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美+人文美,內秦淮河東段(玄武段)與幸福同行

玄武發佈 發佈 2023-11-11T23:42:25.172012+00:00

最喜煙波玲瓏處一城一河醉秦淮城市河道是一座城市的生命線是城市形象的窗口「十里秦淮」是南京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流淌著南京城的繁華與精緻浸潤著一篇篇水靈之氣的詩章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探秘南京幸福河湖內秦淮河東段(玄武段)內秦淮河東段(玄武段)北起竺橋,南至逸仙橋,自竺橋至東水關流入秦淮河

最喜煙波玲瓏處

一城一河醉秦淮



城市河道是一座城市的生命線

是城市形象的窗口

「十里秦淮」是南京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流淌著南京城的繁華與精緻

浸潤著一篇篇水靈之氣的詩章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探秘

南京幸福河湖

內秦淮河東段(玄武段)






內秦淮河東段(玄武段)北起竺橋,南至逸仙橋,自竺橋至東水關流入秦淮河南段。全長0.6km,寬度約6~40m。距今有1000多年歷史,河道沿線分布竺橋、雍園、梅園新村、鍾嵐里民國建築,承載著南京古城核心區的「歷史記憶」,是特色鮮明的歷史文化風貌區。







全線貫通

重現「十里秦淮」盛景

內秦淮河東段曾作為東西兩側都城或皇城的護城壕,可以說是南京「十朝都會」歷史的重要參與者和地理標識。然而,隨著兩岸人口密度的增加,相關基礎設施無法配套,河道逐漸失去活力:開始淤塞,漂浮物隨處可見,岸邊更是垃圾成堆。這條曾經的護城河,在歷史的滄桑變革中,逐漸成為一潭死水,一到夏日就散發出陣陣惡臭。


2017年開始,玄武區實施黑臭河道整治、岸線環境綜合整治、水環境整治提升等工程,通過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景觀改造、水質提升等措施,昔日淹沒在鬧市的「臭水溝」,兩年時間徹底煥「新顏」,主城的內秦淮河也實現全線貫通,玄武區和秦淮區的內秦淮河風光帶實現了「手牽手」,沿河從竺橋到達逸仙橋,一直南下穿東水關到達白鷺洲公園、武定門公園,經內秦淮河南段可到達老門東、大報恩寺塔、中華門、夫子廟秦淮風光帶,市民可一路瀏覽人文歷史與自然景觀。



今年,內秦淮河東段(玄武段)迎來新一輪整治升級,對竺橋和雍園兩個雨水排口進行截流優化改造,有效緩解雨天溢流污染,保障河道水質穩定達標。



精雕細琢

彰顯秦淮風韻雅致

六朝時期,玄武區內秦淮河東段為清溪南北向河道的一部分。吳大帝孫權赤烏四年(241年)「冬十一月,詔鑿東渠,名青溪,通城北塹潮溝。」清溪北接玄武湖(後湖),向南流淌,達於秦淮,是都城東面的重要防線。其南北向河道自竺橋流至逸仙橋部分就是今玄武區內秦淮河東段。南唐時開楊吳城濠,致使竺橋以南的古青溪南段堙塞,遂重開東面護城河,與清溪東渠相連,就是今竺橋至逸仙橋段所在。晚清至民國時期,今內秦淮河東段一帶有街市、民居、監獄、醫院、祠堂、寺廟、教堂、官府、學校等,形成了多元文化共生的空間。新中國成立後,歷經朝代更迭的內秦淮河東段依然流淌不息。



現今,內秦淮河東段(玄武段)兩岸岸線總長約1.2km,有植被覆蓋岸線長1km,生態岸線占比為83.3%。現狀兩側護岸類型以直立式漿砌塊石為主,沿岸兩側均有綠化覆蓋,栽植了水杉、柳樹等各類喬木,黃菖蒲、鳶尾、銅錢草等耐澇植物,還有彩葉草、毛鵑、金絲桃等開花植物,達到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效果。河道兩側步道沿線綠化帶內布設有庭院燈、草坪燈,在景石欄杆外側底部,還嵌入了燈帶,在保障行人夜間通行安全的同時,打通夜間賞景動線。沿河設有河道曝氣裝置,增加水體含氧量;河道內種植耐澇植物及開花植物,還投放了食藻蟲等,恢復河道生態功能和自淨能力。



長效管護

保障幸福之水長流

2020年,玄武區以內秦淮河玄武段為試點,打破原「分頭管養」模式,創新實施「環衛+河道+綠化」一體化綜合管養,實現「1+1+1>3」。通過專業化綜合巡查、綜合化考核、組合化作業、智能化養護「四化」並舉措施,提高養護效率及協同性,真正實現管養一體化。


2021年,玄武區聯合秦淮區、鼓樓區、棲霞區等兄弟區,建立健全跨界河湖聯合河湖長制,設立跨界河湖聯合河湖長,加強內秦淮河東段等跨界河湖的治理保護,開展污染點源和面源治理,加強日常管養和監管,規範行業排水行為,協調解決河湖問題,實現跨界河湖治理聯防聯控、互幫互助、共建共享。



2023年度第一輪市級覆核評估

內秦淮河東段(玄武段)

達到市級幸福河湖標準

從歷史源頭汩汩而來的秦淮河

將繼續激盪著幸福波瀾

孕育和滋潤城市之根、文化之魂

綠水迢迢、優雅前行

關鍵字: