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瀋陽】經濟日報:正讀瀋陽

瀋陽網 發佈 2023-11-11T15:08:49.123849+00:00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城市都有他的稟性。瀋陽,屬於散發工業汗香的城市。你說他雄風不再,我看他雄氣十足。看一個城市的魂魄,是不是只有GDP?顯然,不是。無悔前行聲調、做派,瀋陽人辨識度高,走哪都能被看出來。愛恨那麼直接,不拐彎抹角,不藏著掖著。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城市都有他的稟性。瀋陽,屬於散發工業汗香的城市。你說他雄風不再,我看他雄氣十足。

看一個城市的魂魄,是不是只有GDP?顯然,不是。

無悔前行

聲調、做派,瀋陽人辨識度高,走哪都能被看出來。愛恨那麼直接,不拐彎抹角,不藏著掖著。

看著順眼,咋都行,貼臉、熊抱;敬酒、加菜。

前些日子,京劇名家于魁智來了,站在台上一拱手,開腔便是對家鄉的思戀:走到哪裡,我都絮叨瀋陽的好,聽不得別人說不。

台下的鄉親,起立,掌聲哇哇地。本地人愛家鄉不掛嘴邊,倒是在外的瀋陽人不吝表白,緣起越久越濃的情,越遠越深的愛。一經撥動,便生共情。

看著不順眼,完啦,啥事也談不攏。飛揚跋扈燒包嘚瑟,瀋陽人絕對不慣著,逗笑講,「長得就違章」,沒有眼緣。

話說回來,不擅打嘴仗的瀋陽人,「網戰」屢屢敗下陣來。網絡差評多停在這嘎達又冷、發展又不快的刻板印象上,GDP總量似對不起「024」這個電話區號……

瀋陽人鬱悶,化憤慨為飯量,來瓶雪花啤酒,高配雞架,心情隨之舒展,啥煩惱都沒了。過後不糾結不較真,即便當時生氣,也是一陣風颳走,一如既往掏心掏肺地歡迎來客。這就是瀋陽人。

與瀋陽人嘮嗑很有意思,你若質疑地問:「瀋陽有啥?」他馬上懟回:「瀋陽沒啥?」是啊,瀋陽沒啥?瀋陽工業門類之廣、裝備之重,大城市中也不遑多讓。天空—地上—水下,殲擊機、乙烯三機、深潛機器人——這些大國重器首產瀋陽。大傢伙按下不表,細至毫末的集成電路產品,在萬分之一頭髮絲的維度上,瀋陽亦有不俗貢獻。

再看「嫦娥」探月、「祝融」探火、「蛟龍」入海——這些「中國驕傲」屢見瀋陽榮光,瀋陽是國家深空深海深地技術的重要策源地。支撐歲月靜好的脊樑之上,穩馱著牽繫命脈的戰略使命。啥叫戰略使命?不計代價去達成,哪怕成千上萬人的努力,無法變現、無法量化為地方政績,亦責無旁貸。那是一座城市對其社會價值的認同,對大局意識的堅守,並以愛相銜,忠貞不渝。

大的小的城市,有時也像家中的兄弟姐妹。都想上大學,都想多掙錢過得好,誰去侍奉父母?誰去做頂起樑柱的那一個?不計名利,埋頭奉獻,默聲不悔。這個憨厚老大,便是瀋陽。挑重擔前行,肩膀上磨出老繭。

這樣的城市,這樣的人,很多嗎?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國家振興東北的決心決策,從瀋陽新擔當新作為可探東北全貌,可知振興由來。遼寧社科院梁啟東教授對瀋陽評價中肯:不可唯GDP等單項指標遮蔽瀋陽的勇毅擔當,作為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瀋陽肩負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戰略使命,關乎國家發展大局。

假如沒有瀋陽……這個假如既不成立,又難以想像。

作為抗日戰爭起始地、解放戰爭轉折地、新中國國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國工業奠基地、雷鋒精神發祥地,「英雄之城」瀋陽,正疾行在振興之旅,行進在「國家重大戰略支撐地、重大技術創新策源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位造業新高地、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先行地、高品質文體旅融合發展示範地、東北亞開放合作樞紐地」的新征程上。

負重奔跑吧,將所有蕪雜撇在身後。

負重奔跑

「共和國裝備部」「共和國長子」「東方魯爾」,這些高規格定語都指向一個地方——瀋陽鐵西區。如今,瀋陽鐵西區依然以工業安身立命。重工街、保工街、興工街、衛工街……工字號的街道,劃出老工業基地的裝備格局,這裡的每寸土地,都刻寫著鮮為人知的血汗足跡。

豪邁曠達、匠心灼灼,在中國工業博物館,人們能「嗅」到瀋陽純正的工業韻味與氣質。那些製造過新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曾亮相人民幣的「工業母機」,這時,不言不語,靜靜地接住陽光投遞的金色碎片,在歲月風霜的摩挲下,散發著樸素沉著的光芒。讓人忍不住仰望那高闊的車間氣魄,心下想著,有多少勞模曾在這兒切磋琢磨、揮汗如雨。瀋陽製造,就是金招牌,意味高品質、蘊含精益心。至於它敵不過市場仿品低價衝擊,那是後話。

「那是一段熱誠向上、簡單忘我的日子。」瀋陽第一工具機廠的退休老職工陸德仁說。

上世紀60年代,就在工業博物館的舊址,瀋陽鑄造廠、重型機器廠和瀋陽成百上千的企業一樣,響應國家支援建設「大三線」的號召,向全國無償輸送設備、人才、技術。

什麼叫傾其所有?陸德仁回憶說,幾乎搬走所有的家當,只剩下空蕩蕩。包括數萬名整建制的幹部職工,捲起鋪蓋,不講條件,義無反顧。瀋陽的鄉音啊,也隨著這一波又一波的赤誠以赴,散布全國各個工業城市。

為國擔當的基因刻在骨髓,代代相襲。特變電工瀋陽變壓器集團公司有個故事。國家下達任務——為「疆電外送」重大工程生產換流變壓器。先別說生產有多難,僅是把重達800多噸的大傢伙從瀋陽運到新疆,可行嗎?可能嗎?無奈之下,企業想到一招,為生產這一套設備,去新疆專門建個工廠!

特制定產,然後,沒有「然後」了。只產一回,只用一次。就像我們買菜、拌餡、和面、擀皮,忙活半天,就為包一個餃子。多大的成本啊?但,虧錢也要做!企業負責人只說一句:「國家需要就是第一需要!」

以工立命,以工正名,不攜私心,不藏功利。瀋陽的胸襟與風采,油然自心中湧起……

工業、工廠、工人,「工」字的產出,實業實體實實在在,支撐起我們豐盈的物質生活。不過,屬於瀋陽產出的工業品多,終端消費品少,要不怎麼叫裝備製造基地呢?它處於產業鏈上游利潤微薄的那一段。經世濟民的建設,總要有人沉潛於淵。

客觀看,瀋陽並非完美到無可指摘。發端於瀋陽的改革曾經先聲奪人。看看中國工業博物館的展品——全國首份廠長承包經營的「責任狀」、全國首家破產企業的「通告書」、被譽為「接通了世界金融管子」的金杯公司最早赴紐約發行的「美元股票」……有誰還記得,新中國最早的證券交易市場就在瀋陽!這些今天看好似「小菜一碟」的改革在當時卻個個石破天驚。然而,改革開放45年了,呼籲思想解放從未間斷,說明仍有人「怕」字當頭銳氣盡失,怕試錯怕出錯不容錯,這種心態才是深化改革的心病。在瀋陽,筆者當面聽過中國第一家破產廠廠長石永階的灌頂浩嘆:工廠倒閉了,人的思想不能倒閉!

