統,最終以214.02分的成績,位居第二。


MagicOS 7.2在此前的基礎上,為摺疊屏手機帶了進一步的深度優化,在內屏適配上升級UI自適應布局引擎,免去繁雜的三方適配工作,讓操作更加便捷,並且支持多種分屏、應用掛起方式,懸停玩法也進一步豐富,在包括待機、觀影、會議、音樂、拍攝、辦公等多種應用場景下,都能釋放雙手進行使用,還支持語音聲紋識別,可實現音視頻筆記記錄。


大家萬眾期待的澎湃OS,首發它的終端小米 14以及小米14 Pro,分別以210.47分和204.12分的成績,位列新機流暢榜的第三和第四名。


其實從宣傳之初,小米官方就已經直接公布了,HyperOS是基於自研的Vela系統內核與深度修改的Linux系統內核進行融合後的系統。小米方面重構了性能調度、任務管理、內存管理、文件管理等各個基礎模塊,實現了性能、效率的大幅提升。



同時在系統內核層之上的服務與框架層,HyperOS團隊將安卓的服務框架和自研Vela系統的服務框架,一併納入其中,由此全新打造出了8大子系統,其中全新的AI子系統融合大模型能力,成為整個系統的「智能大腦」,不僅可以讓單設備實現極強的端側AI能力,還能賦予整個生態智能能力。


對於目前行業內炙手可熱的AI大模型方面,小米稱澎湃OS已經將AI大模型植入系統,並率先支持NPU部署。


所以目前來看,澎湃OS本身有著紮實的基礎,只是需要時間的打磨,而且目前它的落地終端都還只是高端旗艦,硬體限制比較寬鬆,真正考驗系統能力的,還要看其在中高端機型上的表現。


剩下的這些中端走量機,其流暢度表現,更多的是基於其硬體水平進行發揮,但其中不乏依靠系統出色的調度完成排名翻轉的,就例如和榮耀暢玩50 Plus。這兩部手機,在比較看重硬體的性能榜單上還在10和11的位置,而到了軟體能夠插手優化的流暢榜里,排名則上升到了第七、第八的位置。


正如我上面說的,真正優秀的系統,能夠幫助手機的整體體驗化腐朽為神奇,進一步提高原本硬體可能帶來的限制,華為nova 11 SE和榮耀暢玩50 Plus所搭載的鴻蒙作業系統 4.0和MagicOS 7.2恰好便體現了這一點。



03

總結:久用流暢榜排名依舊穩定,未來驍龍8 Gen3設備將迎來井噴




10月份的「久用流暢榜」依舊沒有應該什麼變動,主要是這個榜單更多的是需要時間的沉澱,時間越久越能證明這款產品是否經得住「久用」的打磨。


總的來說,10月份是一個「旗艦與走量齊飛」的月份,既有搭載驍龍新旗艦的小米 14系列,也有6系打頭的實用派產品,既有直板機也有摺疊屏,既有性能旗艦也有影像豪紳,總的來說選擇很多,同時也面臨選擇。


畢竟在雙十一這個時間段,新旗艦不降價但是硬體新,舊旗艦配置舊但是價格香,怎麼選,還是要看個人。


至於即將到來的11月,首先高通的競爭對手聯發科已經在6日晚發布了自家的「全大核」新旗艦——天璣9300,四個X4超大核+四個A720性能核心的架構,誰看了都要感嘆一聲「真拼」啊,vivo X100系列已經宣布首發。


同時,驍龍8 Gen3的終端在11月同樣也將迎來井噴的態勢,屆時我們將看到期待已久的驍龍8 Gen3和天璣9300的正面對決。


最後,無論是驍龍8 Gen3還是天璣9300,甚至還有一些國產廠商的系統,都已經開始強調自己的AI算力以及執行大模型的能力,這些毫不意外的都將朝「生成式AI」的方面靠攏,這必然回事智慧型手機的下一個新趨勢,我們同樣可以拭目以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