瀋陽,你需要的不是當年勇,是當前勇。改革不講吃老本,一停頓機遇就倏忽而過。瀋陽著急,自我加壓,提出大干三年奮鬥三年,爭當全面振興「跳高隊」「排頭兵」。

新時代的瀋陽雖仍在負重奔跑,但加持了新賽道新動能。新能源汽車、機器人、集成電路、航空、醫療裝備等具備先發優勢的產業「新勢力」正加速崛起。瀋陽人的骨氣、血性,回來了。

變與不變,工業和瀋陽,像是生命的友伴,一起見證著逝水流年、日新月異。

茲土甚沃

了解一個城市最快的方式——慢慢地走街。年輕人謂之City Walk,小資一點,也即「帶著思考和踅摸的遛彎」。走不動的話,可以爬行,哦不,騎行。

瀋陽文聯的一位朋友靜姐喜歡漫步細細打量城市。她說,走多少街,就能找到多少瀋陽的打開方式。想體驗民國時期市井風情,逛老北市啊;想領略朝鮮族美食,逛西塔街啊;想酷炫工業風,逛鐵西1905啊……

靜姐體悟,只有這樣,家與城市,方見眉目清朗。

不消說,傾情於古風遺韻的人,多半還會深入瀋陽中街葉脈般伸延的坊巷深處,以探尋東漸而來的「紫氣」。不妨從「下馬碑」下馬,拾階走進碧瓦朱檐的桂殿蘭宮,尋牌探齡枝幹遒勁的方城古樹,勾陳那些久遠的往事。

茲土甚沃。公元1743年秋,愛新覺羅·弘曆來瀋陽恭謁祖陵,賦詩記之:「我西雲來,我心東依……爰度爰遷,拓此瀋陽。」並引用《詩經·大雅》金句盛讚瀋陽「土厚水深,周原膴膴」。

瀋陽中街於公元1625年已成形,有「東北第一街」美譽。特色小吃、菸酒茶點、日用百貨等琳琅滿目,分類歸入果品行、估衣行、銅行等9個行,以及銀市、鳥市、帽市、書市等16個市。老瀋陽人說,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都會在這嘎達尋著趣味。

國內最早的冷飲企業——中街冰點,就誕生在這兒。今天,冰棍「中街大果」依然是年輕人的最愛。保留著幾百年街巷格局、文化遺存的街區,放眼全國也少見。

幾番改造升級後的中街,修舊如舊,仍絲絲縷縷散發著歷史的幽香。既有時尚的風采,也不失舊有的氣度。風華正茂,客流如織。

來吧,觸摸瀋陽歷史和當下的細節。

「瀋陽城頭夜色寒,萬家燈火照天安。」明代文人張岱對瀋陽夜景的描摹,放在今天也頗為貼切。生活的氣息瀰漫在夜市走街的氛圍里。瀋陽人喜歡以看細節的方式走街,在光影中漫步,在煙火氣中駐足。那些「細節」是時間的證物,連接著過去與將來。累的話,可以踱進城市書房,多晚都可以,24小時不打烊的書房,暖如這座城市的臂彎。

在屋頂的空中球場踢一場球,在音樂噴泉構成的水幕背景下看個大片,在工業遺存的舊廠房中觀賞非遺技藝,在瀋水灣公園親臨一場沉浸式演出……新玩法、新夜文化賦能,牢牢抓住了年輕人的心。他們喜歡在夜晚尋找快樂、釋放壓力。而瀋陽的夜舞台,足夠大,足夠炫。

如濤的渾響,如錦的渾河。一切都是無盡的詩行……

「再次泛起心裡無數的思念……」忽地,風中飄來黃家駒深情淺唱的《喜歡你》,沉浸其中,不覺淚水打轉——

願你此刻可會知

是我衷心的說聲

願再可輕撫你

那可愛面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